论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模式的双重转型

2022-03-13 03:48
关键词:动画

苏 锋

(东北大学 艺术学院, 沈阳 110819)

中国动画产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这对于推动中国动画产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和行业质量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需要强调的是,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此《意见》可以说是推动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此《意见》的强烈推动下,我国动画企业数量剧增,动画产业规模得到了迅速壮大,一时间动画企业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再一次迎来了新发展机遇,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设置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因此,中国动画产业需要重整行装去拥抱即将到来的发展机遇,以此在未来高科技社会发展之下,高标准地发挥其经济作用,并确立其文化地位。

一、 1985—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模式的简要概述

1985年对于中国动画产业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间节点。这一年,深圳翡翠动画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动画产业外包出口历史阶段的到来,此阶段的开启造就了东南沿海诸省市数十家动画企业的诞生,也快速形成了年产数千集电视动画片的生产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动画外包出口国。由此,中国动画产业走向了市场化之路和外向型发展道路的征程。

2000年,三辰公司开始面向国内市场制作播出“蓝猫”系列电视动画片。这种蓝猫模式从初期按照国外委托方的设计加工制作,到后来转变成为自主创意制作动画片;从主要依靠中期制作加工赚取利润,转向授权衍生产品获取收益。可以说,蓝猫模式为当时处于“双重怪圈”蹂躏下的中国动画产业找到了探索方向(1)苏锋、刘新:《新时期中国动画产业的“双重怪圈”——基于“时空压缩”的视角》,《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第120-125页。。2004年以后,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推动下,发展动画产业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以国内动画市场为导向是此时期指导中国动画产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由此,蓝猫模式便成为国内众多动画企业竞相模仿的对象,时至今日其影响仍在动画产业的很多决策者头脑中记忆深刻。尽管如此,由于国内市场盗版等方面原因,此种模式对于动画企业的经营还存有局限,一些视野开阔的动画企业经营者在当时就大胆地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比如:上海今日动画公司在2004年就以电视预售的方式在法国电视台推出了《中华小子》,不仅解决了动画片的销路问题,而且实现了动画片的融资和盈利,将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至最小。

2015年以后,国内视频网站经营模式的不断成熟,为动画片的播出开辟了新兴渠道,由此开始摆脱对传统电视播出系统和电影院线的依赖,为Z世代的动画消费者提供了亲近动画的便利。这是一场经营模式的变革,也是一场技术变革推动下的动画产业革命。这场突破性的革命,对于中国动画产业而言加快了迭代的步伐,吸引了更多优质资本、技术和人才的加入,有效提升了我国动画产业的行业质量和行业规模(2)苏锋:《动画创意——中国动画产业再升级的关键因素》,《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第30-36页。。

纵观1985至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存在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前30年中每15年便是一个周期,中国动画产业的经营模式就会发生一个重大转变。具体说,中国动画产业在第一个15年(1985—2000年)的发展阶段中,主要依赖的是中国当时劳动力价格的优势,承接的是来自国际市场的中期制作订单,由此也提升了此阶段中国动画产业的实力。由于当时的动画市场主要是企业个性化行为,没有国家政策的介入和干预,动画产业的发展基本处于“散养”状态。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第二个15年是2000—2015年,此阶段动画产业是在国家政策的强力干预下完成的重大转型,主要目标市场是从国际市场转回国内市场,此阶段的变化为我国动画产业带来了动画创意和利润点的营利转变。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从2015年开始,此阶段可以说是在技术创新推动之下动画产业的重大变革,确切地说是迎合了动画市场主体需求的变换,与前两次经营模式转变相比,其意义更为重大。

从上述概述中可以看出,中国动画产业经过35年三个阶段的发展,走过了动画制作价格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优势阶段;开辟了动画产业从弱小到壮大的蓬勃发展阶段;开启了新数字媒体技术创新之下动画产业的革命性转变阶段。可见,1985—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在坎坷中奠定了成长,但此阶段只能说是产业发展的初期,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建设。2021—2035年在国家发展的大环境中,在新技术的嵌入和作用下,才是动画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最佳窗口期,才能真正迎来中国动画产业的黄金时代。那么,未来15年中国动画产业将如何应对扑面而来的挑战呢?

二、 2021—2035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模式的时空背景

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和2035年远景规划,2021—2035年,中国社会将面临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向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双循环格局模式,这是一个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第二个转变是数字化转型,是在数字技术推动下发展范式的转换。两种转换为中国动画产业未来发展给出了思路,更新了方法,提供了方向。更重要的是,这两种转换将推动并引领新时期背景下中国动画产业再上台阶。

基于此,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其“指导思想”中有这样的叙述:“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促进消费升级,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从该《意见》的指导思想可以看出,2021—2035年,中国文化产业将实施两个转型。一方面,从目标市场的角度看,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体,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将成为未来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总基调,也就是说,改变了改革开放以来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传统模式。这意味着我国动画产业的产品研发、制作、发行等环节将发生重大变革,以往聚焦国际市场的总思路将转化为以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市场,遵循国内观众消费需求和国内市场社会效益优先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从技术手段的角度看,数字化、智能化将推动中国动画产业在5G、AI、VR、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条件下的转型升级,以此创造新的业态,形成新的消费观。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动画产业链上下游,以及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产、流通、消费的生态体系。如果说2015年兴起的视频网站改变的是动画产品的播出渠道,对动画产业的经营业态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未来,在5G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将对动画产业的创意、制作、发行、播出,以及后续环节产生根本性创新,此转变必定为中国动画产业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应该说,未来“双循环”关注的是动画产业的目标市场,以及其相关的内容创意和发行渠道,而“数字化”恰恰就是动画产业实现目标的实施手段和应用方法,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将中国动画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向高潮。同时,动画产业双重转型序幕的拉开,也充分展现了政策推动、技术驱动、需求拉动的时代特点。

三、 2021—2035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模式的阶段演化

中国动画产业在2021—2035年必须要完成“双循环”和“数字化”的双重转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会有三种选择方案:第一,“双循环”和“数字化”同时进行;第二,“双循环”优先进行;第三,“数字化”优先进行。这三种方案各有利弊,第一种方案站位高,从起步就直指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而双重转型对于动画产业来讲,各方面条件要求较高,面临着产业经营的巨大风险。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案是以各阶段为侧重点,分阶段实施,最终实现整体目标。相对而言,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案风险较小,实施过程中成功概率较高。因此,基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宏观背景,围绕中国动画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可以制定分阶段实施的中国动画产业“双重转型”的发展战略。

(一)第一阶段:以双循环战略为主导的发展阶段(2021—2025年)

这一阶段以国内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动画产业创意、制作、发行和衍生产品开发的管理水平为主,补齐动画产业经营短板,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供给侧改革。具体从四方面着手:(1)全面提高动画创意水平。根据Z世代观众需求,创作更多适应国内市场的动画产品,加大力度在动画片的创意设计、艺术风格、音乐创作上大幅度地做有别于国际市场的调整,以此满足国内市场的动画消费需求。(2)规范理顺视频网站。进一步采取措施杜绝行业垄断,疏通国内市场播出渠道,扩大动画企业的利润来源。(3)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在视频播放和动画衍生产品授权领域的盗版侵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4)抓住“双循环”市场契机。在国内动画市场收回制作成本的前提下,再进入国际动画市场。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以获取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为主旨,重点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赋能中国动画“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文化先导作用。

之所以强调第一个五年以双循环战略为主导,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第一,从1985年至2020年,我国动画产业无论是外包还是联合制片,都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都在强调国际市场的重要性。凡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动画公司,都获得了较为稳定的经营,基本上实现可持续增长。然而,对于以外向型经营模式发展多年的动画企业而言,其将目标市场回归国内还难以适应。基于此,引导国内动画产业调转航向、更新思路是当前我国动画产业最紧迫的任务。第二,目前国内动画产业的整体管理模式是工业化时代迪士尼管理模式的延续,管理水平还很低,还没有达到较为稳定的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动画产业若贸然采取数字化转型,不仅不能满足动画产业最急迫的需求,反而会扰乱现有动画产业的管理实践,特别是在动画内容创意、降低制作成本等关键环节上,还有增加经营风险的可能。

(二)第二阶段: 以数字化转型为主导的发展阶段(2026—2035年)

在整体遵循双循环格局的前提下,我国应借鉴国内外其他行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与实践经验,利用10年时间,完成中国动画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形成动画产业的数字化生态。具体可从四方面发力:(1)利用5G技术实现传输效率。在数据传输速度和传输容量上为国内外动画企业的内容创意、内容制作、内容开发等提供最大的技术保障,以此摆脱地域束缚,扩展中国动画产业生态系统的边界。(2)利用5G技术降低动画渲染成本。在动画创意领域,提高动画渲染效率,实现更多场面气势恢宏、色彩斑斓、人物众多的制作效果,5G技术的嵌入是对艺术内容和表现形式的一场革命性突破。(3)利用5G技术实现交互功能。AI、VR等技术的应用,使动画产品出现了新功能和新特征,也吸引了这些新技术产业加入动画产业生态系统之中,并由此增加了动画产业行为主体的种类。(4)综合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转型升级。借助数字化的开放式平台,消费者可以深度参与到动画产品的研发设计过程之中,消除消费者和研发者之间的壁垒,以此在增强动画产品适应市场需求亲和度的同时,降低制作和发行成本,从而实现中国动画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可以看出,伴随着中国动画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梅特卡夫效应也将会越来越显著。

在这十年中以数字化转型为主导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动画产业的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管理的精髓已然掌握,可以在此基础上,实施转换范式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经过五年时间的积累,国内外各个行业,特别是文化产业其他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都可以为动画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在数字化转型的社会氛围中,消除动画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内外阻力。可见,数字化转型是促进中国动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推力。

四、 2021—2035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动画产业数字化转型,不但获得了动画产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的支撑,而且还得到了动画产业内外部资源的支持。其中,动画产业的核心要素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动画产业生态系统的行为主体

中国动画产业生态系统主要由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构成,且每个层面都存在着不同的行为主体。

处于微观层面的动画企业,是产业生态系统的核心。其行为主体包括:动画内容的创意者、动画内容的制作者、动画内容的开发者。其中,动画内容创意者提供智慧创造,动画内容制作者提供制作技术,动画内容开发者提供运营能力,三者之间既有分工协作,又有相互支持;既有相互竞争,又有相互依赖。在动画产业发展的初期,三者往往合而为一。而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动画产业的内部分工逐渐细化,三者由此呈现或者分离,或者分别组合的各具特色的行为主体。

处于中观层面的相关产业,围绕动画产业生态系统的核心提供配套功能。其行为主体包括:配套机构或中介组织。这表现在:借助经纪公司、版权代理、产权交易、风险投资等交易型服务机构,借助技术咨询、资产评估、信用担保等评价型服务机构,借助民间社团、行业协会等管理型服务机构,促进内容创意和动画产品在核心行为主体之间,以及与市场之间的交易与扩散。

处于宏观层面的国家政府管理部门,需围绕产业生态系统的核心把控动画产业发展方向。其中包括:设立数字化动画产业园区,出台数字化动画产业政策,制定数字化动画产业科技发展计划,提供高校相关学科发展指导意见等,以此利用政策促进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二)中国动画产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在中国动画产业生态系统各个层面之间有两种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第一种作用是同一层面内部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此种作用既表现为同类行为主体之间的横向影响,也涉及不同种类行为主体之间的纵向影响。第二种作用是跨层面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此种作用既表现在由内向外的动画企业经营活动对于国家政策的推动,也表现在由外向内的国家政策对于动画企业的引领,推动与引领相向而行实现动态平衡。由此,在上述两种作用之下形成了动画产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可见,两种作用与三个层面不同行为主体的凝聚,构成了中国动画产业生态系统。

五、 2021—2035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模式面临的问题

“双循环”和“数字化”是嵌入中国动画产业的一个崭新理念,在未来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部分动画产业决策者们没有与时俱进地跟进经营模式

多年来,我国政府对动画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用足功夫,从2004年开始,国家层面对动画产业的发展出台了诸多政策,从而对推动中国动画产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作用。除此之外,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2015年以来供给侧改革的推动、2016年以来特色小镇的挖掘、2017年以来十九大精神的贯彻、2018年以来旅游演艺的兴起、2020年以来双循环格局模式的出台、2021年以来数字化转型等,所有这些时代的主旋律都为中国动画产业提出了崭新命题。然而,目前动画产业的相当一部分决策者还固守着原有的思维模式,依然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制作和发行。因此,他们所创作的动画内容与社会发展不能紧密契合,所开展的动画企业经营也不能很好地顺应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长此以往,将会远离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核心,将会在文化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面前被边缘化,从而失去动画产业本应实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行业性组织服务于动画产业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动画行业性组织是指导推动动画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级组织机构,在动画产业发达的国家,动画行业性组织所发挥的作用淋漓尽致。比照动画产业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动画行业性组织所发挥的作用较为模糊。目前,我国动画产业的行业性组织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非营利性的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动画学会、动画协会、产业联盟、艺术委员会等。从多年以来动画产业的发展看,这类行业性组织没有明确的定位,在产业指导中并未发挥应有的功能。第二类,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所举办的针对动画发行环节的各类动画(漫)节。但这些动画节被赋予了多重使命,致使服务动画产业的功能大打折扣。第三类,营利性行业组织,此组织是由一些已经在动画发行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动画企业佼佼者来担任。可以说,此行业组织是动画产业的领头雁,主要功能是利用自身原有成熟的发行渠道,扩大发行动画产品的来源和种类。但是,这类行业组织关注的是利润,对于一些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服务性行为并不感兴趣(3)苏锋:《中国动画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板与对策》,《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第41-55页。。

此外,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大力推动建设各种类型的产业研究院和智库,为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而动画产业行业性组织中尚未出现以动画产业为研究对象的产业研究机构和智库,这对快速发展的动画产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缺失。因此,提升动画产业研究,为中国动画产业扎实前行提供理论支撑,将是一个不可或缺,乃至不可回避的重要环节。

(三)动画产业学术研究的分散状态无法起到产业发展支撑作用

一直以来,关于动画产业的学术研究始终呈现出分散状态,这种分散状态表现为三个方面:

1. 研究人员的分散

动画产业研究主要兴起于2004年以后,由于动画艺术和动画产业长期处于边缘化位置,因此,研究人员数量较少,且分散在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和动画企业等,通常一个研究机构中只有1—2名较为活跃的研究人员。正是这种基于地理和体制原因的分布状态,限制了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2. 研究问题的分散

由于研究人员的分散,每个研究者只能按照自身的兴趣和条件开展研究,难以形成整体的研究合力,既无法聚焦某个方面的研究课题以及深度上的挖掘,也无法涵盖产业链的全过程以及广度上的开拓。这严重制约着我国动画产业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入性。

3. 研究成果的分散

研究人员由于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调,产生了大量低水平重复性研究,以及参差不齐的研究成果,使本已经有限的研究力量无法完全投入到亟需研究的关键领域。这既难以提升整体的学术研究水平,凸显研究的学术价值,也有碍提高研究成果的科研转化,失去了产学研相结合应有的科研分量。

正是由于上述三方面的分散,15年来,关于动画产业方面的学术研究不但没有兴起,反而出现了萎缩现象。而新时期的到来,呼唤着中国动画产业蓬勃向前,如果动画产业研究不能紧跟其上,产业发展必将缺失根基,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四)动画教育存在的培养短板严重制约着动画产业的管理

随着中国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动画艺术人才、动画技术人才和动画管理人才产生了高水准的需求。与此同时,也对动画教育提出了课程体系适应产业发展的高标准要求。

一方面,从产业发展上看,2000年以后,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动画产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从动画内容角度看,中国动画产业走过了1985年以来的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更替已经使产业规模和动画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前两个阶段,动画内容由外方的发包方确定,或主要由联合制片的外方确定。而在网络动画阶段,动画内容开始向国内市场倾斜。第二,从动画企业管理角度看,在国家政策推动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下,一些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电影企业和制造企业也都先后进入了动画产业,动画企业规模由此得到不断壮大。与此同时,动画企业在完成多个项目运营中,也对企业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动画产业对高级管理人才的诉求尤为强烈。

另一方面,从动画教育上看,动画教育是动画产业的上游,承担着动画产业人才培养的功能。经过20年的发展,大学动画教育已经从2000年只有1所高校动画专业,发展到2020年的290所高校开设动画专业,以及300所高校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239所高校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动画教育在规模上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大。可以说,已经完成了数量增长的阶段,并步入了内涵式、高质量的发展时期。但是,从课程体系的内容和质量角度上看,课程体系没有随着动画产业的发展而跟进,没有随着动画教育的发展而变化。例如,通过对59所高校的动画专业、31所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2所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分析,发现只有1所高校的动画专业具有动画管理与市场营销培养方向,只有4所高校设置了5门管理类必修课程(见表1),而且设置的课程主要集中在项目管理层面,还没有涉及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可见,管理类课程的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动画产业的需求。此外,承担管理类课程的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艺术类和设计类教师普遍缺乏管理思维,而管理类课程教师普遍缺少艺术修养,由此出现了艺术与管理脱节的“两张皮”现象。

表1 部分高校动画和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管理类课程

(五)动画创意问题影响了资本进入及企业要素之间的匹配

动画内容创意是业界一直以来讨论不休的话题,动画创意可谓是一部片子的灵魂,它既可以有高票房的收入,又可以带来不可低估的社会效益。然而,我国动画产品很大程度在内容创意上出现短板。也正是基于此原因,直接影响了产业资金的有效增长。纵观国家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其规模可谓盛况空前。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财政部联合3家国有企业共同发起,作为第一支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主要采取股权投资方式,专注文化产业细分领域投资。重点投向新闻、出版发行、电影、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等政府重点扶持的文化领域(4)朱建程、马婕:《我国文化产业引导基金的实践思考及政策建议》,《清华金融评论》,2020年第10期,第39-41页。。2020年11月18日,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在北京正式成立。基金由中宣部和财政部共同发起成立,目标规模500亿元,首期已募集资金317亿元。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其主要投向新闻信息服务、媒体融合发展、数字化文化新业态等文化产业核心领域,以及与文化产业高度相关的旅游、体育等相关行业。与此同时,全国已有20余个省市设立由省级财政出资或宣传文化单位发起、市场化运营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引导基金(5)张玉玲:《文化产业迎来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解读》,《光明日报》,2019年6月29日。。但是,这些投资基金或引导基金很少瞄准动画产业,是什么原因使其得不到投资基金的青睐呢?究其根源仍然是动画内容创意的问题制约着基金的介入。

虽然我国动画产业在2012年前后达到了产量高峰,近几年来动画片产量也保持着相对平稳的状态。尽管2015年以来,有20部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超过1亿元(见表2),但是动画内容创意仍然是制约动画产业的最大短板(6)苏锋:《中国动画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板与对策》,《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第41-55页。,而且也成为影响动画产业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由于受到动画内容创意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国产动画影片没有收到满意的票房成绩,绝大多数的衍生产品授权没有达到出色的品牌影响力,绝大多数的动画企业没有显现盈利的前景。动画创意的短板影响了资金、技术和人才向动画产业的聚集,也影响了相关行业对动画产业的支持。可见,在动画产业的生态系统中,不仅每个层面的要素对动画企业的支撑存在着障碍,而且这些不同的要素在整合过程中,也难以实现有机契合。

表2 中国市场票房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国产动画电影(2015—2021年)

六、 2021—2035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模式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行业性动画产业研究机构,引领动画产业的未来发展

1. 以交叉学科为基础,整合产业研究力量建设高端智库

动画产业的学术研究一定要契合国家发展需求开展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交叉学科的出现为动画产业研究拓宽了研究思路。2021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6月底,全国185所高校共完成备案的学位授权单位自设交叉学科达到616个(7)国家教育部:《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http://www.moe.gov.cn/jyb-xxgk/s5743/s5744/A22/202108/t20210820-552722.html,2021年8月20日。。其中北京电影学院设置了“动画学”交叉学科。这是唯一与动画和动画产业直接相关的交叉学科。

与此同时,还有6所高校设置了“文化产业管理”。虽然这些高校设置的专业名称相同,但实际上所涉及的一级学科还存在着差异。此外,还有7所高校设置了“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交叉学科(见表3)。

表3 全国高校设置的文化产业相关交叉学科(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

可以看出,动画产业交叉学科研究已逐步纳入产业研究的主旋律之中。因此,针对国内高校研究力量薄弱和研究成果分散的状态,可以借鉴以往高校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的经验,以“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一级学科为基础,进而设置“动画产业管理”交叉学科。并在此基础上,按照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充分调动高校、动画企业及相关部门的积极性,以此发挥各自优势,组建跨学科、跨学校的动画产业研究机构,最终实现动画产业国家级高端智库的建设工作,从而为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高层次的产业指导。

2. 以动画产业链为对象,开展动画产业全过程系统研究

动画产业研究必须紧紧围绕动画产业链开展学术研究。主要从三个研究视角切入:第一,从产业链过程的视角,要以国内市场动画需求为开端,经过动画创意、动画制作、动画发行、动画授权、国际市场开发等环节,形成产业链分段式的全过程系统性研究。第二,从产业链要素的视角,重点研究产业链中的技术、人才、文化、艺术等多种要素,尤其是技术和数字化转型对于动画产业的影响。第三,从产业层次的视角,重点从四个层面开展研究,即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和项目层面。纵观上述三个视角,形成纵横交错的矩阵研究结构。

3. 以产业活动为引领,实现动画科研成果的转化与落地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服务于产业实践,动画产业研究成果的输出大致有三种方式:第一,出版中国动画产业年度报告。基于上述矩阵研究结构,追踪行业发展前沿,既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对动画产业发展极具指导意义。第二,举办中国动画产业论坛,以此架设产业界与学术界之间的桥梁。论坛要以产业中的典型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论坛的形式起到交流作用。第三,开展动画产业咨询服务,针对动画产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及时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更直接地让学术成果落地于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经营实践之中。

(二)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支持,建立完整动画产业链的网上平台

1. 借助网上平台开展全方位产业链的运营活动

互联网技术在没有完全实现之前,所开展的动画需求调研、动画创意策划、动画制作、动画发行和动画授权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在线下进行,可以说是耗时费力,效果欠佳。而今,在数字化背景之下,这些环节都可以在网上完成。应该说,网上平台的充分利用,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极大降低了制作成本,极大提高了整片质量。从动画需求调研情况看,以往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周期长,耗用人力多。目前采用网上大数据的调研方式,不仅数据完整,数据量大,而且周期短,人力耗用少,对于准确把握目标市场的动画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动画创意策划看,以往主要由主创人员在小范围内进行头脑风暴获得创意,未来可以借助网上平台,通过动画创意者与动画消费者的直接对话获取创意灵感,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创意,使创意质量更高,创意数量更多,更能满足动画消费需求。从动画制作看,以往动画制作主要局限在物理空间范围内,受到人数、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今借助云平台,利用5G技术,不仅极大地提高制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而且对动画内容的表现范围更逼真、更宽泛。特别是完全能够将一个高水平的内容创意,打磨成一个高水准的动画产品,以此完美实现质的飞越。从动画发行和动画授权看,以往主要采取线下发行的方式,范围窄,流通慢,效率低。而借助网上平台,完全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但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发行效率,而且还可以最大范围地实现动画市场的全覆盖。

2. 借助网上平台润滑动画产业链条的关键节点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资金、技术、人才、项目都是不可或缺的必备经营要素,动画产业亦是如此,而且动画产业对这些要素的渴望甚至超过其他产业。以往由于产业信息的不对称,针对这些经营要素供求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着高昂的搜寻成本和交易费用,致使这些必备要素很难高质量聚焦于动画产业。网上交易平台的开启使各个要素的供方或需方之间都可以通过网上平台了解整体的供求动态信息,都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最优惠的条件进入动画产业。这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流动、推动新技术的扩散、催生优质项目的交易,以及更大资金的融通等,从而活化我国动画产业的整体链条,起到推动中国动画产业快速迈向新阶段的助推作用。

3. 借助网上平台规范动画产业各层次的人才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在动画产业尤为重要。因为,动画产业的高级管理者应该既能实现艺术表达,又能完成产业经营;置身动画产业的艺术家应该既能拿起高超画笔,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技术;动画产业的一般运营者既能做到对艺术内容有所鉴赏,又能熟知国内外动画市场需求。可见,无论是动画产业的哪一类人才、哪一级从业者,都需要具有双重或多重能力。因此,动画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在不断培训中实现从业者的根本定位。而互联网为线上学习提供了巨大方便,可以充分利用网上平台提高动画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具体培训对象与内容为:(1)开展针对动画企业各个种类,包括艺术、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各个层次人才的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2)开展针对高校动画专业学生的精品课程教学,提高在校学生的培养质量。(3)开展针对各类教师的培训,提高各专业师资队伍的能力。这些培训将实现动画产业人力资源的高水准匹配。

(三)凝聚产业内生实力,做“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先锋

1. 带动周边国家动画市场,在文化融合中实现供需双方经济共赢

中国动画已经走过了百年成长之路,特别是近35年以来中国动画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像一部史诗镶嵌在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史册之中。虽然我国动画产业在发展的征程中历经坎坷,但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笔宝贵财富,所有的经验与教训都值得总结。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奋进中的中国动画产业提供了展示舞台。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创造繁荣富裕体现的是大国担当,而中国动画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先锋表达之一,做“一带一路”文化先行的开拓者体现的是产业使命。因此,传递华夏文明是中国动画产业的初衷,带动周边国家动画产品贸易往来是中国动画产业的能力,引领周边国家开展动画产品的联合生产是中国动画产业的责任,以此共享中国动画产业的宝贵经验,最终实现“一带一路”唇齿相依的邻邦在文化上互通,在经济上共赢。

2. 以“双第一”优势,协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网上合作平台

中国动画产业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交流的前提是一定要自身具足优势。就目前而言,我国动画产业具备两大优势,表现为两个“第一”。首先,我国高校肩负着动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庞大的动画人才培养规模堪称为世界第一;其次,我国拥有主营动画的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一。这两个第一,完全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动画产业的相互合作提供必备的产业要素。其中,网上平台的利用是加快沿线国家彼此了解,促进沟通的最便捷方式。因此,我国动画产业要以“双第一”的绝对优势,为网上平台运营争取最宽松的条件。由于加大网络用户人数的基数能够成为沿线国家动画产业发展的前提,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国动画产业要力推众多动画企业和各类动画人才云集到网上平台,在梅特卡夫效应、双边市场效应、规模效应的作用下,吸引新的经营要素。这样不仅能够夯实我国动画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而且还能够驱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动画产业各自优势的释放。

(四)筑牢动画教育根本,适应双重转型下动画产业的人才需求

1. 在依据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实施动画课程的体系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动画、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三个专业是动画产业的上游,为动画产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为了提高动画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曾在2018年组织编写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动画等三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都做出了详细规定。2021—2035年,动画和数字媒体等三个专业应在国家标准的框架内,根据各个高校的自身状况和培养目标,适度增加管理类课程和文化类课程。管理类可以包括四个层面的课程:宏观层面的公共管理,中观层面的非营利组织管理,微观层面的工商管理,项目层面的项目管理。其中微观层面的工商管理内容最多,包括运营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文化类课程涉猎范围广泛,特别是关于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相连,此类课程的改革非常值得期待。

2. 在依据交叉学科的要求中,强化师资与时俱进的能力

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对动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动画专业师资而言,这应该说是一个挑战。按照动画课程体系的要求,动画专业教师一定要具有交叉学科的知识积累。因此,培养专业师资的多学科涉猎和储备,既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书育人的需要,更是在新时期发展之下完善自我的需要。在实施中可以通过机制创新,鼓励艺术类教师或设计类教师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动画企业的经营实践中,从而积累动画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此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艺术教师的管理理论水平。同时,管理学背景的教师也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不断增加艺术修养,提高艺术鉴赏水平。总之,艺术类和管理类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和进修,最终实现复合型教师的全新蜕变。

(五)设立产业基金融资机构,开辟动画产业大发展的资金渠道

中国动画产业的双重转型需要完整的资金体系支撑。因此,可以考虑在成熟时机设立中国动画产业基金,以及系列性融资机构。其目的在于:中国动画产业强盛壮大之时,资金的介入必不可少。设立不同形式的产业发展基金,对动画产业来说将起到加固基石的作用。首先,可以借鉴我国东部地区先行先试的经验,推动银行设立文化产业支行和文创产业专营机构,鼓励各地成立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支持文化企业开办投融资平台。其次,在发挥文化市场主导作用下,积极扩大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以此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再次,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方式,推动设立省级文化产业投资机构。最后,在鼓励各级政府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中,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以此实现资金服务于产业、产业回馈于投资的良性大循环。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双循环视域下给出的中国动画产业发展对策,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动画产业生态系统。从这个生态系统中可以窥见两个维度的勾勒:第一个维度是纵向维度。此维度关注的是动画产业生态系统在构建中的两个阶段划分。第一个阶段解决了现有技术条件下,围绕“双循环格局”动画产业的目标市场调整问题,特别注重解决了动画内容创意、动画发行渠道、动画质量提高等关键节点问题;第二个阶段解决了在“数字化转型”“双循环格局”的前提下,动画产业链条顺畅的问题,特别注重解决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形成问题。第二个维度是横向维度。此维度关注的是动画产业理论研究的系统性问题,具体解决了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落地。应该说,两个维度的有机契合铸就了中国动画产业生态系统的灵魂。可以相信:中国动画产业的未来, 一定会在“双循环”的簇拥下呈现数字化转型的多彩斑斓!

猜你喜欢
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浅谈水彩在动画中的应用
我的动画梦
《剑网3》将推出动画正剧和番外动画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Fate》不同动画最新版权画公布
中国动画电影何去何从——从中、日、美动画谈起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