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纪鸽
摘 要:师范专业认证的实施给新时代师范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入理解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全面了解学生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是提高师范专业办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6.033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实现教师教育人才的标准化培养,2017年10月教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下文为《实施办法》)。师范专业认证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突出了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指明了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深入理解该理念的内涵,并将其贯彻于教育教学,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到实处是当前高等师范专业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本文从深入理解认证理念着手,探讨师范专业认证对师范生培养提出的要求,并以本校为例探讨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培养的改进措施。
1 理解专业认证核心理念
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涵盖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基本原则、教育教学过程的原则和教育评价原则。“学生中心”的理念可以说是专业认证理念的核心,该理念源于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他把该理论扩展到教育领域,形成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其主张是“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主张进行课程改革,”在学习这种“人际的互相影响”关系中,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实现”的过程。把这一理念引入专业认证,反映了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特点。尤其是《实施办法》强调要“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突出了在师范教育中学生的中心地位,无论是教学活动的实施和组织、还是学校教学资源的配置,都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
“产出导向”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一要求首先从人才培养的过程对师范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应该具备哪些核心能力、基本素质,对这些核心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对师范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符合什么样的标准。为了进一步明确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在发布《实施办法》的同时发布了中、小学和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证标准。该标准在师范生的毕业要求中对于师范生应该具有的能力和素质从“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和“学会发展”四个方面做了明确的要求,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改进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范式也应该作出相应的动态的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持续改进”便是对这一要求的具体化。持续改进的理念要求对传统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在办学实践中应该“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推动示范,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持续改进的理念强化了办学和教学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
2 了解学生现状和教学中存在问题
在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的指导下,各师范院校和专业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各自的办学情况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第展开一系列的整改行动。
对标师范专业认证基本要求,笔者在近两届的毕业生(20届和21届)中做了“师范生教师能力”调查,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真实想法,和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现状与要求之间的差异,以便在教学实践中随时做出调整。调查问卷采用五级量表,学生的问卷调查在教育实习结束后进行。问卷主要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教学情况、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本科阶段专业基础课(听、说、读、写等)、专业知识课(跨文化、文学、翻译、语言学等)、教育教学类方向课程(包括教学实践类)等三类课程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在2016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发布以来,我校教育实习采用混合编队的方式进行,由实习学校提供可以接纳人数,再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的实习地点包括市区、城区和乡村学校。但是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上课的数量差别并不是很大,一般都在20节左右。实习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和加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实习中的得到认识和通过辅导、培训机构获得的认识截然不同。无论学生在毕业后是否确定会从事教育,但是实习的经历却让学生对教师职业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
学校对于培养方案中课程的设置遵循了《国标》体系,同时结合学校定位和要求在课程总学分和公共课、专业课等不同模块的比例要求。在自主学习的背景下,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专业课程学分有所压缩。而调查结果却显示在这一背景下,学生虽然觉得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基本语言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却对教师应该有的系统而扎实语言基本功并不自信,50%甚至更多的同學都觉得自己的语言功底很一般,希望强化语言学习的相关课程。
对于教育教学相关的课程,尤其是作为专业必修课的《课程与教学论》,对学生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有比较重要的意义,40%学生认为该课程能够使他们比较系统低掌握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并且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 另外接近40%的学生认为虽然通过该课程能够了解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是对于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却显得过于抽象,而作为选修课的《中学英语教材分析》《模拟课堂》和教学实践训练的环节却一致受到学生的肯定,因为通过这些课程,他们能够真正体验教学的过程、发现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虽然该类课程课时较少,但是却对教学实践有着更直观的指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年来反复强调“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目标,但是调查发现47%的学生仍明确表示课程学习是中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同时,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对他们来说是教学中的最大难点。学生对师德规范的了解途径比较单一,一是通过课程学习,另一个途径是自己老师的言传身教。虽然本科阶段的教育教学类课程中也会涉及基础教育改革、不同版本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以及核心素养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但是因为没有真实的教学环境,学生对相关的要求理解也停留在了解概念的层面。
3 师范生培养的对策
虽然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只有近两届毕业生,但是调查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根据这样的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根据调研结果来调整了教学对策。
第一,明确师范教育的专业目标。此处所说的明确目标,不只是针对学生或者教师而言,而是包括了在校学生和授课教师。师范教育旨在培养师资,为教育事业培养后备力量,实现对“全人”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和非师范专业的学生相比较,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更加明确,因此,他们在进入大学后便具有了比较确定的双重身份:专业学习者和未来的教育者,而这两个身份之间也在实时转化,相互作用。作为专业的学习者,学生应该从大学教育开始之际,就了解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和学习理念;作为未来的教育者,师范生需要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了解自己未来的教学对象,了解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
师范专业的教师应该明了师范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并在此原则上组织教学,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教师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实践智慧为目的。实践智慧指在复杂的实践情境中运用知识、智力、技术和工具,分析、判断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既要兼顾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性特征,同时又要兼顾其职业性特征,也就是既要注重知识性,也要强调其技能性特征。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中应该平衡知识性课程和专业技能类课程的比例,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发挥它在人才的培养中的指导作用。教学实践中应该在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把实践环节落到实处。
第二,确立自我实现的目标。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成长,“如果我们把教育看作是经验的重构,那么,这不就假设了人必须自己去重构自己吗?他必须通过重新组织他的深层自我、价值、态度以及他这个人来重构自己。” 换句话说,除了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实现”的目标。“自我实现”在哲学中指“实现人的本质”, 在伦理学中指“人的德行在个人行为中的实现,以达到内在自我与外在事物的完美统一”,在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中,“人性观”“价值观”和“动力观”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最终促进人的发展。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自我实现”的目标包括当下的行动目标、长期的行动目标、价值目标和人生目标。具体来说,当下的行动目标指向专业要求,长期行动目标则更强调达到什么样的职业要求;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价值目标和人生目标是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师范教育中,这两者可包括在帮助学生在实现行动目标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确定的人生观,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学生才能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地建构自我,开启“自我实现”的旅程。
第三,了解现状,服务地方。弗莱克斯纳在《现代大学论》中指出,“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基础教育的发展、改革的现状和趋势反映着社会对师范类人才的需求,脱离了目标的培养过程必定是盲目的。办学中和用人单位、实习、实践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紧密的联系,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追踪了解毕业生动态,建立健全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将数据落到实处,使人才培养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师范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遵循人本主义教育观,旨在实现人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无论是从教育教学管理层面,还是从教学实践的层面来说,深入学习理解认证的理念和要求,了解自身的办学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使人才培养與现实需求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的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1]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马福全.地方高校教师内涵是发展路径探析——给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思考[J].教师教育学报,2021,8(01):119126.
[3]卡尔·R·罗杰斯.个人形成论[M].杨广学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82.
[4]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