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未来社区中心的乡村微更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安吉三山村委楼组团改造为例

2022-03-07 14:26朱晓青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建筑与文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村委村民中心

文/朱晓青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教 授

陈 晨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刘博新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讲 师(通讯作者)

引言

2021 年2 月,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实现第二个百年计划的重要环节。浙江省在经过大花园战略、美丽城镇与新型城镇化等改造行动后[1],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扶贫攻坚效果显著,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后扶贫时代下的乡村振兴战略,使得产村人文融合发展,成为未来乡村社区中心营建的重中之重。

三山是“十三五”期间安吉高山扶贫重点村镇之一,全村面积2.8 平方公里,辖9 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754 人①,自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来,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但由于资源与资金薄弱,目前仍是安吉县发达村镇的短板点。相较于对其进行大规模重建或整改,小成本、低技术、可持续的乡村微更新模式更加符合当地情况。总结该类社区中心的演进历程与有机更新模式,对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 乡村社区中心的演进与现状

从1825 年的新协和村、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法伦斯泰尔的理想蓝图到19 世纪末田园城市理念的提出,再到21 世纪伦敦贝丁顿零碳社区的建立与新邻里主义、绿色邻里主义的发展,集体制度下的社区中心逐渐向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转变;从日本新乡村振兴计划下的共享社区营造、新加坡的绿色社区到近年来浙江省未来社区的构想[2],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乡村社区的营建引领了人居对象的跨越式发展。集体制度下的社区中心也逐渐向辐射型的、可持续的低碳模式发展。

近年来,未来社区的营建与运营已成为国际热点。加拿大旨在打造更加绿色、智能的Quayside未来社区,此外,还有欧洲的block 模式,日本的共享住宅等。随着产业的快速变革以及后疫情时代下人居环境的发展需要,社区将作为城市及乡村生活的基本单元,变成更加智慧、低碳与共享的生活场所。

具体到我国的乡村发展进程,在经历了自下而上的产业振兴、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以及精品示范村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后,浙江省的乡村经济发展迅速,社区建设速度快、范围广、社区内经济结构迅速转型,由于浙江省土地资源稀缺,乡村地区必将拥有更加多元的产业模式、完善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以及更加优越的人居环境,以此使得传统农村的居民享受到与城市相当的生活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因此浙江的乡村社区正在由分散的自然聚落向新型的乡村社区空间转变[3]。其中社区中心在数字经济、农旅融合、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条件下,形成了复合性、多样性、平台化的空间,并衍生出了新的功能需求。乡村社区中心在发展中逐渐拓宽了职能范围,新模式、新技术以及新思路的植入,使乡村社区中心也正朝集邻里交往、低碳绿色、交通组织、产业孵化与展示、场所精神与场所记忆营造的未来模式发展。

设计改造的地点位于三山村内中心地块,由原先独立的三栋小学教学楼、办公楼和附属用房组成,占地面积1425 平方米(图1)。通过现场勘探调研,该项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图1 三山村委楼总平与立面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摄自绘)

(1)村民多种服务要求提升与村委楼功能滞后的矛盾。如今新农村建设发展迅速,村民所需的服务要求提升,亟须建立集行政办公、文化展示、村民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多功能村委楼,要求既能融入乡村产业,又能实现旅游展示、自治交流等多种必要功能。

(2)村委楼建筑形态和物理性格不能满足公共中心定位需求。建筑临近村庄主干道,建筑主立面为简单二层外挑廊形式,既没有风貌特色性,又由于前区开阔受阳光直晒,夏季西晒状况严重,热环境舒适性体验极差。

(3)现有空间利用效率低,缺乏现代乡村共建平台的适应性。安吉梅溪村委楼是典型的80 年代浙北农村居民集体建造房。楼前广场和中侧庭院未经设计,使用功能单一、空间限定不清晰、流线交错,空间资源严重浪费。

2 未来场景下的乡村社区中心更新策略

浙江省在2019 年中首次提出“未来社区”的概念,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并设想了建构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九大场景。通过打造五分钟、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营建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将城市划分为一个个民生共享的家园,便于治理的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使其在一定范围内就可享受到“衣食住行、文教体卫”等基本服务[1](图2)。

图2 未来社区场景模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与城市相比,乡村社区具有许多天然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村落居民常年居住于此,形成了富于特色的文化传统,其具有超强的社会性,为乡村社会成员间创造归属感与认同感,使居民间关系密切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二是信息及交通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幅推进了城乡从“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的转型,通过改革、发展和民生之间的高度融合,完善配套产业设施,从而实现乡村振兴;三是在逆城市化的背景下,与过密化发展的城市社区相比,乡村社区的生态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4]。

设计团队基于邻里交往、建筑风貌、绿色低碳的未来职能,提出以下应对性的设计策略:

(1)包容性与小成本:尽可能包容与利用场地中的一切现存构筑要素,通过连接、附着、架空、围合的手段,以金属廊架与立面幕墙一体化的方式,将原村委楼重新组织为兼具村民活动中心、村委行政办公、独立公厕、村民议事厅与旗杆广场等多元功能的新公共组群,旨在以空间的活化利用增加实用功能。在营建成本方面,除本次新增立面与廊架工程外,项目改造全部保留原建筑墙体、结构和屋顶,最大程度节约资金使用,满足当地居民自发组织实施建造的要求。

(2)低技术与识别性:原有建筑体量较小,且缺乏鲜明的立面辨识度,设计将立面造型与垂直遮阳幕墙相结合。遮阳幕墙主要采用100 毫米厚标准型材及简单节点系统,以低技术方案满足当地简易和自组织施工的可行性。同时,为了增加立面的辨识度,设计将村民活动中心和村委行政楼进行简易廊架连接,同样采用与立面遮阳幕墙相同的型材和构造来实施,造型上以三角形附加格栅系统,减少工艺的复杂性,并与两侧建筑立面相协调。

(3)可持续与在地性:项目设计与实施重点在于引导当地政府、乡村创客与原住村民共同参与和支持公共空间组团的运维,突出党建引领乡建的乡村振兴路径,以在地化的产业平台共享、村民服务配套、生态文化展示,使村委楼组团成为小型的公共服务综合体。除此之外,在格栅单元上立面上植入了当地的产业型特色花卉与绿植,有效阻隔西晒能量的同时创造了产业展示的平台。

3 未来职能下的乡村社区中心技术营造

文章将主要从邻里职能、建筑职能及低碳职能三个层面阐述乡村未来社区中心的职能构成。

(1)邻里职能:交互围廊——村民与游客的活力中心

设计遵循中式传统园林中楼、屋、庭、院、廊的元素构成法则,利用建筑内部原有通道的对位关系,附加多用途的廊道系统,将三栋独立的建筑,连结成L 型可遮风避雨的内部交通循环体系,通过围合性创造观、想、坐、看、游的多种行为体验空间及综合型社区邻里中心。整个组团分为广场建筑和内部庭院两个片区,连接廊架采用三个山形构架拼接,呼应三山村背景山体形态。在内外空间分区上,设计团队还搭建了一个通往围合庭院的通透性门廊,进一步强化和限定出了内部庭院与旗杆广场,实现动静分离,内外平衡,化零为整。门廊空间产生了新的场所,朝向外部是照片墙和展示格,呈现乡村党建、村民活动、历史记忆和产业文化的题材。朝向内庭是村民阅读角和创客活动空间,将更多的场所还给村民。廊院新生,村民围坐,动静分隔,相互对望,重塑了地方多用途、多层次的公共活力空间。

(2)建筑职能:星星之火——海徽结合下的识别立面

三山村海拔高,空气能见度高,常有观星爱好者活动。设计采用LED 星光点阵与格栅立面组合的方式进行立面调整。建筑师和电气工程师相配合,设置了800×800 毫米的点阵网格,采用8 厘米的LED 星光,在网格基础上形成多点阵列有机分布的面光源空间,并在照度上进行了合理的计算调控,增强光环境氛围的同时避免眩光。日落而息,华灯初上,改造后的立面形如星星之火,为当地乡村休闲夜经济、乡愁夜归属、村民夜生活提供了标志性的空间节点。

(3)低碳职能:绿色界面——表皮与腔体的双重构造

受地形限制,原村委楼主楼面向正西,前端为开阔的旗杆广场,全无遮挡,夏季西晒问题严重。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设计团队采用垂直遮阳系统作为幕墙,并在格栅单元的立面上植入了当地的产业型特色花卉与绿植,打造了绿色立体的社区生态环境,并同时作为花卉产业的展示界面,有助于产村人文融合发展。幕墙与原有建筑外墙之间形成了一个深度1.2 米的空腔构造(图3),以有效阻隔西晒能量,并制造良好的管廊通风效应。经夏季实测,本设计提供的“格栅+绿化+腔体”三合一遮阳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原外墙立面的能量辐射达80%。

图3 立面空腔构造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结语

乡村未来社区职能下的公共空间对于乡村人居的可持续发展、功能强化、环境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三山未来社区中心的改造依托于该村的文化传统与建筑特色,通过对原有空间的重新组织与利用,激活当地文化脉络,创造村民交往交流平台,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未来场景下的乡村社区中心更新策略能够适应当地情况,满足当地村民的营造乡建平台的基本需求,也能顺应在地性、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乡村微更新趋势。与此同时,探索和寻求针对不同地区和类型的乡村社区中心营建模式,有利于引导后扶贫时代下的乡村振兴发展。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梅溪镇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村委村民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地位的探究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