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社区健身团体促进民族团结的实证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

2022-03-10 02:24李晓鹏汪如锋陈婉仪李忠伟韦伟南
湖北体育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范畴民族团结团体

李晓鹏 ,汪如锋 ,2,陈婉仪 ,李忠伟 ,韦伟南

(1.中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2;3.长江大学 教育与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4.广州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广东 广州 510500)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多次对民族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其中,十八大会议要求“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做好民族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必须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2019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 明确指出要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开展各族群众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全面且深入开展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 同时也是在社区、群众中分类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策略的重要保障之一。 鉴于此,抓住社区基层主阵地,紧扣群体活动主渠道,积极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策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和持久活力,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Glaser 和 Strauss 在 1967 年开发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目前进行质性研究中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结合民族地区的社区健身群体具有民族种类的多样性、 民族交流的多重性以及健身环境的复杂性等特质, 因此应用经典扎根理论为研究手段更具有客观性和契合性。 基于此,本文以民族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Y 市J 区的部分健身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半结构式访谈, 基于扎根理论方法对多民族健身团体中的民族交往结构进行实证分析, 构建多民族社区健身团体的民族团结驱动力模型,以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视域下,研究体育运动对促进民族团结的动力机制, 为新时代多民族聚集区社会基层治理提供实践思考。

1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对于“三交”理论以及促进民族团结的路径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一系列地探讨。 陈丽明指出了“三交”之间的“递进关系”,即民族交往是交流的基础和前提,民族交融是民族交流的升华和发展[2]。 高永久认为,从交往交流交融走向融合是人类社会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3]。通过党中央历代领导集体对于民族治理问题的探讨中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民族治理已经具有从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交往、交流、交融逐步走向民族融合的现实趋势, 并形成了多元共同体治理体系的新局面。 Ellen 通过分析美国34 座城市社区的民族交往情况发现,社区中的民族融合是今后社区发展的趋势,并指出不同民族之间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融合将是接下来学者应重点探索的话题[4]。 Kukk 等在对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在闲暇时间进行外出活动的调查后表明,通过外出参加活动,可以有效促进不同民族间相互对种族、民族、宗教和宗教信仰之间的了解和尊重[5]。Idris 等学者运用理性选择理论(RCT)和计划行为理论(TPB)对马来西亚不同民族间宽恕行为进行研究后发现,不同民族之间若信仰或目标一致,则在处理某一事件上更容易宽恕对方[6]。 Agergaard 等学者通过对丹麦民间体育协会的研究后表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之下,体育团体可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对丹麦主流价值观的接受程度,促进文化的适应性,进而通过体育运动实现民族融合[7]。 由此可知,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而演进为民族融合的背景下,通过体育锻炼促进民族团结是可供参考的实现途径之一。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来源

本课题组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Y 市进行调研, 在Y 市J区范围内选择3 个居民活动量较大的居民活动中心/社区,并对其中21 名健身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受访者基本资料及访谈信息

2.2 数据分析

2.2.1 归类一致性及编码信度系数检验

进行访谈时,在征得访谈对象同意后录音,为确保访谈材料全面且最大限度地还原访谈时的真实话语, 本课题组在访谈结束后24h 内使用Nvivo Transcription 功能将所有录音材料转录为word 文稿 (除5 位被访谈者拒绝录音而选择手工记录文稿)。 为保证访谈内容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在转录完成后由2位初步受过Nvivo 软件编码训练的课题组成员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利用归类一致性指数[CA=2/S(T1+T2)][8]与编码信度检验[R=(n* 平均满意度)/1+(n-1)* 平均满意度][9],对2 位编码者信度进行检验,具体检验结果见表2。 其中,归类一致性在区间为0.304~0.718,总体归类一致性为0.515;编码信度系数值区间为0.464~0.834,总体编码信度系数为0.668。 参照以往学者对于归类一致性检验的研究, 两位编码员之间的归类一致性与编码信度可以接受,本研究可继续进行。

表2 归类一致性及编码信度系数检验结果

2.2.2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的主要任务是将所收集到的资料分解、提炼、并将之转化为有利于比较和分析的微小单元, 进而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 本文将转录而成的文本信息导入Nvivo11pro 的新建项目进行编码, 在编码过程中本课题成员秉持着Strauss指出的开放式编码原则,即:研究开始时既什么都相信,也什么都不相信[10]。 经过开放式编码后,形成 144 个自由节点,共提取出41 原始概念和13 个初始范畴,分别是:相互尊重、运动忽略民族差异、兴趣一致、目标一致、民族认同、有默契度、促进交流、无利益关系、运动时不分地域、民族体谅、加深认识、民族交往、相互指导。 为进一步研究,笔者将所有访谈资料深入加工,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初始范畴,同时将范畴与原始材料和原始概念进行比对,确保概念无误,研究准确,部分开放式编码范畴如表3 所示。

表3 部分开放式编码范畴过程表

2.2.3 轴心式编码

轴心式编码的核心任务是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逻辑联系或演绎关系,通过对开放式编码所得的13 个初始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后得到了5 个主范畴 (见表4), 分别是:锻炼共性、民族认同、尊重差异、体育交流、运动聚焦。

表4 轴心式编码主范畴表

分析轴心式编码可以看出, 体育运动贯穿于5 大范畴始终,为不同民族之间的健身团体提供了交往、交流的机会,通过体育锻炼提供的交往平台,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认识,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融洽交流、双方相互借鉴和彼此适应进步。 更为重要的是,体育运动具备的特殊魅力,具有便捷性的肢体语言沟通优势,在“运动促进健康,健身愉悦身心”的共同目标驱动下, 不同民族成分的居民十分自然地一起参与到体育健身运动中, 这是体育运动在民族交往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优势之一。

2.2.4 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是在轴心式编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处理各个范畴之间的联系,整合其内在联系,最终形成具有统领性的核心范畴,即体育运动魅力和民族交认同两个维度(见表5)。

表5 选择式编码核心范畴表

2.2.5 理论饱和度检验

依据Fassinger 等关于扎根理论中的理论饱和检验的方式[11],本课题组两位编码员在编码过程中不断回顾已分析并编码过的访谈材料,将后续的附加访谈资料进行补充,直至多次回顾后发现未产生新的概念,即证明理论饱和。 在本次编码过程中, 本课题组随机预留3 为受访者资料, 在编码至第19位受访者时, 用预留的3 份访谈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验证经验证,结果表明,除轴心编码提取出的5 个主范畴外,已无法提取出新概念,至此可以认为本研究通过了理论饱和度检验。

2.3 居民健身团体民族融合因素模型的构建与阐释

通过对三级编码 (开放式编码、 轴心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的内容挖掘与对比研究,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比较、分析、归类,从而发掘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建立了包含各个范畴与概念的关联构思体系图, 从而构建多民族社区健身团体民族团结驱动力模型(见图1)。

图1 多民族社区健身团体民族团结驱动力模型

在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健身团体中, 促进其民族团结的驱动力具有鲜明的体育特色和运动色彩, 而由不同民族所组成的健身团体,具有民族多元化、项目多样化和目的一致性的特点。 基于此,将体育运动魅力作为促进居民健身团体中民族团结的因素进行分析, 构建了体育运动魅力促进民族团结因素内外双循环模型(见图2)。 在该模型中,将多民族健身团体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所独有的特性:民族多元化、项目多样化和目的一致化作为民族团结的外循环原因, 将其在健身过程中的所具备的体育交流、运动聚焦和锻炼共性作为内循环因素,以此产生内外双循环作用,协同发力,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在促进民族团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图2 健身团体民族团结影响因素内外双循环模型

3 研究与讨论

3.1 体育运动魅力对多民族社区健身团体民族团结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显示, 体育运动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是居民健身团体中民族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主要包括运动聚焦、体育交流、锻炼共性这个主范畴及其下属的忽略民族差异、促进交流、兴趣一致等8 个下位概念, 其中运动聚焦的主范畴主要表明居民健身团体在运动过程中聚焦于运动本身,而忽略了团体之中的民族差异;而体育交流则着重表现在体育的人际交往功能方面; 锻炼共性体现在健身团体中目标相同、兴趣一致,这3 个因素综合作用对不同民族间交往、融合产生积极影响。 针对居民健身团体中的运动聚焦因素、体育交流因素和锻炼共性因素的作用,部分受访者认为。

问:您觉得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吗? (其中部分对话)

王 XX(男,回族,25 岁):可以,体育运动是不分国界的,也不分民族,我们都是爱好这个,运动也增加了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我也认识了不少朋友。

郭 XX(女,汉族,54 岁):那有啥不能的呢? 健身么,那就是个锻炼身体的事儿,谁还看一起耍的人是个啥民族,能耍到一起就行。

曹XX(女,满族,52 岁):别说运动的时候了,就是平常我们感情都很好,因为我们常年出去比赛,我们接触的比方说蒙古族的,我们在一块打比赛,交流感情,到现在感情一直都很好。

健身团体聚焦的是体育运动的健身娱乐、 促进交流等功能,关注的是锻炼者本人身体素质的提高或结交朋友等结果,因此在锻炼过程中会忽略团体内部的民族差异, 进而促使不同民族在交往、交流过程中相处得更加融洽。 群际接触理论的代表人Allport 认为, 若群体之间满足一定的条件, 如目标相同,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合作等则可改善群际之间的关系,他的跟踪研究也表明, 群际接触理论在多个国家被应用于解决民族、宗教问题[12]。 而多民族组成的社区健身团体恰好可以满足这类条件, 即群际接触理论可以适用于不同民族组成的健身团体,具体表现为:在健身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彼此协作,如相互指导技术动作、彼此配合进球等;而在运动过程中,彼此之间目标一致、兴趣相同,如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保持健康等,最终促使各民族在同一群体之中交往、融合。 群际接触理论阐释了不同民族组成的健身团体当中民族团结的心理机理, 而多民族健身团体的民族交往事实也从另一方面论证了群际接触理论的正确性。

3.2 民族交往认同对多民族社区健身团体民族团结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多民族健身团体民族团结影响因素中, 民族交往认同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范畴, 包括民族认同和尊重差异者两个主范畴以及下属的民族认可和相互尊重等5 个下位概念。 其中民族认同由民族认可、民族体谅和民族交流构成,主要表现为以体育运动为契机, 为健身团体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交往的机会,无论是在运动过程中还是在运动前、后阶段,都伴随着各民族之间的彼此交流。 在交流或聊天过程中,不同民族的健身人员从“运动话题交流”到“拉家常”都有所涉及,这其中不可避免地会谈论起民族之间的话题, 如不同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禁忌等话题,直接加深了对对方民族的了解。 而在运动过程中,不同民族间临时组成一个健身群体,该群体具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增进健康或取得比赛胜利。 因此不同民族之间会临时共用同一个健身团体身份, 这时不存在民族差异,双方立场相同、彼此尊重、相互体谅,又直接促进了民族融合, 居民健身团体中的民族认同因素和尊重差异因素部分受访者认为:

问:您认为体育锻炼是否促进了民族交流、交往呢?

黄XX(女,汉族,年龄未知):我们虽然民族不同,但是语言是相同的,只要没有语言障碍,而且我也认同他们的文化、习俗,再加上体育这个沟通的机会,我们自然而然地也就玩到一起去了

李 XX(女,回族,67 岁):我们一起出来遛弯(散步),根本就不管对方是啥民族,都是爹生娘养,谁又不是搁石头里别出来的(都是父母生养,又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各方面都是一样的,那我肯定是能跟其他民族的人走到一起去。

牛XX(男,汉族,38 岁):可以,踢球本身就是一个很快乐的事情, 我们几个球友就经常出去聚会, 没觉得有啥民族差异,要不是吃饭的时候提一嘴(说一下),我都不知道是回回(回族)。

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的理论与实践也指出如果各社会群体拥有一个而更具包容性的同一社会身份, 在强调各群体之间的共有身份时,可有效减少群际偏见,改善群际关系,而跟踪研究也指出共同内群体会降低不同群体之间的偏见[13]。 这为解释健身团体中民族团结影响因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正是因为不同民族之间组成的健身团体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共用同一个社会群体身份,如球队成员或球友等,这不但增加了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的机会,更为加深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的认识和认同提供了机会。 同时,由于不同民族之间产生了民族认同, 进而在社会认同理论的作用下又反向促进了个体与多民族群体在交往过程中得文化适应, 加深双方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各民族成员之间的另一个同一身份:中华民族。 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解释了不同民族组成的健身团体之间相互交往的现实原因, 为健身团体中各民族间彼此加强团结进步的客观现实提供了理论依据。

4 结束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以多种形式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全面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举措, 也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保障之一。 本文以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部分健身团体为研究对象, 在社会学和群体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视角下应用质性分析手段, 对少数民族聚集地的部分多民族健身团体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提炼后认为,锻炼共性、民族认同、尊重差异、体育交流、运动聚焦是多民族健身团体中民族融合的主要范畴, 体育运动魅力和民族交往认同是促进民族融合驱动力的核心驱力, 这为理解在健身团体中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渡到融合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 多民族居民参与集体体育健身并由此形成的组织认同感,可内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着个体、群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进而转化为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 诚然,关于多民族体育健身团体如何更好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促进民族团结还是一个相对崭新的论题,本文所呈现的观点适切性还有待实践检验。

猜你喜欢
范畴民族团结团体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民族团结之歌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