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丽婷
(太原开放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202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法律制度保障,[1]同时也对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以来,由山西省委组织部牵头、山西开放大学系统承办的“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通过“线上与线下”“请回来与送下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已培养了17600余名农村干部。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任务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如何能够保障此工程的教育质量,让“浅层次”的“学历提升”转化为“深层次”的“内在能力”,使农村干部的学习成果真正运用于农村基层建设之中,实现学历提升工程的最大社会效益,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进行了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和管理分析方面,如王燕军以广州开放大学村官教学实践为例,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政策法规课程创新的对策;[2]黄曦以城市管理学课程实践为例,对疫情形势下村官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了分析;[3]孙王保、郝卫红对政策研究、专业设置、资源建设、课程评价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行了探究;[4]刘晓丽认为农村干部学习要“因需施教”,构建学生支持服务体系,规范教学过程管理。[5]通过梳理文献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通过审视“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的运作机制,提出了不同层面的对策和建议,但讨论的具体性和指向性还不够足,与当前基层的形势结合得还不够紧密。本文试图以T市J区“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实践为例,聚焦“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中的远程教学过程,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视角,来探讨在既有现实基础上,如何实现远程教学的质量保障,提升农干学员的学习效益,进而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由斯派蒂、斯洛克、布兰迪等美国教育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结果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作为教育范式的一种革新,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成果导向教育以学生都能取得最终成果为核心目标,落脚点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学生在获得知识后的实际应用与实践发挥。[6]该理念认为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来保障学生的学习,并且所有学生都能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成功学习”。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释义图如图1所示。
图1 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释义图
在此理念下,教学的设计主要围绕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来逐步开展,以反向培养为教学逻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由需求决定教学目标、方式和过程,通过“界定成果、设计课程、教学授课、结果认证、决定进级”五个实施步骤完成全部教学,[7]形成由“发现需求”到“需求实现”的教育闭环模式。总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应立足于个人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对于农村干部远程教学而言,如何能够扣准新时代基层农村干部的时代特征和学习需求,完成“教”与“学”的充分匹配,从而真正提升远程教育在农村干部培训中的实效和作用,是我们需要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J区位于T市西南,区域面积29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1万,辖6个镇(街),共109个村(社区)。按照省市“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2019年5月,J区“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正式启动。根据区域自身实际以及省市开放大学系统的教学培养方案,本着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党组织书记、是党员的村委会主任、村级后备力量中的党员为重点的原则,J区先后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农村干部62名,开展了为期两年半的系统培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参训学员除了在学历上得到了提升,在党建、技术、创业就业等综合能力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成效。特别是2020年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灵活性地采取了“云培训”模式,将线下学习课程整合到了远程教学之中,顺利完成了“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相关教学任务。
保障与提高教学质量是“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实现农村专业人才培养基本功能的前提,也是保证“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目标实现的基础。“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对农村干部进行专项培养,而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的落实,[8]特别是远程教学环节,更需要做好教学质量的把控工作。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之下,远程教学也将承担起更加艰巨的任务。通过审视远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平台建设是在线教育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础,平台建设的“强度”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T市J区“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远程教学主要依托“钉钉”“抖音”等APP开展“网络直播课堂”,依托“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学习网进行自主学习,依托“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进行课程通知及学习资料的传送。但实际上T市J区“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远程学习平台的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学习资源更新滞后,平台“软”建设不够足。“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学习网可供学员学习的视频资源较少且更新较慢,比如“农村微课堂”栏目中仅有“甜樱桃高效栽培技术系列”视频资源,其他栏目资源新颖度也较低。微信公众号利用率较低,现有功能也仅是链接网页,未能定期发布信息和资源,微信公众号功能性开发不够足,还需要进一步增加功能板块。二是学员网站操作还有一定困难,平台“硬”建设不够足。“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学习网页面设计虽然从宏观上来讲符合教学标准,但对于部分农干学员,尤其是年龄偏大的学员来说,操作还是有些困难,特别是需要PC端进行操作的事项,不利于学员的自主学习。
农村干部是基层各项事务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是基层治理中的核心角色。T市J区参加学历提升的村干部绝大多数在村中承担着较重的工作任务,是村“两委”中的重要角色,除完成村内日常事务的管理外,还需要具体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专题性工作,如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汛抗旱等。一方面,农干学员在参与线下集体学习时,尚可以暂时脱离事务性工作,集中精力完成教学内容,但在进行线上远程学习时,虽然能够按照学时和学分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但常常“保量不保质”,有效学习的时间无法保障,线上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另一方面,线上远程学习直播或者视频的时间普遍较长,但学员的大片学习时间较少,事务性工作较多,这也影响着学员的有效学习效果,学员的碎片化时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总之,工学矛盾导致学员线上远程学习的自主性受挫,未能将线下集中学习的积极性延伸到线上远程学习中。
线上远程教学方式打破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远程教育教学更是减少人群聚集、降低感染风险的重要举措。但相对于线下教学,线上远程教学更需要想方设法营造多向互动的学习氛围,来弥补未能面对面互动带来的不足。T市J区农干远程教学实践中,学校层面的老师主要包括“课程教师”和“班主任”,课程教师主要负责在钉钉或抖音APP中线上讲授课程以及总结发放学习辅导资料,班主任主要负责在微信群中提醒学生上课以及督促学习进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方面,部分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任务性教学”的情况,以讲授完固定课程和让学员顺利通过考试为目标,未能从学员内化知识的角度来对待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课后的“再互动”比较欠缺,班主任对学员的课程进度未能及时提醒跟进,大多是在课程快结束时才通知学员“补课”“赶课”,影响远程教学效果。在实际调研中发现,部分教师普遍将“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教学视为“普通”的教学任务,将农干学员与普通学生简单“等同化”,针对性、专门性教学方面做得还不够足。
“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远程教学是促进农干学员知识再内化、素质再提升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T市J区“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远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远程教学能否发挥最大效用,关键在于“教学者”“学习者”“学习平台”三要素是否能够互联互动和有机融合。根据OBE理念审视“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农干学员“学出成效”是远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农干教师“教得透彻”是远程教学的关键环节,农干学习平台“便捷高效”便是远程教学的重要介质。因此,远程教学的课程建设应以农干学员的发展需求为起点,以课堂教学为实施过程,以农村基层实践效果为反馈手段,形成从课程建设到教学实践的教学体系,以充分适应新时代基层干部的实际发展需求。结合OBE理念教学模式和调研访谈实践经历,笔者认为,若想进一步提升“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远程教学实效,应在其“主体性”“互动性”“时空性”“实践性”方面综合发力,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主张“教主于学”,即“教之效果在于学”,提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远程教学而言,一是要切实掌握农干学员的学习需求。需求是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掌握学习需求才能制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农干学员在远程教学环节的需求集中体现为线下教学的延续和特性化知识的学习,即在远程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完成已学习知识的内化,同时开展进一步的拓展性学习,获得学习的价值感和收获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单个学员或者同质化群体制定针对性学习计划,为其定向推送学习资源。二是要打造与农干学员契合度较高的学习平台。要针对农干学员的特点和使用习惯,坚持“减法”原则,在保证学员学习质量的基础上,确保操作简便、易于使用。教学资源建设要充分考虑PC端、手机移动端的不同特性,结合学员“碎片化”学习特点,采用短视频等方式,优化网络学习资源的结构与管理,构建起更加实用、更加有效的教学资源体系。要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定期推送相关学习知识。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村干部培养机制,加大农干学习平台开发及应用投入,适时增强平台研发技术和日常运营维护队伍建设。
传统的教学活动只是知识的简单“转移”,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知识的对话需要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多向交流”,使知识在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与互动。在“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远程教学环节,参与者主要为农干学员、课程教师与班主任。一是农干学员与课程教师之间。课程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要突破开放大学系统传统的线上教学模式,在了解学员需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互动,并将互动性作为期末课程考核的重要一环,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引导农干学员形成“问号”,吸引学员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二是农干学员与班主任之间。班主任需要增强工作责任感,在完成学员学习、论文管理等规定性工作之外,要多和学员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农干学员的思想情况和个人工作生活状况等,尽可能排除影响学员学习进度和成效的不利因素,督促和指导学员完成学习任务。三是课程教师与班主任之间。课程教师和班主任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及时共享农干学员学习方面的有关信息。要保持良好的协作水平,特别是遇到“模糊”区域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主动地为农干学员做好服务工作,杜绝“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发生。
一般来说,远程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又容易局限于“教案”和“教材”本身,导致远程教学的最大效用未能充分发挥。“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远程教学的改革,需要实现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再开放,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思想的再开放。一是深挖线上平台的功能性作用。比如,依托线上平台开展“实地参观”直播视频课。教学丰富性来自于课本知识和实地调研的有效结合,实地调研的感官冲击性无疑可以给学员带来更直观的感受。课程教师可以“俯身”深入基层产业基地、实训基地等,以直播“第一视角”的方式带领学员“身临其境”,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扩展学员的眼界和视野。此外,也可以与农林牧渔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基层农村能人等加强合作,邀请其作为直播“主持人”,介绍自身领域的工作经验。二是强化学习平台的模块化教学设计。要根据农干学员的培养目标,设定模块学习周期、教学目标和考核要求,通过课件、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系统呈现具体教学内容。负责承接“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任务的学校,要根据学员的需要统筹课程教师力量,根据学员的特点开展分层次教学,比如对年龄差距较大的学员、实践经验丰富度不同的学员等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施策,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旨在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村干部,这就要求农干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按时保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还需要提升解决农村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乡村振兴的思路和方法,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一是要健全多元化的学习评价反馈体系。学习评价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预期学习成果的重要举措,要将学习评价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要扩充评价主体,让课程教师、班主任、农干学员所在单位及农干学员自身等对学习效果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全面反映学员学习和发展的真实情况,并及时向农干学员进行反馈。根据评价反馈结果,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二是要探索跟踪动态培养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以“学历提升”为最终目标,要关注工程本身之外的学员发展空间。学校应与当地组织部门构建常态化交流合作模式,对已经毕业的农干学员开展跟踪培养,了解其发展动态和工作实践效果,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教学支持,实现农干学员综合素质的真正提升。
农村干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最新方针举措的神经末梢,是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9]无论是山西省的“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还是广州市“羊城村官上大学”、海南省“农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项目”、山东省“素质提升工程”等等,均是为了通过多层次的教学培养,来全面提升农村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充分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在如今乡村全面振兴、治理全面深化的政策背景下,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远程教学的模式改革,有着更加特殊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一方面,聚焦“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远程教学过程,立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所提出的远程教学改革策略,不仅为提升“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远程教学效果提供了路径参考,也为“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的精准化和持续化发展提供了有效思路,有助于推动下一阶段“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的创优提质升级,真正培养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干部队伍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另一方面,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的远程教学策略也可以延伸至开放大学教育系统的其他教学领域,如学历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等等,都可以在反向培养的教学逻辑下,聚焦不同类型的学生,回应不同层面的需求,促进不同能力的提升,为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