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
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可从思政课教育主体、内容以及模式三个维度进考量。通过精准对接学生的所思所想疑惑,全面提升思政教师业务水平,培育具有亲和力的思政课教育主体;丰富围绕学生成长发展的思政课理论资源、建设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思政课实践资源,打造具有亲和力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创新现有的教学形式、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建构具有亲和力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2.02.04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德树人,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有助于思政课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政课的现实需求。因此,应当重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1培育具有親和力的思政课教育主体
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政课的“代言人”,充当着思政课提供者、实施者的重要角色,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印象。因而,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过程中,应当重视思政课教师的主体作用,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1.1精准对接学生的所思所想疑惑
提升教育对象的获得感,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提升的重要表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一些思政课教师喜欢依据思政课课程目标从一些经典著作、报刊资料中寻找课堂资料,以缩短高校思政理论与教育对象的认知与心理距离。应当说,这是一个好的教学习惯,运用一些经典性的著作来为思政理论作填充,运用具有说服力的报刊资料来生动思政课内容,往往能够起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但是,我们也应意识到,经典著作与报刊资料是固态的、不变的,而教育对象的思想困惑、需求是动态的、时刻变化的,一切资料的运用都应以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为逻辑,为回答与解决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现实问题服务。如果一味地追求思政课进度、运用旧新闻高深理论来开展思政课教学,靠念报纸、资料来解决现实问题,那么就很难让教育对象感同身受,对思政课的理论、情感、思想产生认同,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1]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当从需求侧入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教育对象成长发展需求与期待为出发点,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问题导向原则,围绕教育对象开展思政课教学,关照教育对象的日常需求与生活实际,突出教育对象在思政课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更新思政课教学课件,调整思政课课程实施顺序,推进思政课的供需结构改革。比如,思政课教师可以创新课程实施结构顺序,摒弃传统的按照思政课教材目录开展教学的方法,以一个大的章节为单元,结合网络舆情、学校生活文化、国内外形势以及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思政课教学,把学生关注的问题、疑惑的问题进行实时解答。
1.2全面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良好的业务水平表现于接地气而不失深刻的语言艺术、扎实深厚的思政理论素养。从语言艺术层面来讲,思政课既是引导思政课对象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理论认知,帮助思政课对象塑造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教育过程,同时也是思政课教师、思政理论知识、思政教育对象三者互动交流的过程,思政课教师只有拥有良好的语言艺术水平,才能够运用朴实而不失智慧的语言,将思政理论知识变为生动、活泼的通俗道理,让思政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有豁然开朗的舒适感,而不是被动机械式接受的压迫感。在具体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部分教育主体仍旧延续着传统说教式、命令式、报告式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照本宣科、敷衍了事的语言方式难免会让思政教育对象对思政内容感受到枯燥无聊,让思政教育对象毫无收获。[2]因而,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其自身在学习与深化思政教育内容的同时,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要站在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水平上,去组织风趣幽默、真情实感的教学语言,努力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之有趣,将深邃的思想以一种有趣的形式呈现。从理论素养而言,只有建立在对思政理论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之上的思政教学,才能够由表及里地把问题与道理讲清楚讲透彻,被思政教育对象所信服,让思政教育语言更加坚定有力,让思政教学有话说有理讲。因此,在思政课亲和力提升过程中,要注重思政课教师的思政理论与道德素养的提高,培养站位高、视野远、角度新、道德高的思政教师,既要让思政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之前自己先搞明白、弄清楚,同时也要让思政教育课堂有思政教师自己的话、思路与观点,避免在思政教学中出现“夸夸其谈”的空话套话,促使每一个思政问题与道理,都能够得到生动、深入、具体的引导。
2打造具有亲和力的思政课教学资源
2.1丰富围绕学生成长发展的思政课理论资源
思政课教学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与创新,其既能够解释学生成长困惑与社会现象的本质,同时也能够随着思政教学创新发展而与时俱进。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部分思政教师简单地将思政教材作为主要理论资源,不能够良好结合当前大学生成长需求而作出顺应性的创新与发展,进而导致高深理论成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而由于自身知识与兴趣的局限,部分大学生无法有效理解思政课中的高深理论,感觉那些抽象的思政理论晦涩难懂[3]。因此,增进思政课亲和力,应当以思政课教学内容为重中之重,既要做好对传统思政理论的继承与延续,也要做好思政理论的时代性发展与社会性融入,拉近思政理论与大学生之间的认知、情感、距离。一方面,应当做好思政教学的理论更新工作。结合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研究方向,鼓励思政课教师研读优秀的期刊论文、学术书籍,完成关于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的理论储备,并结合院校自身思政课教学实情,从中发现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的现实困境与实践方案,为接下来思政课亲和力提升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对于当前大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了解、接触与探索身边看到与听到的事情,对网络社会热点、大学生生活小事关注度较高。结合这一特点,思政教学内容应当将网络社会中的热点新闻、校园生活中的“稀罕事”作为教学案例或者素材,并运用思政理论来对其进行接受与分析,让学生通过思政理论绕过事情表象去探究本质,引导其运用思政理论探讨、解释社会现实问题与自身生活问题。
2.2建设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思政课实践资源
实践是让思政理论融入生活、融入实际,并真正增强思政育人成效的重要手段,能够让思政理论教学中出现的具象名词、抽象理论,变为可视化、可感受的生活体验。对于当前以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而言,互联网媒介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其更加青睐于具有参与性与体验性的思政实践教学,更加向往以各种思政内容为主题的社会、校园实践活动。[4]因此,应当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导向,以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为资源,推进具有亲和力的思政实践资源建设,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一方面,应当加强以学生思想变化与社会发展趋势为导向的校园思政课实践资源。围绕社会热点与学生思想需求,以不同学科不同院系为单位,推进思政教育与不同专业融合的文创活动,举办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络资源创作活动,促使思政教育与各个专业院校特征相融合。另一方面,应当加强本土资源在思政实践教学资源中的融合。具有鲜明地域性的本土资源,蕴含着与思政教学相同的价值标准,能够让课本上的人文精神、道德价值、思维规律变为生动的历史实践,增强理论的解释力与现实感、民族感。所以,高校思政课要以本土资源为依托,打造集合旅游、教学、学习、实践的研学旅行,开展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活动,组织学生就近参观体验历史遗迹、纪念馆、新农村、生态自然旅游区等,让学生亲身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新中国建设以来的伟大成就、生态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名词,不断提升思政理论的历史感与真实感。
3建构具有亲和力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3.1创新现有的教学形式
从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形式来看,大多数仍旧延续着“多学院、大班制”的教学形式,即以一个大教室为教学载体,将不同专业学生组织到一起形成一个思政班级,且在教学方式上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满堂灌的理论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习成绩以考勤率与期末考试、专题论文为考核标准。这样的形式虽然方便学生的管理,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但是由于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参与感与主体感较弱,进而使得思政课亲和力较差。所以,为了有效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应当对传统思政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改革,创新现有的教学方式,引进诸如启发式、情景式等新型教学方法,打造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建构的新型思政教学模式。一方面,可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思政课教学模式。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国混合式教学模式得以完善与优化,国内大多数高等学校纷纷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科学实施提供了优秀案例与指导思想。除此以外,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是备受当前大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其通过线上与线下教育优势的整合,满足了当下大学生对于新时代教学场景的幻想,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育人成效。[5]因而,高校思政课教学可实行混合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来实现自身教学方式的优化,吸引学生思政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将项目教学法作为思政课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具有鲜明导向性与目标性的教学模式,其优势体现于借助于学习的分工协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热情与成就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完成具体实践。因此,可以将项目式教学引入思政课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分组完成目标,来提升思政學习的参与感与趣味性,进而提升思政教学的亲和力。
3.2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
在当前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增长见识的重要平台,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因此,思政课教学应当以新媒体运用来实现与日俱进,防止思政课和学生的疏离。一方面,运用新媒体资源开展思政教学。对比于专业书籍、报纸,新媒体思政资源更具公共性与亲和力,能够让学生以一种便捷与高效的方式接收与阅读。除此以外,新媒体思政资源语言也更加接地气,关注度与国民度较高,更加具有话题性。因此,在当前新媒体流行的背景下,要运用好新媒体网络资源,如分布于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bilibili等自媒体平台中各大官媒账号所发布的新闻信息,让学生了解新闻资讯的同时,获得思政教育的熏陶。[6]也要利用新媒体创新教学形式,搭建网络化思政学习阵地,打造媒体化、情景化教学课堂。另一方面,运用新媒体软件对学生进行实时心理辅导。要主动融入当前大学生的社交平台,利用微信群、QQ群、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做好思政网络资源的开发工作,打造具有学校、学院特色的思政网络资源,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思政网络教学;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疏导工作,对思想有困惑有疑问的学生,运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实现即时高效的沟通,通过在线交流与线下疏导双结合的形式,帮助其捅破心理障碍的窗户纸,使其想明白、搞清楚。
综上所述,针对现阶段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教学主体不够接地气、教学内容不够新鲜、教学方式不够前卫等问题,应当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指向,对思政课教学主体、内容以及模式进行优化改造,使思政课被学生真心喜欢。
参考文献
[1]张苑琛,陈云龙.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思路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9,(29):258-259,267.
[2]张涛华,代水星.新时代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政课亲和力提升途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09):25-29.
[3]徐海涛,袁璟瑾,季林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路径探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3):82-85.
[4]胡艺华.以“四个结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29(08):50-53.
[5]冯培.审时度势借“式”化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亲和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5-38.
[6]白显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需把握的几重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7(04):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