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科创新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研究

2022-03-12 04:09王创新
中国瓜菜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助力学科

乡村振兴是我国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要历史任务,聚焦乡村经济、产业、生态、乡风文明、社会治理、教育等多个方面,其中,乡村教育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由魏风云编著的《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一书聚焦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教育振兴,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对乡村教育困境及其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乡村教育振兴的科学思路与路径,有力强化了教育学科创新对我国乡村教育振兴事业的支持与助力,为我国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在内容上,该书的主体内容被划分为7个章节:第一章阐释了乡村、乡村教育、乡村振兴战略、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生态、乡村文化等基本概念,厘清了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的基础内涵与发展目标;第二章从古代乡村教育说起,论述了我国乡村教育的发展变迁,并在古代乡村教育、近现代乡村教育、当代乡村教育的变迁研究中,探寻了新时期我国乡村教育振兴的发展启示,强调了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稳定、乡村文化、乡土特征等对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性;第三章分析总结了乡村教育的价值取向,其中包括乡村教育的工具价值、本体价值,推进了国家视野下乡村教育价值取向的统一,尊重生命教育,尊重人的发展;第四章以山东省乡村教育振兴为例,对该省乡村学校进行了调研分析,指出了该省乡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典型工作做法和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对当下乡村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包括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壁垒、乡村教育资源的“紧缺”与“浪费”、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结构性不平衡等;第六章基于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了乡村教育发展中的有效思路与策略,包括政府的行为优化、社会参与治理机制的建立完善、乡村教育办学体制的创新探索、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的建立等,着力提升乡村教育的规模与质量;第七章着重强调了“教育生态平衡”视域下的乡村教育振兴路径,对乡土资源、乡村教师的发展、“家校共育”、社会关爱体系等进行了实事求是的阐述与分析。该书理论脉络清晰,较为全面呈现了新时期我国乡村教育振兴的现状、问题、发展目标、工作方法和科学路径,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通过对该书的研读,笔者认为,新时期乡村教育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学科的创新能够更好地推动乡村教育振兴事业的科学发展。

1 教育学科创新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性

教育是百年大计,关乎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和民生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新时期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势必需要在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中下功夫,积极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体系,逐步提高乡村教育的规模与质量,筑牢乡村振兴的人才与教育基础。站在乡村教育振兴的角度,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具有以下作用和价值:

第一,教育学科的创新能够与时俱进地革新乡村教育的内容体系,开民智,正风气,引导村民正确认识乡村教育振兴的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认识到乡村教育振兴对国家、社会、乡村以及个人的作用,继而为乡村教育振兴事业的各项举措提供良好的推行环境。在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教育学科创新中内容体系的建设与创新能够与时俱进地对乡村的风气形成积极的影响,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新时代的发展趋势,认识到知识的力量,进步的力量,积极响应乡村教育振兴各项措施的实施。在乡村教育振兴中,如果人们只重视乡村教育资源、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建设,而忽略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和长远发展,那么乡村教育振兴事业势必在科学性、持续性方面有所缺漏,进而导致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各项政策与措施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二,教育学科的创新能够对乡村人口素质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为新时期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新时代人才,实现乡村振兴事业长远发展。人才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核心力量,对发展相对落后的乡村地区更是如此。而乡村人才不能光靠外来的引进和吸引,还应该立足于本土,培养当地村民,提高乡村人口的整体受教育水平,促进乡村地区自己的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与人才留存机制的长远发展。当下,在乡村地区,人口流失、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孩子送到城市中就学,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剧了乡村人口和人才的流失。鉴于此,乡村地区需要高度重视乡村教育的振兴,积极推进教育学科的创新,以精准、普惠、优质的乡村教育体系吸引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进而反哺乡村振兴事业的长远发展。

第三,教育学科的创新能够更好地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教育与资源的公平公正,助力城乡二元结构发展壁垒的破除,让更多的乡村人口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实现个人、乡村、区域的进步和发展。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路径之一,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会对教育公平带来深远的不良影响。鉴于此,我国需要通过乡村教育的振兴以及乡村教育学科的创新,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教育壁垒,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协调,让更多的乡村受教育群体得以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创新创业水平,进而融入到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合作与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2 教育学科创新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策略与路径

教育学科创新能够在乡村教育振兴中发挥不可小视的助推作用。具體落实到实践中,笔者认为,新时期教育学科创新应当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检验,采取以下教育学科创新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策略与路径:

第一,乡村教育学科的创新应重视教育资源的结构性平衡,既要做到精准,也要做到普惠,合理整合乡村教育资源,培养专业化和创新化的乡村教育人才,扩大在优质教育资源中受益的群体,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让乡村中的孩子都能够获得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毋庸置疑地,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是当下乡村教育学科创新的重要任务,对乡村学科教育来说,资源决定了其发展的质量,只有在城乡教育资源的平衡发展中,乡村学科教育才能够更加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而在乡村教育资源的平衡中,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是基础,也是前提,我国需要积极推进教育扶贫,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创新化发展,并鼓励乡村教师在乡村教学学科的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引领乡村教育学科的自主创新发展,满足乡村教育学科创新的现实需求。

第二,乡村教育学科的创新应从区域文化、乡村文化出发,对乡村教育的内容体系、形式手段等进行个性化的变革与创新,重视乡村教育振兴发展中的个性特色与实际需求,打造特色化的、能够满足乡村教育需求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机制,提高乡村教育学科的有效性,实现乡村教学学科的科学发展。乡村教育学科的创新不能仅仅照搬城市教育学科的模板,与城市教育环境相比较,乡村教育的教育文化环境、受教育对象、社会习俗观念、家庭观念等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要想更好地提升乡村教育的有效性,发挥教育学科创新在乡村教育振兴中的作用,我国应当有针对性地推进乡村教育学科创新的本土化建设与发展,从区域文化、乡村文化出发,分析乡村教育的实际困境及成因,切实解决乡村教育学科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建立起适合本土的、特色化的,能够给乡村受教育群体带来真正素质提升与专业化发展的创新性教育学科体系,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乡村教育学科的创新助力应聚合政府、社会、乡村、学校、家庭等各方的合力,优化政府行为,提高社会参与度,重视学校办学质量,推动家校共育,并针对乡村教育中的留守儿童问题,引进社会性的公益支持和关注,给予乡村教育学科的全方位发展。乡村教育学科创新对乡村教育振兴的助力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需要聚合各方的合力,整合优质的乡村教育资源,为乡村教育学科创新献计献策,确保乡村教育学科的创新能够落到实处。例如,在乡村教育学科的技术创新方面,乡村学校可以积极引进社会质量,对乡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进行优化升级,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发展,让乡村教育走出闭塞,紧跟时代,实现理念和技术的与时俱进发展。还例如,在乡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方面,乡村学校可以通过社会性的公益支持和关注,改变乡村的教育思想观念,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化解留守儿童受教育的实际障碍,让留守儿童能够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中受到更好的教育。

总之,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科的创新能够更好更快地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事业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在理论层面,教育学科创新如何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并通过对乡村教育情况展开深入的调研与分析,针对乡村教育问题和乡村发展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措施与方法,逐步优化乡村教育的发展环境,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事业的建设;而在实践层面,教育学科创新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事业的路径与措施可以通过教育资源的结构性平衡,乡村教育体系的乡土化创新,以及政府、社會、乡村、企业、家庭等各方的合力,共促乡村教育振兴事业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王创新,男,硕士,副科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

书名: 乡村教育振兴研究

作者: 魏风云

ISNB: 9787010226392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定价: 58元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助力学科
助力成功七件事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助力乡村儿童阅读推广
科技助力等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