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逆行胆囊次全切除术对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03-09 16:16彭献景陆学安
医学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液胆囊炎胆囊

彭献景,陆学安

(东海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东海 222300)

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是一种胆囊功能异常性疾病,主要由胆囊结石、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引起[1]。结石性胆囊炎为慢性胆囊炎常见的病型,若治疗不及时,胆囊炎症持续存在、结石不断增大,可引起胆囊功能障碍,影响机体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加大患病风险[2,3]。手术为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案,通过手术切除胆囊,可有效清除胆囊结石,消除胆囊炎症,改善预后[4]。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是临床常用的术式,但临床关于胆囊全切除或次全切除的争议不断[5]。本研究主要探讨腹腔镜逆行胆囊次全切除术对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1 年3 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58 例,根据入院时间的单双数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4 例;年龄43~66 岁,平均年龄(51.27±4.29)岁;胆囊炎病程1~7年,平均病程(3.75±2.01)年;结石数量2~10 颗,平均结石数量(4.44±0.74)颗;基础病:冠心病7 例,慢阻肺5 例,高血压9 例,糖尿病8 例。试验组男17例,女12 例;年龄42~69 岁,平均年龄(52.68±4.51)岁;胆囊炎病程1~8 年,平均病程(3.92±2.13)年;结石数量3~12 颗,平均结石数量(5.08±1.49)颗;基础病:冠心病10 例,慢阻肺7 例,高血压5 例,糖尿病7 例。两组性别、年龄、结石数量、病程、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B 超、腹部X线平片及临床表现,参照《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 年,上海)》[6],符合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诊断标准;②病程≥1 年且均为连续性病例;③结石直径>4 mm。排除标准:①合并麻醉或手术禁忌证;②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腹腔镜逆行胆囊全切除术:患者取平卧位,下垫软垫,暴露右上腹术区,全麻,分别作3~4 个0.5~1 cm 切口,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钝性分离三角区胆囊管并游离,剥离胆囊动脉并用钳夹夹闭,完全切除胆囊。取出已切除胆囊及结石,生理盐水冲洗。解除气腹,置入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3.2 试验组 实施腹腔镜逆行胆囊次全切除术:手术体位、麻醉方式及入路方式同对照组一致。建立气腹后置入腹腔镜,游离病变胆囊,牵引肝脏、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清理胆囊上脂肪,夹闭胆囊动脉,游离并套扎靠近壶腹部的胆囊管。切开镶嵌结石处黏膜及胆囊底部,夹出胆囊结石,直径较小结石用吸引器直接吸出。剔除胆囊壁黏膜,切除全胆囊及胆囊底部前壁,电凝胆囊黏膜止血。放置引流管,解除气囊,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常规静滴抗生素,避免感染。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体液免疫功能、疼痛程度、炎性因子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1 体液免疫功能 于术前、术后7 d,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血清后,使用博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K-280(济南童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免疫球蛋白-M(IgM)、IgA 含量。

1.4.2 疼痛程度 于术后2 h(T0)、术后24 h(T1)、术后3 d(T2)、术后7 d(T3),使用简化McGill 疼痛问卷(MPQ)评估患者痛感。该量表共15 项内容,每项0~3 分,总分0~45 分,分数与患者痛感呈正相关。

1.4.3 血清炎性因子 于术前、术后7 d,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取上清液,-4℃冷藏。使用迈瑞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S-330 测定白介素-6(IL-6)、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L-6;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体液免疫功能比较 两组术后7 d IgM、IgA水平低于术前,但试验组IgM、IgA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体液免疫功能比较(,g/L)

表2 两组体液免疫功能比较(,g/L)

2.3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试验组T0~T3时点MPQ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3 两组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

2.4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术后7 d IL-6、hs-CRP 水平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4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较为常见,结石可堵塞胆囊管,引起胆囊血运障碍,还可对胆囊黏膜造成反复刺激,引起慢性胆囊炎[7]。腹腔镜手术因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预后效果好等优点,在临床中应用广泛[8],但临床对使用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的具体类型仍存在较大争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的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0~T3时点MPQ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腹腔镜全切除术相比,腹腔镜逆行胆囊切次除术的优势突出,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引流量,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几率小。分析原因可能与腹腔镜次全切术不需分离胆囊上黏连组织,可降低分离期间因意外或过度操作而损伤腹腔正常组织,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改善预后有关[9,10]。手术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引发免疫抑制,造成体液免疫功能下降。本研究中试验组IgM、IgA 水平高于对照组,IL-6、hs-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卫力等[11]研究结果类似,提示腹腔镜次全切术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影响小,可维持机体免疫球蛋白在相对稳定水平,还可减轻机体炎性反应,考虑与次全切术手术期间保留胆囊后壁,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胆囊三角区,于近壶腹部结扎并切断胆囊管,减轻对腹腔其他组织的影响等因素有关[12,13]。值得注意的是,腹腔镜次全切术术中需切开胆囊,可能引起胆囊位置改变,故术后应及时实施腹腔引流[14]。

综上所述,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逆行胆囊次全切除术可降低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猜你喜欢
体液胆囊炎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川木香煨制前后主要药效成分在体外生物体液中稳定性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小儿支原体肺炎体液免疫功能与hs-CRP检验的临床意义
维药艾菲提蒙汤治疗异常体液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体液免疫9项指标总误差与不确定度比较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