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新赞,李 伟,周 平,尹君亮,刘召阳,王 刚
(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兵团向南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围绕新疆农垦科学院的职责使命,助力兵团向南发展,促进兵地融合,打赢脱贫攻坚战。应兵团科技局提出的鼓励科研院校深入了解各师(团)科技需求的工作要求,由新疆农垦科学院组织院专家于2021年6月20~28日前往南疆进行农业生产及科技需求调研。本文通过对新疆部分地区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有关情况的考察和调研,加深了对新疆部分地区基层农业农村科技服务工作的了解和认识。
调研组一行深入兵团第十一师5团、第十四师224团、第二师27团、29团、30团、37团、38团、第一师托喀依乡以及南疆岳普湖县、英吉沙县、墨玉县等地方乡村开展科技服务工作调研。
调研组一行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考察、深入走访和现场咨询等形式,主要与调研师团(县)主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访惠聚”工作队等进行座谈交流;同时具体深入田间地头、果园、专业养殖合作社,结合农垦科学院科技服务工作的性质、实际情况以及南疆师团(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及管理现状对南疆农牧业生产情况进行生产调研。
第十一师5团、第十四师224团,第二师37、38团等面临种植业需调整优化,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问题。尤其是后3个均为新建团场,现有的种植结构形成时间并不长,种植结构过于单一,主要以种植红枣为主,且存在优良种苗储备不足,新建园存在品种杂,苗木质量差,品种更新替代困难等问题,造成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
第十一师5团处于苹果生产的优势区域,但果园经济效益的优势未发挥,老果园升级改造缺乏有效技术措施,在水肥管理、品种退化、机械化管理等方面问题较突出,优质商品果率低。在畜牧业上存在饲草料营养调配不合理,分段管理技术不到位;第十四师224团一枣独大,产业结构与种植模式单一,缺少标准化技术支撑和标准化示范园,市场风险大;第二师棉花产业上缺乏真正达到“双30”品种和优质高效种植技术;残膜回收再利用技术不成熟,37、38团作为新建团场,灌溉水矿化度高,次生盐碱化风险大,制约产业发展;基层疫病防疫人员力量严重不足,新的服务队伍还未形成,尤其在两病检疫评估方面较为突出。
兵团访惠聚点——第一师阿拉尔市托喀依乡一大队二大队、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古勒巴格村农民种植水平低,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缺乏稳定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兵团扶贫点——英吉沙县托普鲁克乡一村、墨玉县扎瓦镇托格拉亚村与英也尔乡阔依克艾格勒村贫困人口多,文化素质低,耕地面积少,种植结构单一,急缺生产技术指导。这些乡村在农业生产上都存在明显技术短板,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严重制约着群众的增产增收。不少农田、果园管理粗放,缺乏技术人员指导,甚至找不到技术人员。
兵团师团各级对科技服务缺乏制度性常态化的管理办法,现有科技项目和技术服务在团场开展有难度,师团提出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服务的需求无法落实到位。团场缺乏相应与科技对接的部门和人员,承接主体只能是现有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由于现阶段农业专业合作社还不够成熟与稳定,甚至只是因政策导向而注册的有其名无其实职工群体,难以将科技服务与项目合作落到实处。
兵团有关部门应完善和优化相关管理办法,提升向南发展科技服务工作的科研人员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上政策倾斜的力度, 建立以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和服务基层能力等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对在成果转化和服务基层工作中取得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员设立特设岗位,享有低职高聘、基层服务五年直接晋升职称、兑现职称待遇不受单位职称岗位限制等激励机制,提升激励机制力度和科研人员开展向南发展科技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在南疆重点区域(如三依托和八支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以点带面,进行科技辐射带动。由南疆师团提要求,与成果示范单位共同负责确定工作方向和思路,制订具体的示范基地建设和科技服务的实施方案,兵团有关部门在资金方面相应给予一定的支持。
一是科研单位与师里建立稳定和长期的科技合作与科技服务的机制,签订具体的科技合作协议。科研单位与南疆师团的合作方式可以是前端师院两级进行试验示范,开展合作研究,后端瞄准农业合作社,进行成果推广应用,发现问题反馈师院两级解决。二是科研单位要找准切入点和合作伙伴,利用好现有的科技资源开展项目合作和科技服务与扶贫工作。三是科研单位要主动与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建立合作。四是促进兵直科研单位、师级农科所及推广站、龙头企业、骨干农户之间的融合,形成推广合力,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最终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
紧紧围绕新疆农垦科学院职责使命,到2022年,科技服务重点覆盖南疆四地州八支点团场及深度贫困团场,辐射周边地方乡村。到2025年,基本形成南疆农业产业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构建“一个中心,三类基地,协同南疆师局,推进农业技术网络管理”,设立若干帮扶点,辐射全部农牧团场及周边地方乡村,形成运行顺畅的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鼓励科技人员积极投身服务兵团向南发展工作主战场,打造一批亮点突出的科技引领示范基地,精准帮扶若干有影响力的扶贫点,加大宣传报道,扩大对外影响力,提升科技辐射带动力,助力南疆产业发展。
第一,共抓人才培养,提高科技推广能力。组建20 支专业齐全、经验丰富的“科技服务专家团队”,面向南疆师团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示范推广工作,选派专家20~30人在二师37、38团,三师44团、54团,十四师225团开展花生、棉花、农业机械、红枣、苹果、葡萄、牛羊饲养管理等方面常年驻点科技服务,组建咨询专家100~120人在南疆其他地区开展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方面的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扩大技术服务领域和规模,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具有较强服务和推广能力的专家队伍。
加强院师联动,发挥兵团级农业科研和实用技能培训基地的作用,围绕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团场培养现代农业所需的实用技能型人才这根主线,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平台优势,以培育种植、养殖能手,抓好生产型和技能型连队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丰富科技培训方式,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第二,共担推广专项,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结合团场改革要求以及兵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科技推广的新模式,联合师级农科所设立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增强院所服务南疆的实力;积极申报科技推广服务专项,与师农科所合力解决区域主导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建成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典型;把科技推广与兵地融合结合起来,发挥示范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水平提高。
第三,共建利益联合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新疆农垦科学院科研人员大力开展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落实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收益分配办法,充分保障科技服务团队的合法收益,促进科研创新和成果推广。支持科技特派员以项目支持、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有偿服务等形式,与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结成利益共同体,鼓励科技人员在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双向流动,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转移转化。
第四,共建示范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抓住兵团向南发展的良好机遇,发挥农业科技优势,在现有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团队活力,积极对接南疆师团,高标准建设好4~6个精品科技示范基地,逐步完善基地生产、加工、品牌创建等产业链,展示农垦科学院新科技、新成果在农业提质增效方面的作用;高水平服务好一个重点团场综合示范基地,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寻求与南疆企业、合作社合作,双挂牌共建一批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体现我院科技支撑南疆地区产业发展作用。
第五,总结好的经验,完善并示范推广。调研中还发现在基层科技致富的成功经验和当地较为成熟的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如第十四师224团两村养殖小区北京援建项目的运行模式具有可看、可学的参考价值。在居住区附近利用援建项目建设养殖区,小家分别饲养,有效发挥了自家的农副产品、养羊与富余劳动时间的结合,这种“集中建圈、分户饲养”的养殖模式能有效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增收,一年时间羊只数量由1万只发展到2万只。这模式也为下一步品种改良、疫病防疫、畜产品销售、品牌创建等方面技术的普及推广奠定了基础,这种模式值得南疆其他师团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