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
美海军陆战队第38任司令、海军陆战队上将大卫·伯格于2021年4月、11月先后撰文,阐述海军陆战队的建设宗旨是:成为一支侦察部队,而不是主战部队。提出“刺探部队”(Stand-In Force)概念作為“侦察威慑”概念和“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的有效补充,可以通过提供侦察和反侦察能力为联合部队赋能。预计未来两年,美军将通过大量的作战实验来验证这些概念。
为瓦解对手的“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美海军陆战队通过不断的兵棋推演和作战实验,逐步找到了应对的方法——“刺探部队”概念。这一概念阐述了在外部形势从竞争快速恶化成危机,再快速恶化为冲突的过程中,竞争区域作战的前哨部队如何创造战略优势。
“Stand-In”原是电影拍摄中的词语,是指在主要演员到位之前,为了调整摄像机机位和灯光布设,需要有人替代主演先站在主演的位置上,便于摄影摄像部门为场景打光和对焦。这种角色被称为“Stand-In”。海军陆战队定位是:在后续联合作战部队抵达之前,以小规模部队,携带低信号特征、低成本的隐蔽平台和有效载荷,先行刺入印太地区的“反进入/区域拒止”区域,在苛刻环境下保持生存能力和弹性作战能力,执行侦察和小规模交战任务,形成对后续联合作战部队的配合与支援。
第一,找到潜在对手在指定地区的人员和装备(如武器系统、传感器系统、潜艇等),然后尽可能地跟踪他们,以便于舰队或联合武器的瞄准,直到他们离开该地区;第二,“刺探部队”必须通过保持低信号、频繁和不可预测的机动性以及使用欺骗手段,使潜在对手难以发现;第三,一旦冲突爆发,“刺探部队”将利用对对手的了解,帮助舰队或联合部队的其他成员快速有效地进行攻击,蒙蔽对手,阻止对手进入指定海域,扰乱其计划,并迫使其转移到“刺探部队”和海军舰队占有优势的其他区域。
海军陆战队向海军和联合部队提供最佳支援的方式,已从最初提供基于各类平台的致命火力,转变为在各领域和整个竞争过程中提供侦察和反侦察能力,而这一点将由“刺探部队”来实现。
“刺探部队”可以对对手的关键侦察平台、搜索单元和C5ISR-T(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网络、情报、监视、侦察和目指)系统要素等高价值目标实施自主火力打击,而且能为海军和联合火力杀伤链提供关键链路信息。
除此之外,由于“刺探部队”能够在各类低信号特征海上平台和简易临时远征前进基地实现连续机动,因此对手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定位、跟踪和锁定。其分散的部署方式也将加剧对手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实现“侦察威慑”。
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卫·伯格
第一,“刺探部队”概念目前主要设想在西太平洋地区使用,但通过批判性思考和针对具体情况的调整,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第二,“刺探部队”概念将成为有效瓦解潜在对手“反进入/区域拒止”的手段,将是海军陆战队存在的价值所在。
大卫·伯格提出,“刺探部队”概念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实现“侦察威慑”概念,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智库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于2020年4月提出的“侦察威慑”概念已经开始对美军的作战构想产生实际影响。
如果潜在的对手知道自己受到监视,那他们就不太可能采取行动。“侦察威慑”的概念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之上:如果美国及其盟友的对手知道他们经常受到监视,那么他们就不太可能实施侵略行为。
执行情报、监视与侦察(ISR)任务的无人机可对潜在对手进攻提供充足的预警时间,从而确保前线部队能及时做好准备。通过增加预警时间,无人机还将帮助美国弥补时间和距离上的劣势,从而让美国及其盟友有足够的时间集结作战力量,防止无法逆转的局势发生。如果对手试图干扰或攻击ISR的相关资产,将为潜在的攻击提供证据。如果“侦察威慑”失败,那么获得的可靠信息则可以作为政治应对和军事行动的前提。
第一,充分利用全域ISR能力,核心是在关键区域利用现有ISR平台建立侦察网络,并通过对关键赋能技术的选择性投资来提升系统探测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现役侦察资产和平台的投资回报。在关键赋能技术方面,以下三种技术将是提升ISR平台能力的关键因素:视距内通信技术、边缘计算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第二,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情报作战程序,人工智能是改进现有的ISR程序的关键,其提升核心在于情报搜集、情报处理与利用两大关键阶段。第三,通过“邻里守望”概念进行组织革新,美国传统意义上的“邻里守望”(Neighborhood Watch)项目实施于1972年,其目标是让社区邻里提高警惕,监测社区内的违法行为和险情,实现信息共享,有效协助执法部门。军事版的“邻里守望”计划以《海洋法公约》和海事安全规定为法律基础,将美国及其盟国组织起来,建立一种分布式感知网络,实现关键信息共享,支撑并建立地区多域信息融合中心,所有参与方都将上报和分享海上和水下相关活动信息。
大卫·伯格提出,“刺探部队”概念是为了加强远征前进基地的防护,通过利用当前的防御力量和新兴技术来配合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创建一个综合性海上防御体系。由此可以看出,“刺探部队”概念是“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的有效补充。
“远征前进基地作戰”概念是一种远征作战的形式,使用高机动性、低特征,持久且相对容易维护和维持的海军远征部队,从一系列位于对抗海域或者潜在对抗海域的简易临时阵地,进行海上拒止,支持建立制海权,并保障舰队进行维持活动。“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要求海军陆战队的小编队从海上转移到各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上执行任务(监视,发射反舰导弹,建立一个坚固的前方加油和火力基地,干扰敌人)然后撤退到海上并转移到其他地方。
美国海军力量在战区内各个对抗领域中执行“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来慑止攻击,于武装冲突发生前在战区内创造有利条件,并在联合作战行动期间迅速展开海上战斗部署。海军为了威慑对手和安抚盟友,就要有选择地公开他们在接触层的存在和能力。有利的军力态势可以用来吸引或分散敌方力量,或制造困境,使舰队在对抗环境中降低风险或在其他地方抓住机会。“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的移动性和分散性将使对手面临选择时左右为难。
机动性:指一支部队在保持完成主要任务能力的同时,从一个地点机动到另一个地点的能力,“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必须具备迁移阵地所需的机动性;可持续性:指维持实现军事目标所需作战能力的水平和持续时间,“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的组织方式必须使部队在补给未能跟上时可以自给自足;分散性:指将部队、物资装备或其他军事能力分散在一个大范围内,以减少被敌攻击的脆弱性。
2021年2月,海军陆战队出版了“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暂行手册,并开始了为期两年、持续不断的试验和分析过程,以完善文件,直到它成为正式的原则。预计未来两年,美军将进行大量的作战实验以验证“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和“刺探部队”概念。
海军陆战队正在投资新技术来支持“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和“刺探部队”概念的落实,包括轻型两栖战舰、远程反舰导弹、无人系统、新的通信设备等,对相关技术的验证也已经开始。
2021年以来,美海军陆战队推进相关概念的重要事件时间表
在部署于交战区之外的联合部队准备发起行动时,海军陆战队的前沿“刺探部队”保持行动上的不可预测性,综合运用致命和非致命作战能力,并结合持续机动,以破坏或阻止对手的行动。“刺探部队”将从远征前进基地得到保障,并由以无人平台为主组成的低特征部队与低特征的远征前沿基地相互配合,在岸上、水上、水下和高空密切协作,以压倒敌人的平台。
“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中涉及的武器平台主要借助成熟技术和现有装备,进展相对顺利;“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中涉及的体制编制调整尚处试验验证阶段,调整进度仍需进一步跟踪观察;“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中涉及的指挥控制系统,特别其依赖的信息系统有赖于美军联合全域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整体演进,推进难度较大;“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的实施还有赖于美军印太战区盟友体系的大力支持,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刺探部队”具有联合意识与政治考量:在政治较量上,踩红线、试底线,让对手未战而先陷入决策困境;在联合作战上,开创精打小仗新范式;在运用效果上,将精确的认知对抗与火力打击相结合,为自己赋能、为盟友打气、为体系破局。
责任编辑:刘靖鑫
338450033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