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光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其中的第十二章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出了“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的具体要求。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21年年初提出了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黄河文化专题(卷)的规划,正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讲好黄河故事”“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具体体现。笔者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黄河文化专题(卷)的主编,深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在不断深入学习、研讨交流和调研实践过程中,我对黄河文化专题(卷)编撰工作获得一些初步思考。
一、黄河文化专题(卷)应是弘扬传播黄河文化的知识宝库
《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郑玄注:“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者,黄钟阳声之首,大吕为之合奏之,以祀天神,尊之也。”由此可知,“黄钟大吕”表达的是音乐或言辞的庄严、正大、高妙、和谐、至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批示道:要“努力将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打造成一个有中国特色、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知识宝库。”《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作为国务院持续支持的国家级大型出版工程和数字化时代的新型百科全书,将其比喻为国家文化建设的黄钟大吕是当之无愧的。而黄河文化专题(卷)跻身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重要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黄河文化专题(卷)拟分为综论、地理与生态环境、黄河水利、政治军事、学术思想、考古文物、经济发展、文学艺术、科教体卫、民俗生活、旅游名胜、域外交流等12个分支,主要条目约为2500~3000条,计200万~300万字;图片约3000幅;视频约300个,力图让读者全方位、多视角详细阅读和了解黄河文化全貌,使之成为有中国特色、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权威知识宝库。
二、黄河文化专题(卷)应展示中华文化的根和魂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在黄河文化专题(卷)中的考古文物分支设有黄河流域古遗址与古文化、黄河流域古墓葬等类目,旧石器时代的白石崖遗址、大地湾旧石器时代遗址、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群,新石器时代的南庄头遗址、唐户遗址、泉护村遗址、庙底沟遗址、瓦店遗址、晋陕高原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等条目;在综论分支设有关中文化、三晋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伏羲文化、黄帝文化、大禹文化、三代文明、黄河流域根祖文化等条目,正是展示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在学术思想分支设有黄河流域的经学、黄河流域的儒学、黄河流域的道家、黃河流域的史学、黄河流域的诸子百家,以及泰山学派、洛学、关学、涑水之学、河东学派、起庵学派等条目,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
三、黄河文化专题(卷)应突出黄河水利特色
以黄河保护治理为中心的黄河水利是黄河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构成。黄河宁,天下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在黄河文化专题(卷)中的黄河水利分支设有古代黄河水旱灾害、古代水患治理、近代治河、现代治河及防汛、现代工程管理、黄灌区、黄河桥梁、治黄人物、黄河治理文献、黄河碑刻、黄河图等类目。如在古代水患治理类设黄河大改道,善淤、善决、善徙,分疏,改河,沟洫治河,回河之争,河道疏浚,治河工役,黄河汛期,黄河报汛,古代黄河堤防技术,草土围堰,竹笼,历步减土法,漳水十二渠,鸿沟水系,黄河水运,长安漕渠,荥阳漕渠,枋口堰、引黄放淤肥田,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古代黄河河政,总理河道等条目。在黄河图类设有古代黄河图、全河图、河源图、东河图、南河图、河工图、河患图等词条。而在现代治河及防汛类设黄河洪水来源区、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黄河流域防汛、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黄河流域抗旱、引黄灌溉、黄河断流、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大修堤、黄河险工、黄河河道整治控导工程、黄河河口治理、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三条黄河”治河理念、黄河滩区生产堤、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等条目。这既可让读者了解悠久厚重的古代治河历史,也可对新中国成立70年确保黄河安澜的人民治河成就有充分的认识。
四、黄河文化专题(卷)应体现黄河精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黄河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用涓滴河水汇聚万里巨川,用自然造化冲击山川河道,用包容万象肇启华夏文明,它不仅是奔流在神州大地上的母亲河,更升华为一种精神象征。一曲《黄河大合唱》,唱出了黄河儿女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自强不息、英勇豪迈的大无畏精神。在综论分支设有黄河精神、大禹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沂蒙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等词条,正是对黄河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彰显。
五、黄河文化专题(卷)应反映黄河流域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民族风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黄河文化专题(卷)中的地理与生态环境分支,不但设有黄河流域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等类别,还专门设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类目,其中有黄河生态功能分区、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区、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沙漠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条目。在民俗生活分支,设有民间信仰、生产习俗、生活习俗、人生礼俗、庙会节庆、武术方技等类别。如黄河流域生产习俗类设有黄河流域农业民俗、黄河流域迎春式、春倌说春、二月二“打灰簸箕”、嘉绒藏族春耕仪式、黄河流域耕种民俗、抢种抢收、干“帮帮活”、唱“锣鼓草”、请“麦客”、九九歌“农言歌诀”、二十四节气歌、黄河流域农事节日和祭祀 、九流渡添仓会、祭“鄂博”(敖包)等。 黄河流域生活习俗类有黄河民居建筑、高原传统民居、藏族碉房、海东庄窠、黄土窑洞、靠山崖、地坑窑(地坑院)、锢窑、草原传统民居、藏族帐篷、九杆账房、陇西板屋、关中厦房、黄河中下游四合院、海带草房等。以展示辽阔的黄河流域生态景观、环保进展,以及黄河流域10多个主要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六、黄河文化专题(卷)应具有时代风貌
在经济发展分支设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亚欧第二大桥、郑欧班列、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河南省“米”字形高速铁路网、陕西“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山东两纵一横双辐射高速铁路网、郑州四港联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河金三角示范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黄河上中游综合经济区、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词条,反映了黄河文化专题(卷)的时代特色。在旅游分支介绍了新开辟的黄河文化主题旅游线路,设有中华文明探源之旅、黄河寻根问祖之旅、黄河世界遗产之旅、黄河生态文化之旅、黄河安澜文化之旅、中国石窟文化之旅、黄河非遗之旅、红色基因传承之旅、黄河古都新城之旅、黄河乡村振兴之旅、黄河极限活动等词条,显示了新时代旅游业的丰富多彩。
七、黄河文化专题(卷)应具有国际视野
黄河文化专题(卷)专门设有域外交流分支,包括政治交流、经贸交流、科技交流、农业交流、丝绸之路等类别。设有沙漠丝绸之路、玉石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蜀身毒道、纸和造纸术西传、火药和火器西传、雕版印刷术东传、雕版印刷术西传、砂糖制作技术传入、纸币西传、西瓜传入、烟草传入、棉花传入、西学传入等词条。并专门聘请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青年学者撰写“海外黄河研究”这一词条,介绍西方学界对黄河研究的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域外交流凸显了黄河文化的开放包容、融贯中西、海纳百川、博大兼容的重要特征。
总之,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黄河文化的论述为指引,以“历史”和“地理”为脉络,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肯綮来构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黄河文化专题(卷)的知识体系,充分反映黄河文化的历史性、地域性、时代性、独特性和典范性,打造具有黃河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话语体系、文化高地和民族标识,用黄河文化的标准库、知识库助推“黄河学”的学科建设,奏响黄河文化的黄钟大吕,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供精神引领与智力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作者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黄河文化专题(卷)主编,黄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305350033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