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占义
肩周炎为常见疾病,具有女性多于男性、起病慢、病程长等特点。中医认为,肩周炎属“肩痹”范畴,病机多与风寒湿相关,多由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加之风寒湿侵袭、劳作过度等导致营卫失调、脉络不畅、经络失养引起[1],发病初期,风寒湿袭表,病位表浅,粘连期寒湿入里,病位深。目前,临床治疗手段较多,如局部封闭、物理治疗、按摩治疗、针灸治疗等,且综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治疗。前锯肌松解手法为常见手段,可帮助患者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改善临床症状。温针灸为针灸常见手段,将针刺与艾灸联合使用,可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平衡阴阳。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三门峡市中医院114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以探讨深刺温针灸联合前锯肌松解手法治疗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三门峡市中医院114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2018年4月—2020年12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7例。对照组中女32例,男25例;年龄43~69岁,平均(56.26±5.74)岁;病程最短7 d,最长3个月,平均(1.86±0.49)个月。观察组中女36例,男21例;年龄42~69岁,平均(54.80±6.14)岁;病程最短7 d,最长3个月,平均(1.93±0.47)个月。2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肩周炎诊断标准;均处于粘连期;就诊时均伴有局部肿胀或肌肉萎缩、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明显受限、肩部刺痛等症状;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无肩袖损伤、肩关节结核;血液系统正常。
1.2.2 排除标准肩峰撞击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肩部骨折未愈合;骨质疏松;急性肩关节损伤;手术所致肩周围炎;针灸处溃烂、湿疹;免疫功能障碍;全身炎症性反应系统疾病;出血倾向;不能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接受前锯肌松解手法治疗。侧卧位,患侧上臂外展,手掌按揉,放松前锯肌,提拉肩胛骨;点压、弹拨手法点压天宗、肩贞、抬肩、极泉、天髎、大包等穴位,以出现酸胀为宜,用一指禅推法、揉法、按法对患侧小圆肌、大圆肌、肩后部、冈下肌进行治疗,如有粘连、痛点,则配合弹拨手法,操作时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增减操作时间、力度,30 min/次,1次/d,10次为一个疗程。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深刺温针灸治疗,患侧前臂旋后,在肩胛角内侧用拨法弹拨前锯肌止点。取坐位,暴露患肩,取穴包括患侧肩髎、肩髃、肩贞。针灸针进针,深度为1.5~1.8寸,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即可,于针尾上插2 cm清艾条,点燃,为1壮,共灸2壮,针与针间隙可用硬纸片隔垫防灼伤。前锯肌松解手法于针灸后10 min进行,10次为一个疗程,2组均持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①疗效。痊愈:疼痛消失,肩关节前伸活动范围>150°,外展活动范围>120°,后伸活动范围>45°,内外旋活动范围>60°;显效:肩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前屈活动范围120°~150°,外展活动范围90°~120°,后伸活动范围30°~45°,内外旋活动范围45°~60°;好转: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加,但存在关节活动受限;无效: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等无明显改善。痊愈、显效、好转纳入总有效。②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于治疗前后评估,总分0~45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③肩关节功能:于治疗前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评分)评估,总分100分,得分与肩关节功能呈正相关。④影像学指标:于治疗前后采用PHILIPS ACHIEVA 1.5T MRI系统平扫测定肩关节水肿体积、关节囊厚度、肾囊积液体积。⑤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采集患者5 ml静脉血,离心,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2.1 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25%)较对照组(85.96%)高(P<0.05)。见表1。
表1 2组粘连期肩周炎患者疗效对比 (例,%)
2.2 PRI评分、CMS评分治疗后,2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PRI评分较对照组低,CM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2组粘连期肩周炎患者PRI评分、CMS评分对比 (例,
2.3 影像学指标治疗后,2组肩关节水肿体积、关节囊厚度、肾囊积液体积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粘连期肩周炎患者影像学指标对比 (例,
2.4 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后,2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IL-6、IL-10、GM-CSF、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粘连期肩周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例,
肩周炎是以小圆肌、大圆肌、冈上肌为主要病变的慢性无菌性炎性疾病,可累及胸背部、颈项部软组织,近年其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发展[3]。前锯肌松解手法为常见按摩推拿手法,通过以掌揉法为主的治疗,能帮助患者松解前锯肌,可发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等效果。其不仅能缓解患者前锯肌紧张状态,还能促进局部气血循环,放松肌肉,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肩胛旋转力,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治疗后,观察组PRI评分较对照组低,CM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深刺温针灸联合前锯肌松解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功能。本研究取穴针刺,其中肩髎属手少阳三焦经,刺之,能祛风湿、通经络;肩髃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刺之,能疏经通络、理气化痰;肩贞属手太阳小肠经,刺之,可治肘臂疼痛、上肢不遂,且深刺可达病灶;并在上述穴位上实施艾炷灸,于针尾加温,能发挥温阳通络、祛风散寒、调气行血的作用,进而可温通气血、扶正祛邪[4,5]。且与前锯肌松解手法联合治疗,能协同增效,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同时,本研究治疗后,2组肩关节水肿体积、关节囊厚度、肾囊积液体积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也可从影像学指标方面,客观表明深刺温针灸联合前锯肌松解手法治疗的效果。
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病变可涉及盂肱关节囊及其周围肌腱,在炎性介质引诱下,可出现关节囊增厚、挛缩,故其认为肩周炎发病与炎性因素有关。本研究对炎性因子进行分析发现,治疗后,2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IL-6、IL-10、GM-CSF、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IL-6、IL-10、TNF-α作为促炎因子,可刺激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活化、聚集,激发炎性反应,其表达水平与粘连期肩周炎的产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GM-CSF为炎性反应重要的标志物,在炎性反应过程中由损伤内皮细胞释放。可见,深刺温针灸联合前锯肌松解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综上,深刺温针灸联合前锯肌松解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