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强 苏国平 刘昊欣
摘 要:科普载体建设与发展直接决定了科普的广度与厚度,并对科技创新氛围的营造有着决定性的关系。本研究将结合河南地区科学普及载体建设的实际,分析当前新时代科普载体建设与发展现状,重点研究当前科普载体建设的优势与劣势,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提出促进科普载体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科普载体建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2)1-0138-04
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2.01.031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pular Science Carrier in the New Era
LI Pengqiang1 SU Guoping1 LIU Haoxin2
(1.Henan high tech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Center,Zhengzhou 450000,China;2.Henan Innova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gazine,Zhengzhou 450003,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pular science carriers directly determine the breadth and thickness of popular science, which has a decis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heigh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study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pular science carriers in the new era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popularization carriers in Hena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popular science carrier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society.
Keywords:new era;the popular science carrier construction; status;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黨的十八大与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并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重点分析新时代河南省科普载体建设与发展现状,以期能够明确河南省新时代科普载体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 新时代河南省科普载体建设与发展现状
1.1 科普人员数量与发展现状
从2020年相关文献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科普人员与往年相比呈上升趋势,科普专职、兼职、注册科普志愿者的数量分别为1.2万人、7.7万人、4.2万人,河南省每万人口拥有科普人员9.31人,总量虽多,但低于全国每万人口拥有科普人员12.79人的平均水平,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科普工作服务人员的需求。
1.2 科普场地载体建设与发展现状
科普场地作为重要的科普基础设施,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物理空间用来满足展览展示、科技体验的需求,用参与、互动、体验手段,对公众进行科学普及。河南省科普场馆建设支出、建设数量快速增长。目前拥有57个科普场馆,河南省科普场馆全年接待游客与学习者人数达到近650万人,占全国3.35%,平均每个场馆分配192万人,远高于每95万人拥有一个科普场馆的全国平均水平。
1.3 科普传媒载体建设与发展现状
科普传媒载体是科普资源内容有效传播的途径,科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和管理上深度融合。2019年,河南省科普书籍出版量近320万册,占据全国总量的2.4%,科普网站201个、发文量18.1万篇、访问量3 790万次,科普微视频1.6万个,科普微信公众号1.3万个、发文量13.1万篇、阅读0.59亿次,科普传媒载体虽在公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科普传媒载体建设方面相对较为薄弱,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
1.4 科普活动载体建设与发展现状
科普活动载体作为传播科技知识的社会公益活动,在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升改进创新创业服务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当前,创新创业科普活动载体持续增加,科普工作的内容和渠道也更加多元化,科普工作对创新创业的助推作用不断增强。2019年,河南省积极组织举办全省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科普讲解大赛、科技政策宣讲活动,全省各级组织科普讲座11余万次,参与985万人次;科普展览1.02万次,参观1 049万人次;科普竞赛1 048次,参赛763万人次。显示出河南省科普活动载体工作具有较强的号召力、组织力、影响力。表1为河南省科普活动情况。
1.5 双创科普载体建设与发展现状
双创科普载体在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创新、技术提升改进、应用技术推广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河南省在双创科普载体建设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夯实发展基础。2019年,河南省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数量达到393家,97个双创科普载体举办科普活动3 024次,为河南省营造双创生态、构建双创科普活动载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影响河南省科普载体建设与发展的因素
经过长期稳定的发展,河南省科普载体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普载体规模、数量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对于河南省人口科普素质提升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与党和政府的要求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存在差距,与东部发达省市相比,河南省科普载体建设发展相对滞后,依然难以适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不能满足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
2.1 科普政策体系深化发展缓慢
国家和河南省政府等先后颁布了有关科普载体建设方面的纲要、规划、意见等,但目前政策落实缓慢,强制力和执行力不高。从政策数量上看,刚性政策较少,规制约束力不强,贯彻科普工作弹性区间较大;从政策内容上看,政策内容宽泛,缺乏明确的考核目标和刚性规范要求、奖励补贴机制不够健全;从政策执行上看,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办法等配套政策,缺少工作实绩评估[3]。
2.2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一体两翼”发展不平衡
河南省科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滞后于实践发展,地方政府重科技创新轻科普传播,导致社会化参与度低、科普资源布局不均衡、专职科普人员短缺、常规性科普活动缺乏。一是部分县(区)科技局的历史形成原因,导致工作力量薄弱、支撑不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二是科技计划调整原因,省级科普载体项目设置少,客观上造成了覆盖面变窄;三是科技载体发挥作用不够,科技平台、机构、人才作为科普工作的有效延伸没能充分发挥作用。
2.3 科普载体经费来源单一,缺少市场资本投入
财政拨款是河南省科普经费的主要来源,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境内外组织、个人捐赠占比较低。由于政府科普投入有限,市场反馈机制不完善,投入产出比较低,市场资本对载体建设持观望态度[4]。
3 新时代科普载体建设与发展的對策建议
新时代科普载体建设与发展需要各地区充分发挥和利用优势资源,加强对未来发展规划的研究,同时也要注重自身实际水平的建设与功能的完善,以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科普服务能力与功能,进一步提高科普水平,强化科普载体的建设与应用,提升其影响力[5]。
3.1 重视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人力资源一直是实现文明延续、科技发展的第一要素,相比科学家与专业人才对优秀科技中心、载体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河南省新时代科普载体建设与发展的现状揭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目前河南省科普人才队伍仍然较为薄弱,尤其是高层次科普人才缺乏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必须要考虑与解决的重点。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成立由学科领域专家、科普专家、教育专家、政策研究专家组建而成的专业工作委员会,为科普载体建设与发展提供全面的指导,要能够最大程度激发科技工作者、科学家参与到科普载体建设、科普工作的热情,充分利用各专业领域专家资源,不断扩大专家资源规模,尤其要加强科学传播专家队伍、科普创新人才队伍、高端人才管理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利用科教中心专区平台功能与渠道优势,打造出省级、市级教师培训、科研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功能业务平台,从而拓宽科普推广渠道,以此来汇聚人才,组建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普人才队伍[6]。
另外,要强化政府科普领导责任,要按照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的重要思想,压实地方政府对科普发展的领导责任,牢固树立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的发展理念,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科普载体工作指导,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经费支持[7]。
3.2 实现运作模式的多样化创新建设
新时代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科普载体建设的要求也逐渐多元化。为此,科普载体建设与发展也需要实现运作模式和方式的多样化。一方面要积极寻求来自社会各层面的合作和资助,以共赢互惠为前提进行科普载体的开发、建设与创新,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运作模式的创新建设。另一方面,科普载体要在公益普惠性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促进发展的合作力量,充实科普载体建设资源,打造出互利共赢的联动运作模式,在政府、社会资源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拓展多元化建设渠道,获取更多的资源与资金,助力科普载体的高质量建设和持续发展[8]。
此外,要重点构建科普信息化服务体系,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创新科普传播形式,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的融合发展,提升科技馆、博物馆、自然资源馆、气象馆和科普基地等科普载体的服务水平,加快科普载体及时化、信息化、体验化、在线化、互动化、共享化发展。
3.3 增强科学研究,提升创新水平
当前国际上发达国家所建设的科普载体主要发展趋势是积极进行社会事件的研究,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为公众参与到科学创新与科技发展提供平台,同时也各自打造属于自己的科技研发团队,不断进行战略策划与设计方面的研究创新,发展特色化科普事业。因此,我国也要积极借鉴国际各发达国家科普载体建设与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借助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媒体平台,通过开展社会热点话题、科学传播方面的相关课题研究,扎实开展科普工作,尤其要提高公众与社会的认可度和参与实践交流的话语权。此外,也要通过项目合作研究方式,协调好不同领域的人才和机构,创建出属于自己的研发团队,为科普载体建设与创新发展提供更宽的渠道,在集思广益下提高科学研究与创新水平[9]。
3.4 注重科技决策咨询服务功能的拓展
新时代科普载体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当前实际国情,要能够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以及先进技术与现代科技,进行多种服务功能的开发与拓展,尤其要强调互动性与体验性,使其能够成为公众理解科学、主动参与科学活动的触发点、渠道以及载体,还要发挥科普载体科技决策咨询的服务功能,推动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围绕全国科技创新理念,使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将科普载体自身作为联系公众理解科学、参与科学的纽带和桥梁,通过不同活动的开展,发挥科普载体的作用,为科技传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渠道,在提高科技决策咨询服务功能水平的基础上,为公众提供更多的科普服务,以此助力民主决策、科技创新发展[10]。
3.5 大力研发形式多样的科普载体
科学事业发展离不开科普载体,科普载体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图片、影像使公众更易于接受,更高效传播。
3.5.1 大力建设和发展科普平台载体。加快科技馆新馆等科普载体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加强科普基地、科技馆、科技博物馆等各类科普平台载体建设,重点加强全省青少年小小科学家科技创新操作室载体建设;依托院士工作站、科学家工作室、重点试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现有科普资源载体,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被认定的省级科普示范基地。
3.5.2 繁荣科普作品创作和传播。要重视原创性新媒体科普作品的创作,有计划引进国外高质量科普作品,提升科普作品的档次和质量,丰富科普作品的种类,为社会资本进入科普作品的创作和出版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3.5.3 广泛开展科普活动。统筹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专家科普巡讲、科技政策下基层、科技下乡、科普讲解大赛、科普作品评选等主题科普活动,推动各类活动有机衔接,形成合力。
3.5.4 加快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省级科普人才大数据服务平台,通过政策引导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科普专职人员、科技特派员多做科普公益事业;利用科技资源组织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科普纳入职称评审体系。
3.5.5 发展科普网络载体。推进科普载体信息化平台发展,积极向“河南科普在线”及微信公众号提供优质科普资源,实现“线上网络+线下基地”的科普资源共享模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科普载体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一是要能够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大力支持科普载体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吸纳社会资金,大力支持科技创新,鼓励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尤其是加强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并借鉴先进创新理念,进行科普载体运作模式的多元化创新,同时政府也要做好科普活动的组织、管理和严格监督,为科普载体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要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支持科普载体建设,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增强科学美空间的打造和研究,夯实科普的群众基础,开展以项目征集、项目购买、项目奖励等形式的科普传播活动支持,同时积极发动企事业单位开放公共资源,鼓励相关单位、公益基金与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科普建设当中,共同提升科技决策咨询和科普传播服务功能,打造更多惠民的多元化科普载体基地。
参考文献:
[1] 郑久良,潘巧.新时代中国农村科普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基于四省十二市农村科普调研的思考[J].科普研究,2018(4):44-52,107.
[2] 冯静哲.流动科普基础设施现状及对策探讨[J].科技风,2019(2):228.
[3] 蔡鹏,杨建,王忠文,等.崇州科普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6):772.
[4] 何兰英.试论科普画廊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赤子,2019(13):159.
[5] 杨超.新时代社會科学普及与乡村振兴研究[J].文渊(高中版),2018(11):402.
[6] 杨颖.基于航海科普基地建设的职业工匠精神培育: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20):50-51.
[7] 郑念,王明.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现实语境与未来走向[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7):673-679.
[8] 何素兴,孙小莉,刘南.新时代科普场馆的建设与发展路径探析:以北京科学中心为例[J].今日科苑,2019(5):50-56.
[9] 朱洪启.新时代农村科普初探[J].科技传播,2019(12):155-156.
[10] 姜晓亭.四川省推进新时代环保科普的思考和建议[J].环境保护,2018(16):70-71.
收稿日期:2021-10-13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河南省科普载体建设与发展研究”(202400410044)。
作者简介:李鹏强(1986—),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339650033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