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大”“有”文化是近年来我校德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大”“有”二字取自校训“大德有容”。“大德”语出“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经·系辞下》),“有容”语出林则徐的名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此,我校围绕“知、情、意、行”设置了兼容并蓄的多个文化样态,如“报国爱乡、瞩远行近”的行为文化,“求同存异、严己宽人”的包容文化,“兼收并蓄、守正出新”的开放文化等。这些丰富的文化样态衔接古今,与时俱进,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价值,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格和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校各年级语文组的教师集思广益,结合教学任务和各年级的学情,创设了与“大” “有”文化有关的一系列语文读写课程与实践课程,力 求全方位地渗透德育,多角度地融合德育因子,固本 培元,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例如,我校高三语文组设计了“‘讲好中国故事 主题写作实践”的学习活动,并有效地融入了“报国爱 乡、瞩远行近”的行为文化要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 果。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教师想要组织 他们开展实践活动往往会受到各种阻碍和限制。但 我校高三语文组的教师遵循新高考“重能力、重素养” 的要求,积极鼓励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提升语言表达 能力与写作能力。
该实践活动的內容如上。
该主题活动具有以下优点:
1.活动由一个必参加任务和两个选参加任务组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完成任务二或者任务三,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2.三个任务层次清晰,衔接自然,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具有适当的梯度和区分度。
3.三个任务既有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内容,也有需要他们合作完成的内容,倡导其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三项任务均设置了“组内自评”“组外互评”和“综评”三种评价方式,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元性和全面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5.采用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导学,可以打开学生 的思路,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发现,思考“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探究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寻找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和方式等。学 生在讨论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主动去阅读丰富的材料,从中国故事、中国成就等角度探讨青年的职责与使命。
6.充分挖掘德育素材,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进一步帮助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在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提升相应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校“大”“有”文化引领下的高中语文读写教学活动是我校“五育融合”中的一个亮点,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校的教师会继续保持合作、宽容、自觉、尽责的工作态度,让我们的教学更加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