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区域比较及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路径

2022-03-11 06:47杨宏翔
关键词:五市绍兴共同富裕

张 恬 杨宏翔

(1.绍兴市社科院 经济发展研究室,浙江 绍兴 312000; 2.中共绍兴市委党校,浙江 绍兴 312000)

一、问题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浙江省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具有广阔的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利于通过实践进一步丰富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有利于探索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有利于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1]。绍兴作为浙江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地区,在共同富裕建设中走在前列,2021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城市第八位(1)参见2021年08月16日中国工资网《2021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收入城市排行榜:上海第一,长三角占6席》,https://m.cnwage.com/hot/46968.html。,2020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远低于全国和浙江省平均水平(2)根据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绍兴统计年鉴》人均GDP和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2020年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为4.85,浙江为2.2,绍兴为1.75;2020年全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为2.65,浙江为1.96,绍兴为1.72。,绍兴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那么,绍兴的这些短板和弱项是否可以量化比较?如果可以,就能为扬长补短提供具体举措,这是深化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需要首先掌握的问题。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意见》明确指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是共同富裕的内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五位一体”的共同富裕,是“五大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成效的全面集中体现。因此,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是有机统一体,推进高质量发展就是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加快高质量发展。2021年8月30日在全省“坚定不移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与时俱进开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新局面”会上,时任浙江省省长郑栅洁讲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中之重”,这尤其适应绍兴。因此,准确了解当前绍兴高质量发展状况,不仅是深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前提。绍兴高质量发展经验及深化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路径对其他地区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二、绍兴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方法

(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绍兴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本文在借鉴和对标发达国家通行评价体系的基础上[2-4],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以新五大发展理念为导向,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兼顾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等原则,构建绍兴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具体而言,本课题设置了经济效益指数、创新发展指数、协调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指数和共享发展指数6个一级指标,下设38个二级指标,基本涵盖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绍兴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

续表

(二)高质量发展指数测度方法

对于绍兴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赋值,本文采用改进的熵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和输出熵来确定各指标的权系数。某项指标的指标值离散程度越大,熵值越小,说明该指标所提供的有效信息量越大,其权重也就越大,反之亦然[5]。改进的熵权法不仅避免了主观赋权法的主观因素干扰,还在熵权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指标差异性的评价,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准确且更符合现实。假设有n个对象、m项评价指标,则αij表示第i个对象的第j项指标值。由于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量纲和正负取向都存在差异,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正向指标的处理方法为:

逆向指标的处理方法为: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ej=-(lnm)-1(xijlnxij)

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

其中,1-ej是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为了使绍兴高质量发展指数可以跨年度比较,本课题以2006年为基期,运用功效系数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正向指标的处理方法为:

逆向指标的处理方法为:

其中,sij表示标准化值;max(yt)和min (yt)表示j项指标在基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依据上述计算,可以得到绍兴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

三、绍兴高质量发展测度结果及分析

根据绍兴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对绍兴高质量发展整体以及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6个维度的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了测评,结果见表2、表3和图1。数据主要来源于2006—2019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绍兴统计公报、绍兴政府工作报告、环境统计公报等公开资料,以便于进行跨期和区域比较。

图1 绍兴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

表2 绍兴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测度结果(2006—2019)

表3 绍兴高质量发展指数的阶段变化

测度结果显示,在2006—2019年间,绍兴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0.431 8增长至2019年的1.504 3,增长了2.5倍,尤其是“十一五”时期到“十二五”时期增长速度较快。需要指出的是,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绍兴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波动较大,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和2012年前后。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引发了中国经济社会对传统粗放发展模式的反思,再加上国家一系列的危机救助和刺激性政策,导致绍兴高质量发展指数发生频繁波动。十八大以后,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从测度结果也可以看出,自2014年以后,绍兴高质量指数稳步提升。分析原因:一方面,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后,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调整(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标志着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度时代进入高质量时代[6-7];另一方面,绍兴通过“撤县设区”提高了城市首位度,推动绍兴从“县域经济”迈入“都市经济”,开启了绍兴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由表2、表3和图1可以看出,绍兴高质量发展不同维度的发展指数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其一,绍兴经济效益指数从2006年的0.392 9提升至2019年的1.847 4,增长了3.7倍。虽在“十一五”时期低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但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均明显高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尤其是2014年以后,经济效益提升成为绍兴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一。

其二,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绍兴创新发展指数一直维持在2左右,并在2019年达到最大值2.805 9,成为绍兴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新动能。意味着,创新驱动成为绍兴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其三,协调发展是绍兴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短板之一,严重滞后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从时间变化趋势上看,绍兴协调发展指数一直稳步提升,从2006年的0.252 3提高至2019年的0.595 9。即便如此,在2019年,绍兴协调发展指数仍不到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的40%。这意味着,协调发展不足严重阻碍了绍兴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协调发展。

其四,绿色发展也是绍兴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短板之一,严重滞后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在2006—2019年间,绍兴绿色发展指数波动较为频繁,受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较为显著。在2019年,绍兴绿色发展指数达到0.645 4,但仅为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的42.9%。这意味着,绿色发展仍是绍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阻力之一,需要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和绿化建设。

其五,开放发展指数在2006—2019年间的波动较为剧烈,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开放发展对绍兴高质量发展的冲击较大,并且其指数曾一度出现负值。在2019年,绍兴开放发展指数也仅为0.425 9,成为绍兴高质量发展的“最短板”。但需要指出的是,开放发展不仅会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还会受到国内市场分割的影响[8-9]。这意味着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绍兴在有效开拓国际市场(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谨慎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同时,应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壁垒,积极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发展带等国家战略,全力响应并服务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其六,共享发展是推动绍兴高质量的主要动能。绍兴共享发展指数从2006年的0.484 7提升至2019年的2.999 7,这期间增长了5.2倍。尤其是进入“十三五”时期以后,绍兴共享发展指数超过2且连年增长,成为绍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四、绍兴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比较与优劣势分析

(一)省内比较分析:浙江各市高质量发展演变、差异及绍兴的地位与作用

表4、表5和图2是浙江省各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测度结果及排名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在2006—2019年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均有显著且大幅度提升。需要说明的是,在2006—2019年间(除2016年),绍兴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均超过了浙江省各地级市的平均值。不仅如此,从变化趋势上看,绍兴高质量发展指数与浙江省各地级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平均值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这说明,绍兴对于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也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动机。

图2 浙江省内各地级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

表4 浙江省各地级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测度结果(2006—2019)

表5 浙江省各地级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排名(2006—2019)

从浙江省各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来看,在2006—2019年间,绍兴高质量发展指数一直处于浙江省各地级市前列,并出现一些波动。在考察期内,绍兴高质量发展指数最低排名位于全省第7位(2016年),而其他年份都处于浙江省内前5位。可能的原因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绍兴作为浙江省传统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地,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供给侧结构调整时,必然会带来经济发展的短期波动。需要指出的是,在2009—2012年间,绍兴高质量发展指数一直处于浙江省首位。这意味,在浙江省遭受国家金融危机冲击时,绍兴在应对金融危机并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表现最为出色。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冲击的是虚拟经济,而绍兴在传统制造业方面的优势在全省最为显著,因而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也最小。值得我们注意的是,2017—2019年间,绍兴高质量发展指数一直处于全省前3位,并在2019年上升为全省第2位,仅次于杭州。自2017年以来,绍兴高质量发展一直处于浙江省各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这一结论与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2018年浙江省11个市高质量发展评估报告》的结论基本一致。

从图2的地区差异来看,2006—2016年间,浙江省各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差异不大,并且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自2016年以后,浙江省各地级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势。结合表5的测算结果来看,第一梯队与其他梯队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尤其是杭州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绝对优势不断增强。

(二)省外比较分析:长三角、珠三角相关城市高质量发展趋势、差异及绍兴优劣势对比

1. 绍锡通佛莞五市高质量发展差异

为了对标长三角和珠三角相关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选择了长三角的无锡和南通及珠三角的佛山和东莞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进一步判断绍兴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及优劣势。表6给出了绍锡通佛莞五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测度结果。从中可以发现,在2006年,绍锡通佛莞五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差距不大,这说明本文选择的五个城市在“十一五”时期初具有相似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在五个城市中,无锡的发展基础较高(0.486 4),东莞的发展基础较低(0.417 0),并且五个城市的发展基础差别并不大。随后,绍锡通佛莞五市高质量发展呈现不同的趋势,因而通过对比绍兴与其他四市的高质量发展过程,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绍兴高质量发展的优劣势。

表6 绍锡通佛莞五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测度结果(2006—2019)

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2006—2019年间,绍锡通佛莞五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东莞的高质量发展指数一直领先于绍兴,而绍兴与无锡的高质量指数接近并呈现“交替上升”的发展趋势;南通虽落后于绍兴,但差距不大;相对而言,佛山却与绍兴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从图3的演变趋势来看,在“十一五”时期,绍锡通佛莞五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差距并不明显,但进入“十三五”时期以后,五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图3 绍锡通佛莞五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

2. 绍锡通佛莞五市“六大发展”差异及优劣势比较分析

比较之一:绍锡通佛莞五市经济效益差异及优劣势分析

从表7中可以看出,绍锡通佛莞五市具有不同的经济效益基础。在2006年,东莞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益指数且达0.625 2,而绍兴的经济效益指数(0.392 9)远低于东莞,仅高于南通。但到2019年,在绍锡通佛莞五市中,无锡的经济效益指数(2.400 0)超过东莞(2.322 7),而绍兴的经济效益指数仍仅高于南通,落后于锡佛莞。

表7 绍锡通佛莞五市经济效益指数的测度结果(2006—2019)

从图4可知,在2006—2019年间,绍锡通佛莞五市的经济效益指数均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增长的分化趋势也较为明显。其中,无锡和东莞的经济效益指数遥遥领先,尤其是无锡的经济效益指数具有更强劲的增长势头;虽然绍兴的经济效益指数与佛山的差距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但仍与无锡和东莞存在较为显著的差距。

图4 绍锡通佛莞五市经济效益指数的变化趋势

比较之二:绍锡通佛莞五市创新发展差异及优劣势分析

表8给出了绍锡通佛莞五市创新发展指数的测度结果。从中可以发现,绍锡通佛莞五市创新发展基础差距不大,即在2006年,南通的创新发展指数最高且仅为0.362 9,而东莞的创新发展指数最低且为0.195 8,而绍兴的创新发展指数仅高于无锡和东莞,但与二者差距不大。到2019年,绍锡通佛莞五市的创新发展指数差距则非常明显。其中,东莞的创新发展指数高达5.471 7,已接近绍兴的创新发展指数(2.806 0)的2倍,并且绍兴的创新发展指数已垫底。

表8 绍锡通佛莞五市创新发展指数的测度结果(2006—2019)

进一步从图5中可以发现,在2006—2019年间,绍锡通佛莞五市的创新发展指数波动较为明显。从变化趋势上看,东莞的创新发展指数呈遥遥领先之势,远超绍锡通佛四市。虽然绍兴的创新发展指数与锡通佛三市的差距并不明显,但无锡和南通的创新发展指数增长势头较为强劲。这意味着,绍兴应进一步加快创新发展的步伐,尤其需要充分借鉴东莞和无锡在创新发展方面的经验。

图5 绍锡通佛莞五市创新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

比较之三:绍锡通佛莞五市协调发展差异及优劣势分析

从表9中可以看出,绍锡通佛莞五市的协调发展基础差异较大,即在2006年,协调发展指数最高的东莞(0.682 2)远高于协调发展指数最低的南通(0.189 3),而绍兴的协调发展指数(0.252 3)则仅高于南通,远低于莞佛锡。这说明,绍兴的协调发展基础较弱。到2019年,绍锡通佛莞五市的协调发展指数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五市之间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

表9 绍锡通佛莞五市协调发展指数的测度结果(2006—2019)

由图6的协调发展指数演化趋势看,在2006—2019年间,绍锡通佛莞五市的协调发展指数逐渐收敛,即五市的协调发展指数差异由大变小。从“十三五”时期的演化趋势看,东莞、佛山和无锡三市的协调发展指数越来越接近,而绍兴的协调发展指数与这三市仍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协调发展指数的差距并不明显,但也发现,协调发展指数本身的提升难度较大,即在2006—2019年间,绍锡通佛莞五市的协调发展指数提升幅度并不大。这意味着,绍兴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城乡结构协调发展方面,仍需借鉴莞佛锡的发展经验。

图6 绍锡通佛莞五市协调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

比较之四:绿色发展差异及优劣势分析

表10给出了绍锡通佛莞五市绿色发展指数的测度结果。从中可以发现,在2006年,绍锡通佛莞五市绿色发展指数差距并不大,即绿色发展指数最大值为0.660 2(无锡),绿色发展指数最小值为0.433 5(东莞),而绍兴的绿色发展指数仅高于东莞。但到2019年,绍锡通佛莞五市绿色发展指数的变化各异且并未呈现规律性。其中,绍锡通莞四市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提升幅度较低,例如东莞的绿色发展指数提升幅度最大,也仅增长68.6%,而佛山的绿色发展指数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说明,绿色发展不仅是阻碍绍兴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锡通佛莞四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短板。

表10 绍锡通佛莞五市绿色发展指数的测度结果(2006—2019)

从图7可以看出,在2006—2019年间,绍锡通佛莞五市的绿色发展指数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U”型变化趋势,而“U”型底部大都发生在2014—2016年间,尤其无锡、南通和佛山的绿色发展指数期间均出现了负值,这与国家政策变化密切相关,我国发展战略在此期间进行了较为密集的调整。一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绿色发展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和激励性目标;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成为各地产业政策调整及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的主要战略导向。

图7 绍锡通佛莞五市绿色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

比较之五:开放发展差异及优劣势分析

由表11和图8可知,在2006—2019年间,绍锡通佛莞五市的开放发展指数波动较为频繁,其主要根源来自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变化。从中可以发现,在2009年和2012年,绍锡通佛莞五市的开放发展指数均为负数。这也进一步验证,国际金融危机对五市开放发展有大冲击,而且冲击时期基本一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五市的开放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珠三角的佛山和东莞,其开放发展指数在2019年仍为负数。

表11 绍锡通佛莞五市开放发展指数的测度结果(2006—2019)

图8 绍锡通佛莞五市开放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

比较之六:绍锡通佛莞共享发展差异及优劣势分析

表12给出了绍锡通佛莞五市共享发展指数的测度结果。从中可以发现,在2006年,绍锡通佛四市绿色发展指数差距不大,而东莞的共享发展指数最低,仅为0.290 6。但到2019年,东莞的共享发展指数达3.472 0,远超绍锡通佛四市,绍兴的共享发展指数仅次于东莞。这说明,在2006—2019年间,东莞在共享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使共享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表12 绍锡通佛莞五市共享发展指数的测度结果(2006—2019)

从图9中可以看出,在2006—2019年间,绍锡通佛莞五市共享发展指数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东莞的共享发展指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绍兴的共享发展指数虽然仅次于东莞,但仍与其有较大的差距;无锡、南通和佛山的共享发展指数较为接近,但都明显落后于东莞。因此,绍兴在共享发展方面可有效借鉴东莞经验。

图9 绍锡通佛莞五市共享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

五、绍兴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经验

(一)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有效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绍兴通过一系列举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度推进“四换三名”提升供给主体结构;推行企业“亩产效益”评价,优化要素供给;培育新兴产业完善产业结构;建设特色小镇和整合园区做强供给平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创新制度供给。组合拳持续发力,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8年获全省“腾笼换鸟”工作考核先进城市。“两业经”(3)“两业经”是绍兴根据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绍兴优化经济结构要求提出的制造业发展战略,即一方面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培育新兴产业。不但念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度,也走出了一条向先进制造业集群迈进的新路径,筑牢了绍兴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2018年五大传统制造业(纺织、化工、金属加工、黄酒、珍珠)增加值增长5.6%,利润增长24.7%,行业素质明显提升,同年浙江省高质量发展评价中,绍兴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居全省第3位,发展进程指数居第1位,其中,在衡量动能转换的18项具体指标中,绍兴四项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2009—2019年的10年中,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36.2%,以年均3.6%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年均8.3%的规上工业增长。2017—2019年,传统产业产值、销售、利润等指标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成效的不断彰显,过去因传统发展模式造成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极大地改善。2012—2019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从6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75%上升到85.6%;地表水三类以上水质断面比例从34.3%提高到100%,改善幅度居全省第1位,打赢了从“酒缸”“酱缸”“染缸”的“三缸”经济到包括“药片”“芯片”“布片”在内的现代产业体系的产业提升进阶攻坚战。

(二)始终坚持制造业强市战略,筑牢现代产业体系的坚实基础

“实体经济是一国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10],“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11]。绍兴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在50%以上。纺织、化工、金属加工、黄酒、珍珠、轴承、厨具、电机等八大传统制造业集聚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创造的增加值、利税、提供的就业岗位等五个方面指标,始终占全市制造业的60%~75%。尽管经济主体以中小微企业为主,改造提升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难度都比较大,但绍兴始终坚持“制造业兴,则绍兴经济兴”“制造业强,则绍兴经济强”的信念,在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政府的有效服务作用。从“十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始终坚持和体现制造业强市战略,目前,正在奋力打造长三角南翼先进智造业基地。

(三)发挥有为政府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12],“我们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有效供给,创造有效需求”[13]。小县大科技的“新昌模式”,是绍兴发挥有为政府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的范本。“新昌模式”的核心是政府千方百计提供最优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点:重创新制度供给,打造最优创新环境;重创新主体培育,集聚内生动力;重企业家才能发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目前新昌以高端智造、生命健康等产业为主,占制造业比重达85%以上。通用航空、工业机器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培育了一批全球细分市场的单打冠军,形成了维生素E、维生素A、四通换向阀、电子膨胀阀、微通道换热器、合金轮毂等一批在全球都有话语权的拳头产品。绍兴在全市大力推广新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绍兴深化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思路与举措

(一)绍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及优劣势

浙江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体会议决定,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到202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到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争取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城乡区域协调程度更高,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更加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根据《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绍兴奋力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行动方案(2021—2025年)》,省市确定的第一阶段建设共同富裕目标主要指标值可归纳为表13。

表13 浙江省和绍兴市到2025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主要目标值

高质量发展与五位一体的共同富裕是统一的有机体,具有同一性,有效推进高质量发展就能有效推进共同富裕。从前述绍兴高质量发展指数测度分析和表13共同富裕目标值可知,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方面,绍兴突出优势是“三大差距”较小,相对弱项和短板是创新能力不强、亩均税收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因此,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要着力提升创新驱动力,加快制造业提质增效。

(二)扬长补短,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思路与举措

1. 以深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绍兴以纺织业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附加值不高的状况长期以来难以得到根本改变,主要原因是科技创新支撑不足。目前绍兴传统制造业与新兴制造业发展面临同样的短板和约束,即创新要素严重短缺。近年调研中,几乎所有企业都把科技人才短缺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约束。本文基于调研提出四方面建议。一要利用中央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之机,促进创新要素集聚。比如:调整人才支持重点对象,从主要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到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并重;成立技术成果转化机构,作为大学知识产权资产经营的主要平台,专门从事创新研究成果与应用技术的商业化开发,引导和促进科技创新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争取形成全国科技成果争相在绍兴转化的景象;加快推进技术职务参与创新分配的政策落实等。二要大力推进产、学、研、资、介合作,加大力度培育引进各式新型研发机构,聚合先进技术研究院、科研院所、企业等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培育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三发”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三要整合创业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金融创新等方面有机结合,构建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协同,对内可循环、可持续,对外形成强大创新资源集聚效应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四要积极建设协同创新体系,加强企业创新体系和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打造区域发展动能转化的策动源。

2. 持续深化园区整合工作,突出主业,延伸产业链,建设低碳园区。近年绍兴园区整合工作成效显著,省级以下园区从281个整合为24个,产业和企业的有机更新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园区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产业层次总体不高、产业链供应链中低端为主、以纺织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占比高且附加值偏低、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应用率不高、产业链缺乏引领带动作用强的链主企业等。因此,需要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完善产业链薄弱环节,构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支撑体系,把园区建成创新集群的乐园,把绍兴化工园区打造成循环低碳示范园区。要加快产业服务综合体核心内容建设,支撑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尤其要把省三大“万亩千亿”新兴产业服务综合体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在产业综合服务体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综合服务体属于公共产品,政府要在谋划布局及政策、资金、纵向联动支持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二是核心团队引进和培养是关键,注重通过科学机制确保团队在遵守法规前提下进行市场化运作,激发团队活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3. 以更好的营商环境重塑绍兴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格局。长期以来绍兴遵循习近平同志关于“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要求[14]111,积极支持实力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2019年浙江本土民企跨国公司20强,绍兴有6家,2020年浙江民企跨国公司50强,绍兴有7家。无论是卧龙并购ATB、龙盛并购德思达、三花并购兰柯,还是万丰奥特并购镁瑞定、海亮并购JMF等,都不仅提升了企业竞争力,还带动了本地相关产业集群的提升,在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年绍兴进出口总额222 6亿元,其中出口203 9亿元,进口只占8.4%,说明企业通过增加进口提升发展素质的意识还不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面临一些新的难题。因此,推动民营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带动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需要创新思路和创新举措支持。一是深化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成长为跨国公司,在构建区域“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载体,深化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高水平建设“掌上办事之市”“掌上办公之市”“掌上治理之市”。三是完善人力资源环境。绍兴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高素质人才,还需要低学历、低技术的工业或服务业人员,要对非户籍工人及其子女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四是继续壮大上市企业群体,提升海外并购成效。完善和提升海外并购基金使用效率,通过市场化运作构建投资风险收益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的体系,建立更加完善和科学的基金管理、跟踪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

4.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14]62,并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中重要的“俊鸟”选项。目前绍兴现代服务业滞后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制造业中现代服务业的含量和贡献度比较低,比如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0%左右,宁波为70%多、杭州、上海均为80%多。二是现代服务业企业难以适应制造业提升发展需求。比如,目前绍兴有工业设计企业227家,不仅与460 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悬殊,而且缺乏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上市公司及知名龙头企业,现有的服务业企业普遍规模小、高端要素集聚力弱、技术含量低,难以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近年引进的少数有一定区域知名度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核心带头人,使得不仅服务本地制造业企业能力受限,而且难以孵化人才,从而进一步抑制了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要从产业融合视角来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一是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二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三是文化与产业融合。四要下大功夫培育现代服务业主体和业态。通过政策支持,大力度引进绍兴重点制造业集群提升发展需要的大型服务企业;大力度引导和支持本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优化绍兴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改变生产性服务业中批发服务业一业独大(占生产性服务业四分之一)的局面;选择一批有效服务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提升的服务业企业,支持其加快发展壮大,成为上市公司,在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实力制造业企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

5. 以更高的城市能级构建绍兴高质量发展的优质平台。长期以来绍兴城市能级不高,是高端要素难以集聚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快推进杭绍甬一体化发展,是绍兴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机遇和有效路径。一要加快推进杭绍同城、甬绍一体、精准接轨上海,着力打造绍兴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地位。二要充分发挥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G60科创大走廊等区域合作平台作用,提升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化水平。三要加快大湾区建设,以湾区经济发展为契机,加快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平台项目、生态建设项目进入省内投资总盘子,调动要素资源向绍兴的湾区平台集聚。

猜你喜欢
五市绍兴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绍兴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绍兴大闯关
聚焦精准扶贫 助力精准脱贫——在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22次工作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
人文绍兴
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22次工作交流座谈会在建宁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