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对策探讨

2022-03-07 01:18吴宏云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4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价值

吴宏云

摘  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中导管护士护理配合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手术治疗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介入手术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采取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并可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治疗;术中导管室护士;护理陪伴;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4-010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明显升高,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内科疾病发病率也随之明显上升。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主要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有关,是冠心病的一种。该疾病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及时准确地确诊,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从而提高患者预后治疗效果[1]。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采取介入手术治疗。介入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因此逐渐成为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式。除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对提升抢救效率也十分重要。传统的护理内容相对简单,已不能满足如今患者的需求。随着临床医疗服务不断进步,有关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术中导管护士护理陪伴能够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本研究对山东国欣颐养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中导管护士护理配合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67.40±4.34)岁;梗死部位:前壁、广泛性前壁合并休克、广泛前壁合并心衰、下壁分别为:12例、12例、10例、6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分别为:15例、14例、11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7.52±4.37)岁;梗死部位:前壁、广泛前壁合并休克、广泛前壁合并心衰、下壁分别为13例、12例、10例、5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分别为13例、15例、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山东国欣颐养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患者;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護理内容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医嘱等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介入手术治疗中采取导管室护士护理陪伴:①术前准备。导管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后立即安排介入人员开展术前准备工作。例如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抢救药物,手术前检查各种医疗器械是否正常。患者进入导管室后,立即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详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将患者转移至导管床,与患者沟通,给予术前心理护理。嘱咐患者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并告知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②术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电、动脉压,并密切关注患者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一旦发现异常需积极配合处理。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意识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工作。③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为病情较为危重,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导致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因此稳定患者情绪十分必要。手术过程中,导管室护士需全程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以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陪伴并保持亲切的护理态度,以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转移患者注意力,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顺利完成介入手术。④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并注意预防相关并发症。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介入手术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调查表格进行评价,由患者或患者家属对护理环境、内容、方式等进行评分,满分100分,评分<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较满意、80~100分为很满意,满意度=(很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术后并发症包括低血压、恶心呕吐、胸痛、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血压+恶心呕吐+胸痛+心律失常)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介入手术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介入手术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后,能够获得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细胞,并改善心室收缩功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是介入手术治疗要求较高,同时术中风险较大,部分患者术后可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另一部分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压、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利于患者预后[4]。介入手术治疗中采用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能够做好术前相关准备,为患者提供充分有效的护理服务,同时可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抢救时间。进行治疗时,高度的护理配合可以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并准确执行各项急救措施。熟练精湛的护理服务,可保证介入手术顺利完成,并且能够做到护理服务井然有序。导管室护士的护理配合可以显著提高介入手术治疗中护理服务的效率,保证介入手术治疗效果,对控制患者病情发展起到了显著作用[5]。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手术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具体、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手段,其注重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既可以保证护理质量,又能够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介入手术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手术治疗中实施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给予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治疗效果,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美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0):251.

[2]武国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6):236.

[3]Laurin C,Auffret V,Leurent G,et al.Thrombolysis Versus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J].Archiv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upplements,2019,11(1):e284.

[4]许红.心导管室护士在急诊介入术中的护理配合[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3):121-123.

[5]伍海芬.護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并发症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8,8(2):301-302.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价值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