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课内翻转课堂”初探

2022-03-11 12:39:22郑佳炜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校

摘要:文章主要在分析高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在这类课程中实施“课内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以期在后续教学中将“课内翻转课堂”这一模式应用于教学中来进行教学改革,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能力水平。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课内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01-0141-02

1 前言

2020年上半年的举国“抗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线下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全国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家上“网课”,将线上教学能突破时间、距离的限制等优势突显出,但同时也暴露了线上教学的很多不足。作为一名高校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专职教师,经历了一学期的线上教学,结合之前线下课堂教学的经历和各种存在的问题,想要对线下的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课内翻转课堂”以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通过中国知网以“课内翻转”和“课内翻转课堂”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截至2010年8月31日仅有相关研究不足70篇。其中研究主要集中“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应用研究,但主要集中于中小学和中职的课程教学。如刘云宁在《“翻转课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中聚焦于初中地理,以具体某节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并实验,通过对实验效果进行的调查最终提出“课内翻转”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建议[1];也有少量面对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课内翻转的实践研究,如熊光明、陈慧岩等人在《基于“雨课堂”的智能车辆课程课内实验教学实践》中借鉴翻转课堂模式并结合“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主学习、组内协作学习、团队探究学习等完成课内实验[2]。

虽然目前已有一些关于“课内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但研究相对较少,在高校课堂中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一些高校教师为进行教学改革,尝试翻转课堂,为大学生增添了很重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多个教师实行翻转课堂时,会出现抢占学生的课外时间的情况。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如:大学计算机基础、Python程序设计等是高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课程性质是偏重实践操作能力,考虑到通过翻转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又不想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考虑可以实行“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将学生课前的学习和课中的知识内化都集中于课堂之上。研究通过构建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超星平台为依托,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分层教学的实现。

2 核心概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及自己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的资源进行学习,完成知识的“外化”,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知识的“内化”的一种教学模式[3]。

自2011年至今,关于翻转课堂应用于高校课堂的实践研究相对较多,但都是校内的翻转课堂流程,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课外时间的限制。由于高校的公共基础课不适合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通过课堂时间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所以考虑到这个问题,将翻转课堂的实施控制于课堂之内,称为“课内翻转课堂”,这里简称“课内翻转”[4-5]。

“课内翻转”即在课堂上前半部分用于完成学习的“信息传递”过程,后半部分完成学习的“信息内化”过程。“课内翻转”即在课堂中完成整个翻转课堂教学流程,能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同时发挥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阶段的监督和指导。

3 高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现状

高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是为大一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级办公自动化、C语言程序设计和Python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思维等多种能力的提高。目前,高校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采用项目或案例,以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3.1 学生的起点水平不一致,较难达到因材施教

由于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因不同地区的中学阶段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侧重点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相差较大。讲解过于基础的话,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就无事可做,讲解得有些难度,基础薄弱的学生又跟不上。虽然教学中进行了教学设计,由易到难,但总体来说,较难把握尺度,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太困难,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太简单。

3.2 课程内容较多,课时稍显不足

高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內容相对较多,特别是大一上学期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涵盖面较广,理论部分与三大办公软件的使用,想让学生切实地掌握技能需要时间进行操作练习,若教师讲解过多会缩短学生的练习时间,而部分内容老师不进行讲解学生又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对于这些操作性较强以及需要计算机思维的课程,多数学生都会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听起来容易写起来难。针对这些困境,希望有效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把“课内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4 “课内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4.1 前期分析

该研究的目标研究对象是参与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大一本科新生,新生的自学能力相对较弱,还需教师着重引导。高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是大一学生的必修公共课,课程性质是实践操作类较强课程,通过对学习此类课程的大一学生采用课内翻转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的计算机实训室可提供硬件与软件的支撑,学生学习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或者在网上搜索相应的学习资源都十分方便。

4.2 “课内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设计

高校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一次课会安排两个课时,在计算机实训室上课。结合已有的条件和限制,关于“课内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设计主要分为教师和学生的两个部分,具体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前和课后都会有较重的任务,特别是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设计制作或是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源上传到学习平台上,制作相应的学习任务单,提供给学生来促进学习,教师还需帮助学生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的原则进行分组,使学生在进行小组协作交流时能够各取所长,共同进步。课后阶段教师需要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和对学生的观察或访谈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改善教学流程的活动设计。相对而言,“课内翻转课堂”不会强制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也给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选择,特别是基础十分薄弱的学生想要课前课后学习,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学习或复习相应的内容。

课堂上是学生的完成知识学习和内化的“主战场”,学生可在课堂的前半个小时了解学习目标,根据学习任务单去学习相关的视频或课件等教学资源,在此过程中可与同伴讨论也可反馈自己的疑难问题;中间的半小时小组内进行协作交流,完成教学案例的实践练习。最后二十分钟学生分组派代表进行成功的讲解及演示,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从一方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协作学习时主要组织课堂,督促指导,有选择地答疑解惑,鼓励或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课堂的尾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成果评价与课后小结。另外,课堂上各阶段的时间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进行微调。

高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实施“课内翻转课堂”有其特有的优势,是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设计理念注入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中。以上即根据相关教育理论并结合高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现状,构建的适于高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流程设计,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

5 结束语

高校的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各方面的能力是教师的教学目标。本文探讨将课外课内的翻转课堂流程浓缩于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课堂之上的可能性与可实施性。课内翻转课堂较适用于高校公共基础类课程,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在课堂上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沟通等多种能力,实现教学的多元目标。后期会进行实践研究,切实地探究将课内翻转课堂应用于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云宁.“翻转课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课内翻转”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6.

[2] 熊光明,陈慧岩,龚建伟,等.基于“雨课堂”的智能车辆课程课内实验教学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4):227-230.

[3]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4] 梁爽.基于SAPs的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6.

[5] 刘战雄, 雷宏, 孟凡明. 一种高职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29):181,192.

【通联编辑:王力】

收稿日期:2021-02-22

基金项目:南昌工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名称:高校計算机基础类课程“课内翻转课堂”实践研究(项目编号:NGJG-2021-30)

作者简介:郑佳炜(1992—),女,河南光山县人,讲师,理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系统设计。

3099500338272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42:37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18:56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02:12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4:04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9:06:22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9:43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6:34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4:28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