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霞
摘要:农業作为国家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社会建设、发展的关键基础,还能对人民的生活、生产作出保障。为确保大量农村人口的经济来源,便需要对农业进行改变、优化,将经济可持续发展放在重点关注的工作内容中,并通过使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方式,让整体的进步速度因此提升。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农业现代化管理产生的作用,同时细致阐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及生态农业在该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管理;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的问题逐渐被显现出来,作为党中央与国家重视的问题,其已将“三农”问题的解决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上。在当前的社会情况中,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新的未来方向,但需要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对资源进行科学使用、保护生态环境。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对生产资源进行合理优化,还要将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凸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内容。
1 农业现代化管理的作用
1.1 解决刚性需求
作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迄今为止该方面的经济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伴随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使用,让其中存在的矛盾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一,产出农作物是农户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能将自身获得的利益进行最大化呈现,便在栽种与管理的过程中,应用大量的化学农药、化肥,以及除草药剂等,通过对其的过度使用,让该范围内的土地肥力持续降低,并因此出现水土流失、荒漠化的情况,加重了土地资源使用矛盾的“尖锐化”程度。二,伴随城市建设工作的深入化开展,大多数的农业土地资源逐渐缩减,让分配工作的紧张增加。土地资源使用上的矛盾使得资源、产品刚需,要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在整改社会情况的工作中,可以使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来对该地区的经济进行科学管控,转变以往使用的耕作方式,对农业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这不仅能够降低对资源产生的伤害,还能将生产效率进行提升,促进农村产业、经济融入速度加快,满足发展刚需内容的同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1]。
1.2 创造良好经济
农业方面的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限制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以及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等方面情况的干扰,使农村地区的专业人才、教育水平、科技实力等方面都落后于城市。年轻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对农村经济水平提高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制约,农业是该地区经济结构内部的关键支撑,想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提升,便需通过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来推动整体的稳定,让其能够持续增长,为行业的未来创造出优秀条件、环境。在过去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固化的工作理念、体制内容,都对产品的生产效率造成了严重干扰,降低了资源质量的同时,还严重破坏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限制了该行业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全新的农业管理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多样化问题,并依据思想传播的方式,来优化农民在发展过程中的理念;在生产方式中,使用更加先进的科技产品与信息技术,积极主动性调动该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为日后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出良好、科学的指导。
1.3 促进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工作至今,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特别是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出来之后,农民在生产、经营方面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幅提升,使其经济收入总量因此得到增加。但是在近些年间,为防止自然灾害对农业产生影响,确保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便让土地资源中投入的成本数不断增加。在当前,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副产品方面的产业建设速度提升,让其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减小,如果单纯依靠农业的生产活动,已经不能再满足当前在经济上的需要。国内的农产品增收速度缓慢,让其与城市之间的收入效益数量差距逐渐加大,同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对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产生了影响。以上提及的内容都对农村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工作目标产生了严重阻碍。农业现代化管理方式主要是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方法作为切入点,对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合理经营,减少成本的使用总数量,增加产出的数量,让其中的经济利润大幅增加。由此能够看出,实行农业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出了关键作用[2]。
2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2.1 完善管理机制
想要让农村地区的经济实现良好进步,促进农业建设管理的现代化转变,第一,需要将管理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并在该模式中展现出自身的重要意义。通过将家庭承包制责任制作为工作开展的基础,让其与双层经营体制内容进行充分结合后,成为农业政策中的关键基石,并在该前提下,开展经济管理体系完善、优化的工作。除了相对稳定的承包关系以外,还需要对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索,并对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的使用进行引导,再通过合作与承包的形式,来进行与公司、农村大户、技术人才之间的合作经营,提高农民在财产方面的收入数量。不仅如此,还需要让培育农业中的生产性团队,并建设出与之配套的综合设施,以及方便、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内容,为农户提供出多样化的经营服务。第二,要对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优化与改革,使其能向品牌、加工、科技、网络、休闲、生态的工作方向转变,打破以往初级产品原料生产工作的限制,为农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管理的信息化
在国内当前的农业发展、建设工作薄弱的现实情况中,想要对信息化发展的机遇进行良好掌握,便要加大农业经济的发展力度。一,需要让政府在农业管理工作向信息化转变中,加强自身职能作用的发挥。农业信息化转变,是一项需要跨越地区、部门、行业的系统性工作,其要在政府相应部门的正确引导下,来对任务进行统一划分、分工。政府相应部门需要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资金开发、系统维护等方面的支出上,给予一定的投入与扶持,并出台与之相关的政策内容以及良好的优惠内容,来吸引社会中的资本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二,需要对多方面的资源进行良好的整合,并提高信息化服务工作的水平。依据农村的发展方向、农民的具体需求,来对信息的收集、整合工作进行强化,打开其来源渠道、传输通道,提高工作的完整性与正确性,让政府与人民、公司都能充分地使用有效资源。同时,农民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个人素质、技术人员的缺失,是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工作的关键制约因素,为改变该情况,便要对农户进行专业教育、培训,以及提升个人素养,还要让其具备信息获取、技术运用的能力;创建出高水平的专业信息服务团队,为农业的未来的发展,提供出智力方面的支持[3]。
2.3 加強科技投入
想要实现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的具体内容,便要让农业方面的科技实力进入到世界的前列中,并且在其中投入的精力要高于全国科技比例数值。只有让农业科技的投入比例大幅提升,才能实现该方面的自主创新工作。一,需要各级别政府部门都在相应制度内容上,确保科技方面资金的支持力度与增长幅度,实现逐年的加强,并提升该方面投入在整体中的占比情况,改变以往产业权重较低的不良现象。为此,可将专项的经费拨发出来,建立相应的基金会,主要使用在新兴技术、产品的研究、推广工作中。同时政府还需要对民间的资本力量进行合理引导,使其能够参与到投资研发工作中,缩短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设立出以政府为主要投入力量、公司为关键主体、多种投资人员共同参与的投融资体系,让方式向多样化改变。二,还需要将资金投入工作的方向进行改善,对以往存在的不科学情况进行改革。中央财政与各个地方相应部门进行工作开展时,需要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像是全国性、探究时间较长的研发工作,可以主要由中央负责,以此来确保全局性与战略性内容的项目顺利完成;在面对应用式的研发工作,与科技力量基础设施配备等方面的任务时,可以由地方进行处理,这样能够良好地适应区域内使用需求,还能大力推进农业技术方面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增强科技,与农村发展的支撑力量,从而为日后发展作出坚实的基础保障。
2.4 强化产业建设
让农业向产业化的角度发展,主要是为了创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系内容,完成产业资源配置的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工作,以及在该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效益。农业的产业化可以将工、农、服务等行业连接在一起,并在组织内部创建科学的分工体系,以此对小生产、大市场之间产生的矛盾进行合理调节,改变以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市场的多重制约。为达到该效果,便需要依据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来对产业化转变工作加以支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创建出市场化的农业,并在进行产业化时,将当前的真实情况作为关键方向。改变以往小农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并在市场真实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因素的组合,与资料与产品购销的配置工作。二,完成农业生产向专业化的改变,主要是进行再生产、销售、服务等工作的变革,通过将规模较小、分布散乱的农户聚集在一起,并进行市场化的布局与专业化生产,来缓和农户经营模式与现代农业需求规模之间产生的差异与矛盾。不仅如此,在农业进行产业化的过程中,其中产业链是工作实质内容,信息时代中的网络背景,为其进行升级与优化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网络技术的合理使用,打破了家庭经营中的局限性,并在分散经营模式的前提下,优化了产业链的具体情况,为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渠道。通过使用网络技术,能够完成生产、加工、销售工作,以及商贸、工农业一体化改变,从而组成了一条龙式的“链条”模式。
3 生态农业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
3.1 现代化发展
想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其的不断增强,来加快现代化的发展脚步。生态农业是在传统模式基础上,整合与总结做出的经验,让其与生态环保理念进行融合后,以国家的真实情况作为切入点,依据生态学专业原理,来使用现代技术进行生产工作。通过合理使用生态农业技术,不仅能够让生产水平提升,还可以促进该方面的经济发展,以此来推动行业发展脚步,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坚固基础。
3.2 提高综合效益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使综合效益因此得到提升,还能够让资源被良好、合理的分配,使其发挥出真正的使用价值,甚至还可以因此出现增值的效果。生态农业的使用,能够实现物质的循环速度提升,让其转换的力度增加,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生态农业还可以创造出数量、质量优秀的多样化农产品种类,让人们的生产工作能够因此得到良好提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帮助农民提升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4]。
3.3 提供基础保障
在国家、农村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以往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让人民的生存环境因此逐渐恶化,以至于资源不充足的情况日益加剧,这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生态情况的改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恶化、资源退化问题,同时,生态农业还能够对以往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变,创建出资源高效使用的全新模式,并通过相应环境建立的方式,来促使地方经济长久持续发展。依据该方式的合理使用,不仅优化了以往的经济结构形式,还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生态农业的创建,能够对市场中的经济多层次、多样化进步需求进行满足,并制造出无公害的农产品、绿色食物、有机食物,之后依据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农业生产、经济活动进行组织,通过将农村地区存在的优势、发展特点进行融合,让农业、地区经济共同进步,并因此成为其中的主导产业,创建立出以市场经济为关键导向,以加工产业为发展龙头的进步模式,以此来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3.4 提高综合效益
在发展生态农业的时候,能够让国家在该方面的产出逐渐向多样化发展,促使生产的物品种类不断增多,提升整体的质量情况,提高国家在农业方面的经济效益情况。在生态农业进行的过程中,主要提倡无公害的生产模式,通过在成长过程中多选择使用有机肥料,极少利用化学农药,这样便会减少对周边环境破坏的程度、概率。不仅如此,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非常提倡可以循环的科学种植技术,这不仅能够让土地的使用率提升,还可以防止土壤的过度利用,而发生养分流失的情况,能够产生良好的生态效应,有利于农业经济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从以上文章中能够看出,想要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优化生产模式,便需要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融入到生产工作中,以此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细致分析农业现代化管理的作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以及生态农业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能够了解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对国家总体水平的提高有着关键意义,为此,完善管理机制、管理信息化、加强科技投入、强化产业建设内容便在工作中产生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倪玥敏,张亚雄,倪吾钟.农业绿色发展的要素制约与对策措施[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1):159-164.
[2] 唐建军,胡亮亮,陈欣.传统农业回顾与稻渔产业发展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240(5):3-12.
[3] 徐艳娜.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486(10):275-276.
[4] 张德海,傅敬芳,陈超.现代农业价值共创:社会动员与资源编排——基于新会陈皮产业的案例观察[J].中国农村经济,2020,428(8):15-28.
339150190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