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营造乡村绿色艺术生活的实施策略*

2022-03-07 07:14仲红俐张一之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居民绿色社区

仲红俐 秦 丽 张一之

(1.常州开放大学,江苏 常州 213000;2.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3.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社区教育中心,江苏 常州 213000)

一、引言

绿色发展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践行习近平绿色发展观对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其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自然生态作为生产力内在属性的重要地位,蕴含着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价值准则[1]。

提升乡村绿色艺术生活品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艺术设计作为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应该成为一支特殊的力量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以实现乡村社会文化与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构建。日、韩、法、美等发达国家的乡村建设实践证明,艺术设计在乡村规划、资源统筹、经济发展、人居环境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因为艺术设计的介入,发达国家乡村的生态环境得到充分保护,乡村旅游产业、农副产品销售、公共服务也取得了实效[2]。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社区教育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群体性、区域性、乡土性等显著特征的非正式教育组织形式。大力开展乡村社区教育有利于承认与发扬乡村教育的多样性,增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居民学习的内生动力,从而使居民的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发现,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乡村振兴、乡村教育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较多,但是基于社区教育的视角探讨乡村绿色艺术生活的研究成果非常欠缺,这与我国当前乡村社会的迅速发展现状不相适应。如何通过社区教育,将绿色艺术设计融入居民的生活,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我国乡村振兴的新课题。

二、乡村绿色艺术生活的主要内容

一般而言,绿色生活应包括绿色的理念、健康的心态、积极的言论、自然的生活方式等许多方面。社区教育营造乡村绿色艺术生活的过程,是以乡村居民为主体,重新发现和构造乡村社区教育模式,实现居民终身学习与艺术生活的双向互动过程。

江苏省教育厅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居民绿色艺术生活与社区教育”于2019年立项,成立了正式的项目团队。项目主要成员为社区教育行政管理者、志愿者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师。近两年来,项目团队成员在分析社区教育课程面向主体的特点及对前期开设的社区教育课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和归纳了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思路。项目团队聚焦民生,将常州市武进区前进村作为实践场所与研究基地,结合本地居民实际需求,使社区教育课程内容与高校专业课程相关版块内容融通,促进了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拓宽了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同时提升了乡村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水平,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团队通过线下课程普及、线上系列课程教学、沉浸式动态学习大课堂及社会实践服务这四种形式组织实施项目;围绕绿色艺术、着眼生活,强调居民家居美化过程中的学习参与与实践性,努力使普通居民成为绿色生活中的艺术家。

根据“居民绿色艺术生活与社区教育”项目的研究内容,本文中的“乡村绿色艺术生活”,主要涵盖剪纸艺术、家庭园艺、园艺疗愈、旧物改造这四个方面,并积极开发了相应方向的社区教育课程。项目团队开发了《剪纸艺术——欢天喜地迎新年》、《园艺疗愈——上班族园艺疗愈》、《家庭园艺——微景观陈设设计》和《旧物改造——楼道新貌》等17门社区教育子课程。

三、社区教育实施乡村绿色艺术生活课程的必要性

社区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由国外引入我国,已成为当代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社区教育的定义是:“基于所有教育起始于社区,且并不是以获取社区的利益为目标,而是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原理,因此实现这一原理的活动即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居民学习需求的内化。中国社区教育是由地区住民自发产生的,为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及对终身学习的需求,由政府提倡并与地区基层组织共同推动的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教育活动,其宗旨是提高地区住民的精神与文化素养,满足其自我完善的要求,切实保障地区居民的自主学习权利[3]。

随着社会的进步,绿色艺术生活已成为现代居民的生活理念。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社会风貌与发展特点。对于乡村地区来说,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与广袤的土地为社区教育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社区教育有效营造乡村绿色艺术生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课程是社区教育的核心问题。绿色艺术生活课程是社区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是社区教育服务居民艺术生活、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载体。

在乡村,绿色艺术生活课程将成为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社区教育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粘合剂”。通过行动研究,真实地展现社区教育助力社区治理的面貌,探索社区教育营造乡村绿色艺术生活的路径与实施策略,是深化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研究的重要基础。

四、乡村绿色艺术生活学习需求调查

(一)调研背景

前进村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北部,毗邻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下辖13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村域内现有各类企业57家,其中规模企业15家。近年来,在村党总支部的领导下,前进村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创建和乡村振兴工作。前进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特色显著,获得了“省级生态村”“省级卫生村”等荣誉称号,从而为社区教育营造乡村绿色艺术生活打下了基础。

据社区党支部书记反映,本村很多居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整体学习氛围不浓,还存在着一批平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闲散人员。而且,村内的一些较好的文化资源与地理资源尚未被社区教育有效地整合、利用,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地居民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提升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与居民生活品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基于资源开发与科研需要,在前黄镇社区教育中心校的支持下,江苏省教育厅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居民绿色艺术生活与社区教育”团队于2021年9月份对前黄镇前进村开展了田野采风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调查研究、旧物采集、探访乡贤与家庭访谈等前期工作,重点调研了前进村居民的终身学习现状以及对社区教育绿色艺术生活课程的学习需求,并考察了社区教育绿色艺术生活课程资源开发的条件与潜在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做了相关的课程设计与活动规划。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调研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该村社会发展现状与人员结构特点,主要采取了问卷星的技术手段,辅之以入户纸质问卷调查,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社区教育绿色艺术生活课程的学习需求。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抽取了150名本地的社区居民作为调研对象,其中女性居民占比三分之二,反映了本地劳务输出引起留守女性较多的社会现象。从图1可以看出,这些调研对象的职业领域范围较广,具有一定的群体代表性,以乡村本地的企业工人为主,体现了乡村社会成员结构的典型特征。

图1 居民的职业类型

为了尽可能地使符号化的文本内容更贴近本地居民的实际生活,从而保证调研结果的信度与效度,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项目设计充分考虑了实施中的可操作性、科学性与有效性,题干内容通俗易懂。调研资料的获取由本地教育、民政等行政部门,前黄镇社区教育中心与社区党支部书记协助完成,使得到的数据与搜集的资料较为新鲜、真实,能够较为准确地体现前进村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知情况与对绿色艺术生活的学习需求,也反映出目前本地社区教育的水平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居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期许。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居民的基本终身学习现状

对居民的终身学习现状调研是社区教育研究的基础。根据图2,在150名参与问卷调研的居民中,有42名居民表示没有实际的学习计划;剩下的有学习计划的居民中,有阅读计划的与有学习一门技术或者手艺计划的占比最高。由此可见,没有学习计划、学习积极性不强的居民人数占比还是比较高的。阅读与技艺学习是乡村居民最基本的终身学习现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教育的社会成层功能与乡村社会的教育特点。

图2 有无实际的学习计划

图3显示,两名不愿意参加社区教育活动的居民反映参加社区教育活动“对生活没什么帮助”,所以不想参加社区教育活动。还有22名居民对参加村委组织的社区教育活动持无所谓的消极态度。这折射出一个现象: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尤其对于乡村地区的居民而言,实用性与生活性仍是社区教育的主要价值方向。另外,在对“学习时间”的需求调研中,多数居民选择的是工作日。闲暇教育是发达国家社区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是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的体现。闲暇教育能充实和丰富闲暇生活内容使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4]。如德国的闲暇教育是社区教育、社区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改善。目前,我国社区教育中的闲暇教育作用不够明显、闲暇教育的价值尚未被公众普遍认可。

图3 是否愿意参加村委组织的社区教育活动

2.居民对社区教育学习内容的选择

医疗、教育、就业始终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社区教育以服务民生为主要任务。由图4可知,居民对社区教育学习内容的选择,主要涉及医疗、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技术、文化等方面。同时家庭园艺、艺术手工、心理健康也成为了居民的主要学习需求,反映出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的终身学习需求的改变。艺术生活已经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居民对高雅艺术有了更高的追求。

图4 对社区教育学习内容的选择(多选)

由图5可见,前进村居民对绿色艺术生活课程内容的学习需求,集中体现在家庭园艺上,对旧物改造与园艺疗愈也有一定的需求。这体现了本地作为生态村、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与人居环境改善的地域特点,也给绿色艺术生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图5 对绿色艺术生活课程内容的学习需求

3.居民对绿色艺术生活课程学习的基本态度

在调研中,根据图6,我们发现大多数居民对绿色艺术生活课程的学习持积极态度,表示乐意学习。也有一部分居民表示“无所谓”,甚至“不想去”,觉得“没意思”。这说明要进一步探索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丰富课程内涵,创新课程形式,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对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作用。

图6 对绿色艺术生活课程学习的基本态度

4.居民对绿色艺术生活课程学习方式的需求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其发展变化反映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社区教育的教学形式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的教学形式,其教学形式应结合本地群众性学习的特点与社区的发展特点。根据图7,对于绿色艺术生活课程而言,现场授课、参观、操作比较符合前进村居民的学习需求,同时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乡村的普及,线上统一学习也成为前进村部分居民能够接受的学习方式。

图7 对绿色艺术生活课程学习方式的需求

5.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情况

根据图8,前进村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只有少数的居民表示组织或参与过社区学习共同体。这从侧面反映出本地的居民学习自治组织建设水平不高,这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同时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本地政府部门的引导。

图8 是否组织或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

(四)主要问题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可知,社区教育绿色艺术生活课程建设在前进村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拥有天然的条件。但是,在对居民的前期学习需求调研中,发现了以下三点主要问题。

1.居民学习自发性不强

调研发现,前进村居民的学习自发性与主动性不强,而且尚未有较为成熟的居民学习自治组织。社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重要的居民学习自治组织,它不仅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社区治理与基层民主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据了解,目前已经拥有的社区学习类团体主要还是政府组织的党政方面的、道德宣讲方面的团体,不完全属于居民自发的、能够充分体现居民自觉学习意志的团体,并不是真正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居民学习自发性不强、居民自治组织发育迟缓的现状,将影响社区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社区教育在乡村社会的生根发芽。

2.社区教育与地域文化资源尚未有效结合

据调研的多项指标,前进村的社区教育尚未充分融入本地的社会发展中,尤其是社区教育与地域文化资源尚未有效结合,社会教育力较弱,社区教育的功能在本地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挥。前进村作为生态文明村,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可供社区教育选择、组织、利用。如绿色艺术生活方向的社区教育地方文化课程资源非常缺乏。面对居民对家庭园艺、手工创造类课程的现实需求,教育等相关行政部门需要改变社区教育的供给结构,引导并支持绿色艺术生活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真正让社区教育服务乡村社区居民的实际生活,成为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3.社区教育内涵不够丰富

据调研,目前前进村已经实行的社区教育主要是传统的面授讲座形式,内容主要涉及党政教育、道德教育、家庭教育,还有一些职业技能培训;而且这种职业技能培训与社区教育的联系并不紧密,社区教育尚不能在居民的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的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居民对绿色艺术生活课程的学习持积极态度,较多居民对绿色艺术生活课程中的家庭园艺、旧物改造以及园艺疗愈有较为强烈的学习需求,并表示希望采取现场参观、操作类的学习形式。本地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未能充分结合本地的地域特点,并且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居民的学习需求与生活现状,从而导致社区教育内涵不够丰富,社区教育的实用性与生活性并不突出。

五、实施策略

(一)加强相关制度保障

制度不仅是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同样是使教育获得良性发展的决定因素[5]。制度建设是社区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社区教育的内容、资源、队伍、经费等方面都应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给予明确的规定,促进社区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升社区教育的社会地位。要使社区教育与居民的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挂钩,并通过学分银行的运行,促进居民的终身学习成果认定、积累与转化,从而使社区教育真正得到居民的认可,真正融入居民的工作、生活中,提升社区教育的质量与效益。尤其对于社区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乡村地区,要出台专门的政策措施扶持社区教育的发展。另外,还要充分挖掘乡村闲暇教育的效能,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宣传闲暇教育的理念,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丰富社区教育绿色艺术生活课程的形式

乡土性、实践性是社区教育的显著特征。要扎根于社区、挖掘社区本地的特色资源,并密切联系本地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才能真正滋生出社区教育发展的生命力,形成乡村社区教育独特的发展形态与组织结构。要通过各种平台与途径,更多采用现场创作、沉浸式课堂、社会实践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将课程内容与乡村居民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创新学习组织形式,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居民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居民对社区教育的参与度,增强社区教育营造居民绿色艺术生活的实效,还要积极引导更多的居民通过网上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结合乡村社会的特点与居民的学习现状,技艺学习应该是乡村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提升区域社会教育力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基于社区、基于居民的教育形态,对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会产生直接的作用。同时,政治、经济、文化也应该服务于社区教育,共同整合资源,形成社会教育力,促进社会教育化,从而构建区域内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生态系统。厉以贤认为,所谓社会教育化,意味着社会要为一切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多样可供选择的学习机会,不仅教育部门,社会的所有部门在行使自己的专业职能的同时,也要行使教育职能,积极参加教育活动,使多种多类的教育形成为一个整合的体系[6]。调研中发现的很多问题之所以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地区发展特色没有得到体现,区域社会教育力尚未真正形成并发挥作用。需要将与社区教育工作相关的教育、民政、关工委、文广新、经信委、团委等行政部门纳入社区教育联盟,建立推进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不同类别的资源整合,促进社会教育力的聚通与提升,共同推进地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构建居民社区学习共同体

社区教育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教育活动,需要大力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促进居民学习自治组织建设,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在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与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汪国新、项秉健认为,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由本质意志主导的,因共同学习而结成的能实现人的生命成长和建立守望相助关系的群体[7]。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是衡量本地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体现了地域性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与水平。

与城市相比,乡村社会具有更明显的家族群居性与更浓厚的社会习俗风情。乡村居民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体现出更强的社会基础,能够更好地促进乡村居民自主性人格的实现。而且,乡村居民之间的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对于乡村社会文明进步及城乡教育一体化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在乡村社会中大力倡导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居民自治、社会支持”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模式。政府部门要进行制度保障与科学引导,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服务指导。要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社会教育力的聚通,为居民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搭建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氛围。

猜你喜欢
居民绿色社区
绿色低碳
石器时代的居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高台居民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