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 要:目的 分析对于接受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给予PDCA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82例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持续管理组(n=41)和常规护理组(n=41),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持续管理组采取PDCA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营养状态、生活质量、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持续管理组平均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管理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胆囊收缩素水平、胃泌素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管理组术后的总蛋白、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采取PDCA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以及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普及应用。
关键词:PDCA护理模式;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营养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4-0092-03
胃穿孔属于急腹症,表现为患者腹部突然出现剧烈的疼痛感[1]。同时,患者还会出现发热、血压下降、呼吸加快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就医并及时给予规范治疗,就会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2]。当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多采取胃肠减压、镇痛镇静、补液、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如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由于具有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胃穿孔的治疗中[3]。但是,患者术后仍然会出现切口感染、腹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需要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的康复。本研究以82例患者为例,探讨了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持续管理组(n=41)和常规护理组(n=41),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X线、血液化验、腹部B超等检查符合急性胃穿孔的诊断标准[4]。
排除标准:①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血液系统疾病者;②严重脏器病变者。
1.3 方法
常规护理组在住院期间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术前准备工作、术中配合、术后加强监测等内容。
持续管理组在住院期间采取PDCA护理,具体包括:
①计划。成立小组,小组成员对急性胃穿孔、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相关知识加强学习,并根据手术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护理计划中需要明确护理人员的护理内容、职责,同时还需要对以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总结。此外,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护理需求不同,因此需要结合本研究中患者个体的不同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满足不同患者的护理需求。②实施。术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术中需要密切配合,术后则需要做好并发症预防、基础护理、营养干预、心理护理、镇痛处理等工作。③检查。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方法进行管理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总结。④处理。根据存在的问题、患者的需求制订相应的干预方案,加强执行。进入下一个循环。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对比患者的平均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血管活性肠肽水平、胆囊收缩素水平、胃泌素水平。②营养状态:总蛋白、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③生活质量评分(MOS SF-36):指导患者填写,量表总分为100分,分值越低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5]。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疼痛感越强[6]。⑤并发症:观察并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切口感染、腹部感染、出血、恶心呕吐的概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
[n(%)]表示,行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持续管理组患者的平均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管理组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胆囊收缩素水平、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比较
持续管理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术后1 d、术后7 d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3。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营养状态比较
持续管理组术后的总蛋白、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持续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腹腔镜胃穿孔技术虽然已经较为成熟,但是术后如果没有加强护理干预,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腹腔感染、出血等情况,影响患者的恢复。而且,不同的患者体质不同,护理需求不同,因此需要在术后给予不同患者规范、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才能够保障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更好地恢复,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PDCA管理模式首先结合疾病以及患者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就能够按照计划给予患者营养干预,确保患者在术后可以摄入丰富的营养;给予镇痛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给予心理干预,可以安抚患者的情绪。其次,通过监督以及检查可以了解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方案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和探讨,然后再修改和调整,进入下一个循环。通过不断的循环,可以改进护理服务计划中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PDCA护理模式的持续管理组临床各项指标、营养状态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自身的胃肠道功能,从而导致术后营养吸收功能受限,而采取了该护理管理模式可以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针对性的营养干预,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此外,持续管理组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护理模式下,术后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个体不同给予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胃穿孔且接受了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患者,采取PDCA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孔伟娜,刘芬芬,千冬维.PDCA循环模式下针对性护理对胃穿孔修补术患者生存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8):159-162.
[2]張春燕,李桂玲,汪祖兰.PDCA循环管理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对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后患者预后和护理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1,43(1):153-155,159.
[3]张玉玲,马会洁,吴冠男.PDCA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患者术后鼻胃肠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8):1000-1001.
[4]黄妙平,杨小兰,林翠虹.腹腔镜下急性胃穿孔修补术期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0):136-138.
[5]胡述静,龙春花,陈桂兰,等.PDCA模式对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2):2752-2754,2758.
[6]侯晓燕,黄纪媛,招敏华.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后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