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少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省首批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试点地区,富阳坚持将“一件事”改革思维进行到底,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聚焦群众痛点难点抓突破,精准发力服务供需两侧,集中攻坚“七张金名片”,推进民生优享,全力构建全龄友好社会,生动诠释“生活富裕、生命阳光”城市品牌,努力让富阳成为居者的“一生之城”。
富春街道独居老人邬爷爷,之前在家中突然出现头晕症状,摔倒在地,“安全守护系统”即时感应,自动向智能平台发送预警信息,社区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上门照护,陪同送医,及时避免了意外事件的发生。“我是一个人住,有了防护系统,我安心多了。”邬爷爷家中,在厨房的灶台顶部装有一台“燃气感应器”,厕所和客厅还分别装着“跌倒感应器”“火灾感应器”以及“SOS一键呼救面板”等。
“空巢老人安全守护系统”是富阳区自主研发的“空巢”安防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遥感监测老人位置、体温、活动状态等数据,判断老人是否发生意外,配合触发式感知设备,实现全天监测、无感守护,意外瞬时感应、预警秒发。目前,已有250户独居老人家庭安装该系统。
截至2021年底,富阳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达2.35万,占老年人口的14.13%;空巢老年人达3万余,约占老年人口的18.5%;失能老年人达6600人,占老年人口的4.1%。为实现“老有颐养”,富阳积极打造“一中心、两网、多翼”的养老服务体系,依托25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区域化生活服务、康复护理、托养服务、家庭支持、社会工作及康复辅具租赁六大基本养老功能覆盖;搭建“助医”“助餐”两张网络,全区307个照料中心、敬老院均与毗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合作,定期定点驻诊;形成“中央厨房+中心食堂+助餐点”助餐模式,助餐服务覆盖率达80%以上,在省内率先开启“互联网+送餐”,引入“美团”配送队伍;依托“养老服务电子津贴”引进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助浴、助洁、助行等“多翼”个性服务,覆盖全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下一步,富阳还将在破解“两低一难”家庭养老难题、服务设施“老破小”、基本养老服务可及度等方面落实针对性举措。
富春江畔的大风车公园里,一群不到3周岁的小朋友,正好奇地观察着周边的昆虫与植物。几名保育师一边留意着每个孩子的动向,一边引导和启发他们探索神奇的自然……今年4月,全省首家设有“乳儿班”的托育机构正式落地富阳,这家开在公园里的托育中心,名为富阳考拉豪思托育(大风车校区),提供6个月以上乳儿的托育服务。富阳自此成为全省首个可以为6-12月龄宝宝提供专属照护的区县。
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相继放开,0-3岁婴幼儿照护工作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解决部分家庭托育需求,富阳启动并实施了“托起小太阳”托育项目,致力于强化专业科学育儿知识输出,打造家门口安全、温馨、便捷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推进“阳光托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递进式转变。为快速破解托位不足问题,富阳积极探索成长驿站、民办公助、托幼一体、市场主导等多元场景模式。今年以来,全区已新增建设婴幼儿成长驿站15家、新增托位759个、普惠托位476个。
如何加强托育机构管理,富阳坚持在规范中探索,在探索中规范,制定托育机构考核标准,推出“托育机构备案一件事”,依法审查办托申请、规范登记程序、提前介入指导,同步审批、限时办结,已完成托育机构备案69家,全市首创300平米以下托育机构消防审批制度,填补消防安全漏洞。接下来,富阳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民生优享破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抓住共性,兼顾个性,根据不同生活人群、风俗文化特征,打造特色主题……”近期的“两代表一委员”活动上,公共服务依然是关注热点。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上布局最优的基本公共服务,打造百姓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圈”成为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
去年以来,富阳加快探索“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通过“资源落图-标准指引-智能评价-综合施策-体检评估-反馈补需”的闭环路径,实现公共资源一图索引,配置建设科学匹配。换而言之,就是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展区域公共服务缺配情况体检,输出补缺方案和最优选址建议。
目前,富阳区已制定了“1+5”标准制定,即“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指南和资源配置、达标测算、选址规范、协同推进、社区服务5项标准,摸排完成人口、资源、服务“三本账”,将全区各镇街、村社人口总量和人群结构特征、设施点位、服务可达性、服务能力等集中展示在“15分钟公共服务圈”应用平台,实现“一屏清晰家底”。未来,富阳将进一步优化平台计算模型,集成公共服务载体,统筹资源配置,增强部门联动,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落地,精准实现“百姓呼声落下来、政府服务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