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军 卞丹丹 李凡池 刘欣怡 李 兵,2
(1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2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江苏苏州 215123)
苏秀×春丰是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经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育成的细纤度、长丝长二化性家蚕新品种,2010年春季通过江苏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苏审蚕201001),2020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编号:农17新品种证字第23号)。中系原种苏秀的母本为601A1,父本为601A2;日系原种春丰的母本为602A1,父本为602A2[1-2]。苏秀是中系二化性四眠蚕,素蚕,幼虫生长发育良好,体型粗壮,入眠时间和起蚕时间整齐,熟蚕上蔟时间统一,结茧迅速,茧层率25.0%~26.0%;雄蛾交配行为活泼,雌蛾产卵快,全蚕期经过47~49 d[3]。春丰是日系二化性四眠蚕,普斑,孵化整齐,具有一定的逸散性;幼虫身体呈青白色,入眠和起蚕整齐,熟蚕上蔟时间统一,结茧迅速,茧层率25.5%~26.5%;雄蛾的交配性能好,雌蛾产卵快,全蚕期经过50~51 d[4]。2个原种均具有茧丝纤度细和茧丝长长的特点。
采用人工饲料集中共育小蚕,是推进规模化养蚕、提高共育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20世纪70年代,蔡幼民等[5]在实验室成功使用人工饲料养蚕,此后我国学者进行了饲料配方改良、适应性蚕品种选育等研究,我国人工饲料养蚕实用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6]。进入21世纪后,我国在多个地区进行了小蚕人工饲料共育示范,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如东县蚕桑技术指导站、巴贝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嵊州陌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研究单位,为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工厂化、规模化和智能化的探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7]。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选育出几个对人工饲料摄食性较好的家蚕品种,如优食1号[8]、菁松×皓月[9]、桂蚕5号[10]等,但是人工饲料育的成绩尚未达到全龄桑叶育的水平,主要表现在发育整齐度差、弱小蚕数量多、淘汰率高、茧层率低等方面[11]。今后仍需继续进行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的筛选和培育,进一步选育适应不同养蚕地区的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从而加快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实用化和生产推广。
本研究对苏州大学生物资源与功能基因学研究室育成的家蚕新品种苏秀×春丰的2个原种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旨在鉴定该品种原种是否适于小蚕饲料育大蚕条桑育的省力饲养模式,并为进一步开展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家蚕原种:苏秀和春丰,均由苏州大学生物资源与功能基因学研究室保存;桑树品种:育71-1,树龄6年,拳式低干树型养成,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桑园;人工饲料:粉体人工饲料,桑叶粉含量30%,购自重庆正佳饲料有限公司。
1.2.1 人工饲料的制作 按照粉体人工饲料的质量加入1.7倍的纯净水,搅拌均匀,放入容器内固定形状,高温高压(121 ℃,101 kPa)灭菌15 min,冷却至室温后在4 ℃条件下储藏备用。
1.2.2 家蚕饲养 选取苏秀、春丰各2个蛾圈催青。试验组为人工饲料和桑叶混合育(AD+ML):1~3龄采用人工饲料育、4~5龄采用新鲜桑叶育,1~2龄各给饵1次,3龄饷食和48 h各给饵1次。1龄温度28~29 ℃,相对湿度85%~90%;2龄温度27~28 ℃,相对湿度80%~85%;3龄温度26~27 ℃,相对湿度75%~80%;4~5龄改用新鲜的桑叶饲喂,每日喂食3次,温度(25±2)℃,相对湿度75%±5%。采用塑料折蔟上蔟,上蔟7 d后采茧调查。待其化蛾后选取同品种同组的雄蛾和雌蛾交配,随机选取各组20个蛾圈,调查产卵数。
对照组为全龄桑叶育(ML):1~5龄均采用桑叶育,按常规桑叶育饲养,其他环境条件与AD+ML相同。
收蚁24 h后调查各区组的蚁蚕总头数和疏毛蚕头数,计算疏毛率。
眠蚕体质量调查以10头家蚕幼虫为1组,称量1组家蚕幼虫的体质量后取平均值作为本组的眠蚕体质量,共称量3组,再取平均值。分别测得AD+ML、ML中苏秀、春丰各自的1龄、2龄、3龄、4龄眠蚕体质量和熟蚕体质量。
分别随机选取25粒雌茧和25粒雄茧,调查AD+ML和ML蚕茧的全茧量、茧层量,计算茧层率。
成虫交配4 h后拆对、产卵,24 h后调查产卵量。
试验所得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用SPSS 19.0软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LSD检验和Duncan检验。
调查了苏秀和春丰不同饲育方式饷食24 h的疏毛率(表1),结果表明,苏秀和春丰的AD+ML的疏毛率均低于ML的疏毛率。同时我们还发现,AD+ML的苏秀和春丰2个品种的疏毛率存在显著差异,苏秀的平均疏毛率为77.68%,显著高于春丰的平均疏毛率55.97%(P≤0.05),说明苏秀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于春丰。
表1 苏秀和春丰不同饲育方式饷食24 h的疏毛率
AD+ML为人工饲料和桑叶混合育(试验组),指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ML为全龄桑叶育(对照区),指1~5龄均采用桑叶育;表中数据为3组的平均值;表2至表4同。表中不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调查了苏秀和春丰不同饲育方式的各龄眠蚕体质量和5龄熟蚕体质量(表2),结果表明,苏秀、春丰AD+ML的眠蚕体质量均小于ML的眠蚕体质量。苏秀原蚕1~3龄AD+ML的眠蚕体质量相对于ML的眠蚕体质量逐龄下降,眠蚕体质量指数由78.37%下降至61.92%,4龄改用桑叶育后,AD+ML的眠蚕体质量指数上升至63.81%,熟蚕的体质量指数上升至80.74%。春丰原蚕1~3龄AD+ML的眠蚕体质量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眠蚕体质量由81.31%下降至67.54%,4龄改用桑叶育后眠蚕体质量上升至68.72%,熟蚕的体质量指数上升至87.75%。采用AD+ML饲育方式处理后苏秀、春丰眠蚕体质量指数变化的整体趋势基本相同,饲喂人工饲料期间,眠蚕体质量指数呈下降趋势,改用桑叶育后,眠蚕体质量指数回升,春丰各个龄期阶段眠蚕体质量指数总体上高于苏秀,从熟蚕体质量指数和全茧量指数来看,春丰的代偿生长能力比苏秀强。
表2 苏秀和春丰不同饲育方式的各龄眠蚕和5龄熟蚕体质量
采用AD+ML饲育方式处理后,苏秀和春丰的全茧量分别是1.40 g和1.43 g,茧层量均为0.34 g,表明虽然苏秀原种小蚕期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较好,但春丰4~5龄采用桑叶育后的补偿效应明显;另外,春丰AD+ML的全茧量是ML的87.20%,苏秀AD+ML的全茧量只有ML的74.07%,也表明春丰4~5龄的补偿效应显著。从茧层率上看,苏秀采用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全茧量虽然较小,但茧层率较高,表明更有利于丝蛋白的合成。
表3 苏秀和春丰不同饲育方式的蚕茧质量
调查了不同饲育方式对产卵数的影响(表4),结果表明,苏秀和春丰AD+ML的产卵数都低于同一品种的ML,但数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苏秀的AD+ML产卵数较ML平均减少了16粒(P≤0.05),春丰平均减少了37粒(P≤0.05),表明人工饲料筛选对春丰产卵数的影响大于苏秀。
表4 苏秀和春丰不同饲育方式的产卵数 粒
新品种苏秀×春丰于2020年12月通过了国家审定,新品种的主要特点是茧丝长长、纤度小、洁净高和强力强,适合缫制6 A级生丝。我国目前养蚕主体主要是小农户,相对分散,新品种的蚕种分发给小农户饲养再集中收购蚕茧相对较难,和其他品种的蚕茧混合缫丝,不能体现出新品种的优良性状。为此,新品种的推广主要选择饲养技术成熟的规模化基地集中饲养,统一管理,并做好蚕茧的集中收购和加工。近年来,在规模化共育室中逐步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养蚕的效率。本文调查了新品种苏秀×春丰原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为新品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筛选积累了基础数据,今后在保持新品种种性不变的前提下,将不断进行筛选,提高新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为新品种推广奠定基础。
本研究采用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对育成新品种苏秀×春丰的2个原种苏秀、春丰进行适应性筛选,统计结果表明,2个原种对人工饲料还是具有一定适应性的,表明新品种的小蚕人工饲料育具有可行性;AD+ML的中系品种苏秀的疏毛率高于日系品种春丰,苏秀蚕茧的茧层率高于春丰,AD+ML的茧层率相比于ML有所提高,苏秀在AD+ML条件下有利于丝蛋白的合成,依据疏毛率和蚕茧茧质数据,发现苏秀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较春丰强,未来的选育进程可能会比春丰更快;另一方面,4~5龄采用桑叶育以后,春丰的眠蚕体质量指数显著上升且大于苏秀,这表明日系品种春丰原种的代谢补偿作用较中系品种苏秀强,表明春丰原种对营养不足条件的抗逆性能更好。筛选后的原种生产一代杂交种,是否具有亲本的遗传特性,值得深入探究。
3.3.1 人工饲料成本需要降低、饲料稳定性需要提高 本研究采用的饲料由重庆正佳饲料有限公司提供,饲料质量可以满足对新品种的适应性调查,但由于目前市场上的使用量较少,导致饲料价格偏高,也会影响人工饲料的推广;还需要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饲料的成本,保证饲料的质量。
3.3.2 适合中小规模化农户的人工饲料饲养技术标准需要建立 虽然目前在实验室和无菌室已经实现规模化家蚕人工饲料育,但面向农村基层的家庭农场共育室,还没有建立人工饲料的供应保障体系,没有给饵设备以及饲养技术标准和防病技术标准。可以预见,未来5年,家蚕小蚕人工饲料育将成为推动我国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迫切需要因地制宜,通过技术集成和创新,建立适合中小规模化农户的人工饲料饲养技术标准,推进家蚕人工饲料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