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珊
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其文字精练、底蕴深厚、意境深远、韵律感强等特点深受学生的青睐和喜爱,而在古诗词教学课堂中,如何帮助学生深入挖掘古诗的形象美、意境美、韵律美以及情感美,已經成为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基于此,教师结合教材中的古诗内容并借助于辅助教学工具,通过小组合作、情景构建、音乐导入、游戏创设等方式,让学生与古诗词的深远意境融为一体,进而为学好古诗、学精古诗、学通古诗奠定坚实基础。
一、设置主题任务,发挥团队力量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贯彻落实,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在这一背景下,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重。因此,为了有效支配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更多的古诗词,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团队合作力量,借助于集体智慧解决学习古诗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首先,在讲授古诗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均衡划分为4~6个合作学习小组,并指派一名学生代表担任组长的角色,小组划分完毕,教师围绕古诗内容,为各小组设置一个主题任务,让小组成员通过互动讨论的方法共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每个小组的组长则主要负责监督小组成员的讨论情况,并将讨论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以唐代诗人贺之章创作的七言绝句《咏柳》为例,全诗利用了拟人手法将春天的柳树描绘得婀娜多姿、楚楚可人,首句中将柳树比喻成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并用“碧玉”一词重点诠释了柳树的身姿如“小家碧玉”般动人。第二句中将垂下来的柳条比喻成绿色的丝织裙带,显得端庄、大气、飘逸。第三句中利用设问的方式,自问这纤细的柳叶到底是谁裁剪出来的,然后在第四句中给出答案,原来是“二月春风”的杰作。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意犹未尽,而且读过之后,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美不胜收的春之画卷。
教师在讲授这首诗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反复阅读古诗,然后围绕《咏柳》的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个主题任务。教师说:“请各小组认真思考并讨论,在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中,诗人把二月的春风比喻成剪刀,那么这把剪刀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以外,还剪出了什么?你们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当这一问题提出以后,各小组随即进入到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小组成员通过集思广益,纷纷将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表达出来,当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分别在每个小组当中选择一名学生代表作答。比如,有的学生回答:“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还剪出了满园春色的桃花。”有的学生回答:“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了漫山遍野的嫩草。”还有的学生回答:“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了多姿多彩的云朵。”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对深入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寓意与内涵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采取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二、构建真实情景,体会意境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大多以写景抒情为主,这些古诗虽然存在五言与七言之分,但是每首古诗所呈现出来的唯美意境却有异曲同工之处。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走进古诗词的意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为学生构建一个形象、生动、唯美的情境,将古诗中的景色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视频影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触动学生的视觉感官神经,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
以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西湖美景的意境当中,教师可以将事先制作好的视频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画面当中的西湖波光粼粼,雨后的山色,在雨雾的笼罩下,显得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好比天创地设的一处人间仙境。学生在观赏西湖美景的画面时,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与画面中的山水交融在一起。全诗在描写西湖美景时,诗人特意从两个视角出发:一种视角是晴天时的西湖美景,另一种视角是雨中的西湖美景,这种类比的创作手法将西湖与远山的壮美和秀丽描绘得淋漓尽致。因此,学生也能从两种不同的画面当中,挖掘出这首诗的意境之美。
而诗词的后两句,诗人将西湖与西施之美相比较,这说明在诗人眼中,无论在晴天,还是在阴雨天,西湖的美景都可以和西施相媲美。由于教师制作的视频课件是一幅动态的西湖美景图,因此学生可以随着波光荡漾的西湖水、随着细如牛毛的淅沥小雨、随着忽远忽近的重峦叠嶂而心潮起伏,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与整个画面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与诗人笔下的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通过这种构建真实情景的方法,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古诗的印象,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也起到了正向的推动作用。
三、导入背景音乐,挖掘文化底蕴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透射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也承载着历代文人墨客的博大情怀,这其中既有宽广的爱国胸襟,也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情愫,既有表达诗人或悲或喜的个人情怀,也包含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悲愤抑郁之情。要想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体会古诗内涵,挖掘出古诗中的文化底蕴,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古诗词息息相通的、流动的音乐渗透到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聆听音乐过程中,不断联想诗词中的意境之美,进而快速提炼出古诗的文化底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背景音乐时,应当兼顾考虑音乐曲目的适用性,如果古诗的意境深远,可以选择一些轻柔而舒缓的轻音乐,如果古诗内容铿锵有力,可以选择一些雄壮大气的音乐,如果古诗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唯美情愫,则可以选择一些时下较为流行的经典音乐作品,这样音乐才能与古诗融会贯通,学生的脑海中也才能浮现出古诗词的唯美画面,这对学生学好古诗将大有帮助。
以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为例,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乡村初夏的美丽景色,第一句主要描写农家的男人们白天要去田地里除草、耕田、施肥,而农家妇女在忙完了白天的农活以后,到了晚上还继续搓麻线,然后将麻线织成布。第二句则是对第一句中主人公以及所从事的工作进行重点说明。第三句主要描写乡村的孩童虽然不会耕田也不会织布,但是他们却也不得闲,通过从小耳濡目染,这些孩童也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跟着大人在桑树底下学习怎样种瓜。全诗在描写乡村美景的同时,将大人与小孩的劳动场面描绘得细致入微,既体现了乡村男女勤劳质朴的本质,而且也表现了乡村孩童的天真稚趣。
当学生了解了全诗的具体内容与古诗寓意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一首曲调清新委婉的背景音乐,如《故乡的原风景》这首轻音乐作品,与《四时田园杂兴》这首古诗意境恰好吻合,用这首曲子作为背景音乐,能够烘托出秀美的乡村景色,同时也能够借助于音乐所展现的意境,联想到初夏的乡村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在这一情境当中,学生可以反复朗读这首古诗,并逐字逐句对古诗当中所隐含的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挖掘,进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由此可见,音乐与古诗浑然天成,如果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不但能够展现出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而且也可以深刻体会诗人创作诗词时的真情实感,这对解读古诗寓意、感悟古诗神韵、提炼古诗内涵都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好古诗的先决条件是对古诗这种体裁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正如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这句话深刻阐释了兴趣与学习之间的连带关系,只有对当下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学生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基于这一理念,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应当紧紧围绕学生对古诗词这一知识领域的主观需求与态度,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落脚点,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体验当中,感受游戏的乐趣,体会古诗词的无限魅力。
以“古詩联想小游戏”为例,这一游戏的主要规则是:教师首先设置一个主题,然后学生通过思考与联想的方式找到与该主题相匹配的古诗内容,再将这首古诗朗诵出来。如教师设置的主题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学生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分别找到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关的古诗。主题确定以后,教师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当学生胸有成竹之后,可以选择学生代表将与主题相对应的诗句朗诵出来。
比如,关于春天的主题,学生联想到的诗句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关于夏天的主题,学生联想到的诗句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关于秋天的主题,学生联想到的诗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关于冬天的主题,学生联想到的诗句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学生通过回顾和联想所学过的古诗词,脑海中能够快速闪现出古诗词的具体内容,因此设置小游戏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记住更多的古诗,同时学生也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了解古诗词的内涵,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宽学生的视野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小学是学生拥有最佳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教师应当紧紧抓住这条主线,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有趣、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到更多的古诗词。与此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汲取古诗词精华、感悟古诗词意境、体会古诗词情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进而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名优秀的当代小学生。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其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