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乡村振兴故事·黄湾之路

2022-03-10 11:48韩晓金摄影周西娟杨亚文
河北画报 2022年19期
关键词:民兵民宿村民

文/林 茜 李 洋 杨 丹 韩晓金 摄影/周西娟 杨亚文 李 达

雄县雄州镇黄湾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努力进取,先后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示范性青年中心”“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村民自治模范村”“雄安新区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成为乡村善治典型型的黄湾村,究竟具有怎样的标杆性?

金秋时节,我们来到黄湾村。不想初到即遇疫情管控,“静默默”中感受着这座村庄的井然有序、温暖和谐,体悟着黄湾人身上特有的精神神气质,日常的黄湾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前景与希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放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发展”板块。进阶的乡村振兴,如何发力?黄湾村的发展之路会是一种启示。

集体经济 可观的收益鼓舞人心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积极拓展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黄湾村曾是一个以塑料制品产业为主导的村庄。雄安新区成立后,着力进行“散乱污”的治理,黄湾小工业园区内的80 多家塑料制品企业,除少数实力较强的企业迁出外全部关停并转。停产停业后,如何解决大批村民的生计,成为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最大心事。经过一系列的调研,村两委决定利用集体资源,壮大集体经济,走集体增收致富的道路。

黄湾村两委带领村民先后创建了雄县黄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北雄安瑞圆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古淀梨湾管理有限公司、河北雄安颖秀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等8 家集体企业和1 个农业合作社。9 月中旬,在新区举办的“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擂台赛上,村党支部书记刘秋乱当众宣布:“预计今年黄湾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两千万元。”对于一些村庄还处于有组织无经济,或是有经济无组织的状态,这个数字足够令人振奋。

为人民谋幸福,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集体经济不仅为村民带来收益,更带来了村民求新求变的自信与力量。在走访村集体经济实体时,询问正在劳作的村民对自己未来的预期,一位中年大嫂朗声地回答:“当经理!刘书记说了,只要村集体经济干好了,我们都能当经理!”满满获得感的黄湾村民让理想插上了翅膀。

晨曦中的黄湾村

雄山公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雄县有一个远近皆知的打卡地——雄山公园。公园环境清雅灵秀,凸起的小山丘郁郁葱葱。来这里的游客除了欣赏美景,还可品尝美食,在游乐场游玩。

雄山公园是新区成立后,黄湾村创建的第一个经营项目,由村办企业河北雄安瑞圆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建造、运营,村委会持股72%,在村委会所持股份中村民持股43%,年终按出资比例分红。

说起雄山,嘉靖年间的雄县县志《雄乘》中对境内一大一小的雄山有过描述:“突出群表,屹然独尊,特领燕山,如顾如望。左翼小雄,如呼如携,俯视清河淀,若牛涔蜗角,带束星罗。”明清时期“雄州八景”中的“雄山晚照”“望山云树”就是古人对雄山的生动记忆。可惜岁月更迭,曾经的大小雄山早已无处可寻。

2020 年初,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旗帜引领下,黄湾村两委决定在原大雄山遗址西南侧恢复雄山的风貌,并建一座以雄山命名的公园。

公园选址在村边一个巨大的“野”垃圾场上。当时那里满坡的垃圾引来蚊蝇乱飞,污浊的水坑散发着呛人的臭气。在“建设美丽家园,建设美丽黄湾”的响亮口号鼓舞下,黄湾人开始向恶劣环境宣战。党员干部带头,村民兵连及志愿者踊跃参加,大家以义务劳动的形式投入到公园的施工建设中。

清污,将无害建筑垃圾堆积成山;覆土,植入花草树木……占地800 余亩的雄山公园不仅有了山,也有了水,还建造了石桥、喷泉,种植了12 个类别、共计1.5 万棵观赏乔木,移栽了15 万株花卉。再现历史情景的雄山,形成以山顶观光亭及观光走廊为连接的小山脉。山下,环山水景沿岸添置了长廊、长凳,可供游人歇息。

一次修建公园的全村总动员,不仅节省了公共积累,保证公园设计施工的高标准,更凝聚了全村上下同心干事业的雄心。山有脉,水有源的雄山公园,成为黄湾村生态的“正资产”。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支撑点,带动了周边商圈的夜间经济。

四季常绿的白皮松,为雄山增添了青翠和生机;上山石径的两侧,五角枫婀娜多姿;观光小径上的桃树错落有致;垂直绿化景观上更是种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公园里三季有花、四季有绿。

这是一组拍摄于2021 年夏季的图片,看得出雄山公园已成为可以满足游客多项需求的游乐景点。小吃一条街、美食广场、灯海公园,绚丽的夜景和跳跃的灯光,交织着笑声、叫卖声,祥和温馨的市井生活热气腾腾。

以雄山公园美食广场为主导、以黄湾村公园灯光花海的步行街为支流的经济圈,吸引了178 家商户,平均每户每晚营业额达4000 元。2020 年五一期间,每日平均接待游客达1 万人左右,每户日均营业额达到7000 元。这一年,负责雄山公园运营的雄安瑞圆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不仅吸纳了村里400 余名劳动力就业,还为村集体增收300 多万元。

2021 年夏日的一个傍晚,我们曾在雄山公园美食一条街徜徉:华灯初上,公园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孩童的嬉闹声、商贩的叫卖声、驻场歌手的歌声,汇聚成夜生活的欢乐交响,我们也随着人流驻足于一个个烟火气十足的摊位前,流连忘返。

因为疫情,这次没能看到夜市的人头攒动,但已经播下绿色发展种子的雄山公园,为夜市经济的兴起开辟了适量的空间,为增收拓展了渠道,黄湾人深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民宿 不止为落寂的老院带来新生

深秋的早晨,已显得有些清冽。麻雀还倦懒地缩在檐下,民宿客房服务员常娟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整理被褥、清扫地面、擦拭门窗……

这是她来黄湾民宿工作的第二个月。

“早先在塑料厂工作,今年春天村里建了民宿,就来这儿做客服了。这儿离家近,中午能顾着回家做饭,工作家庭两不误,还能接触天南海北的客人长见识,我挺喜欢这个工作。”笑意盈盈的常娟是黄湾民宿客房服务部的“五朵金花”之一,其他4 个姐妹和她的经历相似,从她们身上映照出的是黄湾村产业转型、走上生态发展之路的一次蜕变与新生。

民宿,是黄湾在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中,规划布局的一种新业态。

2014 年,黄湾村建成两个高层楼群社区,随着村民们陆续搬离原来的住房,村中越来越多的老院落日渐荒废,如何将闲置的老房利用起来,并带给村民相应的收益?

黄湾村西临旅游路交通便利,南枕白洋淀码头风景宜人,特别是雄安新区的设立,企业和游客不断涌入。黄湾村两委决定以此优势为依托,由村集体企业河北雄安瑞圆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牵头,对“空心村”进行改造。在庭院格局不动的前提下,对老宅重新规划、设计、装修,进行一次从古老到现代的蝶变,打造出“旅游+民宿”的休闲度假聚落区。

坐在静谧的小院里,仰望深邃天空中划过的流星。

黄湾特色民宿运营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村民只需拿出闲置的院子就可获得股权,并参与分红。这种模式不但解决了个体经营难以保证质量且形不成规模的问题,也为村民增加了就业机会,村民还能分享村集体企业收益的红利。

谈起改造民宿的经历,从项目筹划就参与其中的村党支部委员郭砚强说,老房的质量各不相同,要设定标准,统一改造、装修,保证质量,形成规模,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不少难题。这家要重新规划顶棚吊顶,那家要新做外立面保暖……一个院落一个院落的推进,各种改造疑难问题都是在一线就地解决。十几个实例,让他这个“门外汉”成了民宿建筑“专家”,而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不能让村民吃亏”。

百日红的叶子透过阳光泛出浓郁的褐黄色,只被风轻轻一推就纷纷扑簌落下,在风和光里散了满天,它们一同振翅,往更高的天空,往更暖的春天。

民宿门卫赵明新是土生土长的黄湾人,随和亲切,跟谁都能聊得来。

做客服的“五朵金花”,乐观自信,热情好客,成为黄湾民宿的特色名片。

土生土长的黄湾人赵明新,年轻时走南闯北做生意,现在年近七旬的他在民宿做门卫。“村里开办民宿,感觉真新鲜。每天都有人来问询住宿,前一阵我亲家来了,咱也让他们住民宿,我做东。”说着,赵明新的笑眼眯成了缝。

提起眼下的生活,他说:“有依靠,活得自在。”“有依靠”,来源于村里在医疗报销、养老保障、节日福利等方面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生活越来越好,有盼头;“很自在”,则是源于新工作,在民宿每天接触不同的客人,以他随和乐呵的性格跟谁都能聊得投机,一点儿也不寂寞。热爱这份工作的赵明新时常去做超越本职的事情,说着话,他又抄起扫帚清扫起小广场上的落叶。斑驳的树影落在他的背上,直直的后背,挺出了作为黄湾人的幸福和骄傲。

2021 年6 月,民宿正式投入运营。回归园田生活,坐在院里的秋千上,静静喝茶看天,感受白云和时间的悠缓流淌,成了一种别样生活的浪漫消费。黄湾民宿经理王克华介绍,黄湾村已建成民宿13 处院,拥有50 多间房屋,每座院落每天的租金在1500 元左右,可租整院,可租单间。不少企业和个人都在这里长租,一座院落年租金15 万,这价格堪比县城街边的门店。近日,又有两处新装修的院子进入收尾阶段,多份新的租赁意向纷至沓来。王克华说:“我们正在评估新的民宿改造,明年会更好。”

秋光日好,明灿灿的阳光洒落在黛瓦白墙上,素雅中跃动出无限生机。民宿客服“五朵金花”的身影不停穿梭,忙碌着、谈笑着,说着眼下满意的生活,说着充满想象的未来。

期待还在延续,未来已在路上。“空心村”的改造于黄湾,绝非只是对老房子的重塑,也非只是增加了村民就业机会。民宿的出现,让黄湾人对自己的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远的向往与追求!

巾帼共享农场 留住了浓浓的乡愁

“这是水稻还是麦子?”“哦,这就是秋葵呀!”“露出白白肚皮的是萝卜吗?”……

10 月14 日,雄县七间房小学组织四年级学生代表来到黄湾巾帼共享农场开展研学活动。面对孩子们的好奇与惊叹,农场负责人胡晓云跟在孩子们身后,笑眼弯弯地一一解答着他们的疑问。

秋日,阡陌交错的农场空旷静谧,田间三三两两的耕作者为这份静好增添了几许诗意。

稻田、风车,还有一群被深深吸引的萌娃娃。

在农场菜地捆绑大白菜的十来名女民兵,她们既是劳动者,又是农场的股东。

农场是在今年3月份开始谋划,4月份开工建设的。如今由农耕文化展览馆、亲子萌宠乐园、百果采摘园、劳动实践体验区、大田作物识别区、共享菜园种植区六片区域组成的农场已初具规模,并吸引了一些商家的入驻。

农场的命名,与“不爱红妆爱武装”的黄湾村女民兵连紧密相关,农场负责人胡晓云就是女民兵连的连长。“这个农场由女民兵连全权经营,黄湾女民兵凡是愿意入股的,就可以成为农场的股东。目前由9 名女民兵负责农场的日常管理维护。”胡晓云说:“这种经营模式让姐妹们拧成了一股绳,实现了个人与集体的互惠互利。”

今年开春,村党支部委员郭砚强由民宿转场到此,全程参与了现实版“开心农场”的策划和建设。“共享菜园种植区的经营模式,是个人每年支付相应租金,可认领一分或二分地种植果蔬。我们首次尝试这种模式,108 块土地招募了108 名农场主,这些农场主有雄县本地的,也有天津、北京的,现在还有不少人咨询报名呢。”言语间,郭砚强显露出小试牛刀后的兴奋。

农场流转土地每亩需要付给村民1500 元,而农场主认领一分地一年租金只需75 元,农具、秧苗、肥料、用电用水等都由农场提供。这显然是一笔亏本的买卖,但背后隐藏的却是在共享农场慢下来的游客要在黄湾留下来、在民宿住下来,所产生的不可小觑的协同效应和潜在价值。

巾帼共享农场将与田园综合体、雄山公园、黄湾民宿相结合,以“农旅融合+特色种植”为路径,通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黄湾”。

利用乡土文化元素,提升农场的文化底蕴,营造打动心灵的乡愁场景。

收获的实物可以盘点,收获的愉悦是无限的。

当今,下乡度假成为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休闲出行的选择。“这里离县城不远,空气清新,抽空来这里翻土、浇水、栽苗、播种,放空一下自己,相当惬意。”正在小菜园里劳作的王先生,来自雄县城里,他很享受在自己认领的菜地里寻回久违的田园乐趣。

占地260 亩的共享农场,处处彰显着经营者的用心。农耕文化展示区,聚集了往昔农家的多种物件,石碾、犁耙、耧、碌碡、脚踏水车等;共享菜园种植区,各畦菜地头起空出半米,种植着蓖麻、薏苡、稗子草、菟丝子等本土植物,唤起了人们儿时的记忆,而插在一旁的木牌上写有对这些植物的注解;在大田作物识别区,分时节分区域种植的水稻、谷子、荞麦、高粱、玉米等农作物,可以让观光者时时体味天地间春华秋实的轮回。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村庄是我们的根,家乡是我们的魂,黄湾巾帼共享农场悉心为人们留下了乡愁,成为新时代文明的实践基地。

田园综合体 展显现代农业的未来

位于雄山公园南面的古淀梨湾田园综合体项目,2021 年11 月开工建设。为了项目的实施,黄湾村成立了河北雄安古淀梨湾管理有限公司,由村集体企业黄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持股30%,山东敬姜恒昌文旅有限公司持股70%。

截至目前,古淀梨湾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建成一座高端果蔬玻璃温室,7 个温室大棚,并已全部投入使用。23000 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及大棚还未形成规模,目前主要用于农业观光展示。

走入大棚,一片翠绿映入眼帘,近半米高的辣椒枝条上,一个个一扎多长的辣椒绿意盈盈挂在枝头。

玻璃温室里,来自本村的菜农正忙着分拣秧苗放置到“栽培架”上。相比传统种植,这里完全是智能化操作。瓜果蔬菜根据生长习性被放置在不同的容器内,番茄等爬藤类蔬菜沿着绳索生长,生菜、油菜等叶类菜“一个萝卜一个坑”地长在“蔬菜景观墙”上,而一株株草莓则是插着“输液管”生长在栽培架上。

项目法人代表胡江波介绍了无土栽培的内部构造:每个蔬菜的栽培基座下都充满了液体,通过智能化水肥控制技术输送到栽培架的顶部,然后再精准滴灌到蔬菜根部。这些瓜果蔬菜通过导管输送水和营养液,得以离开土壤,长在“半空”中。“在这里,不用动手施肥浇水,只要手指一点,全都搞定。” 胡江波说道。

已经投入使用的古淀梨湾田园综合体的23000 平方米蔬菜、瓜果、花木大棚,将陆续向本地市场和高端市场提供农副产品。

由黄湾村引入行业龙头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发起建设的古淀梨湾田园综合体,计划通过3 年时间,将美丽黄湾片区打造成为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和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实现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业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为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探索新模式和新路径。

2022 年4 月,“雄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出现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中。据雄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孟凡寅介绍,雄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现代种业为引领,以都市农业为方向,以应急保供为补充,抓住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机遇,促进全国园艺作物种业创新资源要素向雄县集聚。这个产业园将涉及5 个乡镇129 个村庄,总投资18 个亿,到2024 年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取得明显进步,而黄湾村就处于核心区域。

如此看来,古淀梨湾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战略意义将更加凸显。

胡江波说,“黄湾将利用好创建雄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契机,以古淀梨湾田园综合体为中心,布局农业科创小镇,形成以农业为基础,辅助文化、旅游,建立一个全新的农村生产生活模式,并以高端果蔬示范区、产业发展区、培训推广区、物流仓储区、文化康养区五大区域带动周边村庄实现共同富裕。”

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胡江波说:“到那个时候,来到黄湾的人一定会舍不得走!”

村庄善治 村民是建设者也是受惠者

中等规模的城郊村——黄湾,户籍人口不过3500 余人,常住人口却达到六七千。一个普通村庄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的外来人口?

不久前,一篇“美丽黄湾在路上”的调研报告刊登在某中央和国家机关网站上,作者是挂职干部、现任雄县雄州镇党委副书记郝亮。文章从“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绿水青山壮大‘美丽经济’”两个方面,讲述了治理有序、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黄湾,从以工业为主的乡村,转身到美丽乡村,继而又向都市、生态、绿色、高端农业转型的过程,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村庄越来越美,村民的笑容越来越灿烂的乡村振兴画卷。

在转型路上,黄湾的善治体现出的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貌、新格局。黄湾引进的某行业领军企业的一位负责人说,黄湾与普通农村没有什么区别,资源也不丰富,但我们看重的是黄湾有一个能战斗的坚强堡垒。他们的领头雁没有私心,能够做到一呼百应。

村庄善治,就是黄湾最核心的竞争力。

黄湾 有个爱登山的村支书

来到黄湾,第一个想见的是被村民们盛赞的村党支部书记刘秋乱。

“刘书记?不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干脆利索地回复我们。

该不是又去爬山了吧?

黄湾有个登山协会,经常组织大家去不远的狼牙山登山。刘秋乱是个登山迷,从山脚冲到山顶也就四十来分钟。几年前他还结伴跑了趟珠峰大本营。他说,珠峰雪山是大家认为不可战胜的地方,我们抱着不服输的劲头,在珠峰大本营海拔5600 米的地方走了9.8 公里。

这次,刘秋乱没有去登山,而是去谋划大事情。

黄湾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新近又成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区核心区,作为雄安新区探索现代乡村发展模式的先行者,许多事情亟待统筹落实。

几次邀约,终于见到了刘秋乱:面孔黝黑,不苟言笑,有着军人般的干练,一眼看上去就能感觉到这是一位硬汉。

当了27 年村干部的刘秋乱,当初上任时黄湾正处在低谷,村里的领导班子都成立不起来,还欠着几十万的外债。

不服输是黄湾人的秉性。这个31 岁的小伙子,当上了村长。素来豪爽仗义、家庭责任感非常强的他,将家庭责任提升到集体责任,誓要带着村里人干出个样儿来。

创办集体经济,从哪儿找钱?到城里找大姐,抵押了大姐的房子搞来贷款。没想着当干部为自己挣钱的刘秋乱对乡亲们说:“赔了算我的,赚了算集体的。”坦荡大气的一句话,让大家吃了定心丸,铁了心地跟着他一起干。

集体企业挣了钱,还清了多年的外债,村里坑洼不平的泥路变成了柏油路,居住环境的卫生、绿化也得到极大改善……刘秋乱当上了省人大代表,转为了公务员。2003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三个代表在基层”的专题报道,黄湾村的事迹播了一分多钟。

刘秋乱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建雄山公园清理垃圾现场有他的身影,村里植树绿化有他的身影,与民同乐的拔河赛场也有他的身影,创办集体企业更是少不了他的操劳奔波……有公心的刘秋乱,是黄湾的主心骨,大家都服气。

“一个几千人的村庄,带头人实打实地为百姓干事,心甘情愿地奉献,这不是作秀。”雄州镇党委书记李建刚说,“黄湾村表里都行!一些村庄十万的集体收入都很难,黄湾集体收入超过千万,与周边村庄拉开了距离。”

行路中,决定队伍速度的不是队尾,而是领跑者的速度。酷爱登山的刘秋乱,带领乡亲们在共同致富路上行进着,翻越一道道岭、一座座山,不畏风雨,不惧坎坷。

村支书刘秋乱在百姓中间有着极高的威信。这威信来自他的无私,来自他始终与群众站在一线。刘秋乱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人们服他。

绿树环绕,街道整洁,美丽乡村黄湾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黄湾 让周围村庄心生羡慕

周边的村庄都羡慕黄湾,说黄湾抓住了发展的机会。

其实黄湾也有过小富即安的思想。村集体有钱了,把钱存在银行,解决了村里养老问题也就万事大吉了。随着雄安新区的发展,黄湾两委的观念也在转型,以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集体经济,提升村庄治理水平,加快跨越式的发展。

黄湾的大小老板有百余人,哪一家企业没有找过刘秋乱帮助协调解决过问题?真心为大家服务的刘秋乱,一不要他们请客,二不要他们送礼,要的是他们能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为村里公益事业捐款做事。

黄湾村12 个大小游园连点成片,形成500 余亩绿化面积,人人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

村支部始终坚持“四必问”,即必问村里发展什么、集体增收做什么、百姓生活提升什么、支部工作开展什么,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增收入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为老百姓提供便利贴心的服务。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村民集体荣誉感显著提升,每个人都在尽力维护黄湾形象。正如支部书记说的,“大家比着赛着把日子过得更好,思着想着把家乡建得更美”。

2018 年,黄湾村投资320 余万元对村办小学硬件提升进行施工改造,为教室铺设了地暖。同年,黄湾小学作为全县唯一与外地优质教育资源对接的村办学校,成功地与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教育集团签约,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校园文化等方面得到帮扶,全面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所村级小学的在校生达到800 多名,其中一半多是慕名而来的外村学生。

还是在那一年,黄湾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此后多次向黄湾小学捐赠校服,帮助学校解决工作中的困难。2021 年11 月,村两委和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向全校847 名学生捐赠冬季校服,包括来自雄安三县的拆迁户子女。

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重要的一项。黄湾村成立了村志编纂委员会,邀请本县的文人乡贤编纂村志。希望通过对黄湾历史变迁的记录,播下文化的种子,留住“看得见的乡愁”。

用情暖人,用心做事。2016 年,黄湾村两委商议决定,全村参加新农合的居民,在住院报销医疗费用之后,用村公共积累再给予报销20%的费用。58 岁的村民李新强不幸患上尿毒症,每月的透析费用需要2000 元左右,这笔开销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受惠于再报销的政策,李新强家渡过了难关。“多亏了村两委和刘书记,点燃了我们生活的希望!”李新强的家人由衷的感谢今天的好政策、好生活。

黄湾村设置了移动垃圾箱59 个,环卫车辆定时负责清运,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沿着拓宽的村内主干道栽种了千余棵银杏、柳树、松柏等树木,道路两侧安装了93 盏太阳能路灯。

村支部始终坚持“四必问”,即必问村里发展什么、集体增收做什么、百姓生活提升什么、支部工作开展什么,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增收入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为老百姓提供便利贴心的服务。

正在建设的红色纪念馆

刚刚竣工的黄湾养老院,设备齐全,明年即可投入使用。

黄湾建起了民生保障基地以供不时之需

除了看病,还有养老。黄湾村70 岁以上的老人每个季度可享受600 元的高龄补贴,80 岁每个季度补贴800 元,90岁每个季度补贴1300 元。村民养老院建设工程正在收尾,有需求的老年人有望明年就可以入住设施齐整的养老院。

在黄湾没有闲人,也不养闲人,村干部也在进行角色的转换,深入到村集体企业担当职务,带领村民们一起拼搏奋斗。黄湾的每一个人都是建设者,又都是受惠者。今年中秋节,黄湾户籍的村民每户都领到了一桶食用油、一袋面粉。礼物并不昂贵,却温暖地聚拢了每一颗心。

公平公正,是获得民心的基础。在巾帼共享农场,既是股东又是劳作者的女民兵们说:“当初入股时,村里规定每人2000 元股金,不分贫富。”这样的规定凸显出共同致富的意味,让每个人都机会均等,也表达出对每个人的尊重。

村支书刘秋乱说:“黄湾人最愿意过春节,最重要的环节是抢红包,那是一个乐趣。先给女民兵发,女民兵抢;接着各公司老总发,公司职工抢;再后面村干部发,全体村民都抢,一波一波的高潮哇。钱不在多少,体现了村子的凝聚力,和谐共享,其乐融融。”

退役不褪色 老兵挑大梁

“脱下军装,我依然是个兵。”

在黄湾,74 名退役军人有个响亮的名字——“老兵”。正是这些见多识广、思想活跃的老兵,挺起胸膛、用肩膀为建设家乡撑起一片天。

近年来,黄湾村两委更是把这些老兵视为回乡的新农人,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挑大梁、唱主角,将他们锻造成村级班子的中坚力量。

32 岁的张毅,现任黄湾民兵连连长,曾在海军陆战队服役8 年。每周一三五晚上8 点,张毅都会准时出现在村活动广场,带领女民兵进行操练。3 年的时间,经他严格训练出来的女民兵,个个动作规范,人人英姿飒爽,这位寡言少语的青年教官也得到了女民兵们的真心拥戴与尊敬。

平日,张毅会率领他的队伍——拥有一辆消防车的村级消防队,为村庄绿化带浇水。一旦出现火警,他们就会风驰电掣般地奔赴一线。他们的杰出表现,赢得了人们的信赖,以至于雄县发生火警,不少人会第一时间将电话打到黄湾村消防队。

民兵连长张毅在指导训练女民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由退役军人充任骨干的民兵连在防洪抗疫、维护治安、义务劳动、带头创业等多方面发挥了先锋作用。图片提供/黄湾村委会

黄湾有74 名退役军人,他们有一个充满荣誉感的称呼——“老兵”。

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张新强

在黄湾村民兵连、巡防队中,退役军人更是当仁不让,从社会维稳到抢险救灾,从公益援助到抗击疫情,从公园开荒到农场建设,他们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黄湾村连续5 年保持着各类案件“零发案”的记录。

在乡村振兴的创业大潮中,黄湾的退役军人也有出色表现。1996 年退役的张新强返乡后加入民兵连,担任教官、民兵连连长近20 年。2021 年,他出任由黄湾村委会独资的村集体企业雄县黄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兼任黄湾村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

黄湾另外两家村委会独资的集体企业——河北雄安瑞圆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富坤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克华,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他以军人的坚定与坚韧,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大家把企业做得风生水起。

2022 年7 月,前来黄湾调研的退役军人部领导对退役战士回到家乡,当民兵排长、连长,当企业经理、法人代表,发挥骨干先锋作用,给予很高的评价。以张新强、赵钱厚、张毅、王克华、田世军、赵国庆、何秋华等为代表的一众退役军人,引领黄湾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奏响了共同致富的新曲。

女民兵连的风采为前来调研民兵工作的省军区领导,留下了极佳的印象。

女民兵 黄湾的一道风景

在黄湾村党群服务中心的走廊上,一张张照片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建设工地上,一支身着迷彩服的娘子军肩扛铁锹,大步行进在泥土地上,搬运、挖坑、植树,她们坚定干练的步伐迸发着力能擎天的豪气——这是2020 年黄湾村建设雄山公园时的情景。

黄湾村民兵连始建于1937 年抗战初期,上个世纪90 年代因村庄治安需要,进行了重新组建。现在的女民兵连成立于2019 年,有138 个成员。

黄湾的女民兵连,堪称黄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全部都有,向右看齐!”随着女民兵连连长胡晓云一声口令,百余人的队伍瞬间整齐划一,行如风,站如松,身着迷彩军装的女民兵们一扭头就是士气、一抬手就是斗志,英姿飒爽,热血铿锵,这群爱上戎装的巾帼,展现着不让须眉的风采,场面十分之“燃”。

来到黄湾调研的领导以及一些观摩的团队,观看女民兵的队列操练是必备的节目。当然,女民兵们会更多地出现在村庄改造建设的现场、疫情防控的一线、扶困助老的前沿……村里的事无论大小,不讲难易,女民兵们从未缺席。

她们的青春,她们的理想,她们矢志不渝的信念和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精神,都在那片光荣神圣的迷彩绿中,激荡成了一曲曲嘹亮无悔的歌。

军装之下,亦是柔情。老家在承德的连长胡晓云,兼任着雄县妇联副主任,20 年前她是作为一名外来打工妹来到黄湾的。工作上的她颇有经商头脑,将家里的物流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生活中她直爽开朗,只要一开口就伴着一串笑声。她说:“加入民兵连,日常少不了参与村里建设劳动和各种志愿活动,这些都是义务的、没有分文报酬,但只要微信群里或大喇叭一喊,我们都能立即放下手里的事,做到有召必到。这些年家里人都特别理解和支持,尤其是我家那口子,还赞助了我们不少活动呢。”她说着笑着,眼神里流露出无限柔情。对于从小就有个“军装梦”的胡晓云来说,如今在民兵连的每一天都有与众不同的意义。这就是黄湾的女民兵,有担当有奉献,将刚强与女性特有的柔软融汇并济。

女民兵连的成员年龄最小的27 岁,最大的61 岁,姐妹、妯娌一起同练,母女和婆媳两辈人同台操练的场景并不稀罕。50 多岁的王艳婷大姐早已超过了进入女民兵连45 岁的上限,但她的执意坚持令她的生活悄然间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一开始就想强身健体,后来参与活动多了,认识好多姐妹,不但每天心情舒畅,最重要的是除了练兵以外,咱自身的觉悟也在提高。”

经常辅助教官带领女民兵们进行操练的赵冬青说:“女民兵组织活动,更多的是锻炼了大家的意志,让每个人的行动有了约束,跳出自我,融入集体。这对于大家的心胸与见识的提升,非常显著。不只是生活习惯的改变,更反映在思维方式的转变上,让大家觉得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女民兵们为了美化家园,经常组织义务劳动。图片提供/黄湾村委会

黄湾女民兵的公益活动多,要占用不少私人时间,军事训练也很严格,但坚决要求加入民兵连的人,常年不断。无论是老民兵还是新民兵,黄湾的精气神在她们身上得到了承接与延续,村风民风不断向好。

“一个妇女就是一个家庭,她们是家庭、社会的稳定器。”村支部书记刘秋乱道出了组建女民兵连的初衷。“138 个女民兵的背后是138 个家庭、500 余口人,妇女的身心健康、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家庭的稳定乃至黄湾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黄湾村好不好?”“越-来-越-好!”此刻站在村民服务中心门前台阶上的女民兵们,心潮澎湃的齐声高呼声正在小广场的上空回荡着。

几天前,因疫情防控,三十几名村干部被集中隔离。村委会人去楼空,但黄湾未起波澜。女民兵们迅速上位,第一时间走上街头、站到村口,按照严格的操作流程,维护村庄的秩序,对于特殊人群给予必要的帮助。在黄湾“静默”的我们,也得到女民兵的特殊照顾,她们亲自下厨,为我们送上可口的饭菜,她们携带着热情,温暖了每一个异乡人。

解除隔离的村干部们回来了,与女民兵们“胜利会师”。坚守岗位,忙而不乱,在全体村干部几乎集体缺位的状态下,女民兵们在村庄治理及有序运行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在黄湾,我们看到了铿锵玫瑰们的精彩答卷。

十八个社团 成为各项工作的助推器

与黄湾打过交道的人都有一种体会,黄湾的工作从不走形式,做得规范,做得扎实。推动一项工作,在别的地方要三几个月,在黄湾就一两天,整个工作形成体系,组织结构非常健全。

村支书刘秋乱道出了黄湾能够顺利推动各项工作的秘诀,“靠社团组织,靠各类活动的开展”。

黄湾村的群众组织多的惊人,一共18 个社团,包括村民代表大会、妇女联合会、民兵连,以及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登山队、广场舞队、秧歌队、拔河队、锣鼓队、象棋协会、书法协会等文体组织,成员覆盖了全村的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员。

傍晚走进黄湾村民文化广场,会看到不少村民在跳舞、打球,身形矫健、活力四射。在村民活动中心、图书室、活动室,经常有台球、象棋、书法等多种比赛的举办。

2014 年至今,由黄湾村村委会承办的广场舞大赛已举办了七届,吸引了县内外,甚至远至北京、天津的代表队也赶来参赛,百余支广场舞队伍汇聚于此,“黄湾广场舞大赛”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本版图片提供/黄湾村委会

黄湾村坚持以社团为载体,用活动凝聚民心,先后成立了民兵连、妇女联合会及篮球队、登山队、象棋队、秧歌队等18 个社团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参加,形成人人关心村庄建设发展的良好局面。

村里的登山队,坚持每周组织一到两次的登山活动。“登山对于体力和意志是一种极大考验。登山不仅能够亲近大自然,还能够增加自信心,让自己的心理、生理更健康。”登山队长张新强说。

合则皆利,村民因广泛开展的社团活动更加团结。以“两委”干部为带领,以党员为骨干,以群众为血肉,黄湾村成为一个友爱和谐的大家庭。亲密无间的邻里关系,让村民之间很少产生矛盾,即便偶有不快,一起训练一起跳舞,谈笑之间便化解了矛盾,消除了隔阂。黄湾人都说,“在我们村,不需要民调员,因为每个人都是民调员。”

文化活动也能成为一把解锁基层治理的“密钥”。村两委利用这些文体活动平台,建立了严密完善的群众工作“两联系”网络,为群众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体系保障。通过各种社团活动,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很大提升,对于公益活动彰显出更大的热情,义务清扫街道、植树、夜间巡逻维持治安、帮助五保户修房垒墙、献血等,在村里出现了一呼百应、队伍浩荡的场景。

18 个群众团体构就了黄湾的“星链网”,每个村民都参与村庄的建设、关心村庄的发展,整个村庄焕发着向上的蓬勃活力。“这就是我们黄湾的精气神!”村民们不无自豪地说。

怎么说好都不够好 未来乡村看黄湾

金秋十月,是奋斗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让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农民,奔向美好生活的心气儿更足了。

2022 年3 月获批的雄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项目正在落地,处于核心区的黄湾酝酿着更大的变革。

在黄湾村,遇到了在这里蹲点近一年的河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铁旺。他告诉我们,2021 年10 月,河北农大与雄县政府签订了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河北农业大学雄县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设在了黄湾村。

“扎根燕赵大地办大学”的河北农大,几十年来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践行“太行山精神”“李保国精神”,为祖国做贡献,为农民致富开路搭桥。这一次,河北农大组建起由多学科参与、多领域合作、全方位融合的专家团队,为黄湾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现代乡村规划效果图 图片提供/中国葛洲坝集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目前农大78 位专家教授开展编制规划、调研民情、土壤检测等前期基础工作,生物种业、设施农业、花卉园艺等项目有序推进。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想问题,是我们的出发点。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与农民争资源,不稀释农民的利益,带动农民运用集体资源共赢。”副院长李铁旺阐述着高校介入乡村振兴的初衷。“一方面要培养既懂农业生产又懂经营管理的专业‘CEO’,另一方面也要打造标准化、可溯源、品牌化的雄安农业品牌。”

国家队也加入到乡村振兴的行列。在黄湾的一座民宿院落里,中国葛洲坝集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的团队也已在这里驻扎将近一年。

葛洲坝和葛洲坝集团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等超级工程被称为国之重器。党的十九大以来,这支基础设施建设的排头兵,践行国家战略,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之中。2022 年1 月他们与雄县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葛洲坝集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权,亲自领衔公司设在黄湾的雄县乡村振兴指挥部总指挥长。

目前他们正在进行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二十多个单项设计,包括良好农业示范种植,种业开发中心,耕读学校,果蔬、甘薯、花卉种业研发等。做农业项目周期长,加之我国农业规模化、技术研发起步较晚,市场化农业还不多,加快弥补种业短板,大国企参与的意义就更加突显。

直言自己是“理工男”的总指挥长杨权谈起未来乡村院落的场景,抒情、浪漫:让风花雪月和阴晴圆缺的光与影,通过树梢瓦楞洒落在你的院子里;院子外风吹麦浪,一眼望不到边的现代农业大田……

驻扎黄湾的中国葛洲坝集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乡村振兴工作站团队

振兴带就业,环境带生活,才能满足中国人内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要让年轻人到下乡来就读就业,愿意留下来,愿意在这里生孩子、过日子,农业才能有未来。

雄安不只是都市,蓝绿交织间要保留100 个美丽乡村。杨权、李铁旺及他们的团队就是在为未来现代乡村的“诗与远方”,进行探索与尝试。

黄湾村遇上了河北农业大学,遇上了中国葛洲坝集团,在县乡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他们之间签订了合作协议,决意共同打造一个不同凡响的黄湾。

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制度创新接续推进,催生出乡村振兴的巨大内生动力。对全新理念的认知,行进在巨变路上的黄湾村党支部书记刘秋乱告诉我们:怎么说好都不够好,未来乡村看黄湾。

猜你喜欢
民兵民宿村民
孪生院子民宿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你是民宿达人吗
飒爽英姿女民兵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