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敏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小麦在我国粮食总产量当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本文以小麦高产技术对土壤与肥料的需求作为切入点,从肥料施用比例不平衡、整地工作不规范、肥料用量过多等方面对现阶段小麦种植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麦高产;土壤管理;肥料管理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北方地区、华中地区以及西南地区具有广泛分布。小麦的生长对土壤环境、气候温度与光热条件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农业技术人员应当针对小麦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其高产条件进行分析,保障我国小麦种植领域水平不断进步。
1 小麦高产技术对土壤与肥料的需求
1.1 肥料需求原则
在小麦生长培育的过程当中,肥料的作用显而易见。农业肥料不仅能够有效补充小麦生长过程当中所需的养分,还能够对土壤成分进行进一步改良和优化,保障小麦的质量和产量[1]。因此农业种植技术人员应当对小麦生长流程进行细致分析,对其肥料需求进行研究,针对小麦种植工作当中存在的短板对肥料施用工作进行调整,保障肥料养分能够有效满足小麦生长过程的需要。
1.2 肥料施用原则
由于有机肥与无机肥的肥效高低、成本多少、成效速度等参数各不相同,因此在小麦生长培育过程当中对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比也应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农业种植技术人员可以对小麦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对肥料配比进行优化,在保障小麦产量的同时降低化学肥料对环境的影响,保障小麦种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3 地块选择原则
高质量的地块与土壤对小麦种植和收获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小麦种植工作之前,农业技术人员应当对小麦种植地块进行细致分析与选择,一方面保障土地养分、水热环境以及光照条件等满足小麦种植的要求,另一方面便于种植人员进行整地工作,使小麦高产具备较为深厚的前提与基础,促进小麦种植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提高。
2 现阶段小麦种植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2.1 肥料施用比重不平衡
在小麦种植工作当中,肥料施用比重的准确核算能够使小麦的种植成本与质量和产量达到应有的平衡。然而很多小麦种植人员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小麦种植技术训练,对种植过程当中肥料施用的比重也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比较不均衡,有可能造成土壤板结,土地肥力下降,小麦的质量与产量受到限制,还有可能使种植成本不断提升,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受到一定的打击[2]。由于有机肥与无机肥各有特点,各有利弊,在小麦种植过程当中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而很多小麦种植人员忽视了有机肥在小麦种植领域的重要意义,仅仅将目光放在了无机肥的利用上,最终导致有机肥没有发挥出其重要作用,肥料施用比重产生偏差。
2.2 整地工作不规范
整地工作是提高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避免土壤板结,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准备环节,也是小麦种植培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然而在很多地区的小麦种植培育工作当中,种植人员对整地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进行较为细致的整地和耙地,麦田当中土壤得不到翻松和修整,透气性和透水性变差,灌溉工作与施肥工作受到影响,土壤当中的养分也很难传导至小麦植株当中,导致小麦种植工作陷入困境。另外,忽视了高质量的整地工作还可能会使小麦受到越冬病虫害的侵扰,使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受到限制。
2.3 肥料用量过多
小麦种植人员应当对麦田进行实时的监控,对小麦的成长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实际情况对肥料的用量进行选择。在针对小麦麦田进行施肥的过程当中,肥料的重量同样也是小麦质量与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过少的肥料施用量无法满足小麦生长培育过程当中对养分的需求,造成小麦产量下降,过多的肥料施用量则可能会造成烧苗现象,导致麦苗死亡。很多小麦种植人员没有对小麦种植过程当中肥料的施用量进行细致分析和深入研究,导致肥料施用方案较为粗放,肥料用量并不能满足小麦作物成长的实际需要,对小麦质量和产量的不断提升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3 优化小麦高产技术的措施
3.1 整地工作
整地工作是保障小麦高产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指的是在小麦进行播种之前,进行浅耕灭茬、翻耕、耙地、平地等措施,使麦田土壤的透气性与透水性不断提升,为小麦种植工作打好铺垫。由于北方地区土地较为干燥,水分含量较少,因此在进行麦田整地的过程当中应当尽量提升整地深度,一般来说应当保持在25cm左右,一方面有利于小麦植株根系的不断成长,使植株能够更加便捷地吸收土壤当中的养分与水分,另一方面还能够将土层内越冬的害虫与有毒有害物质翻出,對致病病菌进行有效杀灭,对降低小麦作物病虫害影响,提升病虫害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耕地深度之外,小麦种植技术人员还应当重视对土壤颗粒的疏松程度。更加细碎的土壤不仅能够保障土壤当中存在气孔,还能够使小麦植株的根系与土壤进行更加紧密的接触,更加充分地吸收土壤当中的水汽与养分,保障小麦作物的质量和产量。按照小麦高产技术规范当中的规定,在整地工作之后,种植人员应当保障麦田当中的含水量达到20%,沙土含量达到16%[3]。这样才能让小麦作物得到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保障土地管理技术达到小麦高产的标准。
此外,为了给后期的小麦播种以及有机肥的施用打下基础,可以利用大型拖拉机对麦田进行深耕细耙,使麦田土壤上下两层更加均匀,避免上层土壤过于疏松导致小麦弱苗,倒伏率增加,也降低了穗数减少导致小麦产量低下的可能性。同时还要对耕地深度进行监控,避免耕地过深导致生土过量翻出,对小麦根系成长不利。种植技术人员可以使用铧式犁等机械设备实现深松与旋耕相结合,使整地质量不断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当逐渐提高耕地深度,使土壤环境能够逐年改善,利于小麦对土地养分实现更加充分的吸收。
3.2 土地管理
土地管理技术同样也是提升小麦产量,保障农民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小麦种植技术人员针对土地进行处理过程之前,应当对小麦的生长需求、麦田当地的水旱状况以及土地的肥力情况进行分析,对旱茬地做好保水保墒工作,对麦田当中的各类杂草等额外吸收土壤养分的作物进行及时拔除,避免与小麦植株形成水肥竞争关系,保障小麦的健康成长。此外,针对麦田土地灌溉问题,种植技术人员还应当针对小麦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在旱季降水量较少的情况下,种植人员应当适当增加麦田灌溉水量,使麦田土壤含水量能够有效满足小麦植株生长的需求,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而当雨季来临,降水量增多时,种植人员可以适当减少麦田灌溉水量,使土壤当中的含水量不断降低,避免出现淹苗现象。
另外,在进行土壤管理的过程当中,小麦种植技术人员还应当对土壤采取轮休措施,对不同地块的耕作顺序进行排列,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对小麦进行种植,保障地力,使麦田得到充分的修整,构建较为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使小麦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得到有效提升。对一些存在土传病虫害的地块,种植人员可采用熏蒸消毒、药物杀菌等方式对潜藏在土层当中的细菌、病毒和虫卵予以杀灭,对小麦植株的病残体予以及时剔除,使小麦的生长环境得以进一步改善,一方面降低土传病虫害对小麦植株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3.3 有机肥施用
一般来说,有机肥指的是主要来源于植物或动物的,施用于土壤当中为植物有效提供养分的含碳肥料。常见的有机肥包括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城市污泥以及各类复合有机肥等等。经过处理过后施用于小麦麦田当中,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另一方面还能够降低肥料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保障小麦种植领域健康持续发展。在进行有机肥施用过程当中,种植人员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是施用深度原则。由于有机肥料具有肥力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因此在肥料施用过程当中,应当尽量将有机肥料深埋至麦田土壤当中小麦的根系部位,使小麦能够直接吸收到有机肥料当中的养分,减少肥料肥力的逸散,使有机肥料得到更加充分地利用。其次是肥料处理原则,在进行有机肥施用之前,应当对肥料进行较为细致的处理,使其形成长度小于五公分的颗粒状物质,这样能够使有机肥料更加充分地融合进入麦田土壤当中,使土壤肥力得到有效提升。最后是因地制宜原则,农民饲养的家畜粪便经过处理过后能够成为效果较好的有机肥料,相关农业部门可以与有机肥加工企业进行合作,对农民家中的家畜粪便进行统一回收并加工成有机肥,使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同时也促进当地农业产业链的有效形成,实现农业产业有机循环发展[4]。
3.4 无机肥施用
无机肥指的是利用化学合成方式制成的矿物质肥料,也称为化肥。这种肥料相较于传统有机肥料来说,具有肥力生效快、有效成分单一、易溶于水、作物更易吸收等特点,主要的无机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等。无机肥料在小麦生长过程当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小麦种植人员应当结合小麦生长的实际情况对无机肥进行施用。一般来说,产量约为500~550kg/667m2的麦田当中,需要施用氮肥13~15kg。根据小麦植株播种的时间长短对氮肥的施用时间进行有效调整,使其能够适应小麦的生长和收获。此外,种植人员还应当对小麦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评估和观察,一旦麦苗过于瘦弱,可在麦苗拔节期予以追肥,使土地养分和肥力得到有效提升,供应小麦植株的健康成长。在小麦生长的中期和后期,可以将磷酸二氢钾与水混合形成溶液对小麦植株叶片进行喷洒,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小麦植株光合作用的效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早衰与干热风情况的出现,提升小麦抗病害能力。最后,种植人员还应当在小麦种植工作之前,对当地麦田的土壤成分进行相应的排查和分析,对微量元素较为稀缺的土壤进行微肥的施加,包括硫酸锌、硫酸锰等等,使麦田土壤当中的微量元素得到有效的补充,促进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提升。
小麦种植人员在进行肥料的施用之前,应当针对小麦的生长情况与实际需求制订出较为科学与合理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配比,并根据气候条件、水热环境等参数对肥料施用方案进行优化与调整,对砂性土壤可适量提升追肥占比,而对于含水量较高、地力較强的黑土、黏土等可适量提升底肥占比。从而有效促进小麦作物质量和产量的不断提升,降低化学成分肥料对麦田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实现小麦种植工作的不断进步。
3.5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工作指的是将不适合直接作为饲料的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用于麦田土壤当中的一项增产措施,在保障麦田肥力,提高小麦质量和产量工作当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秸秆还田的过程当中,种植人员应当对秸秆的翻埋量进行分析和研究,避免过多秸秆腐熟效率低下。在进行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过程当中,种植人员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首先是保障土壤压翻深度。只有秸秆完全进入土层当中才能体现出秸秆还田的作用,一旦秸秆裸露在外,会对土地肥力的提升产生不良影响,秸秆还田的效果也将受到制约。因此种植人员应当将秸秆还田的深度控制在25cm以上,保障秸秆还田的有效性,提升土质增肥效果。其次是降低秸秆粗细,一般来说,秸秆的粉碎程度越高,其深入土层的腐熟速度越快,越能够实现对地力的有效提升。因此种植人员应控制秸秆的粉碎长度在五公分以下,使其能够与深层土壤实现有机结合,避免过长的秸秆个体对小麦植株的发芽与生长产生影响。最后是配合施肥。秸秆还田工作完成后,微生物会与小麦植株竞争肥料当中的养分,因此种植人员可以配合施加相应的氮肥、磷肥等,保障土地当中的养分能够满足小麦植株的成长需要。在将秸秆埋入麦田之后,种植人员应当及时向麦田当中进行水源灌溉,一方面有效提升秸秆的腐熟速度,使其能够为小麦生长提供更多的养分,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秸秆腐烂过程当中形成的有机酸对小麦植株的根系产生影响,使小麦高产技术得到有效的运用。
4 结论
对小麦作物的种植与培育工作来说,土壤与肥料的管理技术对小麦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应当提高对土壤肥料管理技术的重视程度,从整地工作、土地管理、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施用以及秸秆还田技术等方面实现对麦田土地肥料管理的不断优化,促进小麦种植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纪程,孙玉香,孟圆,等.稻麦轮作体系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秸秆降解潜力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1,10(28):1-9.
[2] 任徳芹.秸秆还田量和类型对土壤氮及氮组分构成的影响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9):124-125.
[3] 项升,江激宇,倪婷,等.秸秆还田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4):32-39.
[4] 王骞,汤明尧.土壤肥料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优化建议[J].种子科技,2021,39(7):82-83.
333850190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