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荣 庞剑 杨静 胡永恒
摘 要:基于当前中学篮球教育中存在的学用“两张皮”、篮球精神传授没有载体、校园篮球文化氛围薄弱等基本教学问题,北大附中在实现课标中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框架下,构建了基于“书院杯”篮球赛事的篮球教育模式,并从赛事课程化、赛事德育化和赛事多元化三个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性研究与实践。在全员竞争表现化与实效化篮球教育模式和赛事中渗透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模式易推广、易复制,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中学篮球教育;校园篮球赛事;赛事课程化;赛事德育化;赛事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2)02-0034-03
一、中学篮球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篮球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团队体育运动,深受中学生的喜爱。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围绕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篮球课程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学校不仅聘用专业的篮球教练,使篮球课堂的专业化程度得到有效提升,还通过应用“分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平等的机会。通过运用“游戏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有效地丰富了篮球课堂的多彩程度。特别在“首善之区”的北京,自2016年以来,包括北京市中考体育改革、“小篮球”发展计划等相关文件与政策相继出台,以及政府和学校对篮球场地和体育器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都为培养和提升北京市中学生的篮球兴趣和技能提供了“温床”,推动着校园篮球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
成绩斐然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学用“两张皮”“校园篮球文化薄弱,篮球精神传授没有载体”“一边为NBA或CBA篮球选手们热情流泪,一边在篮球课堂中忍受着枯燥的运球传球技能训练,期盼早点下课”等现象仍屡见不鲜,风靡全球的篮球运动在学生眼中却变成了截然不同的形式。归其原因,在于当前的篮球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篮球知识,以完成学分和成绩作为运动的目的和目标。不良的篮球教学状态,使学生在篮球课堂中缺失了对赛场的成功体验,感受不到篮球的体育精神,耗尽了对篮球运动的热情追求,致使篮球课程的地位价值严重受损。
基于当前篮球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北大附中篮球项目组在实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对体育教学要求的框架下,构建了基于“书院杯”篮球赛事的篮球教育模式,并开始了探索性的研究与实践。
二、“书院杯”篮球赛事设计
“书院杯”篮球赛事以“在真实篮球活动中感受篮球文化,主动学习篮球知识”作为核心设计理念,基于课标要求和学校的育人目标,遵循以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培养为目的,以学生参与为主体,营造校园篮球文化氛围,落实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養。在运动能力培养方面,在各书院建设球队,根据队员篮球能力制定训练课程,实现篮球基本技能和定制化的篮球技巧教学与实践统一;在体育品德培养方面,通过合理规划赛事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篮球活动中感受篮球活动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实现篮球精神内化成为学生的本质需求;在校园篮球文化氛围构建方面,通过推动校园不同社团在篮球赛事中的多维度参与,让学生感受篮球氛围和文化,推动各类社团发展,最终返利篮球赛,形成课程、社团、课外锻炼的校园篮球生态圈。
三、“书院杯”篮球赛事的理论基础
课标中规定了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同时课标要求高中的体育课程方案应更关注融合与运用,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所以在篮球课程方案设计中,应更加注重“教”“学”“赛”方面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重点设计将篮球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学习、锻炼、比赛和日常生活中的教学内容。因此,对中学篮球教育的要求不局限于课堂,而是在真实篮球赛事中打造校园篮球文化氛围,通过在校园内创设真实篮球赛事,强调运动能力与体育品德培养的整体性,以及篮球技能与学生的不同爱好和专长的关联性,这才是培养学生的综合体育文化素养的可行之道。
纵观NBA、CBA等篮球赛事,篮球运动员展现的勇敢、顽强、竞争、拼搏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团队作风,篮球赛场上规则的竞争公平性和运动安全性,以及赛场周边文化的信息传播网络等,增添的运动娱乐性和比赛观赏性构成的丰富的篮球精神和文化氛围,吸引着无数的篮球爱好者,推动着篮球运动的发展。良好的篮球文化氛围可以让参与者体验到篮球精神,从而逐渐将篮球文化内化为本质需求。反观校园篮球授课式教学,聚焦于篮球知识灌输的同时却也放弃了校园篮球文化的建立。在美国体育教学专家西登拓普先生提出的“运动教育模式”中指出,体育教学应回归运动本质,在充满竞赛挑战与表现赞赏的体育活动中让学生享受运动的真正乐趣,并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其观点与课标中对体育教学整体性和关联性的要求不谋而合。在校园内,借鉴NBA或CBA的联赛模式,多社团融合,逐步建立校园篮球文化,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体验和享受真正篮球运动带来的文化氛围,并将其内化成为学生的本质需求,才是篮球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北大附中篮球项目组认为中学篮球教学模式的建立应以篮球赛事为依托,在形式上具备综合性,在内容上具备关联性,在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和校园篮球文化创设上具有多维度。
四、“书院杯”篮球赛事的探索与实践
“书院杯”篮球赛事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十届,赛事逐渐走向成熟,近几年受到体育各界的认可、支持与关注,先后有国内外知名篮球运动员马布里、翟晓川、尚平等莅临现场观赛、颁奖,JrNBA中国提供奖品赞助支持以及大众媒体对赛事广泛传播报道。
赛事由学校通过竞聘的方式遴选出的学生进行统一协调管理,项目组教师通过扮演赛事总监“引导者”的角色,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项目组依据学生的需求和课标的要求,从赛事课程化、赛事德育化和赛事多元化三个方面出发,对赛事依托的篮球教育模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性研究与实践(图1)。
(一)篮球知识、技能的实战化教学——赛事课程化
将“队”文化融入课程,以书院为队,项目组通过整合校内外的教师资源,为每个书院球队配备一名专业篮球教练,每周进行两次教学训练课程;教练根据不同书院队员的篮球技能水平,结合比赛,制定教学内容,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球队的风格特点;在每场比赛后,教练还将借助视频等相关形式对球队的技、战术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通过专业的知识和直观的画面指出球员的不足之处,再回到课程中对技巧和战术进行详细的指导,增强队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全面提高球员的能力。在各书院队伍竞赛过程中,学生学习篮球知识的兴趣被极大激发,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地需求知识,形成了丰富的、深刻的、个性化的运动体验。通过赛事课程化,成功打造形式灵活多样、学习充满活力的篮球课堂教学形态。
(二)篮球规则、评价体系的实境化体验——赛事德育化
在“书院杯”赛事规则的制定过程中,项目组不仅借鉴了专业篮球赛事的规则,而且根据中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对部分规则进行了重新制定。在裁判组的任务分工上,学生主要承担赛场裁判的任务,教师负责学生裁判的培训和仲裁判决结果的任务。这样的设置,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篮球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和遵守规则的体育品德。
在“书院杯”赛事的奖项设置上,项目组不仅设置了“得分王”“助攻王”“最佳新秀”等篮球技能奖项,而且设置了“集体精神文明奖”“最佳组织部门奖”“周边文化设计奖”“最美啦啦队奖”和“最有影响报道奖”等奖项。通过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篮球知识的成功感和参与篮球运动的存在感,真正体现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培养学生团队荣誉感、正确的胜负观,以及相互尊重、公平正义的体育道德,实现了体育品德的核心素养培养。
(三)不同社团的多维度融合——赛事多元化
“书院杯”篮球赛事倡导体育与艺术等多领域社团的兼容并包(图2)。利用学校内外的广播、报纸、宣传栏和网络等信息传播平台宣传赛事信息;结合直播、弹幕等新媒体形式,建立共用平台,让学生在这里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畅所欲言的讨论;邀请学校街舞社、啦啦队、乐队等社团在全明星赛、决赛的比赛休息时间进行表演。多方面的合作使得赛事包含体育、音乐、美术、设计、影视、传媒和通用技术等不同领域的社团参与。多领域社团的共同参与不仅可以增加赛事的趣味性,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了全校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体验篮球运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篮球文化氛围。
五、基于“书院杯”篮球赛事的篮球教育模式的优势
(一)在全员竞争表现化与实效化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篮球知识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追求个性、勇于竞争、敢于迎接挑战的心理特点使得他們为追求更加卓越的成绩而坚持不懈。通过组织篮球赛事,在各个书院内形成篮球队,在传统的篮球课程后,促进学生从篮球教学班向篮球书院队转化,推进“篮球走班制教学”,形成“赛引教”和“赛带练”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增强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加强校园篮球的竞争氛围,调动学生篮球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体育品格和道德的培养
篮球不仅代表了一种运动,更代表了自强不息、勇敢顽强、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公平竞争的篮球精神。每每听到“永远不要低估一颗总冠军的心”“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等经典语录,都会让我们的内心热血沸腾。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体验和享受真正的篮球运动,感受篮球精神,并最终将其内化成为学生的本质需求;同时,在赛事环节设计上,丰富评价体系,设置“集体精神文明奖”等篮球精神奖项,可以引导学生在赛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体育品格和道德的培养。
(三)促进中学多学科、社团间的合作与交融,建设良好的校园篮球氛围
优质的校园篮球文化环境,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篮球学习和锻炼的同时,还树立了积极的自我价值观,为形成终身体育习惯和能力奠定基础。项目组在北大附中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基础上,引导不同社团的学生从单向思维转向整体思维,将与篮球赛事活动相关联的跨领域、跨学科社团进行优化组合,重新配置后形成一个统一的赛事群体,以组织者、啦啦队、记者、观众等不同角色参与赛事,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驱动所有学生融入赛事,享受赛事,并最终促进校园篮球文化的创造和传播,实现赛事的多元化。
(四)在赛事中渗透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模式易推广、易复制
在赛事中实现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协调和全面发展正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基于赛事的体育教育模式不仅能被广泛运用于各类体育项目教学中,同时也能延伸至艺术等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北大附中篮球项目组完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也较容易在其他学校推广。
六、基于“书院杯”篮球赛事的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创新点
(一)篮球教育赛事课程模式的创新
全新北大附中赛事的篮球教育模式,通过赛事课程化和在校园内构建篮球赛事文化,并以比赛任务为驱动进行项目化的学习,实现中学篮球教育从“简单趣味化”到“全员竞争表现化与实效化”的转变。同时,在赛事课程中,创建书院篮球队文化,促进学生体育品格和道德的培养;通过引导多领域、多学科社团参与赛事,多元化丰富赛事,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实现课标中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也为中学体育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和模式。
(二)篮球教育育人理念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工作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篮球教育应从传统的篮球知识、技能传授转变为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构建基于校园篮球赛事的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着眼于实现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协调和全面发展,体现了在篮球教育育人理念上的突破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