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层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2-03-09 22:47张珂郑中华
大学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能力培养

张珂 郑中华

[摘 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能否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取决于能否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达成。各类课程深入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在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实施过程、课程教学效果反馈等环节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从而达成课程三位一体教学目标。课程思政建设能够与各类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1-0104-03

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已在全国多地深入推广,成效显著。中国知网收录的相关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从多个维度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高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状况。

“‘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因此,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课程建设,在于通过各类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要在各类课程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植入价值体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最终实现高校课程育人效果和水平的提升。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本质是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各高校大力推行的课程改革。为了有效开展这项改革,较多高校设置了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下面设置课程思政建设办公室,依托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二级学院书记组建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委员会。各高校的教务处是推动本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部门,部分高校也将课程思政建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课程思政建设的本质是课程建设,只是这种课程建设已经超越了原有的课程建设。它既关注课程知识传授,更关注课程价值塑造,确保这种课程建设能够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

(一)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类型

目前各高校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着眼于单门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单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与课程原有的专业知识体系关联起来,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中体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另一类是基于学科专业,以课程群建设为载体,将单门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转变为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就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而言,其着眼于专业人才培养,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达成的育人目标,同样按照“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并将相关任务目标分解到各门课程中。可见,课程思政建设的本质是课程建设。但是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面对当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并巩固其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突出地位不动摇,课程思政建设显得特别重要。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落脚点在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的落脚点在课程建设。基于此,各类课程建设是否能够按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位一体育人目标达成相应的课程育人目标是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重要判断依据。判断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标准需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各类课程蕴含的德育效果是否得到体现;另一个是各类课程的知识传授在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塑造目标达成下是否得到普遍强化,也就是学生在此过程中是否能够更为主动地学习,同时也知道学习的意义所在并获得学习的动力。依据此标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达成将较好地促进专业知识传授和德育的双向融合,实现课程三位一体目标在知识体系、逻辑路线、实施过程的自洽,从而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取得。课程思政建设要以课程原有的知识体系为载体,采用多种方法挖掘相关育人资源,并将其融入原有知识体系中。具体来说,课程思政建设以课程建设为落脚点,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努力达成三位一体育人目标;在课程内容上升级原有知识,植入价值属性,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升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二、课程思政要素在课程目标设置、课程教学、教学反馈等环节的有机融入

课程思政是基于专业课程与学科知识固有体系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课程思政建设是通过一门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实现的。各类专业课程自有其知识逻辑和价值逻辑,但是以往对其价值逻辑缺乏关注,因此应该在原有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考核以及课程目标达成等方面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开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及方法论。开展课程思政建設,要将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炼成为价值逻辑,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知识逻辑,实现其传授知识与价值塑造的功能。

(一)课程思政定位是课程目标设置的重要依据

课程思政的基本定位在立德树人,通过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在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协同育人功能。各专业课程目标设置需要以此作为重要依据,结合各专业、各课程培养专门人才的特点,在各门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设置有多种划分,就课程目标的考核要求而言,课程的知识可以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定位,可以将德育元素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学科历史人物故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支配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的生成逻辑和规律以及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展示学科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改造社会而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学生认识与亲身体验相关专业知识的存在性。将诸如此类的育人活动及要素实施分类,并由教师、学生进行观察,经过探讨分析形成改进要素,体现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并做到持续改进。

(二)引入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开展课程教学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课程,要以润物无声与盐溶于汤的形式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要素进行有机融合。高校教师在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一般规律和实现学科知识育人功能的基础上,运用有效的教学技术,在各专业课程中将课程思政教育要素融入教学内容梳理、教学实践过程、学生受益反馈等全过程中。

高校教师在各专业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教育要素,必须保留专业课程的科学性和体系性,不能随意拆解专业课程的知识逻辑,也不能生搬硬套地将课程思政教育要素与专业课程的具体知识点相结合。授课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知识产生背景、专业知识相关人物,灵活地嵌入课程思政教育要素,将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相统一。

(三)基于教学反馈实时优化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成效主要看学生的受益情况,判断课程思政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看其课程开设是否有助于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为了全面把握、优化课程思政建设过程,需要实时关注教学反馈,特别是相关教师与学生对教学的反馈。相比专业知识的考核,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否达成的考核方式难以把握,这主要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达成需要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做到知行统一有两点要求:一是学生知晓思政教育的内容,二是学生愿意在生活、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践行思政教育的要求。

基于教学反馈实时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教师要全方位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并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实时修正完善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

三、课程思政建设能够与其他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课程思政建设深耕与拓展课程育人领域及功能,为各类课程建设创新赋能。高校要持续改进课程立德树人的过程,与其他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完成对课程、学科专业的建设,成功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课程思政助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高校的使命是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多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知识学习等多个方面。马克思指出,“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讲,任何社会形态都是人得以成为既定社会需要的前提,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异常重要。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集中体现在人类的知识结构中,包括意识形态与生产能力两个方面的知识。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各领域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必须要拓展。高校培养人才需要通过各类课程教学来实现。高校以专业或学科为单位,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就课程的数量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数量上是比专业课程少的。此外,各类课程涉及的知识,有不少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思政建设的各类课程无疑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专业课程的学科历史、理论知识、实践案例中天然地蕴含着思政教育元素,需全面挖掘其育人要素,并将其合理运用于课程教学中,这将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二)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都是从高校人才培养各环节,考虑人才培养全过程性、全课程性、全员性,把握各类课程育人体系,探索人才培养规律并将规律用于人才培养实践。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逻辑路线是将课程作为中心环节,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将相关指标或观测点有机融入各类课程中作为课程达成度,以此开展持续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当前教育部的重点改革项目,是提升本科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核心理念是OBE理念(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中的“成果”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等不同模块内容,体现了课程、专业、学科、毕业学位等方面的不同要求。而课程思政建设是通过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作用,完善思政理论教育中包含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等方面的共性教育以及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所需的个性教育。两者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有较多的相通之处,可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有机融合。

(三)课程思政赋能“金课”建设

“金课”的“两性一度”是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建设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以及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保障是建设好“金课”,而建设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以及培养一流人才也是建设“金课”的目标。建设“金课”的重点是建设好一门门课程,不断地淘汰“水课”,持续地将各类课程建设成为“金课”。课程思政中蕴含着“两性一度”的合理内涵: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对原有专业知识体系的一种重建。将重新整合的知识运用于课堂教学,体现学习知识既是为了服务人民,也是为了解决实际的复杂专业问题,将知识转化为生产能力。这要求教师必须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梳理出知识的逻辑结构,同时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各类专业课程学习中,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课程思政赋能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社会实践、虚拟仿真等,顺应新时代要求,实现提升各专业的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

四、结论

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回应新时代高等教育使命要求的重要探索。高校作为课程思政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受益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课程建设为落脚点,高度关注课程本身,设置课程的三位一体育人目标,优化其原有的课程知识体系,体现课程的价值属性,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以课程思政建设为重要举措,将其与其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紧密结合,共同提升高校育人的质量和水平。高校各类专业课程建设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而在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显得尤为重要。总体而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努力构建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相统一,实现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新时代育人课程体系。

[ 参 考 文 献 ]

[1] 邓晖,颜维琦.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上海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16-12-12(8).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 孙麾,郝立新.唯物史观与中国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4] 申天恩,斯蒂文·洛克.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J].高校教育管理,2016(5):47-51.

[5]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责任编辑:庞丹丹]

2696500511301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能力培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