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回顾了“人类冰雪行为的历史溯源”,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严寒环境下的狩猎、军事与交通情况以及这些情况如何促使人类的进化。本书突出了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的背景效应,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引起了影视作品创作者的广泛兴趣,诸如《飞鹰艾迪》《冰上轻驰》等以冬奥会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掀起了一波热潮,这些作品把握住了观众们的怀旧情绪,通过记忆的复原重新审视20世纪早期中期的历史,建立感情和认知的纽带。
天安门的石狮子、皇极门外的九龙壁、养心殿的甪端、大通桥的镇水兽……这些代表吉祥如意的神兽也是古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书中160余幅彩绘作品,把北京中轴线及运河水系代表性神兽的真实现状还原出来,以艺术的方式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希望唤起更多人关注古都的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细微的观察、细节的表现和细致的描绘,不仅体现出作者对北京建筑及其历史文化的理解,更显示了作者对北京深厚的情感,对北京建筑的喜爱,以及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丛书共4函16册,体量达300余万字,历时三年完成,是迄今为止市场上规模最大、题材最广的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丛书。书中以营城、建筑、红迹、胡同彰显“古都风韵”,以园林、庙宇、碑刻、古狮雕琢“文明印迹”,以商街、美食、技艺、戏曲见证“薪火相传”,以名人、美文、译笔、传说唤起“文化拾遗”。既有对北京城市整体文化的宏观扫描,又有具体而精微的细节展现;既有活跃在我们生活中的文化延续,也有留存于字里行间的珍贵记忆。
“燕京八景”中有“蓟门烟树”一景,意指北京前身蓟城的古城墙上树木蓊郁,如雾如烟。作者借此化成本书书名,寄望于依依柳烟中,述世态变迁,品人情冷暖,发怀古幽思。本书是一部地域色彩浓厚的散文集,也是一部有关北京日常的生活之书。在一系列的回忆中,记叙了胡同人生、街面儿江湖、古都掌故,展现了一位“80后”青年作家眼中北京市井的人间烟火。
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一年。德国《法兰克福报》的记者保罗·戈德曼,受报社指派,在这一年来到了中国,专程对中国的经济、军事、司法等进行考察。他从香港登陆,经广州、上海深入中国腹地汉口、武昌、胶州、天津、北京,采访了李鸿章、荣禄、陈季同、广东总督秘书兼厘金局局长、上海道台等晚清人物。作为外国人探访中国的历史记录,该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读者可以通过富有现场感的“他者”视角,感受晚清帝国在艰难危局中转型的重要历史细节,进而看到清末中国社会的鲜活风貌。
本书是由西方學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环境通史,在广泛吸收西方学术界有关中国各历史时期各地区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社会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的长时段人与环境互动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动态考察。书中指出,在数千年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经由市场联系的中央政权和农业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了关键的影响;而中国发达的农业在养活大量人口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系统的单一化。
近年来,人类与动物关系持续恶化,而传统的动物权利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面临着双重困境,不足以回应当下的问题。本书旨在提出全新的思路,从“社群”概念出发,将公民身份的框架应用于动物权利问题,以建构一种拓展性的动物权利论,并由此思考多样性的人类–动物关系所衍生的不同类型的义务,以期弥补现有的动物理论存在的缺陷,重新建立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推动动物权利的发展。
本书是18世纪英国著名文人塞缪尔·约翰生的权威传记,全面讲述其生平、性格和作品。作为众多约翰生传记中格外耀眼的一部,贝教授以绝对的权威和令人信服的洞见,构筑了充满戏剧性的感人故事: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却有着难以捉摸、不讨人喜欢的性格,50年来徘徊在贫困潦倒的边缘,经受了考验与悲剧,疾病与恐惧,却坚毅隐忍、才识卓越,使人生成为一部凯歌。他在思想和文学领域贡献巨大、流芳百世,在文学遗产上,堪与莎士比亚齐名。
3932500218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