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助力规划用地管理

2022-03-13 23:22:34郭幸生
资源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国土许可

郭幸生

长期以来,河南省项目建设规划用地“一书三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缺乏统一管理手段。为进一步实现全省规划用地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管方式“四统一”,省自然资源厅积极探索出河南省规划用地许可管理系统,对全省规划用地许可统一管理、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监督实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等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规划用地管理现状

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按照自然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改革要求,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优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踏勘论证工作的通知》,逐步实现了规划用地许可的“四合一优一统一”,大大提高了规划用地许可的审批效率。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省规划用地许可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规划用地许可管理还有待加强。由于“一书三证”和规划土地核实意见确认书的绝大部分由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核发,省厅层面仅办理少部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业务,对全省规划用地许可缺乏统一管理手段,导致部分市(县)个别项目依然存在规划实施传导缺乏监督,未严格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发规划用地许可,乡村规划许可管理薄弱、覆盖率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全省范围的信息化审批管理尚未实现。各省辖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虽已运行,但有些地方还在完善对接阶段,可操作性不强,还没有全流程办件;部分市(縣)缺乏信息化规划用地审批功能,难以做到线上审批,统一制证,距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系统之外无审批”的总体要求还有差距。

缺乏顶层统计分析决策手段。由于缺乏统一高效的统计手段,省厅无法实时了解市(县)办理各类规划用地许可的具体情况,导致全省“一书三证”家底不清、规划用地审批数据汇总不准确、各类项目许可规模统计不及时、行政审批效能掌握不全面,难以分析研究全省规划用地许可办理效能、各类项目用地结构和建设规模,难以为重大决策提供信息辅助手段。

当前面临的形势

高质量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河南省亟须推进全省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全流程监管,推动规划许可规范化和标准化,以进一步提升规划实施管理水平。

“十四五”新形势下强管控的要求。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强化乡村建设的规划引领”。2020年5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监管的通知》,要求“严格规划许可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留痕”。这对全省空间规划实施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省统一、规范、高效、共享的管理系统,使河南省的规划用地许可管理工作真正迈向一个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新台阶。

深化“放管服”和工程审批改革的需要。“放管服”和工程审批改革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2019年9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提出“支持各地探索以互联网、手机App等方式,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在线办理、进度查询和文书下载打印等服务”。河南省规划用地审批工作亟须落实“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的工程审批改革“四统一”要求,完善信息化审批管理的手段,优化提升全省规划用地许可办理效能。

系统的建设目标

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善好新形势下新要求,解决好河南省规划用地许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全省实际,依托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开发了省规划用地许可管理系统,并制定了系统建设目标。

加强规划用地管理。各级在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土地核实意见确认书等业务时,在相应许可审查通过后,按要求在省规划用地许可管理系统上传项目详细规划、规划条件、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不动产登记证书等相关文件,并在系统内填报完善项目审批信息,系统将第一时间为每项许可自动配置唯一编号和防伪二维码,在不增加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间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全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和用途管制的统一监管。

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一码管地”

“一码管项目”,在信息有效关联验证基础上,系统以“项目树+业务信息+空间位置”的展现方式,对整个项目规划用地办理情况进行一“码”式综合展示,逐步实现规划用地“批、供、用、管”的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管理。

实现信息分析决策。依托系统综合查询、综合统计等功能,对建设项目规划用地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需求和问题,促进项目落地;全面掌握全省规划用地许可审批数据,分析研究规划用地管理时序、结构、规模、布局,不断提升河南省规划用地管理科学决策水平。

下一步重点工作

经过系统的不断完善,河南省规划用地许可管理系统已具备更强的实用性、操作性。为扎实做好系统的应用工作,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下一步应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明确主体,强化管理。各市(县)要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明确“一书三证”和规划土地核实意见确认书核发主体;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严格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办理规划用地许可,按照法定程序变更许可内容,通过省规划用地许可管理系统核发“一书三证”规划许可和规划土地核实意见确认书。从2022年1月1日起,未通过省规划用地许可管理系统取得编号和防伪二维码的规划用地证书将视为无效证书。对于乡(镇)政府核发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自然资源业务网或政务外网未联通到位的,应先向县级自然主管部门申请通过省规划用地许可管理系统取号后,核发许可证书。

高度重视,认真填报。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立足全省规划用地管理的长远发展和改革创新,把系统建设作为河南省严格规划用地实施管理的重要载体,安排懂业务、懂技术、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系统管理,严格规范操作,认真做好系统管理和信息填报工作,对填报内容和上传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上下协同,完善功能。各市(县)应做好承接系统管理所需的相应软、硬件保障,建立系统运行情况反馈机制,对系统运行中发生的问题,及时反馈。认真总结系统推广情况,对于好的做法,做好归纳整理,加以宣传推广;对于不足之处,及时完善系统功能,不断弥补“漏洞”,为提升全省规划用地管理水平做好服务支撑。

全程留痕,加强监管。省规划用地许可管理系统通过设置自动强制留痕功能,对规划用地许可审批、修改、实施监督全程留痕。以后将通过省规划用地许可管理系统不定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对未通过系统配号、填报虚假信息获取配号核发的无效证书,将采取撤销许可、全省通报等惩戒方式进行处罚。(作者单位:河南省自然资源厅)

3059500338263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国土许可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再认识
版权许可声明
版权许可声明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河北地质(2021年4期)2021-03-08 01:59:20
版权许可声明
本期作者介绍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