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微小说的构建,其实更需要那个“支点”。于德北的《看不见的牛》,丈夫与妻子各自的不甘、郁结与怨气,以致临近结尾各自似有若无的所谓希望,本是两条线,虽不乏交叉,但要在微小说仅千余字的狭小空间里不写丢、不写漏,不写偏,最后一同道出人世无常的一丝苦涩,唤起读者五味杂陈的一声叹息,实难做到。本文找准了那个“支点”,用那“看不见的牛”,将上述一切串联到一起,轻松撬起。举重若轻之中,透出作者厚厚的功力,留给读者深深的遐思:我们生活中的“那头牛”,又是什么呢?
田洪波的微小说《苏雅的过去》以细腻真情见长,此篇最后,让人心头一震,父亲一夜间泛出的白发细节,是如此刺人眼目,让读者泪奔。我们常说,细节是支撑微小说的灵魂,经典的微小说作品总是在细节上做文章,在结尾时如足球比赛中的临门一脚,爆发出应有的艺术能量。当然,此类亲情题材并不好写,视角的选择非常重要,作品虚拟了苏雅这个明星朋友,以她最后资助贫困大学生的行为与父爱的光辉遥相呼应,彰显了亲情力量的可贵和有益延伸。
葛勇的《来自天堂的承诺》,构思比较新颖,这是本篇微小说成功的关键。小说的主题讲到了善良与诚信。朋友遭遇急难时,“我”毫不犹豫出手相助,即使自己处境不顺,也没有落井下石地向对方追逼债务;罗大志一家接连遭遇不幸,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做人的底线,父债子还,用十年时间兑现了当初的承诺。这篇小说没有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却表达了深切的人文情怀,将普通人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人与人之间的深度关怀以及对自我和他人尊严的高度尊重,诠释得淋漓尽致,讀来倍感温暖。
特约栏目主持/袁炳发
获病入院以来,这是我能听闻到的所有关于这个家庭的种种细节。夫妻二人,丈夫病了,确诊是肝硬化,已经到了代偿期的中晚期,有腹水,肚子略略凸起;妻子是个干净利落的人,思维简单,脾气硬,一直想活个样子出来,话里话外能听明白,她是不蒸馒头争口气,想把家过起来,给屯里屯外的人看看。他们有一个孩子,是男孩,在南方打工,多少年没回家了。他们家住放牛沟,其实距离这家三甲医院不远,坐公交四十几分钟就到了,可是家里有急事,妻子却不能回去。
丈夫就在医院附近上班,在生产资料市场帮同村的一个老板看摊儿。他嗜酒,每天都喝,先喝白酒,后喝啤酒,就算是肝区疼痛,肚子鼓胀,他也不肯停歇。
他大高个儿,人长得不孬,衣着时髦,一双皮鞋擦得锃亮。他似乎一点儿也不怕死。在医院住院期间也是,打完针就出去喝酒,喝完酒回来吃方便面,吃完方便面就和妻子吵架。
吵架的原因只有一个——牛。
他们家里养了一头母牛,大概是女主人过于精心,这头牛养得很好,眼大如铃,炯炯有光,一身的毛油洗过一般滑顺。牛贩子几次上门求购,出价最高的时候,接近五万,但女主人没舍得卖。为了防止丢牛,她还打了一个铁链子,每天拴在牛脖子上,以此防备万一。母牛争气,怀了犊子,就在丈夫住院期间,牛犊下生了,竟也是一个母的。所谓母牛生母牛,三年五个头,是喜事儿呢,可丈夫为什么高兴不起来呢?原因只有一个——牛是妻子的同学兼初恋帮衬着买的,讲好三年以后还款,利息是一个牛犊。
在丈夫看来,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说他们没事儿,骗鬼鬼都不信。
他和妻子吵架,吵完架就站在走廊深处打电话,给亲戚或朋友,口气直白又尖利:“我相信?我相信个啥?我不出院!为啥出院?凭啥出院?让她把牛卖掉!卖掉,一了百了……这医院一天到晚跟吃钱似的,她不卖牛咋办?家里就那六亩地,一年能出几个钱?她不卖牛,她不卖牛,我就卖命!”
一遍一遍,全是这话。
那妻子也打电话,一边打一边哭。为啥哭?屋漏又逢连阴雨,家里那头母牛生下了牛犊,可是牛犊子病了,上下没个着落。牛是她让公公帮着照料,可公公有脑血栓,除了能喂牛,其他的,一点儿主意也没有。
她给公公打电话,急得火上房:“爸,我已经打听了,你去镇上找张兽医,让他从大牛身上抽点儿血,给小牛打上,兴许就好了。你不能眼看着小牛死啊,它活了,养三个月,那就是钱啊!”
一遍一遍,全是这话。
可是公公听不明白。
她打电话——应该是给丈夫口中的同学兼前男友:“你不能去我们家,他跟黑眼疯似的,油盐不进,你去了,他更得闹翻天了。牛不能卖,我顶个恶名,为了啥?我不信这个家过不起来,我能挣钱,一定能挣钱,我得劝他,让他戒酒,给他治病。我得给他们看看,这个家不是笑话,谁也别想看我笑话,你帮我找一下张兽医的电话,我给他打电话,我给他发红包,让他救救小牛。”
一遍一遍,全是这话。
那头牛成了矛盾的焦点。
两天了,病房里一刻也不得消停。本来丈夫的病是已经见好的,腹水下去了,各项指标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亮光就在前头。可是,他连连喝酒,刚刚安静一点儿的肝脏又闹腾起来。医生很生气,护士很无奈,可是面对这样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终于又到了新的一天,丈夫的情绪大好,他决定戒酒了,决定积极配合大夫治疗。原因只有一个——牛。小牛死了,张兽医来得太晚了,他到的时候,小牛已经奄奄一息。妻子绝望了,她决定卖牛。丈夫并不知道,她卖牛不是为了给他治病,而是要和他离婚。
他们似乎都有了希望。
可这希望展示给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这一天的傍晚,丈夫的父亲、妻子的公公,那个得了脑血栓的老人“挎着筐”来了。他站在病区门口——疫情期间,没有核酸检验报告,他是进不了病房的——大声冲里边儿喊:“牛丢了,牛丢了啊,丧尽天良的盗牛贼把后墙给刨开了,他们割下牛头,把牛偷走了!”
作者简介:于德北,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1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长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为止,在《作家》《小说选刊》《北京文学》《小小说选刊》等几百家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500余万字。获第三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2009年《美丽的梦》获“冰心图书奖”;2018年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另获得过长白山文艺奖、君子兰文艺奖、公木文学奖等奖项。有作品被译介到日本、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318150055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