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帆 刘依源 冷嫒思 李玲玲
摘要:针对来华留学生人数日益增多的现状,研究设计以留学生为服务对象的一站式學习生活服务平台,并探索平台的构建和运营模式,对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精准定位,采用线上微信公众平台和线下文化体验活动相结合的模式,解决留学生在华跨文化过程中语言学习、日常生活、传统文化和心理适应等方面的问题。以一站式学习生活平台为留学生提供服务,帮助他们真正融入中国社会,更好适应中国生活,深度体验中国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关键词:在华留学生;服务平台;运营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03-0055-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据教育部官网,2019年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中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1]。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专门为留学生提供服务的平台有限。在对本校及周边高校的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交流中,发现在华留学生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在跨文化适应等方面存在困扰且缺乏合适的平台解决问题。通过对在华留学生服务平台的构建与运营模式研究,为留学生提供线上微信公众平台和线下文化体验活动相结合的一站式学习生活服务平台,帮助他们实现跨文化的过渡,更好适应中国生活,深度体验中国文化。
1 在华留学生服务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通过发布以跨文化适应为主题的调查问卷,以大连市高校在华留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是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医科大学等在校留学生群体包括本科及硕士 ( 以本科生为主,硕士生占比 15% ) ,男女比例为 4: 6,样本具有代表性。共计回收问卷 220份,去除无效样本,回收得到有效问卷175 份。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分析表明, 在华留学生在校园生活 ( 79% )、语言学习 ( 88% )、心理适应 ( 71% )、文化交流 ( 75% )等方面存在问题,且缺乏合适的平台和途径帮助处理解决。针对以上问题,对在华留学生服务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展开分析。
1.1为在华留学生提供校园生活便利
由于不同国家日常生活习惯和服务设施的使用情况存在差异,89%的在华留学生在充值办理校园卡、银行卡、移动支付等方面常常遇到使用困难的情况。在华留学生服务平台通过校园生活模块为留学生提供详细完整的校内事务操作办理流程指导,信息齐全且操作便利,可以系统化、有针对性地解决留学生操作过程中的疑惑。
1.2加速推进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
留学生初到中国,语言不通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来源和首要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文化情景的变化,初来华的留学生对在华衣食住行等生活基本内容的各方面适应度不高,这种适应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在华学习生活的体验感;此外,孟醒曾提出,除了基本的心理与社会文化适应,留学生还需要调整与中国高校的学术适应[2],李亚文等人的研究也表明,来华留学生学术适应与抑郁障碍呈显著正相关,学术适应水平越低,越容易产生抑郁障碍问题[3],留学生在华时间有限,且肩负着一定的课程学术任务,容易出现焦虑、孤独、抑郁等情绪,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学生的在华的心理感受。在华留学生服务平台通过线上学习引导和线下交互性的文化交流体验活动,帮助留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语言学习成果,适应中国文化环境,尽快建立文化认同。
1.3推动留学生与中国社会文化的零距离接触
沈健提出在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社会文化方面的适应是指留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习与运用中国的社会文化知识与技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适应[4]。受在华时间和区域限制,大部分留学生交际圈较为固定,局限于相同国家的留学生群体,与中国学生缺乏合适的平台建立互动交流关系;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仅限于课本理论,缺乏对中国文化全面准确的把握,容易形成文化的认知偏差。在华留学生服务平台通过提供线上文化知识和线下文化交流体验活动模块,使留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与中国学生进行文化破冰、建立联系。同时,与中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言语礼节零距离接触,形成与中国文化的有效互动和深度实践,真正融入中国社会生活。
2 在华留学生服务平台的构建
2.1线上服务平台
利用微信公众号搭建线上服务平台,由校园生活、畅游中国、地道中文三部分组成。
校园生活部分主要为留学生提供校园信息,帮助留学生有效处理校内生活事务,更好适应校园学习生活。本部分主要设有校园公告、卡务服务、美食推荐等模块。其中,“校园公告”栏目为日常发布重要资讯或者学习生活信息,例如孔子学院、HSK考试、奖学金评选等;“卡务服务”栏目为校园一卡通、水卡及银行卡的办理充值指导;“美食推荐”栏目将对校园及周边地区好评度高的美食进行上榜点评。此外,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受宗教和习俗影响,饮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信仰伊斯兰教的留学生在饮食上有禁忌,平台在美食区加以区分,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留学生的人文和心理关怀,缓解了他们在环境适应上的心理压力。
畅游中国部分由组团游和推荐官栏目组成,主要为留学生推荐中国经典旅游景点和美食,并推广深度的文化体验活动。“组团游”栏目帮助留学生解决出游问题,包含以景点、地区为划分依据的景区兴趣部落,留学生可以主动申请加入或者根据需要自行发起投稿;“推荐官”栏目主要是发布周边城市和地区特色旅游资源和美食,为留学生出行提供参考,帮助留学生全面深入体验中国的风土人情。
地道中文部分通过每日分享,学习打卡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知识。主要设有节日概览、影视精选、传统文化兴趣部落等栏目。“节日概览”栏目主要通过推送节日文化常识,帮助留学生了解更多中国文化知识;“影视精选”栏目主要是推荐高评分、有底蕴的各类影视,激发留学生文化学习的热情;“传统文化兴趣部落”栏目主要是联系各类文化社团,比如:汉服社、二胡社等,提供中外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和场所,使其和中国学生结交朋友建立联系,打破中外学生交友圈固定的现象,在参与和互动中使留学生深度体验传统文化,锻炼地道中文,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2.2线下服务平台
创建国际文化交流俱乐部,定期开展场景会话课堂、节日特色体验、文化周边游等活动。
开展场景会话课堂。模拟日常生活场景,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置身于汉语的学习环境中,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掌握地道的中文表达。同时,此活动还能增强中外学生交流互动,巩固课上中文学习成果,提高留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和汉语语言水平。
开展节日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沈健指出,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语境,而语境又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文化语境又分为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 [4]留学生想要快速掌握文化语境的内涵,需要在课堂之外尽可能多的开展文化传播活动,比如:中国结编织、中文诗词大赛等。利用节日特色,针对中国传统节日开展相应的文化交流活动,比如,在中秋节开展了“天涯共此时”文化知识竞答等文化活动。这些文化交流活动形成了共同参与的文化氛围,提高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感知,不仅能让留学生尽快提高汉语水平,还激发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融入中国文化的兴趣。
开展校外或周边地区的文化游览活动。建筑、人文、景观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实物表征,配合第二课堂和校内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名城游览活动。比如带领留学生参观旅顺博物馆,在游览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情景式教学,使留学生全面深入地体验地区文化特色、民情风俗。
3 平台运营模式分析
平台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微服务交流平台,使在华留学生能够享受便利的生活、了解中国文化和地域特色风景。因此,平台运营模式采用平台经济理念,以为在华留学生服务为指导思想,打造“一带一路”特色中外友好合作特色服务的运营模式。
3.1平台运营模式
公众号运营需达到精准推送,通过访谈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用户进行喜好和需求调查。平台运营的关键为吸引、促进以及留存,在用户数量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可进行用户画像分析,帮助公众号平台增强用户黏性。
对于用户而言,微信小程序相较于手机App,无需下载安装,使用较为简洁,且具有不占内存的优点;对于开发者而言,微信小程序相比于其他App及网站,具有程序简单、开发门槛低、成本低等优势。另外,微信小程序自带推广功能,能夠帮助开发者进行宣传,五公里范围内,帮助开发者被微信用户搜索到[5]。
在平台开发初期,我们会利用与开发团队相关联的以大学生为主的群体进行内部测试试用,收集用户使用习惯数据以及人工反馈,并根据以此建立基础软件数据库,并在内部测试阶段调适软件并解决绝大多数的技术问题。在内部测试结束后利用手中资源改良软件,开发出面向小规模公众用户的公测版本,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小程序投放,利用收集的大数据结合算法不断改进软件用户体验并定期投放软件的更新版本,使用户数量稳定增长。
平台发展稳定后将会朝微服务模式发展。随着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应用架构在面对大数据时呈现出了明显的劣势、用户增长及用户更高需求等其他问题难以达到用户更高水平,因此微服务架构应运而生。微服务是近年来在软件架构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架构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将复杂系统解耦成一个个微应用,完成各个场景的业务闭环,具有开放、自主、可生长的特性,弥补了传统平台的缺陷[6]。
3.2平台运营管理建议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发展也迎来了高峰期,因此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网络侵权等网络不良行为也随之而来,用户自身名誉、财产及个人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我们平台为保证国内外留学生友好关系及个人隐私保密,将平台运营监管视为重中之重。
用户需要实名制注册;发布的内容需经过平台认真的审核;及时维护与更新平台内容;监管者需要及时与公众进行积极沟通,及时掌握平台最新问题与漏洞;针对不良信息的进行屏蔽、组织访问、删除信息、分级治理等方式。
平台稳定运行后引入网络健康评估系统,网络健康评估系统通过提炼关键网络对象和对象关联关系,实时获取精确的网络原始数据,通过多维度分析网络运行状态和关键事件,对网络行为进行预测和判断,进而形成对网络系统健康状况的综合评判[7]。 从而保证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内容的精准与健康性,为在华留学生提供最大便利。
4 结论
面对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将进入中国高校学习的前景,本项目立足校园,以留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服务于留学生的一站式学习生活平台,帮助解决其来华的语言学习、价值偏差、文化认同等问题,使他们真正融入中国社会、校园生活中,深度体验中国文化。依托本服务平台采集留学生相关数据及分析,为高校留学生管理等相关领域提供数据支持,在解决留学生生活学习问题的同时,服务高校留学生工作的发展,提高开发留学生服务平台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19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Z].
[2] 孟醒.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教育问题探讨[J].知识文库,2021(7):166-167.
[3] 李亚文,顾思梦,曾智,等.生态心理学视域下来华留学生抑郁障碍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1):50-54.
[4] 沈健.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1):166-167,170.
[5] 汪琛玉,向丹丹,魏素,等.大学生闲置资源共享平台的可行性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7):61-63.
[6] 陈瑞,刘延滨,柳丹,等.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湖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1,53(1):47-53.
[7] 王瑞雪,袁刘,顾戎,等.基于数据分析的网络健康评估系统[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47(3):26-32.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