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树彬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大板镇人民政府,内蒙古 巴林右旗 025150)
合适的土地才能促进植物的茁壮生长,因此在种植玉米时,需要对种植地进行考察,使其符合下述条件。首先需要考虑种植地附近的道路分布情况,要远离工厂,避免土地受到化学制品的污染。其次玉米需要土层较为深厚的土地,并且具有高通透性和土质肥沃等特点,因此种植前需要保证土地质量,进行适当的施肥。最后需要关注种植地周边的水资源分布情况,避免因缺水而出现各种问题。
不同品种的玉米,其适应性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玉米种子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种植环境和气候,以及所采用的耕种模式、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等。玉米的品种根据其生长特性可分为高秆、低秆、早熟和高抗倒伏等,在选种上,通常需要考虑到种子的稳产性、抗病性和高产性,因此常选择杂交玉米品种,如农大698和先玉335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杂交玉米种子。为保证玉米种植的质量,需要将损坏的籽粒挑出。
在选好种子之后,需要选择晴朗、阳光充足的时候将种子进行晾晒,持续两天左右,避免雨水打湿种子。之后需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在选择相关种衣制剂时,为防治病虫害对玉米的损害,可选用杀虫剂成分更高的制剂,若需要预防黑穗病,则可选用杀菌剂成分更高的制剂。
通常,当土壤肥沃程度和灌溉条件满足玉米种植需求的时候,可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反之,若当地较为干旱无法及时进行灌溉,则要适当降低密度。只有结合当地气候进行玉米栽培,才能保证玉米生长环境良好,且每一株玉米都能获取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能力不断提升,我国也即将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即便如此我国少数贫困地区仍存在一定的温饱问题,因此粮食生产问题依旧严峻。相较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粮食产量已逐渐提高,但相较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粮食栽培技术仍然处于缓慢发展的过程。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若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将实现玉米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从而有效解决贫困地区的粮食短缺问题,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高人民的幸福水平。
叶斑病是玉米穗期极容易引发感染的病菌,也是玉米栽培过程中必须重视且重点防治的对象。叶斑病通常分为大斑病和小斑病,大斑病病变常发生于玉米叶片中,严重情况下将会感染到其叶鞘和苞叶上。通常从底部开始扩展,最终感染全株,同时也会出现中上部叶片先发病的情况。出现大斑病的情况有3种,一是种植容易引起大面积感染的品种,二是种植地或环境适合病原菌生长,三是存在大量病原菌。大斑病的病斑通常称梭形,且多呈灰褐色或黄褐色,病斑长5~10厘米,宽约1厘米,有的病斑会更大,或多个病斑相连形成不规则形枯斑,导致叶片严重枯焦。小斑病的感染部位与大斑病相同,果穗也会受到小斑病影响,且整个玉米生育周期都会有概率发生小斑病,其中又以抽雄期和灌浆期发病最为严重。玉米小斑病是气流传播,多次侵染的病害,而且越冬菌源又很广泛,单用一种措施防治效果很不理想。以利用抗病品种而言,因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而影响品种的抗病性。玉米小斑病的发病过程通常会伴随大斑病、茎腐病和黑穗病发生,因此在进行小斑病防治时需要对这3种疾病进行防治。
想要防治叶斑病,就需要从玉米选种阶段开始。在选取种子时要尽量选择抗病性较强的优良品种,田间管理时要注意管控温度,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扩散。此外还需要做好土质管理,定期对土壤进行消毒,减少病菌扩散和蔓延的可能性,在种植幼苗后对于土壤中的养分、病菌情况全面检测,通过加强预防手段,从而使该类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玉米茎腐病的致病因素较多,其中最重要也最普遍的是真菌型茎腐病。真菌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主要由腐霉菌、炭疽菌、镰刀菌侵染引起,在玉米植株上表现的症状就有所不同。其中腐霉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镰刀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6℃,在土壤中腐霉菌生长要求湿度条件较镰刀菌高。茎腐病会导致玉米植株的根部和茎部腐烂变软,从而产生倒伏现象。当出现暴雨等恶劣天气时,受到茎腐病感染的玉米植株会出现茎部便青,并不断从上往下变黄的现象,最终导致茎叶萎缩、腐烂,产生难闻的腐臭味。茎腐病的防治工作通常在玉米灌浆阶段开展。
防治茎腐病,需要提高肥水管理意识,在进行施肥时,要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额外施加农家肥或有机肥,保证养分充足。还需要定时观察玉米植株的生长状况,合理调整种植密度以营造良好的玉米栽植环境,降低发病概率。当出现大面积的茎腐病时,通过喷洒防护药剂起到预防作用,优先选用绿色、环保的药剂,科学掌握用法用量,以确保维护田间良好的生态平衡。
玉米黑穗病是系统性侵染病害,抽穗后出现典型症状。病果穗短小,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都变成一包黑粉,为病菌的冬孢子。黑粉飞散后露出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雄穗有时也形成黑粉包,但常常仅个别小穗受害,有时还发现花器变形呈叶片状。病株大多矮小,只有健株的1/3~2/5,偶尔也在剑叶中脉发生条状黑粉堆。
要防治该类病菌,就应当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黑穗病的病原菌通常是由土壤进行传播的,从而传染种子和肥料,造成大面积且迅速的感染。该病菌在20℃左右,土壤水分达到20%以上时,会进行大量传播。因此必须要在播种前对土地进行消毒和调理,并且选用优良的杂交种,在种植过程间重视对种植地的管理,实时监控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清除出现病害的植株,掐断感染和传播的根源。
首先要加强玉米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避免市场上出现劣质、杂牌和质量差的玉米种子,损害农民的利益。其次要在售卖种子的过程中,向农民科普不同玉米种子的优缺点,以及种植要点,保证农户在掌握辨别种子优劣能力的同时,了解相应的栽培技术。买回的种子需要将其置于阳光下充分晾晒,提高种子发芽率。同时还应在早期进行包衣处理,在晾晒和拌种过程中杀灭病菌,营造出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实际栽植过程中,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遵循“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理念。利用现代技术培育杂交的、具有病虫害抗性的玉米品种,提高市面上优秀玉米种子的比率。在包装售卖前使用多种包衣剂处理玉米种子,有助于灭杀种子自带的病原菌,防止其在苗期受到病害。除此外还需要施加腐熟的农家肥,配合磷肥、钾肥等有机肥,破坏病原菌的生长繁育环境,为玉米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推动农民经济收益的稳定性,保障农民家庭生活的安定性,提高生活幸福感,同时还能够解决我国所存在的粮食短缺问题,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