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政理论课教师言传身教的时代特征

2022-03-07 19:11:41汪继红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言传身教特征

汪继红

摘 要:“有教无类”是新时代各界对教育的重新定义,教师对学生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育不仅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还影响着个人一生的成就和思想。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新时代有着其更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思政理论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和知识传授与行为示范脱节的原因,最后对提高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研究结论能够为思政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点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教师;言传身教;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6.064

0 引言

新时代社会的不断开放,使得社会及学生的思想出现多元化,同时,传统教育模式下所暴露出来了的教学弊端也逐渐显现,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不断复杂与严峻的大环境下,教育这个承担着祖国未来发展重任的“马车”,需要更加重视教学成果,在时代的发展下,不断地审视及反省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思政教师承担着树立学生养成优秀道德品质的重任,需要在新时代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真正地形成系统、全面、专业的思政思想,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 思政理论课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1.1 让学生更认可教师的言传理论

在当前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下,诸多行为本身很难对其进行严格的好坏界定,部分行为虽然在教师和学生心里知其是恶习或非道德行为,但如果教师在行为上践行了这种恶习,那么在学生心里也会默认这种恶习是好的,值得推崇的。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吸烟有害健康的理念,并将各种吸烟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视频、图片等具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观看,但是教师本身有吸烟的习惯,在这种知行不一的影响下,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受到教师行为的影响,而对吸烟有害健康的理念无以为然,更有可能自己也会开始吸烟。因此,教师知行合一的言传身教才能让学生更加认可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1.2 培养学生稳定的道德行为

多元化的社会思想使得大学生的思想也开始出现多元化,在阅历和思想深度有限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对价值观和道德行为的是非难以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出现浮躁和不稳定的思想及道德行为。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传授守时和按时完成工作是一种非常好的行为品质的理念时,自己却出现上课迟到、批改作业拖沓等行为时,学生也会将迟到和拖沓完成作业变成一种合理化的常态,久而久之出现拖延症,在走入职场后,也会因为长期所积累的恶习,而出现上班迟到、延迟完成工作任务的不良现象。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知行合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长期培养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踏入职场后,才能通过这些稳定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指导自己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

2 思政教师知识传授与行为示范脱节的原因分析

2.1 重知识传授轻行为示范

传统的理论灌输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毛泽东思想等政治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这些知识,并通过了相关的知识考核。但是,在新时期,仅仅理解和吸收相关思政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言传教学法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始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单向地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无法完全地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并将其熟练地运用于生产实践,改变传统思政教育方法中的“老师讲学生聽”的言传授课法是思政教育改革的必然,否则思政教育最终难以取得实效性。

2.2 教学环境影响了思政教育知行脱节

受我国整体教学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将升学率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成绩的重要指标,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常常会忽略考试题目中不常出现的知识点,从而导致学生对思政知识了解不全面、不系统,诸多学生对思政专业的部分课程知识仅仅只掌握了一些皮毛,基础知识掌握也不牢固,学生仅为升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的模式,使得学生缺乏追求真理、探索科学的精神和能力,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形成了只学习重点知识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科目的学习思想,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氛围。行为示范的价值在于对学生产生润物无声的长期影响,功利主义教学氛围只着眼于眼前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行为示范的价值,从而让思政教学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

2.3 社会环境难以让师生做到知行合一

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思政教育除了学习哲学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学习道德规范。知行合一的过程是一个从道德规范向道德行为动态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要顺利完成,需要通过教育的方式让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同时还需要营造一种符合道德规范转化的外在环境,让道德规范外化于行。然而,当前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以及社会环境日趋复杂,使得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得不为了生存及其他目的,而无法将道德规范完全转化为道德行为,同时,也有部分教师受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师德,无法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在言传和身教上均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思政教育的教学成果。

3 思政理论课教师言传身教的准则

3.1 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的知识与见闻

社会开放后,传统的尊师重道等思想不再能约束新生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他们追求民主、自由、前卫,对教师落时、保守、传统的思想和知识较为反感,从而排斥教师苦口婆心的理论教导。为了更好地教导学生,与学生的思想保持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地关注社会的各种新信息,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闻,用开放的心态积极了解和接纳新生事物,用与学生接轨的语言和思想来与其进行沟通和联系,让学生不断地认同教师的理论和行为,而不是给学生呈现出一副“老学究”的形象。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教师的言传身教才能有效地影响学生,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3.2 严格约束自己做到知行合一

新生代大学生在性格上呈现出自我的独特个性,部分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或课程,在课堂上则表现出玩手机、睡觉、聊天等散漫状态,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得教师对这部分学生也缺乏严格的行为约束,从而恶性循环为学生不认真学习,教师对教学成果也缺乏责任感。思政理论课教师应该严格约束自己做到知行合一,严格地对待课堂纪律以及相关教学要求,每堂课均需要按照学校规定准时上课,准确要求学生提交作业,认真为学生讲解相关作业,实时地更新教学课件,认真准备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地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地联系社会实际传授符合新时代特征的知识和信息,只有教师严格地约束自己做到知行合一,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而言才具有权威性,学生才能真正地崇拜和学习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3 建立鲜明且浓厚的校园文化

当前随着高校的迅猛扩张,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了自己的新校区,这些新校区存在一个普遍的特点,即新校区环境优美、面积广阔、设施完备,学生宿舍和教学楼齐全,但是却没有建立教师宿舍。高校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仅仅存在于课堂之上,校园的文化也仅停留在对校训的理论传输上。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深厚的情感,教师对学生也缺乏深刻的了解。淡漠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面对学习仅仅停留在通过考试的层面,教师面对学生也仅仅停留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层面,教师是否知行合一,教师的声誉是否出现负面信息,学生对其并不关心,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因此,学校需要依校训在学校内建立鲜明且浓厚的校园文化,对思政教师应该采取住校措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让思政教师加大对学生的关爱力度,通过文体活动以及其他载体活动加深师生情感,在单纯美好的象牙塔内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大学生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传统的单向言传教学法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通过言传身教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来影响及感染学生。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新时代有其重要价值,也是新时代为思政教师布下的新任务,但是言传身教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长期的影响和沉淀才能体现,且其并非一蹴而就就能实现。思政教师的言传身教,除了思政教师自身具备强大的自律性来约束自身的行为习惯外,还需要思政教师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与社会发展保持平齐的状态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接受教师的言传身教,同时,学校还应该通过多种外在措施助推思政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文化覆盖和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形成自身稳定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樊昕.关于高校教师言传身教现实意义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4142.

[2]赵燕.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J].治学之法,2012,(3):100101.

[3]徐平萍.教師与学生谈话的“六要”“六不要”[J].2015,(5):6466.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课言传身教特征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言传身教
金秋(2021年16期)2021-11-24 13:20:52
『铁齿铜牙』敌不过『言传身教』
如何表达“特征”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4
抓住特征巧观察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思路探讨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