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启迪 张家会
伴随着教育创新发展的多元化变迁,以及新兴科技的不断涌现,素质教育也不断衍生出新的内涵。可以说,在当下教育行业面临历史性变革的时期,教育创新对于教育的发展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发展素质教育是新时代的战略任务。而素质教育的创新也是引领着我国教育迈入极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实事求是地将教育创新方法有效落地的保证。不但为探讨创新型素质教育的路径以及科学教育发展的可能性提供了有效例证,也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和教育实践的时代命题。
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在我国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发展素质教育要牢牢把握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体系难以完全适配当前技术的飞速变迁,包括教育理念和手段在内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以切实满足青少年的成长需求。因此,教育机构应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积极拥抱科技发展创新教育模式,从而教育出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持续竞争力的青少年,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为祖国培养新生代力量。而这也对青少年的学习方式和技能培养、素质要求方面提出了较大挑战,相对于早前的“唯分数论”,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获得了更多关注。
现下,可以将教育创新在青少年培养方面分为5 个核心:第一,把知识从课本搬到实践中去,活学活用,让教育不再是纸上谈兵,促使青少年可以将学习到的内容更加立体化、全面化地运用起来;第二,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触类旁通的创新意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将青少年局限于学习课本知识当中,而教育创新的发展则可以引领青少年群体打破常规,坚持实践出真知,通过自主探索思考得出结论,从而证实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并非是“空想”;第三,注重手脑协作、团队互助的健全人格发展,单一化的传统教育难以满足新型的社会人才需求,创新教育在不断推陈出新、飞奔向前的同时,不仅推崇动脑动手、交流合作的教育创新模式,更肩负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时代使命;第四,多元文化、学科整合,教育创新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帮助青少年将知识点分解、分析、运用,并融合对综合学科知识的全面剖析、理解,拓宽自身眼界的广度与深度,实现综合能力的培优;第五,具备团队协作、管理领导团队的能力,通过让青少年参与团队活动并一起完成各种项目,有助于提高其在群体实践中的自我赋能、学会发挥团队的力量,懂得“合作共赢”。
青少年作为教育的第一受众,在全民素质教育的倡导下,也将在身体健康、心理素质、教育知识等方面获得全方位的培养,并通过各项学习逐渐挖掘和提升自我品格,习得社会交往的必备技能,同时在无形中促进自我认识、自我发展与自我展现。通过素质教育,提升青少年的学习能力,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而教育工作者则需要对青少年内外兼修的成果进行评估,通过设立全方位、多样性的实践评价体系,不断总结和评估教育创新的有效性,并根据教育结果的呈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与改进。同时,应建立良好的教育互评互动机制,确保师生沟通路径的畅通性,鼓励教育工作者深入到青少年中去,根据其真实反馈,迅速做出相关回应并进行有效调整,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形式化的问题。
素质教育倡导实践创新,当今社会教育是带有鲜明的时代性的。素质教育将学科内容整合再分解,以学科知识点为基点再造,打破传统教育的桎梏,引领青少年成为鲜活的新时代优秀青少年。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也开始进入转型阶段,教育的接力棒更多传递回校园教育主阵地,以及家庭教育的手中,因此学校专业教育工作者以及青少年的监护人应切实提高自身教育培养能力和专业素养,积极承担起教育责任。
青少年教育的核心在于主观能动性,教育的目的除了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培养外,更多的是激发青少年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塑造其高尚的精神与人格。在攀登知识的高峰过程中,势必会遇到种种难关,其中挫折教育也是必经之路,适度的挑战也将对青少年的性格起到砥砺作用。只有合理地结合激励手段与适度施压,才能最大限度激发青少年的潜力。同时也应充分考虑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避免造成负面情绪过载,引发不良后果。在接受教育到实践出真知的道路上,青少年需要树立与不同社会属性的群体共存共生的认知,需要有在群体中找到自我定位的意识,更需要有领导团队进行群策群力的管理能力,同时青少年也应明确自我,学会整合团队的力量,进而为社会添砖加瓦。
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少年不可忽视的使命,因此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坚强后盾,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青少年在新时代的教育篇章里创新、创造。素质教育将学科内容整合为一,引导、尊重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促进青少年的主动发展,让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合一”。从理论到实践、发现到探索、思考到结论,素质教育在满足青少年对教育时代的梦想的同时,更要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多元创新。
素质教育作为当下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青少年即行之、促知之。“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满腹经纶得以渲染纸墨成章,将“想到”改写为“做到”,将“学到”变成“学会”。教育创新首先是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再者是身教大于言传的,最后素质教育主要的目标是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教育要落到实处”指的是要解决教育的突出问题,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思想,即素质教育以“知行合一”为导向,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同时还要克服形式主义、解决实际问题,要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相比传统教育的“说”,素质教育更为重视被教育者的“做”,倡导“把教育带到实践中去”的理念,鼓励青少年通过自我探索得出预设结论。素质教育是基于创造的学习,鼓励青少年大胆创新,走出校内知识的围墙,去往真实环境中验证所想、得出所思,通过与外界的适度链接建立起学校与社会的协同机制,将知识、教育和产业链环环相扣,形成校内外相互对话、资源共享的新模式。素质教育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过程铺设了两条轨道,一是知识智慧的输入,二是思维行动的输出。只有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加之有针对性的实践,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鼓励让教育去到社区、田野、企业,甚至不同城市、不同群体中,学习场景的随机切换,可以在无形中历练青少年针对不同场景下对环境、人文、习俗等各方面的应变能力。学习群体的未知构建,也将成为青少年团队协作、互帮互助、领导带队、综合管理能力的进步驱动力。
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互相沟通、积极协调、有效配合。“让教育回归本质”,营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良好环境是十分有必要的。优良的社会环境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为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条件,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吸收知识、快速成长;而青少年在未来也将陆续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并反哺社会,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青年在教育岗位继续发光发热、育人育才,将知识与智慧一代代传递下去,同时作为有生力量持续为社会的进步培养新鲜血液,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