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楚
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压力仍在加剧。2021年,一群北上的云南亚洲象牵动了亿万网友的心,中国政府与民众一路精心陪护,护象行动得到世界肯定。同时,象群的迁徙也在提醒人们反思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人类与生物多样性共生共荣,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国际社会正在统一共识并加速行动,推动扭转生物多样性损失的全球政策及议程。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疫情的冲击下经历两次推迟后,终于在中国昆明召开。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通过了“昆明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推动全球商业及经济转向自然积极型增长,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遲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
2022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将迎来新的阶段。COP15第二阶段会议开幕在即,各国政府将致力于就未来十年的一系列新目标达成一致,并添加进《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昆明大会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良机,翻开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篇章,势必高位推动各方面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力度。
在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包括政府部门、投资部门、公众等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在不断深入,对于企业开展生物多样性行动的呼声也将持续高涨。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全球超过一半的GDP或多或少地依赖于自然,加上自然所提供的额外未计算的价值,防止物种大规模灭绝可能逐渐成为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部分领先企业已经开始主动响应这一趋势,积极探索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创新项目,并在其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或年报中进行公开披露。百乐嘉利宝、达能、芬美意、欧莱雅、雀巢等均制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量化目标,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中国企业如中国三峡集团、中国圣牧、蒙牛集团、伊利集团、植物医生等也积极开展实践,探索生物多样性、栖息地保护的创新示范。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加入到此行列,在助力国家及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16350033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