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珂轩
记得歌曲《国家》里唱道: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我来说,家与国的故事从来没有分开过。而家的变迁,往往承载着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变迁,其背后反映出的,则是国家的发展变化。
小时候,我们住在父亲单位分配的一套年代久远的三层楼房里。破旧的屋子,墙上糊的是不知道哪年哪月的报纸,像极了一幅年代久远的海报,脱色到斑驳。即便在这样的日子里,父亲和母亲从不忘给这个家以花样百出的修饰。他们从拮据的生活中抠出一部分钱装饰了我们的小家。母亲专门留了一面雪白的墙壁供我画画,我拿着画笔在墙上随意地画出心中的世界。这是童年记忆里最奢侈的礼物。父亲则在窄窄的客厅里为我打造了一方小天地。我在里面看书、下棋、搭积木、玩玩具……其乐无穷。餐桌上,母亲用剩余的布料拼凑的餐桌布,古朴而典雅。阳台上,父亲用废弃的瓶瓶罐罐种植的花草,婀娜而蓬勃。远远地望上去,这个家喜上眉梢。这样,我们就有了华丽温暖的日子。红砖绿瓦的默契,蛙鸣和新月的交响,写意了我童年懵懂的家的印象。
2008年汶川大地震,天崩地裂,都江堰遭受重创,小而温馨的家刹那间支离破碎。父亲在地震中受了伤,不得不“远走他乡”,与母亲一同至南京治疗,年幼的我也只能被送到乡下外婆家,静静等待着与家人早日团聚。几个月一晃而过,都江堰人民在各地众志成城援助下重建家园,让这个盛名世界的城市继续绽放光芒!当家人再度重逢,当废墟上迅速拔起一栋栋板房,地震带来的伤痛一点点愈合。此时的家仅仅只有小小的一间板房,但劫后余生的亲情却越发浓厚。或许就是差点儿失去,才会让人更加珍惜,明白拥有的重要性。板房居住的两年岁月,每个人都在拼向更美好的未来!我踏入了小学,开启了学习生涯;父母继续投身工作岗位,为这个刚刚愈合的家全力付出。我发现世界真可爱,不管发生多么糟糕的事情,都想继续热爱生活。暂时的困难不要紧,只要捱过去了,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父母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不管日子有多糟糕,他们都让我觉得,还有希望,好大的希望,活着真美好——这或许就是家存在的意义吧!
而后,我们搬进了上海援建都江堰修建的安置房里,开始了新的生活。虽然房子还是小小的,没有书房,但是大大的书柜依然是我们家的标配。现实世界的渺小被书籍滋润,精神世界越来越充实广袤。时光更迭,人事易改,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去努力,一切都向着幸福的方向去发展。多年以后,新家终于有了一间大大的书房,两面墙的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让我一醉倾心。
直至今日,我仍记得那些陪伴我走过少年时代的书籍,让我水灵灵地成长。这是属于父亲和母亲的智慧,也是属于他们的浪漫。他们用自己金色的心灵,朱砂一样地晕染着我,也晕染着岁月。十年,书写了青春,见证了成长。18歲的我,怀揣着对这个世界、对生活、对人生最真挚的热爱,奔赴一场对我而言遥远的未知。对于常年奔走他乡的人来说,家是始终牵挂的避风港。而我也从此要离开避风港,风雨飘摇,饱尝世间人情冷暖。时间在变,人也在变,但与家结下的一生情缘始终不会变!
多年来,我亲身体验到了都江堰这座城市高速发展的脉动:越来越绿色、生态、宜居,人们生活在这里越来越幸福。都江堰给人们的舒适感、安全感、幸福感与日俱增。国家的繁荣富强,带动小家的升级换代。从小家的变迁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家迅速发展壮大带来的幸福感。家在变,幸福在增添。期待未来的家更加温馨、美好!
(指导老师:宋雨霜)