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当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家家户户飘出诱人的饺子香味儿……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如约而至。新春佳节,亲朋好友歡聚一堂,处处洋溢着欢乐的喜庆气氛。然而,每年这个时候,总有这样一群人在“逆势而行”,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默默地坚守在工作一线,以“一家不圆”换来“万家团圆”。
他们,是奔赴在田间地头守护耕地的基层执法人员,是加班加点为群众办证的不动产登记工作者,是浴“雪”奋战为土地整治“画图”的测绘人员,是抢抓时机在荒山造林播绿的林业工作人员,是迎着风雪在野外勘查的地质工作者,是为抗击疫情冲在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用奉献彰显担当,生动地展现了河南自然资源人奋发有为、担当尽责、踏实苦干、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认真聆听他们的故事,向他们说一声辛苦、道一声感谢,将“敬业福”送给最美的他们。
抢修电力保生产
丁零零,丁零零……1月23日凌晨4点32分,洛宁县吉家洼金矿矿长办公室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受持续强降雪影响,矿区10KV高压线路发生速断故障……”矿长高锋辉拿起电话,一阵急促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寒冬腊月,深夜的山里气温降至零下8摄氏度,停电几小时就可能造成生产管路冻结、供暖系统瘫痪。
险情就是命令,吉家洼金矿立即启动灾害天气应急预案,与时间赛跑,打响抢修保电战役。
1月19日以来,洛阳市全域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洛宁等地遭受暴雪袭击。面对险情,吉家洼金矿在第一时间联系当地供电公司的同时,迅速组建抢险小组,党员干部带头,冒着严寒,踏着积雪,借着矿灯发出的弱光沿着高压线路巡查。
早上7点30分,抢修队员翻过两个山头,最终摸清了情况,在老矿区尾矿库附近,积雪压弯树枝,树枝压在电线上,使高压电线接地,造成高压电速断。
查明情况后,抢险队员轮番上阵,在陡峭的雪地中艰难地砍伐树木。“一二三,再加把劲……”抢修队员的加油声响彻山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斧剁刀砍、手拉肩扛后,高压电线终于摆脱了两棵大树的压覆。
上午11点32分,电力得到恢复。此后,抢险小组又徒步走了3个多小时,对12千米的高压线路进行排查,及时处理了4处险情,确保类似险情不再发生。
经过9个多小时的野外工作,下午3点,抢险小组才回到矿部,此时,手套、帽子和外套布满冰凌茬子,鞋子也湿透了……
“我正发愁暴雪封山,老百姓没电用,该怎么办呢,没想到供电这么快就恢复了,太感谢你们了!”马营山村党支部书记党红卫激动地说。
随着供电的恢复,生产设备又重新运转起来,供暖系统也恢复了正常。(王飞飞 宋刚 闫宇)
巡查护田不停歇
临近春节,平顶山市宝丰县赵庄镇吴庄村党支部书记吴书听更加忙碌了,担任村级田长的他不仅每天要对全村1500余亩耕地开展巡查,还要安排春节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
“当了田长,肩上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村里的人均耕地本来就少,如果少了一分一厘,都对不住全村人。”吴书听为了做好田长工作,主动参加培训,不懂就学、不会就问,如今已把耕地保护政策法规背得滚瓜烂熟,对田长的责任分工、工作程序和要求也了如指掌。在此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家10年前建好的房子属于违建房,便带头进行了拆除,并对耕地进行了平整和复垦。
“作为田长,应做到田动我知、即时处置。”吴书听打开手机,演示他学到的新技术。发现违法行为后,通过外业巡查管理系统手机App进行现状填报、拍照及视频截取,系统后台不仅会进行实时定位,还会通过叠加实地现状、管理、网格数据等,确认违法类型和查处责任人,并第一时间同步到管理系统,以便上级田长实时查询。
在吴书听看来,宝丰县的护田“一张网”以及“互联网+田长+督查”模式派上了大用场。“一张网”里不仅有320个行政村四级田长的信息,还加入了自然资源现状、矿业权、农业经营权、林业变更调查等数据,实现对每个网格即点即查、双向查询。“互联网+田长+督查”模式将田长举报热线整合加入“12345”热线,建立从受理、交办、督办、回访到考评一整套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接到举报后,相关信息5分钟内就会被反馈给田长,田长和网格员会在20分钟内到现场踏勘。
这两年多里,吴书听也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他在村里张贴耕地保护主题宣传海报和漫画,挨家挨户发放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册。每次村里开大会,他都以案说法,结合周边镇或村发生的违法占用耕地被判刑的案例开展警示教育。
“久而久之,村里建立了全体村民共同关心、支持、参与耕地保护的监督管理机制,将耕地保护责任传导到了各家各户。”吴书听说,“当然,当好田长还必须公平公正不徇私,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只要发现违法行为绝不手软,第一时间上报。”
新的一年,吴书听对工作早有了规划:一是做好“疏”与“堵”,在保证群众合理用地需求的同时,坚决堵住违法占地口子。二是严格“奖”与“惩”,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调动各个层面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抓好“联”与“合”,构建各级、各部门联动机制,汇聚工作合力,实现对违法违规行为从发现到上报再到查处的全流程监管,扛牢耕地保护责任。(李亚黎)
石头山上绿生金
穿上厚棉袄,牵着骡子,驮上苗木和工具,爬向村后的石头山……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二,晨曦微露,淅川县大石桥乡茅坪村的造林队员已经在寒风中忙碌了起来。
虽值新春佳节,但队员干劲十足,石头山上没有路,大家从山脚至山顶“之”字形排开,手递手传树苗,机械难进就肩挑背扛运水上山,山上缺土就地取材垒石圈、培客土,定要为树苗在石与石的夹缝中谋得生机。
“咱们这儿冬季气候温润,雨水多,种的树发芽率高,成活率也高,这个好时机必须得抓紧。”淅川县大石桥乡林站站长杜廷玲介绍。
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的淅川县,曾有着河南省面积最大的石漠化山地,石漠化面积达120余万亩。
“过去,这里是九分石头一分土,连绵大山光秃秃,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杜廷玲说。
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以来,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确保一渠清水源源不断滋润北方,淅川县以科学绿化为遵循,把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作推向市场,企业、大户和专业队包栽包管包活,政府组织验收,财政给予奖补,全面开展石漠化治理。
据统计,近年来,淅川县每年新造林面积10万亩以上,连年稳居全省县级造林第一,森林覆盖率达到45.3%,53.2万亩荒山重披绿装。
山变绿了,景变美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在变好。淅川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定洲介绍,今年,县里还要发展蜂糖李等高附加值林果,在绿化荒山的同时带动乡村振兴。
“上山造林,一天能挣100多块钱,等蜂糖李成熟了,一斤又能卖十几块,不仅丹江口水库的水质有保障,咱老百姓也能卖林果挣大钱,日子咋能不美!”村民史常纪开心地说道。
站在茅坪村造林点远眺,眼下,是忙碌的造林人,远处,是漫山遍野的树苗接天地、连碧水。史常纪一边抡着铁镐,一边说道:“政策好,咱也得更努力。今年,我要再加把劲,再多种活2000棵。”(申东 葛玉顶)
“家门口”有了自助查询机
“有了自助查询机,不用担心不动产登记中心下班或者放假,在家门口就能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真是方便。”1月31日,在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便民服务中心,居民梁先生拿着从不动产登记自助查询机上打印的证明高兴地说道。
梁先生常年在外务工,因工作和生活需要,节后上班需提供不动产登记证明。可是,等他忙完赶回家已经是除夕,不动产登记中心放假了。这可咋办?梁先生那是一个急。听邻居说镇里的便民服务中心新添了不动产登记自助查询机,啥时候都能查询。抱着试试的态度,梁先生第一时间赶到镇里的便民服务中心,放上自己的身份证,只用了几十秒钟就查到了自己的信息,打印了证明,省去了来回跑腿,避免了假期不能查询的麻烦。
近年来,随着漯河市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颁证工作的快速推进,乡(镇)居民急切希望查詢房屋确权登记状况及不动产权证办理进度。尤其是随着春节的到来,外出务工返乡的村民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房屋的确权登记情况。
了解群众的需求后,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首批在老窝、裴城、青年、大刘、问十、商桥、万金等7个偏远乡(镇)的便民服务中心安装了不动产登记自助查询机,群众不用到市里的行政服务中心就可以自助查询、打印不动产登记信息,极大方便了村民小孩入学、房屋抵押等需求,避免了来回奔波。
与此同时,作为河南省不动产登记改革试点市,漯河市还不断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创新机制,提升不动产登记业务效能。特别是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陆续推出1个环节办证、3小时出证、降低登记成本、“最多跑一次”“一趟也不跑”等不动产登记便民改革,构建了不动产登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在全省较早实现“一城通办”,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黄润胜 郭凯勇)
便民服务“不打烊”
1月30日下午5点多,离春节放假不到30分钟,两名企业代表急匆匆地来到商丘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服务大厅,找到窗口负责人,简要说明公司情况,并表示急需在春节前办好土地登记业务。
经了解得知,两名企业代表是商丘苏地置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一年前,公司取得了一宗国有土地使用权,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未能办理土地产权登记。春节临近,因资金周转和项目开工需要,急需在较短的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等整理好所有的材料后,大家才发现已经接近下班时间,如果年前办理不了,将严重影响项目进度,为此,公司上下心急如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公司派了两个代表到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咨询能否在春节前将土地上已拆迁补偿的50本个人土地证注销,并为公司办理土地首次登记。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人了解到企业的诉求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延时服务,加班加点办理土地登记业务。
按照职责分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各科(室、中心)联动,登记科率先垂范,信息科紧随其后,测绘服务中心、档案科纷纷派出专人留守,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随着夜幕降临,窗外,华灯初上,人来人往;窗内,灯火通明,忙碌不停。晚上8点,经过近3个小时的忙碌,大家终于办理好了所有业务。
“真没想到春节前还能拿到产权证书,谢谢你们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为你们及时周到的服务点赞!”当两位企业代表从工作人员手里接过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时,激动地连声道谢。
多年来,商丘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践行便民、利民、为民宗旨,紧紧围绕企业和群众期盼,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落实落细电话回访、首席服务官、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午间受理等便民举措,畅通绿色通道,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效能,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王舒)
浴“雪”奋战绘“蓝图”
1月23日,大雪飘飘洒洒,笼罩在氤氲雾气中的原野别有一番韵味。
“咯吱,咯吱……”在洛阳市伊川县酒后镇老庄村,一行人手持测量仪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里,测量着,记录着。
“我们承揽的‘伊川县酒后镇老庄村土地整治项目’,1月17日就开始实施了,现在干的是地形图测量、勘测定界工作。时间非常紧,业主要求春节前把土地整治方案编制报告初稿拿出来。”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伊川县国土资源调查研究院院长苗灿民一边测量一边介绍。
老庄村是典型的丘陵村,土地零散,坑洼不平,耕种困难。绕村而过的伊河是农业灌溉的潜在优势。
“这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项目,村里七八百亩土地整治后,将由现在的‘面条田’变为‘大方田’,一部分土地还可以改造成水田,为今后开展种植、养殖和实施乡村旅游打好基础。”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伊川县国土资源调查研究院副院长冯朝斌手指着前方,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来。
为确保工作如期开展,作为项目实施单位的伊川县乡村振兴公司董事长李惠涛、总经理郭辉及时与项目编制单位沟通,多次到实地指导,千方百计提供便利条件。
由于工期紧,项目组中的7名同志拼上了,每两人一组,在各自任务区里一个点一个点地奔波,有的支起仪器测量,有的在旁边认真记录……漫天飞舞的雪花无声飘在身上,阵阵寒风,冰冷刺骨,手冻麻了,用嘴哈哈,脚冻木了,地上跺跺。银装素裹的原野上,大家的身影犹如流动的风景线,煞是动人。
“快看,李笑娜裤腿上的雪已经冻成冰疙瘩了!”李笑娜低头一看,半条裤子都是雪。“还说我呢,你们裤子上不也沾满了雪!”看着各自的狼狈样,大伙儿的笑声在原野里飘荡。
“点与点之间大概有20米,一天要测1000多个点,每名同志的步数都在3万步以上。今天我已经走了31218步。”苗灿民掏出手机,打开“微信运动”向大家炫耀起来,“虽然任务很重,但项目组的3名女同志巾帼不让须眉,爬坡过坎,一点也不含糊。姜晓娜摔好几次,梁莹也被冻感冒了,可她们依然坚持在测量现场。”
“早上7点出发,晚上7点回家,虽然很忙,但很充实。唯一放不下心的就是放假在家没人照看的两个孩子。”姜晓娜拍了拍身上的雪,略显愧疚地说道。
“抓紧干吧,今天野外调查一完成,年前把土地整治方案初稿拿出来,就可以安心过年啦!”项目技术负责人梁应昌一句话,把大家逗乐了。(王伟灿)
推迟婚礼共战“疫”
1月3日,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东院区的核酸检测点,虽然过了下班时间,但检验科核酸检测试验室的马超依然忙得不亦乐乎,采集标本,送到检验室检测……虽然天冷得根本伸不出手,但他的内心却是欣喜的,早已经规划好婚期的他,即将迎娶自己心爱的姑娘。
“郑州发现本土阳性病例,请大家做好迎战准备。”手机微信上收到的一条信息让他顿时紧张起来,难不成婚期又要推迟!
1月5日凌晨,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3号通告,开展全市全员核酸检测。作为院里核酸检测骨干,理所当然要冲在一线。马超与未婚妻沟通后,决定第三次推迟婚礼。
“等疫情结束,我回家娶你!”在通过微信给未婚妻发了一条信息后,马超义无反顾地投入抗疫工作。
每天,马超面对的是几千个需要检测的样本,一个个拧开,再合上,如此反复。样本多的时候,在实验室一待就是8个多小时。
医护人员是离病毒最近的人,穿脱防护服有既定的程序和要求,虽然繁琐,但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了节省时间和防护物资,穿上防护服前上厕所、工作期间不喝水成了马超的习惯。
“实验室没有季節之分,冬天我们都是穿着短袖进去,每次从实验室出来脱掉防护服的那一瞬间都是一种‘解脱’。”马超介绍,“因为防护服比较闷,而且实验室也是封闭的,往往没一会儿就是一身汗。”
1月29日,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38号通告,郑州全域降为低风险地区,得到消息的在郑务工人员着急返乡与家人团聚,按照规定,返乡需要携带核酸检测证明,于是大家在各个检测点排起了长队。
为帮助更多的人,来不及休整,马超转身又投入核酸检测工作。整个春节假期,他几乎没有离开过检验室,而同为医务工作者的未婚妻也在另一个“战场”上与他并肩作战。
因为马超和未婚妻的排班时间不一样,两个人经常是一个回家、一个出家门,偶尔还能在小区里碰上。对未婚妻,马超内心是有歉疚的。
马超说:“待疫情散去,我一定给她个郑重的婚礼。”他知道,这一天,并不远。(翼慧丽)
沉睡土地“苏醒”记
初春的王小庙村醒了。一轮红日跃出,被一片碧绿的麦田托住。
披上外套,刘瑞才出了门。60多岁的老刘是种了几十年地的老把式,每天头一件事,就是去地头转一圈。
“目前不用浇水,墒情非常好。再过几日,就该翻土准备春播啦!”老刘用手搓了一抔黄土高兴地说。
“荒宅变良田,农民心里甜。”郸城县张完乡王小庙村党支部书记刘运荣接过话茬。在过去,这里是闲置破败的房屋和一些废弃的宅基地。
俗话说,“宁舍寸金,不舍寸土。”地荒着,大伙儿都心疼。“咱庄稼人最见不得地荒,甚至房前屋后都种上了庄稼。这两年一看见满是杂草的撂荒地,心里那个疼啊。”
村里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空心村整治,拆除残垣断壁。
要动老宅,谁都捏一把汗。为啥?村民对老宅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即使不住,也不会轻易退出。果然,在前期摸排中就遇到了麻烦。
“空心村整治是好事,但是拆我家老宅可不行!”乡村干部往刘瑞才家跑了四五趟,就是两个字:“不拆。”
“我先拆!”刘运荣请来挖掘机手,三下五除二拆掉了自家的废旧房屋。
党员先拆,群众没话说。
王小庙村10天清理出300多间荒废房屋,40多亩荒土变良田。
“说是老宅,其实是只有60平方米的土坯危房,30年了,墙角有缝,冬天透风,夏天漏雨。”刘运荣说起这件事来,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刘运荣介绍,曾经有380多人的王小庙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到城市打工去了。“空心村”整治前,村内仅有8户人家居住,且多是留守老人,居住着20世纪的土坯房。很多老房子破败不堪、杂草丛生,遇到阴雨天还有随时倒塌的危险。
在党支部带动下,村民陆续搬出。清理了瓦砾,新建了灌溉渠道,并使用省里专家研制的有机肥增强了肥力。
“空心村”整治后,村民居住环境大大改善。老房子拆下来的砖头瓦块被再利用,铺成林间小路,建成了小游园,老房子房前屋后的老树、大树也都被保留了下来。“留住了记忆,留住了乡愁。”乡亲们赞不绝口。
“前两天开群众会,乡里说要在我们村继续发展特色种植,要流转不少土地。新增加的耕地流转后,咱们农民不仅腰包更鼓了,而且还能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打工挣钱,真好。”刘瑞才说。(王胜昔 李岩)
小山村迎来幸福年
腊月二十三,过完小年迎大年。1月23日,正值中国的传统节日小年,走进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南陈马村,大街小巷挂满了串串红灯笼,街道上人来人往,村民正在忙碌地蒸馒头、买糖果、挑对联……吆喝声、欢笑声不绝于耳,一股浓郁的年味扑面而来。
“环境好了,钱包鼓了,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迎面而来的村党支部书记王晓辉兴奋地说道。
南陈马村位于辉县市城东,曾经是一个比较贫困的村庄。近年来,在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帮助下,南陈马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着力在治污、治堵、治乱、治愚上下功夫,打造美丽乡村。环境上治污,修建污水管道,建设标准化污水处理站,成立清洁员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每条道路的责任人,村“两委”不定期检查。在街道上治堵,严禁在街道两旁私搭乱建、堆放杂物、圈地种菜等,建设集中停车场,规范停车。在建房上治乱,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在文化上治愚,建立文明实践站、红色文化广场和文化舞台等,开展“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群众活动日”和老党员“讲传统晒家风”等活动,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从落后村到美丽乡村的转变,2021年9月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
据新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副局长田慧芳介绍,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通过编制完善实用性村庄规划,更好服务乡村振兴。(董广)
399150033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