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的内涵及课堂构建

2022-03-07 06:12王建平李振冬
英语学习 2022年2期
关键词:物品语境科学

王建平 李振冬

摘   要:在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的背景下,科学学科内容能为英语语言学习提供丰富的语料和真实的语境,让学生能够借助英语语境去学习丰富有趣的科学知识,在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提高英语语言能力。本文以CLIL理念阐释为基础,论述了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的教学意义,基于课例从内容分析双向整合、“双聚焦”目标导向、“5E”引领的教学路径三方面介绍了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的实现策略。

关键词:CLIL理念;学科融合;课堂构建;“5E”模式

学科融合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于课堂教学的应然之举,反映了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及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CLIL理念倡导通过整合语言与学科教育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学习语言”转向“用语言学习”。在此理念下,笔者团队在基于Light Up Science教材构建学校学科实践课程的研究中对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进行了课堂实践探索。

CLIL教学理念内涵理解

从一元语言知识教学向二元内容与语言融合型学习(亦称“内容与语言整合式学习”,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以下簡称为CLIL)的转变已成为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CLIL是指将一门或多门外语作为某学科的教学语言,把语言的学习融汇到具体的学科知识中,从而让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学习专业学科知识。近年来,CLIL则用于指任何融合了内容二/外语的教学模式(张莲、李东莹,2019)。CLIL教学模式把语言和内容看作是教学整体中不可分割且又相互促进的两个维度。一方面学生以目标语为工具学习学科知识,内化科目内容;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提升目标语的语言技能,形成思辨素养。这种教学理念被认为是一种更为自然地发展语言能力方式,与儿童学习母语的方式一致。

因为在语言学习中引入了学科内容,CLIL教学模式为学习者语言和认知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二者协同发展,具有相对优势(张莲、李东莹,2019)。CLIL教学模式通过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有意义的语言输入,让学习者在真实、有意义的语境中深加工语言,促使学习者运用语言表达复杂思维。这一过程既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丰富认知,发展思维的过程。

在CLIL理念下,我们可以通过整合语言与学科教育改变英语的传统教学方法。CLIL理念强调语言学习和学科内容学习同样重要,使学生从“学习语言”向“用语言学习”的方向转变,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具有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双聚焦”(dual focused)的特点。

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的教学意义

科学素养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在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的背景下,科学学科内容能为英语语言学习提供丰富语料和真实语境,让学生借助英语语境去学习丰富有趣的科学知识。通过学习科学课程内容,学生能更多地了解与自身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在英语的语境下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得出结论等,在活动中阐释科学概念、表达科学观点、解决科学问题、完成科学探究,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

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的研究也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CLIL理念的实践探索,有助于突破单纯围绕语言技能教学的这一传统教学理念。从课程层面说,这一实践途径符合“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教育部,2018)的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促进英语课程由聚焦语言知识点转向关注语言所承载的育人价值。从教学层面讲,英语与科学融合的教学把学生放在真实而有意思的科学情境中解决问题;同时也为教师遵循清晰的探究性思维路径、设计更加有探究性的课程教学提供了逻辑方法。

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的课堂构建策略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如何构建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的课堂是实践探索的关键。下面笔者以一节基于Light Up Science教材的学校学科实践课程的研究课为例,探讨开展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策略。

本课的教学材料是Light Up Science 2B Unit 2 Lesson 2 Materials,授课对象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三年级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以问题How are these spoons different?呈现,通过图片中三把不同材质的勺子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制作这三把勺子的材料,学习made of和materials两个单词/词组。两项拓展学习活动具体如下。

Activity 1 What materials are the objects made of? Draw line.

通过图文匹配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材料:plastic、wood、metal、paper、cotton、glass。

Activity 2 What are the objects like? Tick.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判断,学习描述物品特征的词汇hard、soft、clear等。

围绕以上内容,授课教师在实施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探究与问题解决模式等手段,在整合内容、目标及过程设计上体现了CLIL理念的突出特点。教师所运用的具体探析策略如下。

1.内容分析双向整合

语言是一个有机系统,语言内容和语言表达不可分割。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不仅要定义科学学科的内容需求,还要定义英语学科的语言需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双向分析,以内容的融合为开端,聚焦核心概念构建内容。本课内容设计以“materials”为核心,围绕“What are materials?”“What materials are the objects made of?”“Why is it made of...? ”“What is the material like? ” 等几个问题构建“Objects are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的单元主题意义。教师把英语语言学习中的materials、plastic、wood、metal等词汇及it is made of...等语言表达和学科概念“Objects are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看作教学整体中不可分割且又相互促进的两个维度,有机结合科学概念和相关语言内容展开教学。语言学习内容围绕科学概念形成纵向联结,其中具体的知识点结构化、内容整合化、呈现语境化,促进学生以英语为工具对单元主题的认识与理解。由此,学生就能基于对科学内容的理解与表达完成语言学习。

2.“双聚焦”目标导向

在设计学习目标时,教师需通过研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把握并融合好两门学科的课程目标。首先,教师要明确课程中科学学科知识的概念、认知结构及其蕴含的方法、思想与思维、价值旨趣,透彻理解相关科学知识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要把科学课程的探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在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中,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得出结论等方法进行学习;第三,教师要围绕相关科学概念,从“能用英语做事情”的角度制订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本课呈现的内容是材料及不同物体材料的构成,属于小学科学课程中物质科学领域。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教材中的cotton调整为cloth进行教学设计。学习后,学生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plastic、wood、metal、paper、glass等几种材料;能够用It is made of...句型说明某一物体是由什么材料構成的;能够用hard、soft、clear等词汇描述一些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本课要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描述物体的厚度、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物体是由不同材料构成、材料有一定特征的这一核心概念。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定时将科学知识内容、语言交际、认知发展等教学目标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让学生通过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参与认知、参与交际语境互动来最终实现理解所学内容,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中引导学生实现探究式学习。

3.“5E”引领的教学路径

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所下属生物学课程研究会(Biological Science Curriculum Study)于1989年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的“5E”教学模式。“5E”指Engagement、Exploration、Explanation、Elaboration和Evaluation,即参与、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五个教学环节。这是一种可以用于设计科学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我国科学教学界于21世纪初引入这一教学模式。“5E”教学模式关注概念、方法、思维,以问题解决为驱动,聚焦学生对概念的自主构建,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探究。

本节课结合“5E”教学模式,以对Objects are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这一主题意义的探究为目标展开教学过程及活动设计。

Step 1 感知物品材料的不同

● 以guessing game形式开课,教师描述学具ruler,学生猜测:What are rulers made of?

● 教师展示两把尺子,让学生观察、触摸,并说出尺子材料不同,引导学生说出Rulers are made of  metal / plastic。

[设计意图]

学生观察、对比两把尺子, 发现不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识别材料。教师引导学生感知物品材料,采用猜谜游戏设置问题情境:What are rulers made of?

Step 2 识别常见物品的材料

教师出示不同物品,学生小组内辨别物品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物品的材料。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见图1),在物品及其构成材料之间连线。

[设计意图]

在分类活动中学习有关材料的词汇paper、cloth、glass,描述物品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Step 3 建构概念

教师陈列各种材料,学生识别。

T:Please tell me what each object is made of.

Ss:This ... is made of wood / glass / cloth / paper...

学习词汇materials

教师呈现各种材料的图片,学生匹配相应词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建构概念,最后引出“They are called materials. ”。

[设计意图]

带领学生建构概念,深入理解“They are called materials.”“Objects are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等。

Step 4 在新语境中识别各种材料,并探究材料特征

教师要求学生在教室里找出一些物品,并说出这些物品的组成材料。

T: Boys and girls, please find objects in the classroom and then tell me their materials in groups.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这种材料。

T: Why are the windows made of glass? Why are the desks made of wood?

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结合自身经验,解释材料具有的特点,教师适时呈现并指导学生学习hard、soft、light等词汇。

Ss: Glass is hard and clear. Cloth is soft and light...

学生完成观察报告(见图2),说明物品及其材料特点,在小组中与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

聚焦物品构成材料,引导学生在新语境中解释、运用概念,通过观察、触摸等感受材料特点,理解物品由不同材料构成,如“The window is made of glass. Glass is hard and clear.”。

Step 5 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并自我评价

全班视听故事What are things made of?,并小組合作讲述故事。

小组合作续编故事,并小组内分享自编部分。

[设计意图]

以阅读语篇为支架,以续编绘本任务模仿写作,实现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

“5E”环节分析

根据“5E”教学模式,以及语言学习从输入到输出的规律,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是由意义和兴趣驱动的学习,是学生在语境中建构结构化知识、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通过对核心概念的解读和表达实现探究的过程。本课的教学环节和过程设计体现了这一基本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设计整体包括五大环节,各环节的任务不同,其实施策略也不一样。

环节一Engagement,猜谜游戏导入问题语境。教师引导学生感知物品材料,采用猜谜游戏设置问题情境What are the rulers made of?,让学生卷入活动发现问题,同时输入语言This ruler is made of metal. That ruler is made of plastic.。在直观、真实的问题语境中,学生通过观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made of,metal和plastic等,在理解物品与材料的关系的基础上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

环节二Exploration,分类活动引发驱动性问题。小组内完成物品分类活动,学生基于对plastic和metal的理解,结合生活中积累的物品材料知识将纸杯、笔袋、铅笔、本子等按不同材料分类,在小组合作分类的活动中运用This cup is made of paper. This pencil-case is made of cloth.等语言表达,在意义理解中学习更多材料词汇,并通过学习任务单反馈自己对材料词汇的理解。

环节三Explanation,分类、例举活动,尝试解释概念。教师陈列各种材料,学生在例举各种材料中建构起什么是材料的概念及表达Wood,metal,paper and glass are called material.。

环节四Elaboration,在新语境中深入理解概念。通过指定教室中的物品并说出它们的材料构成的活动,学生对材料的认知不断加深,促进语言习得和思维发展中内化实践语言。在描述教室中物品构成材料的活动后,教师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制作呢?学生在物品是由不同材料构成的知识基础上拓展,构建更加丰富的结构化知识,即材料特征。通过观察、触摸,表达观点、验证等活动探究材料特征,学习soft、hard、light等词汇,内化对materials特点的理解,在新语境中解释概念;通过完成观察报告,说明材料特点的活动强化对材料特征方面的结构化知识,综合训练听、说、写的技能。

环节五Evaluation,语篇输入,支架促成表达并评价。学生在视听、小组讲述绘本故事What are things made of? 之后,以视听绘本环节的语言输入材料为支架,在教师PPT呈现的半开放性语言支持的活动中续编绘本故事。作为输出任务的续编绘本活动是基于真实语境运用结构化知识的阶段,帮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结构化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对What are things made of? Why are these... made of...?有了深层次的思考。

基于“5E”教学模式和语言学习从输入到输出的规律进行的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是由意义和兴趣驱动的学习,是学生在语境中建构结构化知识、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解读核心概念与表达最终实现探究的过程。本课的教学环节和过程设计体现了这一基本思路。本节课的过程及活动设计遵循这一原则,教师设计驱动性问题,将几个基本问题联结、贯穿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在概念建构与内化语言过程中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体系化发展。每一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让学生在运用知识、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中围绕核心概念自主构建知识。

结语

学习的本质是建构认知结构, 学习者是建构认知结构中的主体(胡晓燕,2004)。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建构和运用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形成新概念的过程。在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的过程中,英语语言教学能与具有实质性内容的连贯的科学学科知识相结合。教师能以科学概念为核心进行学习任务设计,突出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帮助学生建构认知。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的过程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用英语学习科学学科知识,有更多的机会用英语进行语言输出。学生能以一种有意义的探究方式,在指向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学生置身于有意义有内容的教学环境中,也能进一步促进知识内化、情感交流和意义协商。因此,科学与英语融合学习是对学习内容的更新、对学习过程的重构、对思维能力的重塑,能实现科学素养与英语素养的双发展,为英语与学科融合学习提供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胡晓燕. 2004. 英语主题教学模式与自主建构认知结构[J]. 外语研究,  (3): 48—50

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 2017.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婷. 2021.指向问题解决的科学教学“5E”模式探析[J]. 基础教育课程, (01): 44—49

张莲,李东莹. 2019. CLIL框架下语言、思辨和学科能力的协同发展[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5): 16—22

周加洋. 2018. CLIL理念对中学双语教学的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5): 35—36

猜你喜欢
物品语境科学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找物品
科学拔牙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