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政策对中文教育的影响

2022-03-09 07:54
关键词:加拿大政策语言

杨 婕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构成的移民国家,华人移民数量较多,中文是官方语言以外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全国有120万人在家使用中文[1]。深入分析加拿大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政策对中文教育的影响,具有突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不仅有助于提升国际中文教育的传播能力,对其他有华人聚居的多语言国家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考察了加拿大各级政府颁布的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政策,采用文本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加拿大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政策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对中文教育的影响,并为加拿大中文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参考建议①本文作者于2019—2021年作为公派教师在加拿大魁北克孔子学院教授中文,文中有关魁北克孔子学院及魁北克省其他中文教学机构的资料内容均来自教学、调研,以及对中文教师和中文学习者的访谈。。

一、加拿大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一)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政策的颁布

1971年,加拿大正式颁布了《双语框架内的多元文化政策实施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多元文化作为国策的国家。1988年,联邦政府颁布《加拿大多元文化法案》(Canadian Multiculturalism Act),以立法形式将多元文化作为治国方针政策,允许并鼓励移民保留各自的语言和文化传统。由此,加拿大成为同时正式承认和承诺多民族性、多种族性的少数国家之一[2]91。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核心是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化,保护其语言文化权利,确保社会中的不同民族都享有并保留其特质和差异的权利,追求语言、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平等,以实现各族群的共存共荣[3]。《加拿大多元文化法案》明确指出:《加拿大宪法》承认保护和传承多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加拿大宪法》和《官方语言法案》将英语、法语定为官方语言,但不会取消或贬低其他语言享有的权利和特权;在种族或语言上属于少数群体的人不得被剥夺享受自己的文化、使用自己的语言的权利;促进对加拿大多元文化遗产作出贡献的所有语言的获取、保留和使用[4]。在该法案的推动下,加拿大全面实施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政策,体现出多元文化主义所倡导的尊重和认同文化多样性,支持和鼓励各民族继承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理念,使多元文化的目标在国家语言教育中得以实现[3]。

(二)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政策的推行

在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加拿大各级政府采取以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多语言共同发展和多元文化融洽共存的实施策略,形成了面向国家的官方语言推广政策和面向各民族的“传统语言”教育政策:前者旨在通过官方语言教育提升国民的国家认同度;后者通过保障各民族学习自己传统语言的权利,实现多元文化主义方针政策所倡导的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平等共处、共同繁荣的目标。

1.面向国家的官方语言推广政策

1969年,加拿大政府颁布了《官方语言法案》,将英语和法语并列为加拿大的官方语言,共同享有同等的地位和平等的权利[5]。这项规定于1982年写入《加拿大宪法》。1988年,加拿大政府对《官方语言法案》进行了大幅修订,明确表示政府致力于增强官方语言在少数群体社区的活力,以促进社会充分承认与使用英语、法语。2019年,加拿大政府对《官方语言法案》进行了最新一次修订,主要目的是保护和提高法语的重要地位[6]。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双语制,有效推广官方语言,加拿大政府专门设立了官方语言专员办公室(Office of the Commissioner of Official Languages),负责促进和监督《官方语言法案》的全面实施。加拿大政府相继推出了四个五年计划,包括《官方语言行动计划(2003—2008)》《语言双语制路线图(2008—2013)》《语言双语制路线图(2013—2018)》《官方语言行动计划2018—2023:投资我们的未来》,并将推广官方语言的投资额由19亿加币增加到史无前例的27亿加币[7]。

2.面向各民族的“传统语言”教育政策

加拿大将英语、法语和原住民语言之外的语言称为“传统语言”(Heritage Language)。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明确规定,要提高各民族“传统语言”的地位,鼓励和保护加拿大所有的传统语言[8]。因此,各省政府及省教育部均颁布实施“传统语言”教育政策,将学习本民族的“传统语言”纳入学校的学分管理体系,鼓励移民后代继承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例如,1978年,魁北克省教育部率先颁布有关“传统语言”的教育政策——“继承语教育计划”(programme d’enseignement des langues d’origine,简称PELO)。该计划规定:在小学阶段,为移民学生提供包括汉语在内的17种传统语言的课外学习课程;中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在学校或各类培训机构修读中级汉语,可获得用于申请毕业的学分[9]。仅就中文教育而言,目前已有阿尔伯塔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萨斯喀彻温省的教育部将中文教育纳入公立教育体系,明确规定中文课程的课时和考核标准,并发布中文教学标准文件用于规范和指导中文教育,具体包括: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于1998年发布的《中文普通话5~12年级课程大纲》,以及于2018年颁布的《第二语言——中文普通话课程大纲》;阿尔伯塔省于2001年出台的《双语项目大纲框架》,以及于2006年颁布的《中文语言课程大纲》;萨斯喀彻温省于2001年颁布的《普通话(10~12年级):国际语言课程指南》[10]。

二、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政策视域下的加拿大中文教育政策及其实施

加拿大的中文教育机构主要包括高等院校、公立和私立学校、孔子学院及社区中文学校,涵盖正规学校教育系统和非正规学校教育系统。有部分省份已颁布了详细的中文教育政策,将中文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依据语言学家卡普拉兰(Robert B.Kaplan)和巴尔道夫(Richard B.Baldauf Jr.)的理论,语言教育政策的规划和实施可划分为五个层面:课程政策(curriculum policy)、人事政策(personnel policy)、材料政策(material policy)、评价政策(evaluation policy)和社区政策(community policy)[11]124-135。本文的研究框架以该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加拿大的中文教育情况,从课程政策、师资政策、教学政策、教学资源政策、评价政策、社区政策六个方面,探讨加拿大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政策对中文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的影响。

(一)课程政策及其实施

课程政策在语言教育政策的规划与实施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采用何种语言教授,在所有科目中占多少学时,这些政策内容既能体现政府对该语言的重视程度,也有助于提升语言学习的效果[11]127。从课程政策的视角出发,加拿大的中文课程体系比较完备,课时有充分保证。部分省份的教育部甚至详细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的中文课时数,从而进一步保障了中文在外语教育中的地位。

1.基础教育阶段

在基础教育阶段,加拿大各省份的中文教育差异较大。其中,阿尔伯塔省的办学成效最为显著。1982年,经阿尔伯塔省教育部核准,各市教育局开始自主选择在公立学校开设由幼儿园到高中的一贯制中英双语课程: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中文和英文各占语言课程整体教学时间的50%,学生还可使用中文学习数学、科学等其他科目;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中文课分别占总课时的30%和20%。此外,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中文课时为每周3.15小时,年学时量116小时;安大略省每周3.15小时,年学时量110小时[12]。而其他省份对课时暂无明确规定。例如:魁北克省的公立学校大多以课后班(after school program)的形式提供中文课程,每周课时1~2小时;私立学校则由学校自主决定。例如,雷尔纳·阿胥姆塔中学(Collège Regina Assumpta)的中文课程是学分制选修课,课时为每周2小时。另外,在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大多数省份的教育部也授权社区中文学校开展学分制教学,学生在社区中文学校学习部分级别的中文课程可获得相应学分。这样,既能有效地鼓励学生学习自己的“传统语言”,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中文学校的发展。社区中文学校主要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这些学生以华裔后代为主,也有部分本地居民。社区中文学校在性质上多为周末学校,只在周末开班。例如,蒙特利尔佳华学校(以下简称佳华学校)是加拿大规模较大的社区中文学校之一,招收从幼儿园到高中学龄的学生,固定在校学生1 000人左右,短期班可以达到2 000人以上。佳华学校开设了从幼儿汉语、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到高级语文,以及中国历史和文学等17个不同难度等级的中文课程和6个级别的特殊汉语课,每周课时2小时。

2.高等教育阶段

在高等教育阶段,越来越多的加拿大高校开设了中文课程。最早设立中文系的高校是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起始于1930年[13]。通常而言,中文课程的设置由各高校自行决定,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汉学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涵盖汉语语言及中国文化、文学、历史、经济等;二是汉语辅修专业和微专业的语言课程;三是汉语选修课程,包括综合汉语和口语(见表1)。课程主要面向在校学生,也有部分院校的课程向社会同步开放。课程以学分课为主,修满学分即可获颁学分证书。汉语语言课一般设2~4个难度级别,学生在上课前需要参加分班考试(placement test)以确定所要学习的难度等级。总体而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普遍较强,希望通过中文学习增加未来的就业优势,这也侧面反映了中文的国际影响力,以及中文教育在加拿大的广阔前景。

表1 部分高校开设中文课程情况一览

3.孔子学院

自开设以来,加拿大孔子学院已成为当地中文教育的核心机构,为中文学习者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仅以魁北克孔子学院为例,该学院开设了语言类、文化体验类和师资培训类三大板块的课程:语言类中文课是魁北克孔子学院的核心课程,包含中文、汉字基础、旅游汉语、商业汉语,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再细分成3~5个层级;文化体验类课程包括书法、国画、太极拳、象棋等;师资培训类课程归属于对外汉语教师证书班,是魁北克省唯一一个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课程,学生考核合格可获得由北京师范大学和魁北克孔子学院联合颁发的认证证书。魁北克孔子学院的所有课程均为非学分课,每次课程3个小时,每个级别的课程共60小时。

(二)师资政策及其实施

师资政策主要包括教师聘用政策和师资培训政策两个方面。教师的专业背景、运用所教语言的流利程度及其接受的培训,都是影响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11]130。

1.教师聘用政策

一般而言,公立与私立学校对中文教师的聘用比较严格,需要受聘者具备在加拿大合法工作的身份,对其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也有一定要求。更有部分省份规定,受聘者必须获得本省的教师资格证书。高校对中文教师的学历和专业背景有较高要求,讲师要具备硕士及以上相应学位,教授应具备博士学位。孔子学院的任课教师则主要由公派人员和本地教师构成,尤其是对公派人员的依赖性较强。公派人员由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派出的教师和志愿者组成,需要持有加拿大移民局签发的工作签证。孔子学院的师资专业化程度高,公派教师大多具有对外汉语专业背景,志愿者多是来自对外汉语专业的在读本科生或研究生。而社区中文学校因其“周末学校”的办学性质,所以聘用的教师大多为兼职。其聘用条件也相对宽松,除本地人之外,留学生与移民均有机会获得聘用。因此,社区中文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具备中文或对外汉语专业背景且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数量有限,教学水平高低不等。

2.师资培训政策

师资培训政策通常分为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两种类型。公立与私立学校定期举办的师资培训一般为在职培训,重点关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等方面,语言教学方面的专业培训较少。高校的师资培训也多为在职培训,主要是中文教师以参加研讨会的形式促进专业发展。社区中文学校由于师资来源复杂,所以多数教师未受过系统的职前或在职培训。近年来,伴随社区中文学校数量的稳步增长,彼此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中文学校对职前培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孔子学院的师资培训体系则比较完善:公派教师和志愿者赴任前均要参加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职前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汉语知识、教学方法、跨国文化沟通交流、才艺等,考核通过后方可赴任;赴任期间,公派教师和志愿者仍要定期接受在职培训。

(三)教学政策及其实施

教学政策主要是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加拿大在第二语言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从而为包括中文教育在内的“传统语言”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和教学方法。

1.沉浸式教学法

加拿大在推广双语制官方语言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产生了沉浸式双语教育理论和沉浸式教学法,由此成为实施双语教育最成功的国家。沉浸式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就是在外语课堂内模拟类似第一语言的环境,使学生能在这种仿真环境中以学习第一语言的方式学习外语,其最终目的是成功复制类似第一语言的习得成果。加拿大的中文教育依托本国沉浸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优势,采用沉浸式教学法教授中文,让学生长期大量地接触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汉语语料,在交际实践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语感。例如,魁北克孔子学院的初级中文课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汉语占比在50%以上的双语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运用动作、简笔画、图片等讲解手段,使学生沉浸在汉语环境中。中级、高级的中文课则全部使用汉语授课,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方面收效显著。而社区中文学校的课程则大多全程使用普通话或粤语开展教学。

2.分班制教学

所谓分班制教学,是依据学生的中文基础分别开设普通班和特殊班两种教学班,针对学生的中文水平因材施教。例如,佳华学校长期运用分班制教学,成效显著,并被多所社区中文学校借鉴效仿。佳华学校针对学生中文基础差异大的情况采取了分班制教学:将中文基础好的学生编入普通汉语班,使用全中文教材,教师运用普通话授课;特殊汉语班主要招收传统语言为非普通话或中文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使用英语或法语讲解,采用中英或中法对照的教材。特殊汉语班属于过渡型教学班,目的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全中文授课。学生的中文水平提高后,便可进入相应级别的普通班学习。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目前,已有为数不菲的各级各类中文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极大地方便了中文学习者。一方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增加生源。例如:学生以往通常就近选择学校,开展线上教学以后,学生可以远程择优选择课程;还有一些学生原本没有学习中文的计划,通过注册线上中文课程,可以足不出户开展学习。另一方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还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尤其是网络软件的录播功能及教学平台上的资源共享使“异步”教学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反复学习。

(四)教学资源政策及其实施

教学资源是语言教育的基础,是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教学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文所要探讨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纸质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

1.纸质教材

加拿大具有一定的本土中文教材编写经验。2002年,中国与加拿大合作编写了《新实用汉语课本》,并被加拿大的多所大学采用。此外,还有为魁北克省的高校专门编写的《美今汉语初级课本》。尽管如此,加拿大的中文教材数量仍然十分有限。目前,加拿大的各级各类中文教育机构大多使用中国编写的教材,使用率较高的有《长城汉语》《博雅中文》《轻松学中文》《快乐汉语》《中文》等。教材内容多以中英对照为主,中法对照的教材较少。而一些文化类、师资培训类课程,以及低龄幼儿汉语和青少年高级语文等特殊级别的课程,则很难找到适合的教材,主要由任课教师自行准备课程材料,存在内容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等问题。

2.数字化教学资源

加拿大的数字化中文教学资源发展相对滞后,缺乏相对成熟的本土数字化教材、网络课程(如慕课、微课)和教学APP。目前广泛使用的数字化中文教学资源,主要是中国出版的《中文》《长城汉语》等教材配套的在线教学资料。此外,教师的备课多依赖于自行通过网络寻找视频、图片等素材,资源少且质量无法保证,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五)评价政策及其实施

评价是提高语言教育政策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对语言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助于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语言教育政策的改进。

整体而言,加拿大基础教育阶段的中文教育评价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为主。例如:阿尔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均在教学大纲中强调语言的交际体验,设计任务型语言交际活动完成学习,并以此为标准制订评价量表,帮助老师和学生评估学业情况;阿尔伯塔省埃德蒙顿市教育局设计的《“我能”陈述》(Can-Do Statement)中文课程评价量表,采用学生自评的形式帮助学生确认是否掌握课程内容[14]157。又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制定了明确的考核标准,设置全省统一的汉语水平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得到大学升学所需外语学分的40%,另60%的成绩来自汉语课程的期末考试。对于未修中文课的学生,如果其考试分数达到卷面分的60%及以上,仍可获得相应的外语学分[12]。

社区中文学校的评价方式相对传统,主要采用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手段。而高校及孔子学院的考核评价院校则比较灵活,多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一般会记录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包括在学期中设置听力理解、口语展示、朗诵、角色表演、写作等任务,并赋予相应的得分值,最后给予总成绩及相应学分。

(六)社区政策及其实施

社区的态度对语言教育政策的实施至关重要。在加拿大华人聚居的省份,各级政府定期举办与中国语言文化相关的多元文化教育活动,为中文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社区环境。

各级各类中文教育机构和华人团体一直以来致力于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广泛宣传汉语文化,以吸引本地居民的兴趣及获得认可。例如,自1995年起,魁北克省的高校每年举办全省大学生汉语演讲比赛,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更为本地大学生创造了更多了解中国的机会。魁北克孔子学院也定期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譬如,孔子学院邀请当地民众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组织魁北克学生的中国夏令营活动,邀请中加学者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此外,魁北克中文学校协会每年组织队伍参加蒙特利尔的传统圣诞游行活动,以及举办“华语普通话朗诵比赛”,向本地社区展示中华文化。

三、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政策视域下的加拿大中文教育发展方向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政策为中文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为加拿大中文教育的持续平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加拿大的中文教育也遭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有必要在深入探讨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政策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加拿大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推动加拿大中文教育迈上新台阶提供助益。

(一)进一步拓展中文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广度和深度

中文教育纳入加拿大国民教育体系的时间较早,目前已有部分省份出台了详细的中文教育政策,并发布了课程文件,对课程的性质、时长、学分都有明确规定。这些规定均遵照加拿大的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政策,并以本省的语言教育政策为依据,不仅保证了中文教育在加拿大外语教育中的地位,也确保了中文课程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例如,阿尔伯塔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已建立起贯穿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中文教育体系。其中,阿尔伯塔省的中文教育体系最为完备,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贯制的中英双语项目不仅在世界范围内较有代表性,也带动了其他类型中文课程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加拿大没有统一的外语教育政策,各省均有制定外语教育政策的自主权,因而对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及中文教育的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尚未在全国范围内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近年来,汉语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提升,为海外中文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加拿大的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政策为中文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加上其国内庞大的华人群体对中文学习的刚性需求,使加拿大中文教育得以稳步发展。今后,加拿大的中文教育可以借助加拿大部分省份的已有优势,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影响,借力“汉语热”东风,进一步加强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与当地政府、学校的合作,发挥孔子学院作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的作用,助力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中文在加拿大国民教育体系的全面深度覆盖。

(二)加强本土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师资培养模式

在当前加拿大中文教育的“三教”(教师、教材、教法)问题中,中文师资队伍是核心,对中文教育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长期以来,加拿大的中文师资队伍存在教师资源短缺、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一是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长期依赖来自中国的外派教师和志愿者,不仅流动性大,且存在外派人员与本地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二是社区中文学校的教师普遍是兼职且薪水低,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中文教育机构的发展。因此,重视本土师资培养、加强本土教师队伍建设、建构本土师资培训模式,是未来加拿大中文教育的重要工作,具体可从如下两方面着手。第一,要创新本土师资的培养模式。本土师资队伍建设应通过建立稳定的培训机制,形成一套本土师资培养的固定模式,以扩充本地教师队伍,提高本土中文教师的总体教学水平,保证中文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外,师资培养还应努力开拓本土中文教师培训渠道,建立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利用互联网将线下培训与线上跨境培养有机结合,设立中文教师奖学金项目,形成培训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培养的困境。第二,要更新教师培训内容,重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网络教学水平。线上教学已成为当前中文教育的主流模式,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全面提升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网络教学能力是当前中文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培训应加强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确保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各类网络教学平台,灵活运用直播、录播和线上指导进行教学,将信息技术与中文课程有机整合在一起,有效地控制虚拟课堂的节奏[15]。其培训还要努力提升教师在网络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方面的能力,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手段,突出线上教学的交互性,打造理念新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满活力的线上课堂[16]。

(三)加快加拿大本土中文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国际中文教育新模式

加拿大本土中文教学资源库建设要充分利用孔子学院的区位优势,以加拿大本地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丰富优质课程资源,满足当前线上线下教学的多元需要,探索国际中文教育的新模式。

一方面,要结合《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开发新一代的国别配套中文教材和教学资源。目前使用的很多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教材内容重视汉字教学,没有充分考虑海外学生对语言交际功能的需求,导致学习难度大,而且练习的设计缺乏趣味性,很难吸引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国际中文教材应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国际青少年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因素导致的各种差异,增加母语解释、语言对比等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此外,教材还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学习规律,以及所在国学生的母语习惯、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学习需求等要素,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要。同时,教材开发还应充分发挥孔子学院文化交流合作的作用,促进国内外多渠道资源的沟通交流协作,助力国别标准配套资源开发,并将《标准》融入国别教材中,以满足本土的需求及加快《标准》在海外的应用和推广,服务国际中文教育。

另一方面,要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网络中文教学平台的建设。国际中文教育应积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国际中文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的中文学习环境[17]:一是设计、开发针对网络中文教学的平台,加强平台的语言交际互动功能,提升平台功能的易用性和界面友好性;二是针对语言教学在口语、听力、阅读、写字等内容在操练上的差异,增强教学平台的区别化支持功能[18];三是进一步丰富网络教学资源,设计一批高质量的中文慕课和微课,着手开发趣味性强、交互性高的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更灵活多样的学习选择。由此,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不仅能吸引更多的中文爱好者学习中文,更有助于优化中文推广策略,不断扩大国际中文教育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加拿大政策语言
政策
政策
语言是刀
助企政策
政策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多元加拿大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