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食“海洋宝宝”误诊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2-03-13 13:38孙凌云王伟伟苏南鹿洪亭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误诊异物胃肠道

孙凌云 王伟伟 苏南 鹿洪亭

[摘要] 目的 探讨误食“海洋宝宝”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童误食异物的认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1例误食“海洋宝宝”病儿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和转归。结果 通过手术切开空肠将异物取出,行肠切开吻合术。术后1周痊愈出院。结论 误食“海洋宝宝”导致的肠梗阻病史不明确,易延误治疗,临床应该提高警惕,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 胃肠道;异物;消化系统外科手术;儿童;误诊

[中图分类号] R726.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2096-5532(2022)01-0153-02

doi:10.11712/jms.2096-5532.2022.58.003

儿童误食异物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等。误食的异物有头发、硬币、纽扣电池、磁力珠等,部分异物可自行排出体外,但是有一些异物嵌顿在消化道狭窄处或导致消化道穿孔。本文报告1例误食“海洋宝宝”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误食该异物的临床特点,提高儿科医师对其认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病儿,男,9个月。因呕吐3 d于2018年9月17日入住我院小儿外科。入院3 d前,病儿出现频繁呕吐,进食即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有咖啡样物质,无腹胀、发热、咳嗽和喘息等。入院1 d前于我院小儿内科就诊,给予西咪替丁及头孢曲松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查体:腹部平坦、对称、柔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显露,无胃肠型和蠕动波,剑突下似触及一包块,无压痛、反跳痛,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超声检查显示:腹腔囊性包块,提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门诊以“腹腔良性肿瘤”收入我科。病儿入院后,同时行禁饮食、胃肠减压、护胃、静脉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WBC)为7.81×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0.448,血红蛋白(Hb)100.0 g/L,C反应蛋白 <0.50 mg/L。腹部DR正位(站立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上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胃、十二指肠近端扩张,十二指肠囊性病变(图1)。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给予病儿上消化道X线造影,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球-降段囊状扩张,腔内囊性病变(图2)。

入院第6日晨于病儿大便中发现胶冻样黄色物质,再次仔细询问病史,家属回忆家中有“海洋宝宝”玩具,病儿可能有误食“海洋宝宝”可能。复查消化系统超声显示:腹腔囊性包块,考虑异物可能。综合考虑病儿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消化道异物。因病儿发病后经过一系列保守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且考虑到依靠病儿自身肠道功能并不能将异物排出体外,与病儿家属协商后决定行开腹探查术。全麻下行十二指肠内异物取出术+肠吻合术,术中见十二指肠扩张,球部内有一包块,质韧、活动可,包块随手术者的推动而破裂。在空肠近端切开一长约1.5 cm的切口,将包块从切口中取出,见包块为凝胶样物质,术中诊断为消化道异物,取出异物,缝合肠管。异物送病理检查,证实为凝胶样异物。病儿术后一般状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2天排气,第3天使用开塞露助排便,第4天复查血常规、血生化,并给予饮水。病儿大小便基本正常,无发热、呕吐和腹胀等不适,开始母乳喂养,术后1周病儿痊愈出院。

2 讨 论

消化道异物系儿科临床急症的常见病之一。吞食异物是婴幼儿常见的意外,婴幼儿因好奇心强、辨别能力差,易将小玩具放入口中吞下,特别是3岁以下的儿童。大部分误吞的异物可顺利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约20%异物可嵌顿于消化道解剖狭窄部位并引起消化道损伤[1]。当消化道异物位于上消化道如食管、胃,消化内镜异物取出术为其治疗首选[2]。通常情况下,消化道异物根据吞食异物史,结合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本例病儿以“呕吐”为主诉,腹部查体剑突下似触及一包块,且腹部超声提示腹腔囊性包块,首先怀疑腹腔良性肿瘤。经胃肠减压、抑酸保胃治疗后,病儿呕吐症状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排查,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提示肝内胆管无明显异常,胆囊无增大,小肠无气体充盈。仔细询问病史,病儿出生后无黄疸病史和呕吐史,暂不考虑胆总管囊肿的诊断。经普外科及影像科会诊,病儿系胃十二指肠扩张,不排除肠重复畸形。肠重复畸形病儿多以并发症就诊,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血便等症状,且其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管形、单房、液性低密度、厚壁囊肿[3]。本例病儿的临床表现及CT图像与其虽然有部分的相似之处,但病儿的整体病情发展及严重程度与肠重复畸形不同,在未明确诊断之前仍不能排除肠重复畸形的可能。经主管医师仔细询问病儿病史以及家属仔细回忆病儿病情变化,病儿术前大便中含有凝胶样物质,且病儿的哥哥最近有“海洋宝宝”玩具,因此,手术前病儿诊断为消化道异物的可能性较大;后经手术取出异物并送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消化道异物。

本例誤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①初诊时,因问诊内容不够具体及详细,仅根据当前问诊内容、查体情况及腹部超声结果,先入为主初步诊断为腹腔良性肿瘤,在后续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中以肿瘤为主要临床诊断思路,并没有考虑到误食异物的可能;②因病儿及其家属不能提供明确的吞食异物史,腹部体征不典型,且影像资料不能提供明确线索,故出现误诊;③因误食“海洋宝宝”的病儿较前明显减少,医生临床经验不足,对误食“海洋宝宝”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认识不到位,无法准确地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海洋宝宝”又称为“水养球”“生物球”,为基丙烯酸化学物质,在水中浸泡数小时后,可“长大”几倍甚至数十倍,富有弹性且不易捏碎。本例病儿误食“海洋宝宝”后,“海洋宝宝”在病儿的胃及十二指肠中吸收水分而膨胀变大,无法顺利通过十二指肠,从而导致十二指肠扩张、远端梗阻。赵正等[4]曾报道过5例因误食“生物球”异物导致肠梗阻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例。除此之外,李敏[5]报道1例病儿误食“海洋宝宝”后中毒,导致胃肠、肾脏、神经功能损害,并继发感染,病程中出现抽搐、嗜睡。虽然目前误食此类异物的病儿较前明显减少,但是误食“海洋宝宝”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应引起临床警惕和注意,要仔细询问病儿病史,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率,避免延误病情和诊治。

[参考文献]

[1]EMILY N K, MERIDITH K, SIBA P P. Foreign body inges-tion in children[J]. Community Practitione, 2015,88(3):45-48.

[2]王向东,杨云生,梁浩,等. 婴幼儿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取出术的诊治体会[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3,22(12):1218-1220.

[3]李志勇,干芸根,叶文宏,等. 小儿肠重复畸形的CT 诊断价值[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4,13(6):525-528.

[4]赵正,席红卫. 消化道异物 “生物球” 导致小儿肠梗阻五例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8,25(6):475-477.

[5]李敏. 小儿误食“海洋宝宝”中毒一例[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2,19(1):27.

(本文编辑 黄建乡)

3747500338280

猜你喜欢
误诊异物胃肠道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评价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如何处理异物进入眼睛
眼耳鼻进异物咋处理
眼眶组织淀粉样变易误诊临床分析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
关于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磁共振表现以及漏误诊研究
老年人梅毒抗体阳性诊断梅毒易误诊原因浅析
超声定位诊治非金属微小异物嵌入伤的临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