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榕平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A·班杜拉创建的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它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能力本身。但实践证明,这种主观感受对能力的提升有促进的作用。自我效能感越强的人,目标达成度越高。
一、基于自我效能感的案例描述
半年前,高一新生刚入学初期,小璇常常因头晕胸闷到校医室就诊,但始终查不出问题所在。家长接走外出就医后,依旧查不出什么问题,但在家症状就减轻了。这种情况反反复复,一个月就发生了几次,家长开始不耐烦了,小璇则非常无助。我联系校医了解了小璇的情况,也和她父母沟通就医情况,再和同宿舍的同学了解小璇的表现,也查阅了相关资料和案例,猜测小璇更多的是情绪上有问题。
经过耐心的倾听和开导,小璇慢慢地打开了心扉。原来这孩子小学、初中都没住过校,高中要离开家里,各种不适应,强烈的心理暗示加上不习惯,失眠、头晕等各种症状就出现了。特别是一到晚上,这种情况会变得更严重,但只要回到家里,就感觉舒服很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办法,经常找她谈心,也动员同学们多陪伴她,还和她约定,先尝试在学校住两天,第三天允许她回家住一晚,然后三天一次,四天一次……每坚持一次,就表示自己成长了一点,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我还跟她分享其他同学成功适应住校生活的例子,发挥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在宿舍,小璇刚好担任宿舍长的职务,服务同学的同时也监督内务……慢慢地,小璇适应了,在学校里愉快地生活、学习。
二、自我效能感的育人价值探索
在思考小璇事件时,我想到了班杜拉的“自我效能”——人们对于自己是否有能力达到指定的表现水平的一种信念,它控制着人们自身的思想和行动。自我效能感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为育人实践提供了许多可供指导的、参考意义较大的研究成果。
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成功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社会性劝说)和生理唤醒。成功经验是个体的直接经验,个体必须将成功归因于自我的努力,而不是他人的帮助。小璇每成功一次,其自我效能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下一次尝试时,就会兴奋激动,这就是生理唤醒的作用。看到同学的成功例子,就有了榜样示范的激励,这是替代性经验。老师、同学和家长的鼓励性言辞,是言语说服(社会性劝说),能够推动小璇付出努力,进行尝试,取得成功。
三、基于自我效能感的育人启示
在运用自我效能感指导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到底哪一种方式、哪一个环节起的作用最关键呢?我一直在思考,但始终无法求证。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渡渡鸟效应”(来源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的一则故事),即心理治疗是一个多因多果的过程,很难确定是哪一种具体的疗法或者行为治愈了当事人。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到底是哪一种教育行为在事情处理中发挥了作用或者说决定性的作用,有时候需要慢慢思考才能厘清因果关系,有时候则很难进行归因。教育的对象是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世界,教育没有特定的方法,也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效果也会因人而异,条条大路通罗马,而罗马不仅仅是一个。
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每一个影响因素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成功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和生理唤醒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没有高低優劣之分。
参考文献:
[1]安妮塔·伍尔福克. 教育心理学[M]. 伍新春,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2]A·班杜拉. 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 缪小春,李凌,井世洁,张小林,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杨仙逸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