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占锋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黄河精神已逐步发展为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柱石。然而,我们面对的也已不是昨日之世界,而是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根据新的时代要求,重铸中华民族的黄河精神,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加迫切。
(一)百年大变局的本质是人类对全球性困局的突围
这个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本质是人类社会破解全球性发展困局的自我救赎。最近一百多年来,随着西方文化占据世界发展的主导地位和西方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不仅掌握了通过破坏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手段,而且也掌握了毁灭人类自身的武器。物质生产方面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和无限放大的个人追求的结合,一方面是对自然过度开发造成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平衡、资源枯竭,不仅破坏了自然界的和谐,而且破坏了人和自然的和谐,严重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这些问题,无论哪一项不能得到解决,人类社会都可能解体,走向毁灭。另一方面物质成果的刺激导致的欲望膨胀,既是点燃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对抗、甚至是大规模战争的引火索,又是造成赤裸裸的拜金主义盛行,人际关系冷漠、孤独、尔虞我诈、人格分裂、精神空虚、杀人、自杀事件的助燃剂,这些都足以使人失去生活应有的快乐和本来的意义,甚至可能导致人类社会的最终解体。
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积极的变化正是人类对这一全球性困局的突围。中央党校教授罗建波认为,这些变化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经济全球化之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不断孕育和成熟,人类的生产模式、生活模式、交往模式必将发生革命性变化,经济全球化也将迈向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二是世界经济重心之变。随着亚太地区的快速发展,延续几个世纪之久的大西洋时代正在走向大西洋与太平洋并驾齐驱的新时代。三是国际格局之变。随着一大批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的态势更加明显。四是全球治理结构之变。随着部分西方国家国际责任意识的明显下降以及新兴国家对全球治理的广泛参与,全球治理的理念、机制和形式都在发生显著变化。五是人类文明多元之变。随着众多亚非拉国家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文化自信,人类社会的文化、观念、思想和制度正变得日益多元。
这些都充分说明世界正在进入动荡变革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这个大变局,既使中国“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为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并由此提升自身国际话语权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这个大变局之下,重铸黄河精神,贡献中国智慧,将显得尤为重要。
(二)解铃系铃,破解人类发展困局必须从“厚德”着手
人类社会要走出这个困局,就必须找到能够破解困局的钥匙。这个钥匙就是更能推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主导文化。
哪种文化能够成为主导文化,主要是由人类发展的历史时期决定的。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主导世界发展100多年,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社会基本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加快发展,满足人类物资需求是主要矛盾。而以分析思维方式为主,强调克服自然,战胜自然的西方文化则较好地适应了这个需求。这种思维方式和推崇个人、自由的思想意识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一方面通过分析、实验,实现了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进而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人们贪得无厌的欲望,导致了人类社会全球性发展困局的形成。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人类生活物资严重匮乏的矛盾已经得到极大缓解,但西方文化指导下竭泽而渔的掠夺式发展造成严重问题也已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解铃还须系铃人。主导文化制造的问题,还需从主导文化入手寻找破解的钥匙。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大量事实证明,中华文化正是破解人类发展困局的最好的主导文化。
中国哲学一直以辩证思维为主,注重对立统一,特别注重统一、注重和谐,认为和谐、对立的融合是最重要的。中国哲学所讲的天人关系就是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在古代,对于“天”,有的说是上帝,是万物的主宰;有的则认为是最高原理。得到普遍认可的是宋代思想家、哲学家张载的观点。他说天人合一就是“乾坤父母,民胞物与”:天地就是人类万物的父母,人类万物都是天地所生,都是同胞、伙伴、朋友,包含了爱护自然,维持生态和谐的意义。在价值观方面,中国比较重视人伦,但将人伦不能轻视人格尊严,更不能高于“德”。厚德才能载物。而“乾坤父母,民胞物与”思想同样也属于“德”的范畴。所以,“德”是中西文化的一个根本分野。只讲发展而不顾“德”,必然导致各种失衡,最终害人害己。“厚德”自然就能载物,就能协调发展。习近平同志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把中华民族精神的“厚德载物”内涵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冠疫情生死考验面前,之所以傲慢的欧美国家哀鸿遍野,而中国“风景这边独好”,根本原因也在这个地方。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为何能够做到“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既有我们的体制优势,千年文化传承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黄河精神也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精神作用。我们在国内疫情稍微稳定之后,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医疗和防护用品,派出数十支医疗队帮助他国抗疫,更是凸显出中华民族“厚德”的民族精神。
与中国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方国家推进防控措施之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论领导人还是普通民众,大都认为自由高于一切。有了自由,百毒不侵,也不用考虑他人的权利是否被侵犯。面对全球感染者近亿、死亡数十万的残酷现实,他们仍能大规模聚集,高喊“新冠病毒是骗局”!愚昧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中西文化孰优孰劣,人类社会近几年的发展实践,特别是这场新冠疫情已经做出了判断。
(三)人类的明天是中国文化主导的中西文化相辅相成的新时代
中西文化较量,不是简单的要向西方国家输出我们的文化,更不是要以此取代西方文化,而是通过两种文化交锋,找到更有利于人类走出困局,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文化。
客观地说,中西文化各有长短,都有糟粕。为了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关键在于谁为主导文化。主导文化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以中国文化为主导,正是要以强调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保持好自然生态平衡,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关系,在“厚德”基础上,加快发展。
西方文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问题也曾引起西方思想界的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基本上是欧洲人打欧洲人。战后他们就反思,自认为文化至高无上的欧洲为何要自相残杀?施本格勒写了一本《欧洲的沦亡》,直言欧洲要垮台、要灭亡,仰望东方。当时中国的《老子》《庄子》非常流行。《老子》的德译本就多达五六十种。二战后,他们死的人更多。于是,欧洲再次出现仰望东方的反思热潮。这次增加的中国文化又增加了禅宗、中医和易经。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从他的哲学基础出发得出结论,西方的文化将来要消灭。再到上世纪后半期,西方兴起的模糊学、混沌学,实际上都是对西方文化排斥综合思维这一致命缺陷的认知和补救。
德国哲学家、科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因为发明数学“二进制”,被誉为“计算机之父”,本人也颇为此自负。但他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后大为震惊。原来2000多年前的《周易》即有二进制,且一直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伏羲作八卦。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优势在综合,在从大局出发、从全局出发,更容易发现规律、把握方向。人类社会的明天应该是在中国文化主导下,把握发展方向、总结客观规律,西方文化发挥分析思维优势,加快自然科学发展,共同推进人类社会在“厚德”的基础上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正因为如此,作为民族文化最精粹的体现者,黄河精神正是中华民族面对百年大变局所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