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维健
近年来,教育界关于大单元教学的研究和探索非常多,在相关研究文献中,整合、联结、任务、探究、转化、评价等词语高频出现。大单元教学非常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对改变教学生态、达成育人目标、促进深度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将以往以“篇”为单位、逐课、孤立的教学设计变为从单元整体入手的整合性教学设计。
一、依托双线体系,确定教学目标
现行的统编版教材以“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呈现了宽泛的人文主题线和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线。教材以培养学生必备的语文知识素养、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核心,串联起若干个具体的语文要素。每个语文要素既是一个独立的小目标,又与相关目标前后勾连,形成了一条或长或短的训练线。它们和人文主题线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张大“网”,重构了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进而支撑起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笔者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为例,设计了单元训练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从不同角度安排了长线训练,其中既有抓关键词句、查找资料、抓细节描写的训练,又有写景、写现代诗、写人、叙事等不同文体的训练;既有以提高阅读能力为重点的普通单元,又有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习作能力为重点的特殊单元。从“初步体会思想感情”到“体会思想感情”,再到“体会文章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由读到写,循序渐进。与其他版本的教材相比,统编版教材体系更完善、更清晰、更易操作,为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依托现行教材的双线体系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二、针对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以往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目标模糊,特别是在语文工具性方面表述笼统、序列不清、定位不明,導致教学中出现了目标缺位、越位、不到位或偏离等问题;二是评学分离,课堂教学的评价点拨缺乏针对性,阶段测试评价与实际教学相脱离,学段不分、文体不分,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三是评价滞后,教师往往一课接着一课往下教,教之前并不清楚这个单元究竟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达成什么目标。
根据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念,评价任务的设计应先于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后,教师就要思考什么样的评价任务能够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或思考什么样的评价任务能够推动学生深度参与单元教学活动。用崔允漷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将评价任务置于目标与学习过程之间(这叫逆向设计),这是一个关键,目标指向哪里,评价任务必须跟到哪里。这与我们平常的教学思路是相反的,但却是科学的,未来我们应该追求教、学、评一致的教学逻辑。统编版教材中的特殊单元大都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教学逻辑,习作单元后面的“习作”,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活动提示”“活动建议”,都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评价任务。
例如,五年级下册“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单元,围绕着两个“活动建议”安排学习任务:一是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二是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和同学交流,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为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要先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按计划搜集能够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这些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普通单元与特殊单元评价任务设计相比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普通单元承载的学习任务相对较多,如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词句段运用、语言积累等。其次,受固有教学思路的束缚,很多教师习惯于按教材教,不习惯主动思考或自主设计评价任务。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进行大胆尝试。从操作角度看,教师设计评价任务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设计活动任务时,教师要将活动任务置于真实情境中,以任务驱动推进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阅读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习作要素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单元习作是我的乐园。在单元教学前,教师可以将习作要求前置,先布置活动任务——文配图介绍我的乐园,开展我的乐园评选活动。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评选出最美乐园、最好玩的乐园、最特别的乐园,将优秀作品收录到《我们的乐园》年级优秀作品集中,存入学校图书馆。
二是设计检测练习,将单元学习任务化,教师要将语文要素的考查融入平时的练习中,练习设计要全面覆盖本单元的知识点,并尽可能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板块中给出了一些与勤俭节约有关的名言,第七单元词句段运用练习要求学生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宣传海报。讲授这些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其与西安承办十四运结合起来设计练习题目:全运村内设有餐饮中心,为运动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如果要在餐厅贴一条倡导勤俭节约的名人名言,你推荐用哪一句?请你为十四运设计一条打动人心的宣传语。因为教材有这方面的要求,教师在日积月累板块教学中就不会停留在让学生机械地抄写、背诵上,而是将重心放在海报宣传语的设计要领上,如帮助学生了解名人名言的大致意思,思考它们应用的情境等。
可见,评价先行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目标要求,能够反推教学改革,极大地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性。
三、围绕目标任务,整合学习资源
1.单元内整合
教师可以根据目标要求,对单元内教学顺序进行整合。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民间故事”,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教学顺序如图1所示。
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目标,对教学顺序进行调整(如图2所示)。
2.跨单元整合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都是古诗三首,第三单元是现代诗,教师就可以把它们整合成一个诗歌大单元。
古诗在统编版教材各单元中相对独立,与语文要素没有直接的联系。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这个单元的三首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都是与“人物品质”相关的,对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作用不大,但教师把这三首古诗和第三单元的现代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则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诗人的情感。古诗与现代诗在表达形式上各有特点,通过对比能够有效落实第三单元语文要素:第一条,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第二条,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第七单元的三首古诗,学生仅从字面意思很难体会文字背后深刻的内涵,必须借助诗人的生平介绍才能体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等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这与第三单元语文要素的第二条也是吻合的。
3.课内外整合
教师要想将课内外知识相互整合,不仅要对语文教材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还要有广博的阅读知识,丰厚的学科底蕴。目前,很多教师尝试的以文带文、群文阅读、项目式学习等方式,都是对单元教学课内外整合的有益探索。课内外整合可以将零散的知识或材料按一定的逻辑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抓住彼此的关联点形成新的认知;也可以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地在课内外查找资料,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并将其转化为显性的学习成果。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对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应树立整合意识,以单元教学目标为任务,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 陕西省莲湖教师进修学校
301850190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