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医学院校教职工体成分与骨密度状况调查与分析

2022-03-10 03:32李君张一楠万巧琴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骨骼肌骨密度医学院校

李君 张一楠 万巧琴

(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 10019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随着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步伐,医学院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临床工作日趋繁重,工作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多种慢性病也不断趋向年轻化,高校教师中不断出现英年早逝的事例,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令人忧虑。2020 年新冠疫情的来袭,医务人员英勇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医学的发展也被提到重要的地位,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中坚力量,医学院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也备受关注。

既往研究中,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²(m²)]作为一种评估健康状况的指标,简单易行,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一方面,对于强壮体型的人,体重指数超出正常范围,由于肌肉含量较高,属于非常健康的提醒;另一方面,对于部分较为瘦弱的人,虽然体重指数正常,依然可能会有脂肪过多、中心性肥胖、隐形肥胖的问题。相比之下,体成分是指人体中各种身体组成成分,它不仅可以评价人体胖瘦程度,还能全面衡量人体的营养状况。体成分测量比普通的体重指数,能获取更多信息,提示全面的身体状况,指导生活方式、运动方式干预方向;骨密度的测量,可以提示骨质疏松风险,提升骨健康意识。该研究通过测量医学院校教职工体成分与骨密度状况,并进行分析,探究身体状况,以提出针对性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医学院校教职工为研究对象,有效测量人数为119人,其中男性14人(11.8%),女性105人(88.2%),年龄为24~69(45.37±10.44)岁,其中60岁以上者,有11人。涵盖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医学人文学院等学院以及机关等单位人员。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现有的经数据整理与筛除无效数据,纳入119名教职工。除一般资料外,测量项目为体成分与骨密度测量,具体测量工具和方法如下。

采用InBody770进行体成分测量,该设备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通过6 种不同频率(1kHZ、5kHZ、50kHZ、250kHZ、500kHZ、1000kHZ,)分别在5 个节段部分(右上肢、左上肢、躯干、右下肢、左下肢)进行30种电阻抗测量。测试时要求被测试者排空大小便、轻装、免鞋袜。

采用Sunlight MiniOmni超声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量,该设备是一种能够在一个或多个骨骼部位,测量骨骼声速的(SOS)的无创超声设备。测试部位为被测试者桡骨远端1/3处。

统计方法:研究对连续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或例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根据数据分布类型,选择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间分布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骨密度测量结果

119名教职工的t值为-3.80~2.40(-1.01±1.22),男性骨密度的t 值为-2.90~0.80(-0.89±1.13),女性骨密度均值为-3.80~2.40(-1.03±1.23)。

在女性教职工群体中,年龄与t值呈负相关(Spearman r=-0.26,P=0.004),在男性教职工群体中,年龄与t值相关性不显著(Spearman r=-0.24,P=0.936)。骨量正常者64人(53.8%),骨量减少者41人(34.5%),骨质疏松者14人(11.8%)。

在≥50岁的教职工中,骨质疏松的比例明显高于<50 岁 的教职 工(χ2=11.224,P=0.004),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教职工年龄与骨量的关系(n=119)[n/(%)]

2.2 体成分测量结果

纳入的119名教职工的体成分数据如表2所示,根据国内BMI划分标准,研究对象中消瘦者5人(4.2%),正常84 人(70.6%),超重者24 人(20.2%),肥胖者6 人(5.0%);内脏脂肪面积过高者33人(27.7%),24人腰臀比大于等于0.9(19.2%)。

表2 教职工体成分测量结果(n=119)

内脏脂肪水平(Pearson r=0.185,P=0.039)、腰臀比(Pearson r=0.216,P=0.016)、BMI(Pearson r=0.189,P=0.035)均与年龄呈正相关。

女性体脂率过高(≥30%)者达60 人(57.1%),男性体脂率均过高(≥20%)。

2.3 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系

在女性教职工中,骨骼肌量(Spearman r=0.209,P=0.032)、去脂体重(Spearman r=0.192,P=0.050)、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Spearman r=0.214,P=0.029)均与骨密度正相关。

3 讨论

3.1 教职工骨密度有待改善

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119 名被调查教职工中,46.2%的教职工骨密度低于正常范围。鉴于此次调查针对教职工群体,年龄水平偏低,超过90%均为60 岁以下人群,骨密度仍处于较低水平,这可能与教职工长期室内办公,缺乏户外阳光照射和体育锻炼有关。既往研究表明,规律运动,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太极拳等运动可以有效改善骨密度[1]。其中,年龄是骨密度公认的危险因素[2]。尤其是在女性群体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教职工骨密度明显减低。在50岁以上教职工中,约达2/3 的人员有骨量减少或者骨质疏松,以女性为主。这与女性性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低雌激素水平减弱了对甲状腺素的抑制,使其分泌量大大增加,引起骨质降钙,使大量骨质脱钙入血,这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2]。此外,年龄相关的肾上腺性雄激素生成减少、肌少症、生长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轴功能下降和体力活动减少,常见维生素D缺乏和慢性负钙平衡等,会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增加[3]。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女性教职工群体应定期关注自己的骨密度状况,规律运动,适当补充钙剂、维生素D 等物质,对抗年龄相关性的骨密度下降。

3.2 教职工体脂肪相关指标偏高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教职工BMI 处于正常范围,但是具体的脂肪肌肉占比分析显示仍存在一些异常,有待改善。结果表明,超过1/4的教职工内脏脂肪面积过高(≥100),约1/5 的教职工腰臀比过高(≥0.9)[4]。根据男性体脂率<20%为非肥胖、≥20%肥胖,女性体脂率<30%为非肥胖、≥30%为肥胖的评价标准[5,6],体脂率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全部男性教职工以及超过半数的女性教职工均存在体脂率过高的现象。这提示虽然被调查教职工的BMI普遍在正常范围,但细究体成分组成,多数教职工均有异常。这可能与BMI 指标的宏观特性有关。BMI 虽然同时考虑了身高和体重,但却无法体现体成分组成的差异。高校教职工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健康素养也相对较高,熟悉BMI 的正常范围,会定期监测自己的体重,对自身体重的控制力较好。因此,教职工的BMI普遍处在可接受的范围。但是,具体脂肪和肌肉的分布及占比则不易控制。且多数教职工长期处于坐位工作状态,体力活动水平较低,缺乏锻炼,以致即使在BMI 基本正常的情况下,仍存在体脂率、内脏脂肪、腰臀比等偏高的现象。这提示高校教职工以及其他群体,在BMI处于正常范围的情况下,还应关注身体成分的组成比例,以保持肌肉、脂肪占比处于正常范围。

此外,相关分析表明,BMI、内脏脂肪面积、腰臀比三者均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力活动水平减低,脂肪堆积越来越明显。因此,教职工在随着年龄增加的同时,应增加运动量,减少年龄相关的脂肪堆积。

3.3 女性骨骼肌质量与骨密度正相关

结果显示,女性教职工群体中,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去脂质量均与骨密度呈正相关,这与张恬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骨骼肌质量和功能随年龄增加而不断衰减,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的骨骼肌质量以平均1%~2%的速度逐年减少。既往研究表明,骨骼肌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7]。骨骼肌所产生的机械负荷调节对成骨细胞形成骨结构、增强骨密度具有重要的刺激作用,一旦骨骼肌的质量和力量下降,会导致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极易导致骨质疏松[8]。此外,肌肉还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对骨骼产生保护作用[9]。然而,在男性教职工中,并未发现此种关系,这可能与此次调查男性教职工样本量较少有关。

3.4 与非医学院校教职工对比

此次调查院校虽为医学院校,但教职工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根据既往研究,与非医学院校教职工相比,此次调查医学教职工骨密度异常比例高于非医学院校教职工[10,11],体脂肪量、体脂率高于非医学院校教职工平均水平[12,13]。虽然医学院校教职工具有较高的健康素养,但是并未很好地运用医学知识完成对自身的健康维护,这可能与医学院校教职工长期面临来自教学、科研、临床、晋升考核等方面的高压状态、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有关[14]。这提示医学院校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院校医学资源,定期组织体检,开展科普讲座,举行户外健身活动,缓解教职工工作压力,提升健康水平,以促进教职工更高效、更健康地工作。

4 建议

4.1 建立健康理念与意识

该研究结果提示高校教职工骨密度和体成分均有待改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启第二个一百年发展历程之际,高校应始终坚持以建设体育强国为核心目标[15],加强对教职工的健康教育,增强教职工自我保健的意识,提升其健康素养水平,定期测量骨密度和体成分。此外,应合理膳食,适当补充钙剂、维生素D 等食物,避免过多饮用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可能会导致钙流失的食物[16],以促进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进而形成健康运动、营养饮食的良好习惯。

4.2 充分利用高校提供的设备与运动条件

作为双一流院校,高校体育馆、体育场的运动设施配套应较为齐全,后续应完善供教职工有条件、有场地运动。鼓励教职工积极运动,增加平日运动量,进行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运动训练,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

4.3 减轻压力,预防职业病

教职工经常处于高压状态,无论是老体制还是新体制教师,抑或是行政管理岗位人员,都有各自繁重的工作任务。相较于其他高校,医学院校教职工新增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等任务,因此教职工自己要学会自我解压、疏解压力,建立积极正面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挑战,避免压力带来的情绪困扰、机能免疫力下降等。

4.4 校医院建立健康档案

基于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的开展、高校校医院健康小屋的建设,为每位教职工建立健康档案,同时给予个性化指导与建议。

4.5 多部门联动筑建健康环境

健康体质非一日之事,营造健康氛围组织健康活动也非一部门之责,高校工会、体育馆、食堂与各个学院或机关单位多部门联合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注重教职工健康状况,方能更好地为我国培养高端人才、创新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坚守文化传承创新、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5 结语

尽管身处医学健康氛围环境下,医学院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仍有待加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医护人员与公共卫生有关方面的人员的健康为抗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医学院校教师仍需加强体育锻炼,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带动教师与学生共同运动,助力健康中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猜你喜欢
骨骼肌骨密度医学院校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有必要给幼儿检测骨密度吗?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营养不良患者人体成分及能量代谢特点分析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柠檬干泡水喝提高骨密度?
安石榴苷减轻大强度训练造成的骨骼肌损伤:抑制氧化损伤和线粒体动态重构的关键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