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坐标

2022-03-07 03:38江苏张伟清
金山 2022年11期
关键词:梦溪笔谈沈括镇江

江苏/张伟清

有城市,一般就会有雕塑。城市雕塑因与城市历史风貌和地域文化相结合,成为一座城市精神的物象代表。我喜欢的城市雕塑不多,但我对镇江梦溪广场的沈括雕像情有独钟,它是我最熟悉、最崇拜、最敬仰的一座城市人物雕塑。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县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晚年在镇江寿邱山下的“梦溪园”居住八年,完成《梦溪笔谈》巨著,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我国当代科学家钱伟长说“这座坐标就屹立在镇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有幸在镇江师专工作,那时梦溪广场叫东门广场,周边只有少量高楼,中间绿岛有小道可供市民进入花坛休憩。1992年9月底,为迎接镇江首届金山之光艺术节,市政府在此竖起了大型花岗岩沈括雕像和浑仪、浮漏两座浮雕。我目睹了沈括雕像的落成。这组雕塑是当时市区最大的雕塑,其中沈括雕像高11米,长袍迎风,手握书卷,面带沉思,眺望远方,气韵生动,集儒者风范和科学家的睿智于一体,展现了沈括立足自然、探究世界的宏远志向和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治学精神,透射着镇江城市的风骨和抱负;两座浮雕各高2.5米,宽3米。有人介绍,作品出自镇江女雕塑家朱乃罡等人之手。

那年,市政府正巧在广场举办国庆大型灯会,花坛旁布置了各式彩灯。夜幕降临,火树银花,异彩纷呈,灯光下的雕像光彩夺目。10月8日金山之光艺术节隆重开幕,一批海内外客商光临,经过东门广场,纷纷问起沈括雕像,沈括雕塑走向了世界。不久广场改名梦溪广场,环城路更名梦溪路。

我最早知道沈括,是在中学学到选自《梦溪笔谈》的《雁荡山》课文,但真正对其有所了解,是我到镇江之后。镇江师专坐落寿邱山,与沈括有着天然的血脉关联,主教学楼叫“梦溪楼”,1991年新校门移建梦溪园巷,与1985年市政府恢复修建的“梦溪园”对门。我们中文系王骧教授长期研究沈括,97岁完成100万字《梦溪笔谈》全注本,他经常跟我们讲到沈括和《梦溪笔谈》。耳濡目染,我对沈括加深了认识。

沈括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聪慧,勤奋好学,14岁时看完家中藏书。受家传影响,自幼对科技、医学和军事等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常年随父宦游,增长了很多实践知识,也培养了他遇到问题肯动脑筋、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品格。据传他少年时读到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曾批之“荒谬”,他认为芳菲既然已经开尽,怎么又说山中桃花才开呢?于是第二年四月去了深山,吃惊地发现山中桃花开得正盛,知道自己错了。他发现,气温是随着山的高度而降低。后在《梦溪笔谈》中写出了这次实践得出的结论:“平地三月花落,深山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沈括是政治能人,撇开其起伏陡转的仕途不谈,他在科技史上贡献巨大。《宋史》记载,沈括著述有22种155卷,但存世不多,其中《梦溪笔谈》有26卷,还有《续笔谈》3卷和《补笔谈》1卷,记录了他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解释。《宋史》称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他最早发现磁偏角,比西方早400年;最早命名了“石油”;提出的“应弦共振”,比西方早500年;首创“隙积术”和“会圆术”,比西方早600年;发明的木刻立体地形图,比西方早700年;首倡“十二气历”,与今天公历相似,比西方早800多年。

中国四大发明宋代有三,沈括详细记载了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使其得以后传,其中毕昇的发明,时人以沈括的字命名“沈存中法”。他取消了测量天体方位的浑仪上的月道环,放大窥管口径,使其使用方便,又提高了观测精度。他把古代测定时刻的漏壶上的漏管改做直颈玉嘴并下移,使流水更通畅,壶嘴更坚固。

为彰显沈括的科技贡献,1979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沈括星”,从此太阳系里闪耀起沈括名号的光辉。

沈括雕像竖立后,吸引了师专师生的关注。有一天,我在东门广场偶遇几个学生正在欣赏沈括雕像,眼前的“沈括”,气宇轩昂,凝结成岁月的风景,仿佛透过千年的历史,向着来往的人们诉说着昔日的故事。我们一时兴起,一起上前端详。跨过车道,跨上绿岛,也跨越了时空。置身在三个雕塑之间,我们仿佛走进了纵深的历史隧道,感受到充满沧桑的历史脉动。仰望雕像,轻轻触摸浑仪、浮漏,就像在翻看一本厚重神奇的天书,触发无限的遐想和思索。有位同学说,这组雕塑与“梦溪园”交相辉映,它们共同留下历史根脉,激活时代记忆。有的说,这些雕塑竖起了沈括科学精神的大旗,将激励全市人民以科学为炬,点亮梦想,开创未来。还有的说,我们要好好学习,传承好沈括精神。

1992年年底,我调离了师专,但一段时间常常经过梦溪广场,每次都会放慢脚步多看沈括雕像几眼。“他”静静地站在那里,默默守望镇江大地;面朝正东路,又像是外出散步,正走在回“梦溪园”的路上。有几次,我看到有几个年轻人,虔诚地给沈括雕像献花。

21世纪以来,广场周边陆续建起了一些现代化的大厦和新的住宅小区,道路拓宽,绿岛几经改造,覆盖一片新绿,生态精美,不再让人进入,这里构成了一派都市风光。人们对沈括雕像的情感始终没有改变,并一直关心维护。一度,有细心的市民发现其基座被长年的风雨侵蚀而破损,主动反映,很快得到修缮。

车流逝水,叶落纷纷。随着时间流逝,沈括雕像在我心中也渐渐淡化。今年高考突然传来全国理科数学试卷第8题,涉及《梦溪笔谈》里的“会圆术”,这一高考试题呈现的“镇江元素”,不经意间把我深藏于心的沈括雕像一下子又送到我的面前,我也猛然想起今年是这座文化地标矗立30周年。近期,我再去梦溪广场,再睹伟大工匠的风彩。凝望沈括雕像,它犹如一柱熊熊燃烧的火炬,又像是一个高高的灯塔,照亮着行人前行之路。

猜你喜欢
梦溪笔谈沈括镇江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沈括的登山包
沈括与《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甲子纳音”构造方法的数学分析
沈括:一个通才的治水路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20世纪以来《梦溪笔谈》语言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