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园区提升企业价值的数字赋能路径探索
——以浙江示范区某数字园区为例

2022-03-12 07:21博士生导师
财会月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入园小微园区

黄 松,薛 爽(博士生导师)

一、引言

2021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指出“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建设若干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葛和平等[1]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到较低的经济效率和不合理经济结构约束的程度越大,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显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同比名义增长9.7%。为顺应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园区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产业园区是企业集聚的载体,区分为不同规模的园区,其中大部分为小微园区。本文以小微园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小微园区数字园区构建的路径。

2021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指出,要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支持浙江率先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浙江省小微园区经过多年建设,探索出不同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一是使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造小微园区,通过出售或出租等取得收益并向居民分配;二是各县市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开展政企合作,盘活国有资产,将闲置资产改造为小微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税收和其他各项收益。

综上可知,小微园区承担着重要使命。一方面,小微园区发挥集聚功能,将小微企业整合入园,加强协同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产业聚集度,助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加快数字园区建设,有助于挖掘数据价值,实现数字赋能,提升企业价值。Gary Angel[2]指出,数字经济中每一条数据都反映着用户需求与价值供给之间的平衡,每一条数据都可以有多个用途和多个用户,如何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则需要企业进行精细化设计。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涵盖了数字园区的示范建设,包括小微园区的数字化改造示范、数字赋能路径示范等。小微园区在某地形成示范后,再将数字园区经验推广到全国,共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因此,小微园区的数字化改造能否强化数字赋能、提升企业价值,影响着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课题。

二、小微园区概念及数字赋能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后,各具特色的小微产业园区承担着孵化小微企业,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小微园区与数字园区

小微园区一般由政府统筹,政企合作共建。园区产业定位明确,配套设施齐全,企业集聚效应明显,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和成长壮大提供良好环境。小微园区是具有准公共属性的小微企业综合发展平台,常见的有小微企业工业园、科技园、软件园、电商园、文创园、双创园和数字经济园等。不同类型的小微园区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

小微园区多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即传统的招商和物业管理模式。近年来,理论和实务界逐渐意识到传统管理模式已落伍,不适应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环境。Popkova等[3]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促进了市场研究、产品服务生产与推广及订单收集的自动化,会对初创企业商业模式构建产生影响。Wilson等[4]认为:一方面,人工智能完全参与创业活动无法确保业务流程的循环,因而需要借助人的力量;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提高创业团队的生产率和工作效率。徐潜宇[5]指出,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鼓励和引导园区管理从传统的招商和物业管理,向集管家、保姆、助手、顾问等角色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提供者和组织者转变。在数字经济环境下寻找新的管理工具为平台赋能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

小微园区在数字化环境下需要转变为数字园区。数字园区是指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管理、智慧化运营和生态化服务,通过“园区大脑”,把数字化、智慧化、一体化贯穿到传统园区。具体路径是依托智能基础设施,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进行数字化运营。从传统园区到数字园区,需要推进数字化改造,通过数字化提高园区管理效率,也为园区内企业赋能。

(二)小微园区数字赋能存在的问题

小微园区数字化水平不高,数字赋能较弱。郭星光等[6]认为,数据赋能即通过应用数据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地,数字赋能是指依托数字化系统,利用互联网扁平化特点,摆脱垂直僵化的管理模式,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发现数据价值,使资金、技术(专利)、市场、管理、渠道、人力、制度和知识产权等要素,既能独立发展又便于整体协作,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增长。数据赋能可以全方位优化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管理效率[7]。戚聿东等[8]指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用户价值主导和替代式竞争作为驱动企业管理变革的两个根本力量,推动着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一系列变革,包括组织结构趋于网络化、扁平化,营销模式趋于精准化、精细化,用工模式趋于多元化、弹性化。数字技术驱动着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进而影响小微园区的管理方式。不同的小微园区虽然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数字化水平各异,但共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有如下几点:

1.管理模式较传统。潘怡麟等[9]认为,管理效率和过度投资是决策权配置影响公司价值的重要途径。小微园区运营方决定着园区的管理效率。多数小微园区运营方按照传统物业和招商管理模式实施管理行为,如向入园企业收取租金、物业费、水电费、停车费和其他各项费用等,但无法为入园企业提供进一步的精准化和精细化服务。

规模较小园区的运营团队成员配置简单,管理效率较低。团队配备了招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和运营主管等,物业管理在园区管理中所占比重较大,数据一般采用手工录入方式,无法通过数字化系统高效地完成工作,难以通过数据分析赋能于入园企业。

根据人员配置和经营方式的不同,园区运营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实务中园区运营类型不同,其管理水平和数字化水平也存在差异。现行的运营管理方式已不适合企业的未来发展。以浙江省某连锁小微园区为例,平均一个园区配备2名招商人员、8名物业管理人员、2名财务人员和1名运营主管,每年需要支付100万元左右的工资,园区企业入驻率低时甚至无法覆盖人力成本。采用传统运营模式的小微园区亟需通过数字化提高管理效率,创造更大价值。

表1 小微园区运营类型及特征

2.数字赋能基础设施尚未完善。Priem[10]认为,用户是企业价值的重要来源,用户的消费体验是衡量创造价值大小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用户利益来创造价值。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善会给用户带来较差的体验,从而影响价值创造。刘静等[11]指出,对大数据生产设施的投入能够对产业创新效率产生影响。多数小微园区目前只进行数据采集,而未能有效利用数据为园区企业赋能。数字赋能需要建立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的基础设施。例如,某小微数字经济园入园企业达百家以上且行业各异,入驻员工人数超过800人。若构建数字化系统,使用该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将更有利于了解入园企业的需求,并将需求信息发送给能满足该需求的另一方。此外,通过数据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微企业构建产业链协同解决方案。

数字赋能的实现不仅需要基础设施支撑,更需要强大的“园区大脑”与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发现数据价值。缺少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技术人才,则实现数字赋能较为困难。

3.数字园区构建路径不明确。在互联网时代,市场充分竞争形成了不同的数字生态体系。小微园区打造数字园区应考虑成本、知识产权、技术和可操作性等多种因素。在构建数字园区时,是加入商业巨头的生态体系,还是自建数字园区平台,存在着不同的路径选择。

(1)购买成熟的数字园区方案。小微园区运营方通过购买成熟的数字园区方案,按照成熟方案重建架构、重整流程和升级设施,可以依托互联网公司的技术能力,快速解决技术问题。服务器可部署在园区,或部署在云端,降低系统崩溃的发生率。目前,数字园区的成熟方案主要有三种,其定位、架构和区别如表2所示。

表2 数字园区的成熟方案及特征

从表2可以看出,在成熟的商业巨头方案中,数字化和智慧化的基础设施是构建数字园区的必备条件。同时,三种方案采用了差异化的云服务、互联工具、交互逻辑和支付方式,形成了生态壁垒。小微园区采用所购买的成熟方案时,就加入了该方案背后的生态体系。

Henkel等[12]强调了产权保护对价值获取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知识产权的模块化帮助企业获取价值。购买成熟方案省时省力,但也有缺点,且某些缺点难以被园区运营方接受。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数据所有权问题,数据归属于哪一方存在争议;二是知识产权问题,小微园区不拥有所有权,最终控制权不属于园区运营方;三是费用问题,园区运营方每年支付费用以获得持续使用权;四是生态体系问题,不同生态体系间沟通成本较高、沟通难度大。因此,很多连锁小微园区更倾向于自建数字园区管理平台。

(2)自建数字园区管理平台。Adner[13]指出,企业可以通过独特的技术创新,建立自己的产品生态系统来创造价值。小微园区运营方自建数字管理平台,更新基础设施,并以该平台为基础构建数字园区和生态系统。自建方案要求园区运营方组建技术团队,进行技术攻关,设计平台架构,形成数字园区平台。自建方案下,园区运营方拥有知识产权。园区运营方为连锁运营的,可将方案复制并输出。自建成功后,园区运营方掌握数据,有利于大数据分析,挖掘数据价值。此外,自建方案支持频繁的流程重构和定制化。

但自建方案同样存在缺点,如研发成本较高、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较高、智慧基础设施投入较大等。而且,开发的产品能否获得市场认可,能否通过最大承载检验,能否降低维护成本,都是自建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

(3)数字园区方案的比较。购买成熟方案和自建数字园区管理平台两种路径各有优缺点,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两种数字园区构建路径的优缺点

购买和自建方案的优缺点都很明显,而小微园区选择哪种方案,一方面取决于市场竞争结果,另一方面依赖于园区运营方的选择。

数字园区构建路径选择的不明确,会增加企业的时间成本,延迟数字园区建设。为促进小微园区发展,推进数字园区建设,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应制定相关标准,投入相应人力物力,打造示范数字园区,发挥示范效应。

三、以浙江示范区某小微园区为例的数字赋能路径

2018年浙江省发布的《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在2022年之前建设提升1200个小微企业园。2020年11月浙江省发布的《浙江省数字赋能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指出,到2022年,数字赋能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29%。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地,浙江省必须加快小微园区的数字化改造,积极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数字化的智慧园区。杨凯瑞等[14]提出,智慧园区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园区经济—人才—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小微园区首先要构建数字园区,完成“园区大脑”建设后,再构造数字赋能中心,强化数字赋能。本文以选择自建数字园区方案的浙江示范区某连锁小微园区(下称“案例园区”)为例,探讨数字赋能路径。

(一)数字园区总体架构

通过调研成熟的数字园区方案和其他自建数字园区方案,案例园区的数字园区管理平台建立了由信息技术、园区运营和用户交互等内容组成的多层级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园区管理平台总体架构

从图1可以看出,构建数字园区的第一步是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通过技术手段和智能硬件采集数据,并传输到园区管理平台(园区大脑)。由“园区大脑”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决策和用户交互,实现数字化管理和数字赋能。

(二)构建数字赋能中心

小微园区在完成“园区大脑”建设后,还需要构建多个二级子平台,即具体的数字赋能中心,以采集和分析数据,传输信息,强化数字赋能。数字赋能中心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园区资源,一方面增加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快速了解入园企业需求,并通过“园区大脑”满足该需求。

1.构建园区数字财税赋能中心。园区运营方应当延伸产业链,与第三方合作建立数字财税赋能中心,以满足入园企业需求为目标。

小微园区以小微企业为主,数字财税赋能中心可以满足入园企业财税方面的需求。MacDonald和Ryall[15]提出,企业可以与多个拥有互补性资产且存在竞争的企业合作,但要注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控制。例如,在园区内,以“园区大脑”为平台,与有实力的第三方合作,构建一个集合工商注册、财务处理、纳税申报、知识产权管理和审计等模块于一体的数字财税赋能中心。该赋能中心负责解决入园企业从设立、发展、成熟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的需求,降低入园企业的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数字财税赋能中心的具体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园区数字财税赋能中心架构

从图2可以看出,该架构依托“园区大脑”招商平台引入企业,将数据传输给数字财税赋能中心。数字财税赋能中心接收数据后,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提供工商注册与变更、账务处理服务等;同时,根据保密性原则,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园区大脑”进行数据分析,为更好地服务园区内小微企业提供支撑。

2.构建园区人才共享中心。小微园区存在员工流动性大、人才短缺的困境,处于三四线城市的小微园区尤其明显。因此,园区运营方有必要整合园区内的企业员工和政府部门数据库,构建园区人才共享中心。该中心通过建立员工数据库,及时获取企业人才需求,并与园区外的人力资源公司合作,链接政府相关部门数据库,缓解入园企业人才招聘难问题。园区鼓励开展有偿服务,根据实际的技术需求,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库,制定有偿和无偿服务清单。园区人才共享中心的具体架构如图3所示。

图3 园区人才共享中心架构

从图3可以看出,该架构以“园区大脑”为基础、人才共享中心为中介,整合企业、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和政府的需求与资源,缓解人才招聘难的问题。园区还针对性地组建了专业技术人才库,以兼职方式解决其他企业的技术难题,这有利于推动个人价值的释放。

3.构建园区共享办公中心。小微园区分布广泛,在市区中心或偏远工业区均有布局。连锁园区既有办公型园区,又有生产型园区。案例园区有连锁的办公型园区,拥有较多的办公空间、较大型的会议室和其他资源。传统管理方式下,办公空间空置后需要时间招揽新客户。此时,办公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且空置期缺乏管理,造成办公资源浪费和价值损失。

“园区大脑”运行后,会采集园区全部办公空间信息,并向客户精准分配,这既可满足园区企业临时性办公场景的需求,又能提高园区的租金收入。园区共享办公中心的具体架构如图4所示。

图4 园区共享办公中心架构

从图4可以看出,园区共享办公中心通过“园区大脑”采集园区办公空间、共享办公位、共享会议室和其他资源等数据,经过系统化归类后,将园区所有共享办公资源对外发布,明码标价。共享办公中心通过系统化管理,优化园区办公资源设置,进一步提升办公资源利用率,促进办公场景多元化,提升小微园区的企业价值。

4.构建园区商品交易平台。线上交易有个人对个人(C2C)和平台对个人(B2C)等模式。在供给端,除传统的线上和线下交易外,入园企业有扩大销售渠道和增加销售量的需求;在需求端,入园企业、企业员工和其他园区企业有使用相关产品的需求。例如,生产一次性杯子的企业可以为入园企业定制杯子,也能对外提供标准化杯子,但问题在于,如何将需求信息在入园企业之间快速传递,并促成交易。因此,小微园区在现有交易体系之外构建园区商品交易平台,连接供给方和需求方,增加达成交易的机会。

园区商品交易平台依托“园区大脑”,在入园企业和员工之间提供产品和服务信息,成为园区商品交易的中介。园区商品交易平台的具体架构如图5所示。

图5 园区商品交易平台架构

从图5可以看出,产品供应方和购买方在园区商品交易平台产生联系并交易。交易的货物和服务包括连锁园区企业生产的产品、园区运营方采购的产品、员工及其家属自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等。为扩大商品交易平台的影响力,还可邀请合作伙伴入驻平台,提高货物和服务的多样性。

园区商品交易平台接入第三方支付工具,通过不同举措提升用户活跃度。例如,案例园区的商品交易平台定期组织入园企业对其货物和服务实施限量秒杀、满减促销和签到积分奖励等活动以吸引购买者,园区对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给予价格补贴,使其购买价格低于其他平台。此外,园区交易平台对产品质量和交易安全性提供担保。

园区商品交易平台是现有线上交易的补充,直连园区企业和入园企业员工,形成小范围交易圈。在充分保证买卖双方利益的前提下,促进员工对园区的归属感,提升园区的品牌价值和企业价值。

构建“园区大脑”和数字赋能中心是实施数字赋能的重要步骤。基础设施构建完成后,需要在运营过程中持续改进,通过优化数字赋能的过程和结果,提升企业价值。

四、数字赋能如何提升企业价值

数字赋能如何提升小微园区运营方和入园企业的价值,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吕铁等[16]、Maine和Garnsey[17]指出,通过有效交互,企业便可开展创造活动,构建和修正自己的价值主张、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通过满足用户价值需求实现价值创造。公司价值等于当前拥有的资产所创造的价值和成长机会的价值[18]。本文主要分析小微园区数字赋能后,园区运营方和入园企业如何增加收入、节约成本和控制风险,以实现自身价值提升,重点探讨如何提升园区运营方的价值。

(一)数字赋能促进企业收入增长

案例园区运营方掌握着数字赋能中心的主导权,其与合作伙伴的收入在数字赋能中心运营后获得增长。

1.数字财税赋能中心增加收入。在案例园区中,数字财税赋能中心由园区运营方设立,邀请第三方合作伙伴运营,为入园企业和园区外企业提供服务,园区运营方与第三方合作伙伴对其的持股比例各为50%。数字财税赋能中心产生收入后,按持股比例向园区运营方分成。企业入园运营后,园区运营方因税收规模的扩大,来自政府的奖励收入增加。假设目前购买案例园区的服务的小微企业有100家,按园区实际运营情况对园区运营方收入增长进行简略计算,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园区运营方收入增长计算

从表4可以看出,新企业进入园区且使用数字财税赋能中心的服务时,园区运营方的收入会增加。一方面,数字财税赋能中心降低报价提供各类服务,入园企业享受服务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入园增加了园区运营方的服务收入,并提升了园区整体的纳税金额,使园区运营方可以获取政府奖励以增加收入。除基础服务外,数字财税赋能中心通过挖掘和分析数据,能够向入园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融资服务和其他服务,产生额外收入,进一步促进园区运营方的收入增长,同时增加入园企业的收入。

2.共享办公中心增加收入。案例园区运营方通过构建园区共享办公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将空余工位向市场出租。园区以480元/月/工位的价格对外出租,按每年全时段出租20个共享工位计算,年收入将增加11.52万元,扣除约20%的管理成本后,增加净利润约9.22万元。

3.商品交易平台增加收入。Prahalad和Ramas⁃wamy[19]指出,价值创造模式正在从依靠企业自身能力转向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即价值共创。案例园区的商品交易平台能充分挖掘园区产品和服务资源,与用户需求匹配。一方面,商品交易平台有利于入园企业扩大销售渠道,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商品交易平台延伸了小微园区的经营边界,提升了园区运营方成长的想象力,吸引了更多小微企业入驻园区。在案例园区建立数字化平台当年,入园企业比上一年明显增加,为园区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数字平台为更多企业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极低,入园企业数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数字化平台的效率,降低了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单位成本。

(二)数字赋能加强企业成本控制

数字赋能不仅有利于园区运营方提升管理效率、加强成本控制,也有利于入园企业控制成本。

1.加强了园区运营方的成本控制。设置数字赋能中心后,案例园区运营方加强了扁平化和网络化管理。运营方与入园企业的沟通时长和频率缩减,员工工作量降低。数字赋能中心促使员工专岗专责,提升专业性。例如,运营方的招商岗位对接数字财税赋能中心和共享办公中心,人事岗位对接人才共享中心。运营方属于连锁园区的,数字赋能中心还可以降低岗位重复性,减少员工人数,从而降低运营方的人力成本。

2.强化了入园企业的成本控制。数字财税赋能中心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财税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相比于传统园区服务,数字财税赋能中心强化企业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基本服务报价、服务便利性和咨询项目等方面,具体内容如表5所示。

表5 影响入园企业成本的项目

从表5可以看出,数字财税赋能中心与园区运营方协作,按成本相互分摊原则,降低对入园企业的服务报价,甚至是零收费。此外,数字财税赋能中心依托“园区大脑”,快速知悉企业需求,降低沟通成本。在企业需要咨询时,数字财税赋能中心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低价咨询服务,降低入园企业的成本。

人才共享中心拓宽了招引人才的渠道。当企业遇到技术难题时,可以求助人才共享中心,利用其技术人才库,快速获得解决方案。人才共享中心为入园企业降低了多少成本较难估量,但可以观察到的是,其通过提高员工入驻速度和匹配度,为入园企业带来直接效益,降低入园企业的成本。

共享办公中心按480元/月/工位的价格,面向短期和低面积需求者出租,不仅增加了运营方的收入,而且降低了入园企业的成本,提升了企业入园的成功率。员工较少的小微企业若租用1~2个共享工位,共享区域内的办公资源使用成本为每年1万元左右。相比租用其他办公场所,小微企业的成本降低幅度超过50%。

总体而言,设置数字赋能中心后,入园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降低。

(三)数字赋能强化企业风险控制

数字赋能首先要收集和分析数据,然后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会计信息透明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不同。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时,会计信息透明度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处于衰退期时,会计信息透明度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20]。入园企业多数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因此,数字赋能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后,对企业价值提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从内部因素看,企业的风险控制取决于自身经营状况和资金实力。小微园区数字赋能属于入园企业的外部影响因素。在经营方面,通过数字财税赋能中心、人才共享中心和商品交易平台协同,为入园企业提供经营建议,拓宽入园企业的销售渠道,降低其经营风险;在财务方面,数字赋能中心收集企业相关数据,在融资和投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专业建议。例如,园区运营方统一与银行商定入园企业融资利率、贷款期限和贷款条件等,降低入园企业的财务风险。

园区运营方通过数字化管理和数字赋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企业收入,提升了园区运营方抗风险能力。同时,数字园区顺应时代发展,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增强园区实力,为未来获取成长机会打下坚实基础。

(四)数字赋能增加企业无形资产

“园区大脑”的构建使园区运营方实现了技术进步,集聚了技术人才,形成了一定价值的知识产权。技术队伍的建设增强了技术实力,增加了技术经验,提升了人才价值。

案例园区初期投入1000多万元,采用两个技术团队联合开发的方式,构造园区管理平台。园区的连锁化经营,让“园区大脑”适用于不同园区。使用的企业和人数持续增加后,“园区大脑”的价值上升,促使企业的无形资产增加。

(五)案例园区数字赋能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园区通过构建“园区大脑”和赋能中心,弱化了传统管理思维,开启了数字化管理和赋能的进程。赋能中心让连锁园区内的企业获得更多服务,降低了成本,控制了风险,提升了企业价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实践来看,仍存在较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是,“园区大脑”各个模块的协同还较差,需要加强工作流程和逻辑的梳理改造,进一步提升系统可用性。二是,赋能中心的多样性不足,运营效果还不明显。不同类型的园区有各自的特点,数字赋能中心的设置因园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而且,数字赋能中心运营时间较短,各个功能模块的衔接不够,服务能力不足,使得其运营效果不明显,对企业价值提升的表现不突出。三是,自建数字园区方案投入大,迭代升级成本高。案例园区投入1000多万元后才搭建了能够顺畅运行的“园区大脑”并有能力开展赋能,对小微园区而言投入较大,而且后续需要持续迭代,优化运营逻辑,维护成本较高。如果数字赋能的效果不好,反而会增加园区的成本,降低企业价值。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首先提出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和推进小微园区数字化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小微园区数字赋能存在的问题及构建数字园区的不同选择,并结合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以浙江示范区某数字园区为例探讨了数字赋能的路径;最后,结合案例园区的数字园区建设情况,阐述了数字赋能如何提升园区运营方和入园企业的价值。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小微园区要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加快构建数字园区,深化数字管理思维,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第二,小微园区要结合自身利益,选择合适的数字园区构建方案。第三,数字赋能中心包括财税赋能中心、人才共享中心、共享办公中心和商品交易平台等。通过数字赋能中心可提升管理效率,为小微企业提供多维度、低成本、快速的服务。第四,设立数字赋能中心有助于园区运营方和入园企业提高收入、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和增加资产,优化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提升企业价值。

(二)政策建议

政府的参与和引导对于构建数字园区是必不可少的。地方政府应维护小微园区的利益,同时防止互联网巨头形成垄断,通过示范和引导推进数字园区发展。对于不同类型的园区而言,其数字赋能的内容存在差异,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多样性的赋能中心。

1.地方政府参与构建数字示范园区。小微园区多由地方政府管辖,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小。对此,政府应制定数字园区建设的一般标准,以降低数字赋能的成本。如建立数字园区方案库、技术人才库、管理人才库和示范库,形成数字园区的示范。

(1)建立数字园区方案库。建立数字园区方案库是指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将成熟可购买的数字园区方案以及其他成熟的自建方案纳入综合管理库。进入综合管理库的方案,需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持续优化。例如,方案可加入数字党建、数字团建和新媒体等模块。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方案的监管,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建立数字园区技术人才库。优秀技术人才紧缺是小微园区发展的难点。对于小微园区运营方缺少技术人才的问题,可由政府主导建立数字园区技术人才库。技术人才库的建设由科技厅或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导并管理。技术人才库中包含专职人才和兼职人才,人员来源于互联网企业和技术较强的园区运营方。小微园区存在技术需求时,政府主管部门指定技术人才库中的技术人员,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由需求方按需付费。

(3)建立数字园区管理人才库。数字园区的建设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人才,特别是数字化管理人才和数据分析师等。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建立数字园区管理人才库,设立数字园区管理培训课程,培养一批数字园区管理人才。例如,按照浙江省1200个小微园区的规模计算,一个园区配备2名数字化管理人才,则至少需要2400名管理人员。组织传统园区管理人员或新入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可以提升小微园区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快数字园区建设。

(4)建立数字园区示范库。政府主管部门主导建立数字园区示范库,设立示范园区奖励基金。地方政府可根据制定的考核标准,对小微园区实施定期评价与考核。考核完成后,将评分较高的数字园区纳入数字园区示范库,并给予示范奖励。

2.推进多类型小微园区的数字化。小微园区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应采用不同的数字化方案。例如,生产型小微园区应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需要在安全生产方面重点强化数字化能力,以快速排查和解决安全隐患。园区运营方推进数字化时,无论是选择自建方案还是选择购买方案,均应当结合本园区的实际情况按需部署,形成不同园区的数字化方案。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应收集多种类型园区的数字化方案和数据,加强监管和指导,形成不同的数字化示范方案,并为小微园区推荐适合该类型园区的方案,推进小微园区的数字化。

3.增加数字赋能中心的多样性。小微园区类型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数字赋能中心的多元化,以及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的密切性。一方面,根据小微园区类型的不同,设置多样化的数字赋能中心。数字赋能中心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并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增加企业价值。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掌握着更全面的数据,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可将拥有的部分数据向业务对应的赋能中心共享,并从各个赋能中心提取政府需要的数据,强化数字赋能,在提升园区及入园企业价值的同时,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

猜你喜欢
入园小微园区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小微企业借款人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