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现如今,我国已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开启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任务。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要以乡村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支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要培育壮大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协同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多向提升乡村价值。
在我国,交通不便、远离城市的山区是贫困的多发地,但也正是因为山区远离城市,所以生态环境一般都很好,当地的农产品也大多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基于这样的现状,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湖州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指出要是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在习总书记“两山论”的指导下,全国各地的贫困山区不断挖掘自己的优势,依托当地的特色和特产,走出了一条条“既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路。
笔者长期在乡村工作,发现林下经济已经成为各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为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笔者依托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乡村味道”理念,并依据当地的林下产品研发出多套美食套餐,为当地发展林下经济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林下经济成乡村致富重要产业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包括林下产业、林中产业、林上产业。现阶段在农民增收致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林下经济,主要是林下经济作物、林下粮食作物和林下禽畜业。
林下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药等。据笔者了解,很多地区种植了木耳、香菇、蘑菇、灵芝等菌菇,还有的地方在林地间或林下种植了罗勒、薄荷、蒲公英、马齿苋、菊花等具有一定食疗功效的作物。
林下粮食作物主要包括稻类、薯类、豆类等,一般是由农户在林下和幼林地行间、株间空隙地种植,这种套种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可以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林下禽畜业分为林禽、林畜、林蜂等,这是一种循环经济,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林中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养殖的动物种类,进行合理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一条新路子。林禽模式多为速生林下利用自然生长花草或人工种植牧草,在林边设围栏,在专家指导下科学有度地养殖柴鸡、鸭、鹅等家禽。利用树木为家禽遮荫、挡雨,成为家禽天然的“氧吧”,不仅通风降温,还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林畜模式主要是在林地下养殖牲畜,一是放牧,即林间种植牧草,发展牛、羊、猪、肉兔等养殖业;二是饲舍饲养家畜,如林地养殖肉猪,由于林地有树冠遮荫,夏季温度比外界低,所以比普通封闭畜舍更适宜家畜的生长,现在市场上就有很多“土”字号的生猪产品。林蜂模式是根据现有林地蜜源的种类和面积,人工种植四季蜜源植物,如洋槐、乌桕、荆条、五倍子、冬桂花等,并在林中养殖蜜蜂,既达到绿化造林的目的,又能获取蜂产品。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在发展乡村经济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中,林下经济这种乡村致富模式发挥出的效果有目共睹、功不可沒,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比如,北京市通州区县的军屯村依托村内林木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种植菊花、丹参、射干等中草药,以及赏食百合,并以此为特色,整合村庄资源,确定了“一轴、两带、多片区”的村庄产业功能布局。军屯村林下经济全面“开花”后,带来的直接效益便是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军屯村休闲观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提前完成村集体增收50万元指标任务,带动约30名农民实现就业增收。
挖掘“乡村味道” 延伸林下产业链条
乡村要振兴,光靠林下经济并不够,还要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林下产业的深层次、高质量发展,从而推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振兴。为此,笔者提出了“乡村味道”理念,并认为乡村振兴工作应抓住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恰恰需要乡村味道来补充。
所谓“乡村味道”,是指乡土文化、乡情、乡韵、乡土的气息,其中乡村美食味道是最重要的内容,所以接下来要说的“乡村味道”就是指乡村美食味道。乡村美食味道有别于都市味道,是乡村的烟火、乡村自然纯朴的味道,其核心是实实在在,不经任何特别雕琢。
乡村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菜系文化的来源地。农耕文化在中华大地延续数千年,农民在土地上耕种,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日常劳作和所有的收获都以裹腹为本,只有在农闲或猫冬时才有时间研发各种美食来调剂生活,亦称“打牙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乡村味道为中国菜系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和文化基础。可以说,乡村味道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属于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源于菜系文化又高于菜系文化。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不少地方成为了“空心村”,只有老弱病残留在村里种着几亩薄田,虽说吃穿不愁,但是物质生活也不算丰富,精神生活更是匮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乡村味道便可以在其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通过开发乡村味道,可以让留在村里的人都动起来,通过美食产业,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让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区域性的消费和经济增长。
说到乡村味道,就不得不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现的农家乐。农家乐为乡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推动了乡村文化的进步,繁荣了区域经济,带动了就业,促进了消费,拉近了城乡距离,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书写了靓丽篇章。作为农家乐的重点经营项目——农家菜便是乡村味道的一种,但是农家菜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个现实问题:对本地食材的开发性不强,往往是几个菜式经营得好,全村的农家乐就都做一样的菜式,同质化严重,进而演变成恶性竞争。
为此,笔者认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一定不能再走老路,要牢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应该针对地域或者个体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比如,笔者针对军屯村林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利用当地产的林下菌类、野菜、杂粮等开发出“大运河套餐”,菜品包含宫廷栀子黄米梨糕、宫廷奶香糯米梨糕(可碗上,亦可包装食品)、纸皮野菜团子(这可以成为军屯特色,如通州硌炸)、韭菜玉米烀饼、苹果蜂蛹冰淇淋冻(此可成为特色冷食)等。当地村民掌握了这些菜品的制作方法后,已经形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军屯食礼”套餐,利用毗邻环球影城的优势开展销售,效果十分理想。
笔者认为,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来自乡村的无污染、纯绿色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种养殖于山间林地里的经济作物、畜禽等,越来越得到都市消费者的喜爱。为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各地应结合本地的林下经济产业,充分挖掘当地的“乡村味道”,让乡村味道成为优质林下农产品的最佳推广渠道,推动林下产业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