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 倩
近年来,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辅助工具进入人们的视野,且已经成为辅助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资源。生物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保证教学质量,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选择微课及微课程,使知识点简化并充满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面向的对象不同。微课面向的对象是教师或学生,而微课程面向的对象相对比较广泛,可以是教师、学生,也可以是其他教育工作者或学生家长。其次,适用性不同。微课主要用于课堂教学,而微课程不仅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还可在课外使用。微课主要用于课前的预习、课堂的讲授、课后的巩固,而微课程除了具备微课的这些功能,还可以用于各种会议的文宣、新知识的自学等。最后,内容不同。微课主要是讲解教学知识点,还包含课堂练习、实验操作过程、学习评价等。微课取材于教材,可以浓缩课堂教学内容。而微课程内容更为广泛,不仅涵盖了课堂教学内容,还包括了班级和学校的各项管理,以及教师、社会、家长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等。
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淡薄,导致在应用微课与微课程过程中,无法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同时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教学资源。此外,一些年轻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并未充分开发微课及微课程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无法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微课及微课程的认识不足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微课及微课程教学推广受限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因信息化教学备受关注,教师逐渐开始接受并应用微课和微课程来开展初中生物教学。但因应用微课和微课程的时间较短,许多教师对应用微课和微课程的原因及其使用范围、使用方式等缺乏正确的认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应用微课与微课程开展生物教学时以讲授为主,而很少运用探究学习类、演示类、启发类和自主学习类微课形式。另外,在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虽然运用了多种形式来开展微课和微课程,但均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导致教师的教学有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
微课与微课程是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对于提高初中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构建良好的微课与微课程教学环境,在不断的实践和应用中,进一步领悟微课与微课程教学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增强微课与微课程的实效性。
初中生物的概念性知识较多,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记忆,还容易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使教学丧失有效性。对此,教师可以使用微课,将概念性的知识制作成图片或视频,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程搜集更多相关的教学资源,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保证设计的微课及微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程度、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及遇到问题能否独立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解决等。教师在进一步了解学生情况后,再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和问题,运用微课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基础知识。
例如,在第三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本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不足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不足,同时还缺乏自主推导的意识。对此,教师可以“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为核心设计微课教学方案,同时创设简单的教学情境与问题,并引导学生观看纪录片《植物的秘密生活》。在观看微课视频前,教师可以提出要求:“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总结一下植物生长需要哪些因素,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释放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并与周围的同学展开讨论。学生在观看视频、思索与交流后表示:“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雨水、土壤等,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的条件下完成,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还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此时,教师可以总结:“植物的生长必须要有光合作用,而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光能和二氧化碳。”由此引出植物光合作用这一概念。从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微课的应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整节课中均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出现的现象,大致总结出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而教师的详细讲解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印象,这有助于学生巩固相关知识。
实验教学也是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往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多以课本知识的学习为主,实验类型较为简单,实验大多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或是以教师操作学生观看的形式进行。这无法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另外,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实验过程与实验现象而得到实验结论,这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而使用微课与微课程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在进行实验操作的同时,向学生进行展示,这种方式可以弥补单一实验教学的不足,使课堂氛围更活跃,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高。
例如,在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的教学中,教师以“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这一实验教学为例,将青菜分别放入装有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营养液和蒸馏水的烧杯中,将它们放置在相同光照、湿度环境下,一周后观察青菜的变化。课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微课程进行预习,结合教学内容自行搜索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知识,并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分享。学生通过搜索可以知道,农民伯伯种植农作物所用的含有氮、磷、钾等的肥料均属于无机盐。接着,教师可以将“青菜生长实验”制作成视频,在课堂上通过快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学生会发现,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的青菜生长最为缓慢,而另外两个烧杯中的青菜生长速度比较快。通过播放实验视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另外,在确定土壤浸出液与无土栽培营养液是否存在无机盐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将实验具体的步骤、注意事项等,通过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根据视频进行操作。此时,教师可以在一旁指导,便于了解每名学生对实验要点的掌握情况,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微课与微课程虽然面向的对象是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但是其应用的有效性和推广范围取决于教师。为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物教师对微课与微课程的重视程度,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学校应该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科育科研工作氛围,使教师充分了解微课与微课程的优势与应用的要点。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宣传及教师教学实践等活动,加深教师对微课与微课程教学的认识,从而保课教学的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微课和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方面的积极作用。例如,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向教师宣传符合初中生物教学需求的微课与微课程,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校本培训等培训活动。培训应以微课与微课程的本质内涵、教育价值以及如何开展微课和微课程等内容为主,培训可以采用线上培训或线下培训的形式,也可以采用选修与在岗研修相结合的形式。在培训结束后,学校应组织考核,加深教师对微课与微课程的认识,使教师学以致用,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微课与微课程的作用。
新时代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初中生物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需要培养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微课与微课程可以向学生呈现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通过驱动性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其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探索深奥的生物知识。另外,微课与微课程还能够拓展教学资源,推动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其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第二单元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课的教学中,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浩瀚无垠的星空中悬浮着一颗行星——地球,它孕育着无数的生命,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这一过程既神秘又复杂。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观看视频,使学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产生好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带入教学情景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你认为生物应该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地球上所有的角落都有生物吗?”学生会带着教师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程的学习,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