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汉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飞跃需要依靠长期积累。当今,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老师们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数理认知结构。下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帮助初中生完成数学知识建构。
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布鲁纳特别强调:学习的最佳刺激,也便是对学习知识的兴奋。能否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关系到学生教学知识的快速建构。例如,在讲授梯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涉及哪些量与量之间的关系?(3)什么是梯形?以上三个问题,能够帮助学习者在头脑中自发地把梯形和三角形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四边形问题往往是通过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方法,顺利完成新旧知识之间的快速转换。可以说,新课标在帮助学生如何完成知识建构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意味着教师要更迫切更深入地为同学们找到通往数学彼岸的“高德地图”。
二、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人们掌握知识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使用知识,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以致用,以帮助他们在学用结合中获取新知、扩充知识。在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教师不可忽略集中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指的是利用逻辑来寻求和抉择多种可能性的最优解。可以说,对新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对知识点的再发掘、再创新。因此,此过程应在宽松、融洽、愉快、自由的环境中进行。任何压抑性、强制性的教学模式都不利于思维创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自主构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主动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帮助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中,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创新,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
三、坚持运用变式训练
封闭、孤立并非教育,更精确地说,并非新时代教育。开放、联动才是教师们应不断揣摩的新时代教育理念。变式练习是丰富学生认知结构的有效手段。在练习概念时,我们不仅可以给出肯定概念,同时也可运用否定概念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例: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A(-3, 0)、B(1, 0)、C(0,3)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变式1: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经过直线y=x+3与x、y轴相交的两点,并通过点B(1,0),求这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变式2:已知抛物线经过两点 B(1,0)、C(0,3),且对称轴是直线x=-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变式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5,0)、(0,5),并与二次函数的图像相交于A(-2,m)、B(n,4)两点,又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直线x=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结果的教学进行了良好的融合。尤其是,多媒體控制系统可以把文字、图像、动漫、音频、录像等内容有机融为一体,将学习者的所有感觉最大化地充分调动了出来,进而缩小了学习者与知识相互之间的一段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课本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性》的教学中,我是利用几何画板来讲解,老师在讲授新课时,运用了几何画板的强大动态变化功能,为学生带来丰富了教学内容,并经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亲手操作,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化为了生动形象的图像,使得新学的概念和性质通俗易懂,这节课的核心知识也在不知不觉在得到了突破。
一言以蔽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的主要目的无非是引导和鼓励学生不断求索、不断超越、不断前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问题情境为手段,以思维创新为核心,结合学生身心特征,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帮助他们不断建构个人的数学模型,从而在学科学习上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