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视角下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影响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

2022-03-13 02:15陈天庆
山西农经 2022年4期
关键词:意愿变量信任

□陈天庆,文 枚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加大对运行规范农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农民合作社数量迅速增长,质量不断提升。截至2021 年4 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25.9 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带动农户增收、推动乡村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了重要力量。

当前,合作社质量良莠不齐,运行规范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导致部分地区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降低,甚至出现退出合作社的现象。农户参与是合作社长期运行的保障,足够数量的成员是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前提。若成员参与意愿降低,会直接影响合作社运营效率,进一步威胁合作社生存。因此,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一直受到学界关注。

现有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合作社成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等个人和家庭特征会显著影响其持续参与意愿[1];另一方面,合作社服务水平、外部市场环境等因素也会对成员参与意愿产生影响[2]。此外,有学者认为,健全的收益分配制度和交易额返利率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农户参与意愿[3],非农就业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家庭收入、减少政治参与降低农户参与合作社的概率[4],成员对获得收益的感知及民主参与程度也会对其参与意愿产生影响[5]。上述文献为合作社成员参与意愿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从农户是否选择参与及参与程度分析,较少考虑成员持续参与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现阶段,合作社的社会功能已逐步在中国展现,学界应对合作社社会功能更加重视[6]。信任是合作社发挥社会功能必不可缺的影响因素。农户间的信任关系可以影响到经济往来、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在契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成员的信任将发挥重要的替代互补作用。目前,有少数学者分析内部信任对成员培训参与、管理参与的影响[7],但成员持续参与合作社的意愿更能够反映合作社治理情况及成员满意度,为合作社相关研究提供更多参考思路。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成员信任的视角出发,结合云南省合作社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成员信任对其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及影响路径,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成员影响效果的差异。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农村合作组织,其建立和发展都处在农村熟人社会的环境中。合作社的日常经营和治理不仅依靠内部规章制度,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互相信任以维持内部合作关系[8]。信任作为交易或交换关系的基础,学界一直对合作社信任问题保持关注。有学者认为,合作社内部信任能够显著影响成员满意度,且成员对管理者的信任最为重要[9]。此外,信任对合作社整体绩效具有显著影响[10]。“利益—关系网络”是合作社扩大规模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普通成员的信任演化[11]。

借鉴相关研究,将信任分为两个维度,即人际信任和系统信任[12]。

首先,合作社中的人际信任主要为成员之间、成员与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一方面,成员间的彼此信任有利于促进信息共享,降低日常经营的交易成本,并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在此情况下,每个成员不再是单独的个体,彼此交往合作行为更倾向于互惠互利,而非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成员与管理层间的信任关系能够促进彼此合作,有助于提升合作社运行效率和治理效率,提高成员满意度,进一步增强成员的持续参与意愿。其次,系统信任是外部客观条件促成的主观心理预期,合作社中的系统信任体现为成员对合作社整体的信任程度。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人际信任相对脆弱且容易被破坏,而系统信任能够在合作社内部建立约束机制,规范个体机会主义行为[13],从而维护和保障其他成员利益,有利于提升成员整体的持续参与意愿。因此,提出以下假说。

H1:信任对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组织认同是指成员对组织在归属感、自豪感和忠诚度等方面的主观感知[14]。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成员对合作社信任的强弱与其组织认同度具有密切联系[15]。合作社内部彼此信任有利于相互合作的形成,促进内部规章制度顺利实施,并增强成员间了解和认同。同时,合作社内部信任可以带动成员增收,从而提升成员满意度,增强其对合作社的认同感和忠诚度。社会认同理论认为,高组织认同的成员倾向于与组织保持一致的目标和价值观,进而作出有利于组织的行为。当成员组织认同感较高时,其行为更倾向与组织保持一致,成员的持续参与意愿也会随之升高。研究表明,较高的组织认同能够提升组织成员满意度及合作意愿[16-17]。因此,提出以下假说。

H2:信任通过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成员持续参与意愿。

2 数据、变量与模型

2.1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数据为课题组选取云南省部分地区实地调研所得。在选择调研区域时,课题组查阅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资料,选取合作社数量较多、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作为调研样本地区。同时,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进一步剔除所选区域中的非正规合作社的调查数据。综上所述,本文选取云南省6 个县(市、区)作为调查区域,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每个区域随机抽取3~5 个合作社,并随机抽取一些合作社成员进行问卷调查。课题组共发放问卷327 份,剔除部分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314 份,问卷有效率高达96%。

2.2 变量选取

被解释变量:成员持续参与意愿,使用“您是否愿意持续与合作社保持稳定交易关系”“您是否愿意向合作社投资认购股份”“您是否愿意继续作为合作社的成员”3 个题项测度。受访者根据实际情况从问题的5 个选项中选择1 项。选项对应固定分值为非常不愿意=1,比较不愿意=2,一般=3,比较愿意=4,非常愿意=5,汇总计算均值。

主要解释变量:信任。参照现有研究,将信任分为人际信任和系统信任两个维度。其中,人际信任使用“您对合作社管理者的信任程度”“您对合作社其他社员的信任程度”两个题项测度;系统信任使用“您对合作社的信任程度”题项测度。受访者根据实际情况从问题的5 个选项中选择1 项。选项对应固定分值为非常不信任=1,不太信任=2,一般=3,比较信任=4,非常信任=5,汇总计算均值。

中介变量:组织认同。借鉴相关研究,使用“我喜欢我所在的合作社”“作为合作社成员我感到自豪”“我非常关心合作社未来的发展”3 个题项测度。受访者根据实际情况从问题的5 个选项中选择1 项。选项对应固定分值为非常不同意=1,不太同意=2,一般=3,比较同意=4,非常同意=5,汇总计算均值。

控制变量:借鉴相关研究。本文将选取的控制变量分为两类,一类为合作社成员个人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加入合作社年限、主要身份及对合作社了解程度;另一类为合作社成员家庭特征,包括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经营耕地面积及家庭劳动类型。

2.3 描述性统计

如表1 所示,变量描述性统计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变量均值为3.448,介于“一般”和“比较愿意”之间,这表示受访者持续参与合作社的意愿较低。第二,信任变量均值为3.203,表明受访者整体信任程度不高。第三,组织认同变量均值为2.947,受访者组织认同度较低。第四,受访农户男性居多,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对合作社不够了解。第五,受访者劳动类型主要为农业且多数为一般农户。

表1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2.4 模型构建

理论分析表明,信任可以影响合作社成员的持续参与意愿,且信任能够通过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成员持续参与意愿。此外,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还受到其他控制变量的影响。为了验证信任对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构建的实证分析模型如下。

式中:Yi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Trusti为主要解释变量,表示合作社成员信任;Xi表示影响成员退出意愿的其他控制变量;β0为常数项;β1、β2表示待估系数;ε1i为随机误差项。

为了验证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借鉴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18]总结的中介效应检验步骤,运用层次回归法,构建如下模型。

式中:OIi为中介变量,表示成员组织认同;γ0、γ3为常数项;γ1、γ2、γ4、γ5、γ6表示待估系数;ε2i、ε3i为随机误差项;其他变量同式(1)[19]。

3 实证分析

3.1 基准模型回归

本文使用OLS 模型进行回归估计。表2 为信任对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影响的回归估计结果。模型1、模型2 和模型3 均是以信任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模型1 的回归结果显示,在不添加控制变量的情况下,信任对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信任程度高的成员持续参与合作社意愿也越高[20]。模型2 中引入个人特征控制变量,结果显示,信任在1%的水平下正向显著影响成员持续参与意愿[21]。模型3 在模型2 的基础上加入家庭特征控制变量,在加入所有控制变量后,信任仍正向显著影响成员持续参与意愿。因此,假说H1 得到验证[22]。

表2 信任对成员持续参与意愿影响估计结果

控制变量方面,第一,年龄对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年龄较大的农户由于能力、资源等条件的限制,相较于年龄较小的成员,经济收入更依赖与合作社的交易,因此持续参与意愿更高。第二,文化水平对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第三,合作社了解程度对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第四,家庭劳动类型显著正向影响成员持续参与意愿,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的成员持续参与意愿较高。

3.2 中介效应检验

本文对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见表3。首先,验证解释变量信任对中介变量组织认同的影响,如模型4 所示。信任对组织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成员信任水平越高,成员的组织认同感也越高。其次,验证加入组织认同后信任对成员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如模型5 所示。信任和组织认同均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信任能够通过组织认同间接影响成员持续参与意愿,中介效应存在。同时,由于γ1、γ4、γ5的参数估计值均显著,此中介效应为部分中介,假说H2 得到验证。

表3 中介效应检验

3.3 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用替换变量的方法对前文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

将解释变量信任替换为二元离散变量。对得分为3 以下归并赋值为0,定义为“不信任”;得分为3 以上归并赋值为1,定义为“信任”,并采用Probit 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见模型6。

将被解释变量成员持续参与意愿替换为二元离散变量,对得分为3 以下归并赋值为0,定义为“不愿意”;得分为3 以上归并赋值为1,定义为“愿意”,采用Probit 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见模型7。

由表4 可知,实证结果同表2 基本一致,进一步证明了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健性。

表4 稳健性检验估计结果

4 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信任对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信任对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任程度越高,成员持续参与意愿越强。

第二,信任对成员持续参与意愿影响过程中,组织认同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信任能通过组织认同间接影响成员持续参与意愿。

第三,在成员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中,年龄对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化水平对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合作社了解程度对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劳动类型显著正向影响成员持续参与意愿,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的成员持续参与意愿较高。

5 建议

以上结论对于增强社员持续参与意愿具有以下启示。

第一,信任是合作社生存发展的前提,为提高合作社成员信任程度,必须构建良好的内部信任环境。从人际信任角度出发,应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减少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发生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维护社员间的相互信任。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合作社管理者的能力,增强成员对管理者的信任程度,提升合作社运行效率。完善内部规章制度,维护成员对合作社拥有者与惠顾者的统一,保障成员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益,带动成员积极参与合作社治理。

第二,合作社应不断提高成员组织认同感。合作社应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促进成员彼此沟通与了解,促使相互合作形成,增强成员对合作社的归属感、自豪感和忠诚度,从而提高合作社的凝聚力。合作社的发展目标不应仅局限于绩效的改善,还要确保公平性及规范性,使成员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第三,规范合作社发展。制定合作社内部监督制度,监督合作社日常事务,帮助成员维护自身权益。地方政府应建立合作社审查机构,设立准入退出机制,全面清理不合规范的合作社,从而有效提升合作社成员持续参与意愿。

猜你喜欢
意愿变量信任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抓住不变量解题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信任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
变中抓“不变量”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